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文弄墨,且看江湖,欢迎关注槐序~

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亦有最精美的配图

咏梅最好的七首诗(他靠一组咏梅诗)(1)

卢钺,宋代词人,生卒年不详,没有史料记载,所以生平亦不详。

但是,他却有19首诗留存下来。

在“宋词”与“唐诗”争锋的年代里,能有诗作遗世的人,我始终觉得他们都是伟大的。

哪怕,我们不知道他们生在南宋、或者北宋,有没有经历过“靖康之变”。

他们在历史的一隅里,曾发光、闪烁,无须被更多人记住。

所以有时候,我一点也不曾替陆游感到遗憾,他一生有近万首作品成集、成册,与前妻唐琬的故事,亦被更多人感念、传颂。

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咏梅最好的七首诗(他靠一组咏梅诗)(2)

相形之下,那些与历史擦肩而过,留下点滴的人更吸引着我。

比如卢钺。

他的身世成谜,他的经历也是谜,我们能知道的,他字威节,也或者是威仲,为闽县人,代表作品有《雪梅》,因此被叫作卢梅坡。

这是关于他仅有的文字记载。

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你或者我,他日故去后,或许连只言片语都未曾被记录,所以在“宋词”横行的年代里,能因诗而被人们记住的人,当值得一读。

《雪梅》是卢钺的代表作,它是一组七言诗,构思巧妙,立意清奇,没有从传统的角度去颂梅的高洁,以及梅的孤傲,如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咏梅最好的七首诗(他靠一组咏梅诗)(3)

卢钺摒弃了对梅乏味的赞美,站在哲学的角度提出了新的思考,于是便有了这组《雪梅》,我们先看第一首: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古人咏风、咏雨、咏花、咏月,咏雪、咏梅、咏竹,刘禹锡在《赏牡丹》中写: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大型古装电视剧《甄嬛传》中,甄嬛和皇后、华妃及后宫佳丽一起赏花时,曾吟诵过“唯有牡丹真国色”这句诗,好像牡丹才是花中正品。

可是,宋人秦观(苏门学子)曾有诗《春日五首》,在其二中写: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咏梅最好的七首诗(他靠一组咏梅诗)(4)

那么,芍药真的是“妖艳无格”吗?我不这么认为,相信也有很多人喜欢芍药花,尤其是读了秦观这首经典之作。

所以,卢钺在这组《雪梅》诗中提出了新的观点:雪花和梅花,到底谁更寒艳、俏丽?

相互比较之下,诗人卢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梅花输给雪花三分白,而雪花输给了梅花阵阵幽香。

并且卢钺这首诗是有哲思寓理在的:人与人之间的明争暗斗都是没有意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三人行必有我师,谁都有自己的优点。

比如金庸剧《天龙八部》中,乔峰豪侠盖世,是每个人男儿的梦想,可是你能说段誉温润随和的性格是错误的吗?

宁折不弯固然是种凄美,可大多数人在现实生活中,或许更喜欢王阳明“心学”中提倡的“知行合一”,单纯的“倔强”似乎更难融于世。

咏梅最好的七首诗(他靠一组咏梅诗)(5)

尤其是在职场中,不懂得“兼容”世故的人,前途大概率会更加渺茫。

所以此一时彼一时,生活在现代的我,更加认为卢钺这首诗深具现实意义。

尤其是卢钺在《雪梅》第二首中给出了答案: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相得益彰才是“美学”的完美体现,梅花没有了雪,便失去了其高洁的衬托,而雪花没有了梅,固然会少几分韵致,只有雪梅结合,才是“大美”的体现。

这何尝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呢!

“气节”“文人风骨”“仗义豪言”固然是侠道热血,但是应用到普通人的简单生活中,似乎是标榜过胜,这世界并非是“非黑即白”的。

咏梅最好的七首诗(他靠一组咏梅诗)(6)

在黑与白之间,有很大一段灰色地带,并且大多数普通人也都生活在这个地段内,如果你不通人情,就会过得很艰难。

你可以知世故而不世故,但如果你总是“丁是丁卯是卯”,大概是会没什么朋友的。

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卢钺这组《雪梅》诗更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是普通人行事的至理名言。

在歌颂“英雄”的同时,我们普通人的日子其实就是“鸡毛蒜皮”,这就需要我们去学会包容,更多去理解一些不公平的事。

也就是雪和梅的各自妖娆、清丽,只有做到平衡不极端,才能更加开心顺遂。

咏梅最好的七首诗(他靠一组咏梅诗)(7)

这也是我认为读诗、读史能让人更明事理的地方,它会让你学会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受益。

我们普通人毕生所求,不就是一个安稳的日子吗,黑与白对我们而言,大多数时候都是一念之间。

因为灰白色地带,才是我们长期居住的土壤,实际上这一点的要求更高,越是普通的人,日子往往艰难,因为你不是规则的制定者。

这就是我从卢钺这组《雪梅》中解读到的,对于不对,言尽于此,不再辩驳。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