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走心短句(人生只有一件事)(1)

木心走心短句(人生只有一件事)(2)

人生只有一件事,活好自己

作者 | 樊登读书 · 芝芝

"

亲爱的书友们,晚上好~

欢迎来到樊登读书人物栏目——《群星》

品读群星闪耀 · 体验非凡人生。

每天一期,欢迎您的持续关注~

今天出场的主人公,既是文学家,又是画家。

他的散文与小说,与福克纳、海明威作品编在同一大学教材中。

不仅如此,他的绘画作品还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是国内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画家。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著名的双栖大家 – 木心 的精彩人生~

"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很多人都听过这首小诗,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它背后的故事。

木心的诗《从前慢》,发表时正值经济浪潮席卷而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就在匆匆忙忙人流中,走着一个慢悠悠的身影,优雅地与世无争,这人便是木心。

时间未曾淘汰他的慢,更未曾遗忘他。

有人说木心,人到暮年才开始专心写作,实在可惜。

木心却不这么认为:“我是到了美国才发育起来的,我前面写的全是夹生饭,幸亏没发表。”

《人民日报》曾登过这样一段话:

“山高水长,怕什么来不及,慌什么到不了,天顺其然,地顺其性,人顺其变,一切都是刚刚好。”

有句话说得好:

“不疾不徐做自己想做的事,缓缓地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或许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木心走心短句(人生只有一件事)(3)

木心走心短句(人生只有一件事)(4)

“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却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尴尬狼狈。”

木心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们也因此理解了少年木心的出走。

1927年,乌镇孙家有了一个新生儿,取名孙璞。

孙家是书香门第,也是工商世家。

孙璞从小就学习诗词歌赋,渐渐喜爱上读书和绘画。

1937年,乌镇的学校被日本宪兵管控,孙璞,这个日后为自己取名木心的孩子,此时只能在家读书。

同一条街上,还住着孙家的一个远亲,木心喊他“德鸿伯伯”,他家有许多的欧美文学经典,这在当时是罕见的。

木心常常去他那借书来读。这个“德鸿伯伯”就是大文豪茅盾。

木心如饥似渴地读书,炮火纷飞中,他犹如禅定般地捧着书本。

他曾说:“我的自救,全靠读书,十三四岁时我已将《文学大纲》通读了几遍。”

家里长辈想让他从商或者从政,亲友们轮番劝说,可他毫无这方面的意愿。

他心里另有人生计划,他想成为一名画家。

何去何从?这是木心遇到的第一个人生难题。

木心走心短句(人生只有一件事)(5)

夏目漱石曾说:“凭借感情会流于世俗,坚持己见则多方掣肘。总之,人世难居。”

十七岁那年,木心离家出走。

他出走一是为了躲避家里“逼婚”,二是他想要学画。

他说:

“老家静如深山古刹,书本告诉我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是我所最向往的,我知道再不闯出家门,此生必然休矣。”

这是他为自己做出的第一次重大人生选择。

此后,他每一次人生的重大选择,都跳出常轨,不走寻常路,但一定是他内心真正想走的路。

他也通过这一次次的选择,成功地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抗战胜利后,他先是跟随刘海粟学油画,又辗转追随林风眠学习中西绘画。

他感觉自己的美学理念更接近林风眠先生,木心随时都在判断中作出选择。

后来,木心参与了反饥饿反内战学生运动,上街发传单,并制作宣传画,遭到国民党通缉,只得避祸台湾。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他才返回大陆。

被杭州第一高中聘为教师,可是不久,他就从该校辞职,他再一次做出了人生的重大选择。

木心之所以成为木心,之所以有后来的成就,都因为他不愿意接受被人安排,不愿意过上按部就班的生活。

他用自己的方式闯出一条特立独行的路。

木心走心短句(人生只有一件事)(6)

木心走心短句(人生只有一件事)(7)

“岁月不饶人,我也未曾饶过岁月。”木心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有人曾经不理解,问木心为什么要放弃安稳的生活,木心答道:

“温暖、安定、丰富,于我的艺术有害……”

沉浸于艺术的木心,一定要“换作凄清、孤独、单调的生活”。

辞职后的木心,独自上了莫干山。

在山上,他过上了只有读书、写作和画画的日子。

他的书桌前贴着福楼拜的话:

“艺术广大之极,足以占据一个人。”

山上的日子是孤寂、清寒的,木心却甘之如饴。

直到孙家的经济无力支撑他的生活,木心只好下山。

他一边画画,一边写作,日子本该是安稳的。但造化弄人,木心先后三次被冤屈入狱。

在狱中,木心也从未曾断过他的艺术创作。

他将人家要他写检查的纸,偷偷省了下来,进行写作,每张纸都密密麻麻,写满两面,共计有65万字之多。

在狱中,他曾被折断了三根手指,但他依然不失乐观地写道:“白天我是一个奴隶,晚上我是一个王子。”

木心走心短句(人生只有一件事)(8)

有一句话说得好,在心里种花,人生才不会荒芜。

木心的那些花儿,不在别处,都在他一点一滴的耕耘中。

出狱后的木心曾说,我要走的路,被截断了。

该怎么办呢,想了好久,还是决定退出文艺界,去搞工艺美术。

他在上海美术模型厂,做了一名设计师。

画家夏葆元认为,以木心的才华,当时本可以入职一家更好些的单位。

“但是习惯隐忍的他,认为这个不惹人注意的所在更为安全。”

从艺术家转而成为工艺美术师,这是木心为自己做的第三次人生重大选择。

木心虽然受了很多的委屈,可他却没有呈现出落拓的样子,总是充满精气神,看不出沮丧和惶恐。

他总是面带微笑,这为他蒙上一重神秘的色彩。

有人曾猜测,木心出狱该是爬着出来的吧。

可他出来时腰坚挺着,就连裤缝都是笔直的。

在那种年代,活着出来就是胜利。

木心曾说,一死了之是容易的,而活下去苦,所以我选难的,我以“不死”殉道。

“你要我毁灭,我不!”因为“我不能辜负艺术对我的教养”。

木心走心短句(人生只有一件事)(9)

木心走心短句(人生只有一件事)(10)

“我的信念只一重,邮程再长,也会到达。”

木心是坚强的,他不论在什么境遇之下,都改变不了对艺术的忠心。

木心后来平反时,所积累的文稿已被尽数烧光;

但木心却在烈火中重生,他负责筹建的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非常成功。

他也因而出名,做了《美化生活》的主编。

荣誉接踵而来:

上海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

上海市工艺美术中心总设计师;

上海交通大学美学理论教授……

名利双收的木心却选择激流勇退,他做的第四次重大人生选择,是以绘画留学生的身份赴美留学。

这一年他五十六岁。

在这世界上,自认为精明的人很多,把名利顶在头上,内心却荒芜着。

“我要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他选择放下名利,重新出发。

56岁的木心离开中国,去纽约,开始了他新一轮的艺术创作生涯。

一位华人收藏家要为木心提供豪华住所,条件是每月以画相抵,替其捉刀。

木心却转身住进了非裔与拉美人的杂居之地,称为琼美卡。

虽然那里又脏又乱,但他却觉得比那所豪宅干净。

后来,他还特地写了篇《琼美卡随想录》。

正如木心自己所说:

“始终不肯背叛自己的人,即使吃了很多苦头,最终却可以笑着。”

陈丹青曾问木心:“怎么成为艺术家?”

木心答道:“连生活都要成为艺术。”

再打眼看看木心,即使在生活拮据时,也依然保持着从容优雅。

木心曾说,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但他却有两个“妻子”,一个是他的画作,一个是他的文章,两个都超然绝尘,除此之外,他再无婚配。

大器晚成的木心,在林肯中心举办了个人水墨画展;在哈佛大学举行彩墨画展;

2002年木心先生还在全美举办巡回画展,他的画作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成为第一位作品被该馆收藏的中国画家。

在文学创作上,木心更是每天仍坚持写作,写下诸多名篇,如《林肯中心的鼓声》、《温莎墓园日记》等。

他的文章,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与福克纳、海明威等人的作品放在一起。

晚年的木心,落叶归根,回到故乡乌镇。

2011年冬至,84岁的木心在乌镇逝世。

木心走心短句(人生只有一件事)(11)

木心走心短句(人生只有一件事)(12)

清醒通透如木心,在他最后的时光里,谢绝了所有的采访和活动。

他要低调,要安静。

习惯了在喧喧腾腾中生活的我们,可能会觉得木心的一生是凄苦的。

但其实,真正的热闹只存于人的内心,只有心中的诗和画,才会丰盈我们的人生。

正如木心所说:

“在悲喜交集处返璞归真,在冷冷清清中风风火火。”

木心先生最大的成功,就是按照自己心中所愿去度过一生。

作者 | 芝芝,想用文字与你交谈,人生至此见风景。

栏目主理人 | 澄子

排版 | 郑向北

图片 |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