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读《史记》时知道,舜是在南巡时走到湖南境内的九嶷山驾崩,舜帝在位三十九年,到老的时候南巡狩猎,死在苍梧之野,葬在江南九嶷山。那个地方叫零陵,民间传说舜帝南巡狩猎,到了九嶷山这个地方突然发病而死。娥皇、女英闻讯后,马上驱车赶到九嶷山,因为找不到舜帝,终日以泪洗面,以至于把周边的竹子都染上斑点。后来娥皇、女英在无奈之下,抱着对舜帝的无限思念,愤然跳入湘江。人们为了纪念娥皇和女英,尊敬的称她们为湘夫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还写下了《湘君》和《湘夫人》的诗篇,以此来表达国人对他们的深切怀念。

舜帝的晚年(寻找舜帝的迷踪)(1)

湘 君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州?美要眇兮亦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薛荔柏兮蕙绸,荪桡兰兮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潺,隐思君兮悱恻。 桂櫂兮兰枻,斵冰兮积雪。采薛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思不甚兮轻绝。石漱兮浅浅,飞龙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鼂聘鹜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采芳舟兮社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大意是:湘君犹犹豫豫未能前去,滞留在中州?我的容颜装饰得如此靓丽,驾着轻舟顺流而下。元江湘江因我而不起逶迤,长江因我而平静地流淌。望穿秋水啊夫君不来,低沉的箫声是谁在听。我想驾飞龙向北方航行,有谁知道会绕道洞庭。薜荔做帘香草做帐,桡做船桨荪做旗。望不到涔阳北岸的水,横渡长江显神威。快船我去的远方在那里?眷恋的湘水女神为我叹息。眼泪不停地流啊!思君好悲伤。桂做桨来兰昡,凿开冰剥开积雪。水中采薜荔,树枝折芙蓉。心意不同媒人徒劳。恩爱不深轻易诀别,急流冲石浅浅水滩。翩翩起舞飞舟疾驰。爱不忠诚怨恨加深,无暇相见为何不守信。朝辞水岸,傍晚在江中小岛栖息。鸟儿飞落屋檐,曲径通幽小溪绕过厅堂。玉玦掷入江心,佩玉抛向灃水。摘芳州杜若,赠天下美人。良辰美景奈何天,容我舒散逍遥游。

湘 夫 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溺溺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聘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薠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望远,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姣何为兮水裔?朝驰马兮江皋,夕济兮西*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淑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薛荔兮为帷,僻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茸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谍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大意是:湘夫人降临北沙洲,眼光忧伤令我愁。袅袅秋风轻拂过,洞庭涟漪叶飘零。透过水草台望远,佳人约会在何处。鸟儿为何落苹草,渔网为何在树上。元江的白芷澧水的兰,暗恋公子不敢言。靡靡离离张望眼,但见江水缓缓潺。麋鹿为何在庭院,蛟龙为何搁浅滩。清晨驱马在江边,黄昏度降到西岸。听说佳人在呼唤,驾车同往为何难。水中筑宫殿,屋顶荷叶伞。香草编围墙,紫贝铺庭院。掓泥涂客厅,桂兰做房椽。辛夷为楣白芷装屋,薜荔做帷帐,蕙幔挂高堂。白玉做镇压坐席,点缀山兰散芬芳。九嶷山神来相迎,神灵驾临漫天云。衣袖飘进江水里,指环丢进澧水间。采撷水边的杜若,送给远方的佳人。美好的时光难再得,我漫步悠闲徘徊在山水间。

两首诗都是为怀念舜帝和湘夫人而作的。湘水有男神、女神之称,男神称为湘君,女神称为湘夫人。郦道元《水经注.湘水注》说:“大舜之陟方也,二妃从征,溺于湘水,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传说娥皇、女英自投湘水而亡,人们为了纪念她们,在湘水边建立起祠庙,当作湘水的女神来祭祀。在祭祀时,男巫扮成湘君,女巫扮成湘夫人,由男巫迎神,互相对唱、舞蹈。我们从古代文献了解到,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没有生子。女英生了商均。舜帝一共有九个儿子,舜帝的另外一个妻子登比氏,生了霄明、烛光。关于登比氏的资料太少,我们无从了解。娥皇、女英帮助舜躲过家庭的陷害,多次出谋划策帮助舜帝处理家庭关系,可以说是两个聪明、贤惠的妃子。

另一方面,二妃在舜帝死后,不顾一切地追到湘江,又因为寻夫心切,在渡江时遇上了暴风雨,被滔滔的洪水卷走,溺水身亡。人们为了纪念她们,把湘水里的女神叫湘夫人,把舜称为湘君,并为他们建立了湘山祠。湘山祠位于君山的东侧,是湖南最早的祠庙建筑。据《湘君庙纪略》载:“昔人有立湘君祠于此山,复谓之君山,其庙宇为秦王毁废后,亦久无构置。”可见秦以前就有湘君祠。李白有诗云:“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湘君祠多次被毁,又多次被修复。

舜帝的晚年(寻找舜帝的迷踪)(2)

1972年,长沙马王堆三号西汉墓出土了一幅古地图,上面标有舜帝陵庙,其地点在今九嶷山。2002以来,九嶷山玉琯岩古舜帝陵庙遗址考古发掘,正好同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地图一致。从而证实了《史记》中“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的史实。在西汉墓发现的这两幅地图上的九嶷山南部,清楚地画着九条柱状物,柱后有建筑物,旁边写有“帝舜”二字。这是我们至今为止见到的最早的帝舜葬在九嶷山的资料。据《水经.湘水注》载:“九嶷山南山有舜庙,前有石碑,文字缺落,不可复识。”这座建筑就是舜庙,九条柱状物系舜庙前的九块石碑。

清末以来,有些学者想否定司马迁的“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的定论。可是当我们看到出土的古地图时,这些说法不攻自破。古地图是在公元前168年随葬的,地图绘制的时间当然不晚于公元前168年。司马迁出生在公元前145年,比帛书地图墓主人逝世的时间起码要晚20多年。这两幅地图绘制的主要区域是永州南部六县一带,墓主人是利仓之子(利仓是当时的军事首领),因为利仓之子对此地的地形十分熟悉,所以画的地图也比较准确。地图上标有的九嶷山舜帝陵,应该是可信的史实。我们应该相信司马迁是一个严谨的历史学家,他不会随随便便把舜帝葬在九嶷山写进《史记》,而是经过了对大量的历史资料研究和实地考察之后写进去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地图出土后,史学界对舜帝葬九嶷山还有怀疑。但是2000年至2004年三次考古发掘,在玉琯岩西南至汉唐坪一带发现许多文化遗存,经专家确认不晚于汉,并确认是秦汉至宋元时期的舜帝陵庙。可以说九嶷山玉琯岩古舜帝陵庙遗址的发现,不仅印证了史书上的结论,同时也证明了马王堆西汉古墓帛书地图标记的九嶷山舜帝陵庙确实存在是,从而消除了一些学者对舜帝陵庙的怀疑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