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三候,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元朝吴澄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没想到,惊蛰节气果真有雨,也真是奇了。一觉醒来,窗外潇潇春雨,虽然夜不闻雷,到早上就被各种小鸟的声音惊醒,听那叫声,简直是兴奋的孩子们叽叽喳喳,又像少女们在河边嬉戏的快乐,不知疲倦。

那到底是什么鸟?

惊蛰在古代有着显著的物候之一,仓庚鸣,也就是黄鹂开始啼叫。那窗外鸟声里有婉转娇俏的声音,就肯定有黄鹂。

与惊蛰有关的古诗词七言(诗词解读惊蛰三候)(1)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诗经《七月》

仓,在古代是清的含义,庚,是新。那种黄色的小鸟在最清新的春天里出来,所以就叫仓庚。不过诗经时代对于鸟的分类太笼统,只能从彩色和声音大致区分,这就包括了黄鹂和黄莺。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釆蘩祁祁。”诗经《出车》

春天的太阳那么温暖和煦,春天的草木那么旺盛,所以听得见黄鹂的叫声啊,它们用歌声赞美春天。

这可爱的小鸟以春天的花瓣,果实,昆虫为食物,难怪惊蛰一到,它们就兴奋得不得了,因为一场雷雨,是到处的嫩叶与鲜花,又有各种小昆虫出动,这些以花叶昆虫为食的小鸟们自然兴奋而忙碌,构成了绝美的二月春光交响曲。

与惊蛰有关的古诗词七言(诗词解读惊蛰三候)(2)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 杜甫《绝句》

黄鹂声音甜脆,因为胆子小,往往只能听见它们的声音在树间,而且声音不使人厌烦,反而让人有好心情。闻声识黄鹂,两只鸟在柳树里,是闺蜜还是恋人?杜甫难得在巴山蜀水的颠沛里有好心情,想必是安史之乱结束的好消息让他振奋,从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他,觉得这黄鹂声比他听到从前所有的都要好吧。

那声音十年来第一次和春天一起走进他的心里。

“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作者:李商隐 《流莺》

其实黄莺就是黄鹂,叫流莺是因为它们胆小,时常在树间穿飞,这种敏感,常常让它们居无定所,那啼叫是美,是敏感,也是辛苦。

李商隐却将自己代入了黄鹂鸟,说它们这样婉转的啼叫,是生命和命运使然。到处颠沛,风霜苦难,并没有一处安稳的花枝,有人听到的是它们美丽的歌喉,李商隐听到的是它们生命的挣扎和啼哭。

但是惊蛰时节,总是食物开始丰富的日子,我愿意听到的黄鹂的叫声,是它们短暂生命里的快乐。

与惊蛰有关的古诗词七言(诗词解读惊蛰三候)(3)

惊蛰物候,桃始华。

虽然国土广袤,气候不一,但是在长江中下游以及南方,惊蛰时节是桃花来得最为茂盛俏皮的时节。比如我在烟雨中看到的一树桃花,风雨并未使其凋零,反而雨润烟柔,别有一种安静和美。

但是在长江以北,气温略低,或者是桃花打着花骨朵的零星开放的初花时段吧。

虽然此时也有樱花杏花,但是桃花是惊蛰时节的主场,因为它并非如樱花轻薄,一开就落,也不像杏花太高大,得抬头仰望。桃花就在身边,像你的邻居,姐妹,闺蜜,情人,清新中有娇艳,美艳却不乏静气。它可以是背景,红霞一片,又可以让你衣香鬓影穿梭其间。它仙意却亲柔,给予人世间最接地气的馈赠,果实和爱。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唐朝张旭《桃花溪》

这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续写。陶渊明写过一篇散文,渔夫沿着溪水去打鱼,看到了一处桃花林,桃花林的尽头有一山洞,穿过山洞,他看到了另一处田园盛景,那里没有兵荒,只有一个异常平静而丰美的人类社会,与世隔绝了几百年。人们安居乐业,不知道也无意知道山外发生了什么。可是等这个渔人游历一番,还想再来时,只见桃花,却再也没有找到通往这个奇异世界的洞口。

千百年来,许多人看到桃花,都会想到这个故事,我也曾经想过,在桃花掩映的山林,是否我的每一步都在和里面的天堂错过?

是桃花有意保护着这一处人间的天堂吧,或者只是为我守着一个永远的梦。

与惊蛰有关的古诗词七言(诗词解读惊蛰三候)(4)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朝 崔护《题都城南庄》

这是最令人开心动容的人间桃花。桃花会映衬得青春的面容更加红白滋润,不信你看看有桃花背景和道具的自拍。

崔护的眼睛就是相机,惊艳于门前一树桃花下女孩子羞涩青春的笑容。桃花和人面掩映,花更美人更娇。崔护的爱情埋在心底,却最终失去了再次相逢。

来年他踏上桃花路,是想鼓足勇气表白吧。

桃花依旧笑在春风里,不如说是笑崔护傻。你以为人是花,花谢花会再开,蠢小子,你不表白,女子归去就不归来呀!

桃花仙风道骨,但是她掌管的可是在情在理人间的耕耘收获,男痴女怨。

与惊蛰有关的古诗词七言(诗词解读惊蛰三候)(5)

惊蛰三候之鹰化为鸩。

很多人说,这哪里话,老鹰还能化作别的鸟不成?这是古代的胡说。

老鹰固然不能化作别的鸟,但在古代也只有养鹰的猎户和军人知道。

但是春天来了,树木峥嵘,虽然小动物多,但是树木也隐藏了老鹰的视线,为口吃的,老鹰往往会在春天饿瘦,看起来如“鸩”。

“鸩”还是中国的另一种鸟,布谷,就是大杜鹃,而且这杜鹃鸟有个霸道的习惯,就是将自己的卵下到喜鹊,麻雀等其它鸟类的巣里,让它们代为孵化。

“维鹊有巣,维鸩居之。”《诗经》

鸠占鹊巢的典故就是这么来的,恶狠狠霸占了别人的居所和地位。

所以古代人将布谷当做老鹰的转世也情有可原。不过这也不算清算。

因为惊蛰时节,时常可以看到这种体态大的大杜鹃飞来飞去。

不过等到它们叫唤时,那是清明左右催着农民下地种稻谷,声音简单粗暴,却也有效!

与惊蛰有关的古诗词七言(诗词解读惊蛰三候)(6)

那么惊蛰的三种物候,你都见过吗?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