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身穿素雅的中世纪修女在充满冷色调的修道院中一次又一次捻着复杂花纹蕾丝的纱线时,她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有朝一日这手上的蕾丝竟然会成为妖娆、性感、时尚、甚至是女性的代名词。

蕾丝在中西方的不同寓意(蕾丝的命运贵妇)(1)

现如今,蕾丝已然是当代服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主打华贵的婚纱;还是以性感为主的礼服;更或是另类的哥特洛丽塔,我们都可以看到大量蕾丝的运用。白色是华贵和圣洁,黑色却能体现妖艳与性感,如果是粉黄,那又是可爱的代名词,我从没见过一种样式可以有如此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以致于当许多学者认为是14世纪修道院潜修的修女们发明蕾丝的时候,这个答案会不会令你震惊万分?

在修道院清冷的烛光下,修女们以花窗上的图案为灵感,编织着寄托自己对上帝最虔诚的信仰。恰到好处的是,她们日夜所编制的蕾丝花不仅是修行的一部分,更可以换来部分收入,成为当时修女仅有的谋生手段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一传十,十传百,修女纷纷织起了蕾丝,也把这上帝馈赠给人类的宝物带入了世俗,最终在百年之后成为红透整个欧洲的时尚女皇。

蕾丝在中西方的不同寓意(蕾丝的命运贵妇)(2)

但是这个说法并不是公认的,有人认为蕾丝最早的灵感来源于渔网。丈夫出海打渔,妻子日夜思念,便用棉线编制成渔网的样子并绣在衣服的边角,睹物思人,以此慰藉万千黑夜中的清冷。久而久之,这承载着思念的蕾丝被越来越多的人效仿,逐成就如今的服饰宠儿。在现在的威尼斯,就有一座叫做"布拉诺"的小岛,别名"蕾丝岛",这思念成蕾丝的故事正是从这儿开始,它亦被誉为蕾丝的发源地。

只是考古得出来的答案,和这些故事似乎有点不同。因为最早出现蕾丝的地方是从11世纪开始便是欧洲最富裕区域且是纺织重镇的尼德兰南部的佛兰德斯地区当时贵族的女式无袖衬衫便已经开始应用蕾丝作为装饰。而贵妇们用来制作蕾丝的材质也是诸如亚麻、丝绸、甚至金银线这种顶级的奢侈品品,以致于一件蕾丝衬衫,往往便是天价。

蕾丝在中西方的不同寓意(蕾丝的命运贵妇)(3)

这实际上便好理解的多了,不管如何,以当时的技术制作蕾丝不仅需要非常强的纺织基础能力,同时还具备充足的财力和颇为空闲的时间,再加上蕾丝一旦中途出错就必须报废,又使得制作又奢华又完美的蕾丝成为了一项贵族之间炫耀性的竞争。而蕾丝之后的发展,也正验证了这些属性。

到了15世纪的时候,蕾丝的编制技艺开始在欧洲大陆之间流传,特别是其精致优雅、层次鲜明的特性使得蕾丝成为了贵族新宠儿,这个时候便连它工艺复杂繁琐,常人所不能及都成为了贵妇们争相追逐的亮点。谁都没有料到,原本是闺阁之间打发时光的闲暇品,居然成为了上流社会的时尚。也是到了此时,修道院的修女们才在清冷的烛光下开始编织起蕾丝来。毕竟你要论谁时间多,谁最心细手巧,谁最能气定神闲一丝不差的勾出最完美的蕾丝,自然是心无杂念的修女们所莫属了。

蕾丝在中西方的不同寓意(蕾丝的命运贵妇)(4)

特别是伴随着中世纪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封建禁欲和伪神学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文艺复兴成为时下主流,这略带性感的蕾丝,隐隐之间亦成为了新兴思潮的代名词,为修女们大量编制蕾丝提供了契机。

与此同时,当时欧洲流行切口服装,这种服饰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刻意破坏服装原本的结构以创造造型,这使得威尼斯的绣花工人们决定发明新的样式来抵制这种服装,刺绣的蕾丝随之出现。当把蕾丝缝合到袖口的时候,它不仅替代了原本切口服装的造型,而且更加美观且不浪费布料,于是蕾丝口服装迅速代替切口服装成为市场的宠儿,甚至意大利因此成为了当时欧洲的刺绣蕾丝生产中心。所以看到这里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会有修女和威尼斯渔民是蕾丝发明者的故事了,如果说佛兰德斯贵妇给了蕾丝初生的生命,那么修女和就是把蕾丝抚养大的人

蕾丝在中西方的不同寓意(蕾丝的命运贵妇)(5)

贵族之上自然还有贵族,那就是王室,在封建时期他们才是真正左右这个世界文明的存在。

率先爱上蕾丝的是英国都铎王朝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这个一手把英国带上世界最强帝国的女人,似乎对一切陈旧的东西都颇有意见。例如当时英国皇室,甚至整个欧洲皇室流行的都是拉夫领,这种领子成波浪线褶皱的方式以环状套在脖子上,以示贵族的高贵。而为了保持其形状固定不变,里面往往用细金属内置里面做为支架,它巨大而雍容,繁琐且费料,同时也影响了人头部的灵活性和服装的透气性,夏天那叫一个热,甚至吃饭都必须使用长柄勺,极其不方便。

蕾丝在中西方的不同寓意(蕾丝的命运贵妇)(6)

这里额外提一个知识点,想必家里有主子的猫奴们都知道宠物猫受伤或者阉割后医生会给它套上一个叫做"伊丽莎白圈"的保护圈,而这圈的名字实际上正来源于伊丽莎白一世穿拉夫领的形象,因两者相似,故有了这个外号。

虽然伊丽莎白一世不知道数百年后有人会把她穿拉夫领的形象和猫结合在一起,但是她本能上并不喜欢这种不方便的领子。所以当蕾丝传入英皇宫的时候,她果断叫人用蕾丝替换了原本僵硬的细亚麻,并镶嵌上华贵的珠宝。有了女王的珠玉在前,特别是当时伊丽莎白一世在整个欧洲强大的影响力,其余欧洲皇室纷纷效仿,蕾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再加上欧洲皇室之间联姻频繁,蕾丝在短短时间内竟然成为了公主们重要的陪嫁物品,各王室女眷互相交流蕾丝的编织,成为她们拉近彼此的共同话题之一。例如意大利豪门玛丽·德·美第奇嫁给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的时候,就从意大利带去大量的蕾丝,使之瞬间风靡整个法国。

蕾丝在中西方的不同寓意(蕾丝的命运贵妇)(7)

17世纪的时候,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为了打破意大利对蕾丝的垄断,下令成了12间专门研发制造蕾丝的皇家花边制造所,法国大臣柯尔贝尔特为此从威尼斯高价聘请来顶尖的蕾丝师傅,随后法国首个蕾丝工厂在阿朗松诞生,这同时也标志着法国打破了意大利对于蕾丝的垄断,而阿朗松所制造的阿朗松蕾丝也因工艺精湛,被誉为"蕾丝皇后"。

从贵妇们手中的玩具到皇室的宠儿,然后是国家之间的经济物资,蕾丝彻底改变了欧洲的时尚风向。等到18世纪巴洛克和洛可可两种艺术形式风靡整个欧洲,蕾丝以其轻盈和精美的特点成为一阵由上而下刮起的旋风,同时受女性地位的提高和意识觉醒,这种主要运用在女性服饰上的蕾丝亦成为了女性精神的表达,这样是为什么女同又被称为"蕾丝边"的原因。

蕾丝在中西方的不同寓意(蕾丝的命运贵妇)(8)

甚至1840年爱尔兰土豆大饥荒的时候,由于某些复杂蕾丝的无法被机器所取代,以致于当时无以为生的农民纷纷编制蕾丝渡过难关。随着技艺和经济的发展,蕾丝也逐渐从贵族的专属成为所有人的忠爱,并成为西方服饰中举重若轻的一种款式。

只是正如我们文中所言,蕾丝从来不只是蕾丝,它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人文情怀,才是它诞生的核心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