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北齐长城(六)

作者:飞扬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每个人心中都驻留着各样的草原景象。

其实,这是北齐留下的一首鲜卑民歌,其原文如下: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男儿血,英雄色。

为我一呼,江海回荡。

山寂寂,水殇殇。

纵横奔突显锋芒。

《敕勒歌》的作者,相传是北齐开国皇帝高欢的部将斛律金。公元546年,高欢率兵十万从晋阳南向进攻西魏的军事重镇玉壁(在今山西南部稷山县西南),折兵七万,返回晋阳途中,军中谣传其中箭将亡,高欢带病强自设宴面会大臣。为振军心,他命部将斛律金带头作一首能表现鲜卑、敕勒族民族性质的歌曲。斛律金即作《敕勒歌》,并带头领唱,高欢也随之附唱,遂使将士怀旧,军心大振。《敕勒歌》也因此在军营中广传,留传到今。

实际谷歌地球如下图:

代县北齐长城(探寻北齐长城六)(1)

代县北齐长城(探寻北齐长城六)(2)

关于北齐这段长城,艾冲先生在《北朝诸国长城新考》中有如下观点:

天保三年(552年),黄栌岭至社干戍段长城开始兴建。

有关黄栌岭的地段,现存两说,其一谓在今山西汾阳县西北,其二称在今山西离石县西北40公里处。应以第二说为正确。这有齐文宣帝西巡路线可资佐证,《北齐书》:“天保三年九月辛卯,帝自并州幸离石。冬十月乙未,至黄栌岭,仍起长城,北至社干成四百余里,立三十六戌。十二月壬子,帝还宫。戊午,帝如晋阳。”齐帝由今太原市来到今离石县,过了数日就亲临黄栌岭部署长城之役。逗留到十二月才返回离石行宫,五天后回到晋阳即今太原市一带。途中并未在今汾阳停顿,故黄栌岭当在今离石县西北。社干戌,或误作社于成、社平成、社子成,位于今山西五寨县治附近,社干成距马陵成不远,毋庸置疑,这段长城同高欢督筑的肆州北山长城相衔接,拱卫着齐朝陪都—并州的西翼。长城起首于今离石县西北40公里处,趋北偏东延亘于方山、临县、岚县、岢岚,抵五寨县北部。再向东则连着东魏长城,经宁武南部汾河源而抵原平县北境。

王国良先生在《中國長城沿革考》认为这段北齐长城如下图:

代县北齐长城(探寻北齐长城六)(3)

两者认为长城走向基本相同。

从岢岚走向王家岔这段长城来看,大部坍塌,临近王家岔这段,长城墙体只有很小一部分存留。

代县北齐长城(探寻北齐长城六)(4)

代县北齐长城(探寻北齐长城六)(5)

代县北齐长城(探寻北齐长城六)(6)

代县北齐长城(探寻北齐长城六)(7)

代县北齐长城(探寻北齐长城六)(8)

代县北齐长城(探寻北齐长城六)(9)

代县北齐长城(探寻北齐长城六)(10)

代县北齐长城(探寻北齐长城六)(11)

代县北齐长城(探寻北齐长城六)(12)

代县北齐长城(探寻北齐长城六)(13)

代县北齐长城(探寻北齐长城六)(14)

代县北齐长城(探寻北齐长城六)(15)

代县北齐长城(探寻北齐长城六)(16)

代县北齐长城(探寻北齐长城六)(17)

王家岔到荷叶坪段开始处,墙体高大,保存相对完整,专家认为是宋长城,而且是在北齐基础上修建的宋长城。

部分墙体中间有些塌陷,工程队也开始在塌陷处开始弥补,虽然能看出弥补的痕迹,但总算能对可危的长城进行有效的保护。

代县北齐长城(探寻北齐长城六)(18)

代县北齐长城(探寻北齐长城六)(19)

代县北齐长城(探寻北齐长城六)(20)

代县北齐长城(探寻北齐长城六)(21)

代县北齐长城(探寻北齐长城六)(22)

代县北齐长城(探寻北齐长城六)(23)

代县北齐长城(探寻北齐长城六)(24)

登顶山脊东向,两边悬崖陡峭,荆棘丛生,守易攻难。

代县北齐长城(探寻北齐长城六)(25)

代县北齐长城(探寻北齐长城六)(26)

代县北齐长城(探寻北齐长城六)(27)

代县北齐长城(探寻北齐长城六)(28)

代县北齐长城(探寻北齐长城六)(29)

代县北齐长城(探寻北齐长城六)(30)

本次沿长城行走过程中,头一次发现墙体上面有女墙,虽然长度没有百米,高度存留不及十公分,但远看近瞧,还是能够看出痕迹。

代县北齐长城(探寻北齐长城六)(31)

代县北齐长城(探寻北齐长城六)(32)

代县北齐长城(探寻北齐长城六)(33)

长城在黄土坡村北侧的山脊上,石砌墙体没有了痕迹,但仍能看出土堆伸向荷叶坪。

按照前人及专家文述,长城从荷叶坪,北向芦芽山、宁武,然后东向而去。

2018年12月8日9日侧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