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军 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

西方企业民主理论评析(西方企业民主理论评析)(1)

■ 新华社传真图片

经济民主理论

经济民主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民主理论范式。经济民主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经济民主是工厂里面的民主,框定了经济民主研究与实践的现实边界,将对经济组织的控制和管理的权力授予具有平等权利和同等重要性的全体劳动者。广义的经济民主涵盖了企业民主,将企业民主置于经济民主的核心位置,但它不满足于企业范围内的治理,而是将企业民主视为政治民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狭义上的经济民主赋予员工平等参与企业控制和管理的权力,广义上的经济民主通过确立企业民主的核心地位,将员工参与作为核心内容。可见,无论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经济民主,都将员工参与视作核心内容,这在西方各国企业民主理论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协商民主理论

为弥补代议制民主的不足,在20 世纪80 年代西方兴起了一种新的重要的民主理论范式和政治实践,即协商民主。有西方学者认为,到20世纪90年代晚期,协商民主已经成为大多数民主理论的核心。协商民主理论认识到,有协商不一定有民主,因而“协商”与“民主”是有机融合的,缺一不可。协商民主理论将协商作为理解民主本质的核心,认为协商过程中是否存在强制性或潜在的操控是判断真假协商的重要尺度,强调在协商中的平等参与、相互尊重和充分理由论证。协商过程中意见或观点的胜出不是以官员或专家的意见为基础,而是根据“更佳观点之理性说服的力量”来做出判断。协商民主对提升民主质量的特殊之处在于,强调了意见本身的代表性、真实性及其表达的相互性、充分性、完整性、合理性和说服性。企业民主作为协商民主在经济组织领域的表现方式,实现了员工参与,确保协商中劳资双方的平等地位与意志表达的自主性,享有充分阐述理由的程序性权利,协商结果是通过充分协商而非外部力量所产生。

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概念是由美国斯坦福研究所在1963年首次提出。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现代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股东、员工、债权人、消费者、社区等。该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将现代企业视作一个由股东、员工、债权人、消费者、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多边契约组织,企业的存在与发展是各方利益实现的基础与保障。企业经营管理者在决策时,应该考虑更为广泛的社会利益和福利,负有实现诸项利益的社会责任,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企业在经济生活中的道德意义和伦理价值。各方主体因利益的相关性而依赖共生,使其应有大致均等的机会参与企业治理。因员工的利益受企业影响最大,其行为对企业的影响也最大,更应有机会民主地参与企业治理。由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反映了全面、均衡的企业发展思路,为维护企业整体利益、社会声誉在理论上提供了解决方案,成为近些年较为重要的一个企业民主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1906年出版的《资本的性质和收入》一书中首次提出,由于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资本的物质属性,引起了众多学者们的研究兴趣,尤以被誉作“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之父”的美国学者西奥多·舒尔茨的研究成果最为显著。他认为,人力资本是由投资形成的包括健康、体力、经验、知识、能力的存量。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企业员工作为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与承载者,在人力资本作用发挥中占据着决定性地位,对于价值的产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赋予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监督的权利,能够激发员工劳动热情,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可以避免不利于企业利益增长的逆向行为。

自由福利观理论

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印度著名学者阿玛蒂亚·森是自由福利观的代表人物之一。森在《伦理学与经济学》一书中阐释了自由福利观的内涵。森将阐释的重点放在自由、福利的概念及其关系上。森认为,自由是一个包含经济、健康、教育、不受他人压迫、自由迁徙、自由表达以及自我实现等在内的一切人类所珍视的目标的宽泛概念。森立足于宽泛的自由概念,做出了个人福利的扩展性解释。他认为,一个人是否获得利益、获得多少利益,取决于他(她)是否享有自由、享有多少自由,而不是从自由中获得的东西。基于森的理论框架,作为人们珍视的一种目标的企业员工参与,本身就是一种自由,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代表着享有多少自由、获得了多少利益。员工参与作为目标性的存在,不再是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

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是在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霍桑实验基础上产生的。作为管理学理论中的一个新的分支,与古典管理理论将管理的重点放在事和物上,并且将人视作“经济人”不同,行为科学理论认为,管理的重点在于人及其行为,将人视为“社会人”,即人们不仅需要在社会上寻求经济收入,还需要得到友谊、安定和归属感。该理论关注人的社会关系和感情因素,强调人的欲望、感情、动机的作用。而员工参与能够满足人的情感和尊重的需要,被企业实务界作为“以员工为中心”、“参与管理”的一种新的管理方式。行为科学理论从人的需要、欲望、动机、目的等心理因素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为企业民主参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学依据。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英国人科斯教授创立的产权理论认为,能够保证经济高效率的产权应具有明确性、专有性、可转让性、可操作性的特征,产权的制度安排深刻影响着资源配置的效率。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员工持股计划,是产权理论的具象化,是产权制度性安排的一种典型形式,起到了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激励作用。交易成本范畴是产权理论的基本范畴,从交易成本角度也可以验证员工参与的必要性。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是降低交易费用,进而提高经济效率。企业民主管理依托企业而生存,能否实现企业存在的目的,决定了其有无存在的必要。那么,企业民主管理能否降低企业的交易费用?可以借助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威廉姆森教授提出的人的有限理性、机会主义行为理论加以评判。人的有限理性即人们获得的交易信息是不完全的,导致收集、处理信息要付出成本;机会主义行为即人们在交易中有推卸经济责任的行为动机,需要投入防范机会主义行为的监督成本。考察以员工参与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发现,针对企业内部的不完全信息,员工有能力提供,从而降低企业信息收集成本;针对员工和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的监督,当员工参与作为企业治理的制度性安排,员工与企业的利益链接将呈现出长期性、持续性、稳定性,一方面降低对员工推卸经济责任的监督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员工对经营者的监督, 可以降低企业对经营者机会主义行为的监督成本。可见,员工参与降低了企业交易成本,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