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向您介绍:停机保号业务概况、停机保号费用下调、停机保号作用、停机保号办理方式、停机保号资费、业务规则。

停机保号流程(有机以后如何停机保号)(1)

停机保号业务概况:

地区不同,各运营商所提供的手机停机保号业务也不同。有的地方绝大部分业务类型下的用户均无法享受停机保号,有的地方的运营商不提供停机保号,有的地方的运营商则只向后付费品牌的用户提供该项业务。同时,该项业务产生的资费也不等:北京移动的全球通一旦申请停机保号,每号每月要扣除5元的费用,广东移动全球通、动感地带停保号是收取5元/月(由于业务有差异,请你与当地10086联系);在湖北,移动方面是按天收取停机保号费用,享受20元包400条短信优惠的动感地带用户,停机保号费用每月25元,享受25元包500条短信优惠的动感地带用户,停机保号费为每月25元,全球通用户的停机保号费为每月15元;湖北联通方面针对手机用户收取5元/月/号收取保号功能费;武汉地区的固话情况,后付费用户收取15元/月的费用,预付费用户是收取15元/周期,一个周期为三个月(由于业务有差异或者有政策更新,请与当地10086或者10010联系)。

停机保号费用下调:

2007年6月6日,信产部在其网站上发布了《关于降低移动电话停机保号业务资费上限标准的通知》。通知具体如下:自2007年7月1日起,移动电话的停机保号业务资费上限标准由每号每月20元下调为每号每月5元;在停机保号期间,附加在移动电话上的其他业务功能,不得再收取费用,资费的具体标准由各省际电信企业报当地通信管理局和同级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后执行。

然而,从消费者的反应来看,这一降低资费力度并未让所有消费者认可。来自福建的消费者戴元龙向信产部发出了《行政请求书》,指出手机停机保号费上限降至5元的规定仍违法,呼吁取消停机保号费。该《行政请求书》称,各移动运营商2005年1月1日起收取的“手机停机保号费”,是变相的“码号资源占用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年12月31日颁发的《电信网码号资源占用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码号资源占用费由占有、使用码号资源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承担,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向电信用户收取码号资源占用费。”而且,该《行政请求书》还称,电信业务经营者缴纳给国家的“码号资源占用费”是每个月每个号码人民币1分钱,显然远远低于运营商向电信用户收取的高额停机保号费用。由此,判定移动公司收取停机保号费的行为是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四十一条第一款第三项“电信业务经营者在电信服务中,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擅自改变或者变相改变资费标准,擅自增加或者变相增加收费项目”之规定。

到目前为止,信产部并未对戴元龙的这份《行政请求书》做出回应,倒是各地移动运营商在新推出的套餐上明确标识了停机保号费为5元/月。至于停机保号费到底该不该收,能不能彻底取消,恐怕是仅次于漫游费到底该不该收,能不能彻底取消后的又一大难题。在实行上限管理的的体制下,信产部能做的恐怕毕竟有限,资费的降低已然是其所做努力的全部,也难怪信产部对于该《行政请求书》采取了置之不理的态度。

停机保号作用:

对于后付费用户而言,占用了码号资源却又不用,确实是国家资源的一大浪费,就和合同意义而言,用户单方面的改变了协议内容,运营商收取一定的停机保号费也在情理当中。但作为国内运营商来说,没有必要在这一业务上还抱着赚取高额利润的心态,从消费者身上赚取这么多,当做一定程度上的回馈用户也未尝不可。现时不用不代表消费者没有在那里消费过,运营商大可顾忌往日情分网开一面,把停机保号的业务做的更加人性化一点,有人情味一些,比如:保用户一个月的免费停机保号,保一个月内没有用不交费,三个月内不删号码使用权…

停机保号流程(有机以后如何停机保号)(2)

停机保号办理方式:

联通用户可通过以下渠道办理停机保号,办理可选择立即生效、预约生效或次月生效:

【1】登录联通网上营业厅首页点击“业务办理”>其他业务>停机保号/复机,选择“停机保号/复机”;

【2】登录联通手机营业厅客户端后,单击服务>办理>基础业务办理>停机保号/复机,选择“停机保号”,点击确认按钮,并输入发送的短信验证码即可;

因部分省份不支持网上办理停机保号业务,如以上方式无法办理,可拨打号码归属地的10010热线(凭服务密码)咨询,或移步到号码归属地的联通营业厅(携带有效证件)办理。

停机保号资费、业务规则:

停机保号按照5元/月/号收取,分摊下来,按每天0.16元收费。由于各地市规定不同,部分地市可能需要至少一次性预存3个月停机保号费用共计15元,具体以当地政策为准。

停机保号即开即通。从次月开始按照每月5元的停机保号收取。申请开机即时生效,建议可以选择月初申请开机,因为开机后,套餐费用是按整月套餐费用收取。

温馨提示:不同地市停机保号政策有所不同,可以联系号码归属地的客服或到当地运营业厅具体咨询,以当地政策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