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论语14章19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子张第十九)(1)

子张像

本篇主要记述孔子的弟子之言,而子张、子夏为多,子游、曾子、子贡次之。

原文1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译文:

子张说:“志士在国家危难时能够见义勇为,舍生取义,有利可得时考虑是否合手道义(见利思义)。祭祀时恭恭敬敬。执丧时悲悲切切。如果,人能做到这样,就达到了士的标准。”此四者也是士的立身大节。

原文2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所得),焉能为亡(无)。”

译文:

子张说:“知德在心而不以弘扬教育,思想太狭窄,就是把德孤立。相信道义而不为忠诚,则等于废除道义。所以说等於没有得到道义的知识和思想,因此不会有所作为。”

论语14章19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子张第十九)(2)

子夏像

原文3

子夏之门人,问:“交”於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译文:子夏学生问“交友之道”於子张。

子张说:“子夏怎么说?”

学生说:“子夏说可以交往的人与交,低下者就不须交往,可以拒绝。”

子张说:“这是什么话?据我所知,君子尊重贤人而且也能包容其它人。鼓励为善之人,批评不做善事、不学习的人。我是今时之大贤,对人完全能容纳。假如我是普通人,人也拒我,如果是这样,我们没有道理拒别人於门外。”

(朱熹认为:大贤虽无所不容,但“大故”亦当绝,不贤不可拒。然“损友”当远。学者不可不察。)

原文4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①,是以君子不为也。”

注:①泥:不通。

译文:

子夏说:“小道为农圃,医卜、百家众技。小道可以观看皆有所明,但从长远着想宏观,致力於农桑技巧与道不能相通,不是君子应做的事情。”

原文5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译文:

子夏说:“一天过去再不会有这一天了。所以抓紧时间刻苦学习,在有月亮的晚上也要利用月光看书,好学者每日可增加新的知识,同时也能巩固已学过的东西。”

原文6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子夏说:“学识广泛后励志磨炼,泛问后思,举一反三。(思考自己没有办成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历代学者认为未及力行,何谈仁在其中。又曰:学不博不能守约,志不篤不能力行,切问近思得到真谛,则仁在其中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