点击蓝字,关注“童学文化”

维果·莫腾森根本没吃过[绿皮书]片场的工作餐。

因为用不着。拍摄中,镜头下,他已经吃得够多了。

肚子动不动就会吃得滚圆。他只能拖着肥胖的身躯,倒在床铺上,解开皮带,肚子biu一声得到了释放。

有人讲[绿皮书]拿奥斯卡是因为政治正确,还有人讲它得奖才不是政治正确,反而是历史倒退,学院保守。

但我觉得,[绿皮书]能得奥斯卡最佳,莫腾森乃至整部影片的吃货属性,居功至伟。

绿皮书汉堡 看完绿皮书你去吃炸鸡了吗(1)

©️[绿皮书],吃到眉眼弯弯

莫腾森饰演的托尼·利普,一张嘴,不是吃,就是谈论吃。

他为钢琴家唐·雪利(马赫沙拉·阿里饰)南巡演奏做司机,离家两个月,对家庭观念重的意大利人来说,简直像半辈子那么久。

可是啊,妻子要他写家书,他一开头就是:“我正吃汉堡呢,我吃得很好,别担心我吃不好。”

绿皮书汉堡 看完绿皮书你去吃炸鸡了吗(2)

©️[绿皮书]

饰演托尼家人的,很多都是托尼真正的家人,演的都是自己的叔叔阿姨爸爸妈妈。

一家人坐在一起,就是吃。

拍家宴戏,导演都喊了Cut,其中一位亲属嘴还不停:“什么拍摄道具?这可是一条上好的鱼啊!吃啊!”

这种饕餮怪兽的基因,真是刻在这家人骨子里。

而雪利呢,拒绝吃炸鸡这种“每个黑人都爱吃”的食物,拒绝把这种种族刻板印象通过炸鸡输出到他头上。

被怂恿,依旧难以接受用手抓着鸡,只能两手的拇指食指一捻,翘起另外六根指头,以“雀之灵”舞蹈手法处置了这块鸡。

绿皮书汉堡 看完绿皮书你去吃炸鸡了吗(3)

©️[绿皮书]

贪吃的托尼俗得可爱,矜持的雪利雅得有趣。看他们吃什么不吃什么,就知道一个是大老粗,一个是风雅之士。

食物,是两个人交流的语言。

请看托尼有多能吃。

一开头,他就从冰箱里“扛”出了一大瓶牛奶。

绿皮书汉堡 看完绿皮书你去吃炸鸡了吗(4)

©️[绿皮书]

请注意,虽然没有真的“扛”,但我必须用这个动词,因为这牛奶瓶实在太大了,我大概要喝三四顿。

而他,深情地与牛奶脸贴脸后,仰起脖子一饮而尽。七秒结束战斗,我掐了表的。

这是怎样的肚♂量啊。

绿皮书汉堡 看完绿皮书你去吃炸鸡了吗(5)

©️[绿皮书],肚量侧写

别看这只是一个描绘托尼日常的场景,莫腾森拍了三遍,因为“拿瓶子的方式让我伐开心”。

毕竟,铁血真汉子都要以最凌冽的方式喝牛奶,比如冬兵[无因的反叛]里的詹姆斯·迪恩。

这种贴脸又豪饮的方式,正是致敬[无因的反叛]。

这么喝牛奶,就是叛逆。

绿皮书汉堡 看完绿皮书你去吃炸鸡了吗(6)

©️[无因的反叛]

托尼这种喝法,不说叛逆,起码也是一身蛮劲。

绿皮书汉堡 看完绿皮书你去吃炸鸡了吗(7)

©️[绿皮书]贴脸喝奶法

如果你觉得这都不够蛮,接下来还能再闯三关,打三个Boss。

第一关,热狗。

托尼待业,没钱花了。

他的履历上,特长项上,“吃”一定高居榜首。于是他用这项技能挣钱:和人打赌,谁吃的热狗多。

这场比赛里,他吃了26个热狗。

绿皮书汉堡 看完绿皮书你去吃炸鸡了吗(8)

©️[绿皮书]

莫腾森本来是可以在停机后吐了这些热狗的,反正镜头一闪而过。但是他觉得:什么?要我在这么多人面前吐?呕~

于是他全吃了下去,15个热狗。

大胃王成就达成。

第二关,披萨。

依然是个短暂的镜头。托尼独自坐在旅馆的床上,看看老婆的相片,翻翻那本标明了能接待黑人场所的“绿皮书”。

啊~又是一个特别普通而美好的夜晚。

托尼也普普通通地订了一个披萨。

披萨也普普通通地没有切开,就是一个普普通通完完整整的饼。

他就普普通通地折了几折,把叠好的饼塞进了嘴里。

Shame On You!意大利的传统呢?披萨怎么可以当饼吃?Welcome to China and Eat a 葱油饼!

绿皮书汉堡 看完绿皮书你去吃炸鸡了吗(9)

©️[绿皮书]

这是什么大嘴妖怪!

莫腾森为拍这部电影,都已经增肥25磅(约11.34千克)了,为此吃了多少热狗、披萨、意面、甜点?还不够吗?导演你为什么还要他使出填鸭式演技法,太辛苦了。

以上是我的想法。我还是太天真了。

是莫腾森自己听编剧尼克·瓦莱隆加,也就是托尼的儿子说到,他爹吃披萨都不带切开的,折巴折巴就吞了。

这么狂野,这么没有意大利式优雅的场景,怎么可以没有?导演拦都拦不住他——“拍出来看看效果嘛。”

效果就是,拍完这部电影,莫腾森又胖了20磅(约9.07千克)。

大嘴怪成就达成。

第三关,三明治。

雪利被演出场地的主人领去参观庄园了,托尼就在看起来很高大上的酒会上,东张西望。

终于他看到了一些熟悉亲切的东西——食物!

于是立刻喊住招待,问他端着的是啥。

“辣椒奶酪三明治。”

我觉得但凡是有哪怕一点点理智的粗人,比如我,都不会轻易去尝试这种听上去就很黑暗料理的高雅食物。

但是托尼扬了扬眉毛:“管他呢。”

三明治那么可怜的大小,大嘴怪托尼一口包还嫌小,恨不能把拳头也塞进嘴里。

绿皮书汉堡 看完绿皮书你去吃炸鸡了吗(10)

©️[绿皮书]

然后吐了出来。

绿皮书汉堡 看完绿皮书你去吃炸鸡了吗(11)

©️[绿皮书]

呕吐侠成就达成。

三关闯完,托尼的形象已经都在食物里了:能吃能睡,心和胃一样大,就爱吃那些接地气的苍蝇馆子。

他儿子尼克猜想,托尼对这部电影的反应,一定也是痞痞的,又骄傲的:“你们老早怎么不拍一部关于我的电影?”

不光是托尼的形象得益于吃,整部电影的关键情节,乃至戏眼,也是吃。

最重要的,当然是雪利吃炸鸡。

“黑人都吃炸鸡”,当然是刻板印象,种族歧视。

雪利不吃炸鸡,一方面是因为他一向高雅,用手吃这种垃圾食品不可想象;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要避开这种刻板印象,证伪这种刻板印象。

但雪利也在拒绝了解他的黑人同胞,底层黑人同胞。如同拒绝炸鸡。

而托尼满不在乎:你们不都喜欢这个吗?不试试你怎么知道不喜欢?

两个“不黑不白”的人,一个是白人底层,一个是黑人上流,却用一块炸鸡架起了桥。

绿皮书汉堡 看完绿皮书你去吃炸鸡了吗(12)

©️[绿皮书],I Want More~

围绕这块炸鸡也有很多争议。

雪利的家人抗议这部电影:

雪利在遇到托尼前,“肯定”吃过炸鸡;

雪利不需要“白人救世主”教他怎么做;

雪利根本从没有把托尼当成朋友。

吃炸鸡的故事,托尼详述过。

而雪利生前的采访录音里,他说过这样的话:

关于托尼这个男人,你们得知道,他不是我的司机,我们从来不是雇主和雇员的关系,我的命都在这个男人手里。

无论真假,炸鸡在电影里是立了大功。雪利咬下炸鸡的那一刻,从云端上走了下来,黑与白,上与下,都变得不那么重要。

另一处点题的吃饭场面,则是意大利人们的家庭聚餐。

从开头他们就围坐在一起吃饭,一边吃一边神侃,鸡飞狗跳的架势,比起中国式家宴也不差。

绿皮书汉堡 看完绿皮书你去吃炸鸡了吗(13)

©️[绿皮书]

而这家宴对意大利人的意义也和中国人是相似的。

莫腾森在开拍前,就去探望托尼的家人——其中很多也在电影里饰演他的家人。

原本预计简单吃个饭,谈一谈角色,两个小时应该足够。

谁知道,这顿饭吃了五个小时。

一切从开场就失控,从第一句“进厨房来,我们先来尝尝德洛瑞丝的肉丸”。

既然吃了德洛瑞丝的肉丸,就还有叔叔的海鲜沙拉,婶婶的意面,二舅姥爷的披萨。

一盘两盘三四盘,五盘六盘七八盘,九盘十盘十一盘,吞入肚中都不见。

一旦拒绝,好客的意大利人们就会开始叹息:二舅姥爷,你这盘菜没做好,火候过了,他不爱吃!

莫腾森只能继续吃。那时候,他还没增肥,还不是大胃王,大嘴怪,哪受得了那么凶猛的餐盘攻势?

绿皮书汉堡 看完绿皮书你去吃炸鸡了吗(14)

©️[指环王1:魔界再现],谁能想到人王也会有朝一日挺着大肚子?

第三盘吃到一半,他就“落荒而逃”,到处找能躺下的地儿。

那汹涌的热情,就是把对方当成了家人。

在[绿皮书]的最后,雪利也走进了这户意大利人家,同样受到了热情的欢迎。这是家宴,而雪利,开始被视为家人。

绿皮书汉堡 看完绿皮书你去吃炸鸡了吗(15)

©️[绿皮书]

就像他自己说的,托尼,可不仅是司机。

吃吃喝喝,传达了这部电影的大半情意。

哪部奥斯卡电影没有几个吃吃喝喝,传情达意的时刻呢?

[水形物语],女主角偷偷给鱼人带鸡蛋,情从这一刻开始;鱼人和人都吃鸡蛋,也没有那么不同。

绿皮书汉堡 看完绿皮书你去吃炸鸡了吗(16)

©️[水形物语]

[月光男孩],男主角小时候和毒贩相识,后者就请他吃了顿饭,比他妈妈还要关心他;

长大后与故友重逢,谈这些年的经历,曾经的梦想,又是在后者开的餐厅里。

绿皮书汉堡 看完绿皮书你去吃炸鸡了吗(17)

©️[月光男孩]

童学文化欢迎各位看官的评论和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