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曾说:“世界上的书唯有诗歌需要反复诵读,篇幅短小,但是韵味悠长,不同年纪读有不同收获。”

高晓松说:“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可见,纵然生活艰难,有诗相伴,则可增添坚持下去的希望。

诗歌,是人类情感的寄托,也是人类杰出的发明,世界各地都遍及这诗歌的脚步。中国有唐诗宋词元曲,日本则以“和歌”为主。

寒冬里早开的桃花 严寒中走来的温柔花香(1)

《风雅和歌:春苑桃花红》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郑民钦编著,郑先生对日本文学的了解极其深刻,担任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等多重职务。本书以“春”为核心主题,分析和歌背后的故事与风景,欣赏和歌美学,感受日本文化魅力。

全书共收录了194首日本和歌,作者从天皇贵胄到平民百姓,大多数是不为人知的普通人所写的,这些和歌中记录了日本人们的生活,或美好、或哀伤,短短的几行字写出了丰富的情感。初见书名,一位是一本全部描述春天风景的和歌,一位全书的基调都是暖暖的,却发现书中所选和歌并非全部写景,更多的是倾向于人的复杂情感。

寒冬里早开的桃花 严寒中走来的温柔花香(2)

“恨也好,恋也好,谁使奴家空断肠。君在天边不可及,未来遥遥不可期。”这首短歌出自一名失恋的女子,全诗都在同吃前男友喜新厌旧。乍一看这首诗与春天的主题并不相符,但是细想女子的心情,应该就像是初春的感觉吧,深处严寒中,却总是抱有期待,希望情郎能够归来。

“章台柳青青,婀娜临风春色新。依依恋君心。”这首叙景歌就十分符合春天的主题,春天来临,垂柳弯弯飘曳,我的心也跟随着爱人而去,描写了恋爱的甜蜜,写出来对爱人的思念,同样也写出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这样的春天才是人们羡慕的样子吧。

寒冬里早开的桃花 严寒中走来的温柔花香(3)

因为文化的差异,有些和歌的韵律我们可能无法全部体会,但是《风雅和歌:春苑桃花红》中所翻译的和歌依旧能够看出诗歌独有的韵味,既能将日文翻译成中文,又要做到优美淡雅,这足以证明郑民钦先生对中日文化理解之深刻。

阅读和歌,正如木心所说:“ 日本和歌很浅,浅得有味道。很轻,很薄,半透明,纸的木的竹的。日本味。非唐非宋,也非近代中国的白话诗。不见哪儿有力度、深度,或有智慧出现。”

这些简短的句子称不上什么惊世佳作,但里面所蕴含的情感,却能够感染每一个阅读的人,也许是因为日本和歌的主要创作人群就是普通群众,描写的都是普通的生活以及最真挚的情感,自然也就更具有感染力。

寒冬里早开的桃花 严寒中走来的温柔花香(4)

和歌的魅力是一种哀伤、温柔的力量。和歌中的春天不是一味的鸟语花香,其中也有着冬天残余的影子,就像生活从来都不是单一的味道,酸甜苦辣,五味杂陈的才是人生。

与唐诗宋词的工整、韵味不同,和歌很浅,浅到人人都能够读懂,和歌很美,美到想要看看歌中场景,和歌也很贵,贵到其中所含情谊无可替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