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增高,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疗、康复过程对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推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的误区(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与康复系列)(1)

基于此,3月16日,《康迅网》发布了“麦肯基七步疗法,拯救你‘突出’的老腰”原创文章,受广大粉丝朋友喜爱。

麦肯基七步疗法

点击标题,查看文章

而今天,再次回归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主题,为大家分享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基础研究与转化学组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与康复管理指南》

《指南》将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分型、诊断、治疗、康复5个维度入手,坚持预防为主、规范诊疗、快速康复的原则,共形成了26条推荐建议,旨在提供规范标准的临床管理方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本文将从定义、分型、诊断、康复4个维度、8条推荐建议方面进行介绍,治疗方面请关注《康迅网》后续内容发布。

注:《指南》中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和推荐强度参照建议、评估、发展和评价的分级系统进行分级,证据等级分为高、中、低、极低4级;推荐强度分为3级,自1级向3级强度递减。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与康复管理推荐建议

维度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指腰椎间盘部分组织局部性移位超过椎间盘的正常边缘,突出的组织可以是软骨终板、纤维环、髓核,或是它们的任意组合,但并不一定引起临床症状。当突出的腰椎间盘组织导致对应的神经支配区域出现无力、麻木、疼痛及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时,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维度二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诊断须区分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利用CT或MRI即可判断,但不足以诊断临床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诊断名词,指在腰椎间盘退变、损伤的病理学基础上发生椎间盘局限性突出,压迫和/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出现腰痛、神经根性疼痛、下肢麻木无力、下肢放射痛、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相关体检包括感觉测试、肌力测试、直腿抬高试验等;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及神经根阻滞检查能帮助定位责任节段。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的误区(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与康复系列)(2)

推荐意见1:综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判断,当影像学和神经定位相符时,即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做出诊断(推荐等级:1级,证据等级:高)。

维度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通过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型系统阐述各型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可为后续诊疗提供重要参考。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型方式较多,其中病理学分型常用的有MacNab分型,其将腰椎间盘的突出和疝出作为两种不同的病理学类型;其他还有Spengler分型、美国矫形外科医师学会和国际腰椎研究会分型、Fardon分型和MSU分型等,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变的进程。此外,腰椎间盘病变和神经及神经通道的关系也是分型考虑的重点。

推荐意见2: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用MacNab分型明确病变的病理学实质,MSU分型评估病变程度和位置。分型应结合考虑腰椎间盘病变和神经及神经通道的关系,有助于诊疗方案的制定(推荐强度:2级,证据等级:中)。

维度四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管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的误区(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与康复系列)(3)

1.日常康复训练

日常康复训练应贯穿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周期,包括生活习惯规范、心理疗法、腰部保护措施、功能锻炼、身心训练。

(1)生活习惯规范:适当锻炼、控制体重、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腰部不良姿势等有利于腰背部疼痛康复。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维持正确的生活习惯,可避免加重神经根的刺激。

(2)心理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通常有轻度的焦虑及抑郁情绪,系统性回顾研究结果表明认知行为疗法可在短期内改善腰痛。

(3)腰部保护措施:腰部护具和中等硬度床垫是常规的腰部保护措施。护具可通过限制脊柱活动缓解疼痛,一项临床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亚急性腰痛患者佩戴弹性腰围30天及90天后,对镇痛药物的需求减少,功能状态也得到一定改善;但同时会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以及因腰背活动受限而引起的肌肉萎缩。中等硬度床垫可改善腰部功能。

(4)功能锻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核心肌群训练可缓解腰部疼痛,并改善功能。在治疗方案中适当加入方向特异性训练,可快速缓解疼痛并减少镇痛药物的应用;如使用麦肯基疗法进行方向特异性训练,在特定方向的关节活动范围末端进行反复的屈伸牵拉,可在短期缓解疼痛。

(5)身心训练:常见的身心训练方法有腰椎家庭适能锻炼等。采用特殊体位、呼吸技术以及精神集中等综合性训练,舒缓全身肌肉及提高人体躯干控制能力,利于核心肌群稳定。

推荐建议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可耐受范围内维持日常活动,但使脊柱负荷增加的活动、反复弯腰和旋转动作应尽量避免(推荐强度:1级,证据等级:中)。

推荐建议4:应根据个体差异,针对性进行心理辅导,促使患者心理状况改善,有助于疼痛缓解(推荐强度:1级,证据等级:中)。

推荐建议5:仅建议患者在长时间高强度工作或进行会加重脊柱负荷的工作时佩戴腰部护具,并注意定时放松;可以使用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腰垫和坐垫辅助维持正确的坐姿;建议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中等硬度床垫(推荐强度:1级,证据等级:中)。

推荐建议6: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在专业的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核心肌群训练,以期加强腰椎稳定性(推荐强度:1级,证据等级:中)。

推荐建议7: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腰椎家庭适能锻炼等身心训练(推荐强度:2级,证据等级:低)。

2.围手术期康复

术前应通过宣教使患者熟知手术过程及预后,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的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术前指导患者床上排便方法、轴线翻身的要领、腰背肌功能锻炼的技巧,以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术中应维持患者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减少手术并发症,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复。同时,限制静脉补液降低导尿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和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规律呼吸功能训练及多饮水可预防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推荐建议8:术前对患者进行宣教;术后进行阶梯性康复训练,可早期进行呼吸训练、肢体肌力训练,并进行专业的康复评价(推荐强度:2级,证据等级:中)。

参考文献: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基础研究与转化学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与康复管理指南[J/OL].中华外科杂志,2022,60:网络预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