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民族,中华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

就拿结婚这件事来说——年轻男女结婚时,都会邀请亲朋好友齐聚一堂,一是为了让大家做个见证,二是为了借此机会让亲朋好友团聚在一起,热闹一下。

与此同时,赶来“吃喜酒”的亲友也会向新人赠送一定数额的钱财,表示祝贺——这种习俗便是“随礼”,也称为“随份子、凑份子”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随礼”既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也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感情沟通的一种方式。

给人随礼哪些礼可以不随(俗语说礼有三不随)(1)

变味了的“随礼”

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礼”这件事也慢慢变味了——总有一些人巧立名目、滥办酒席,目的就是为了收“份子钱”。

如果说“结婚、丧事”等事情需要随礼,倒也无可厚非,毕竟这些事情对每个人、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大事。

但如今,“随礼”却让很多人苦不堪言——孩子满月要随礼、搬家要随礼,还有升学、店铺开业、过生日等等,花样繁多。

给人随礼哪些礼可以不随(俗语说礼有三不随)(2)

各种各样的“随礼”不仅消耗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有的年轻人甚至还花掉了自己半个月的工资。

于是,原本延续友谊的一种方式,慢慢变成了一种负担和压力。“随礼”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反感、厌恶。

客观来说,“滥办酒席”固然讨人嫌,但“随礼”就一定是必要的吗?有句俗语说:“路有三不走,礼有三不随”,遇到以下三种情况,就尽量不要随礼了,避免花“冤枉钱”。

给人随礼哪些礼可以不随(俗语说礼有三不随)(3)

礼有三不随

一、没被邀请的礼不要随。

有时候会遇到这种现象:有的人办酒席,并没有特地邀请你,而是在路上偶遇时,顺便告知你;又或者,你是从别人的口中得知某人要办酒席。

类似这样的情况,就没必要上赶着去随礼了。首先,别人若是真心想要邀请你,一定能找得到你;如果别人没有邀请你,那么他一定有他的原因,没必要去“热脸贴冷屁股”。

更何况,如果你不请自来,别人会认为你是别有用心、拉关系,在人格和尊严上,自己就矮了对方半个头。

给人随礼哪些礼可以不随(俗语说礼有三不随)(4)

二、不道德的礼不要随。

大部分情况下,人们之所以办酒席,都是因为喜事。但是,有的人不管是什么事情,都想着办一场酒席,以达到“收礼”的目的。

就比如前面所说的搬家、升学、过生日等等,如果实在喜不自胜,就请几个最亲近的亲友吃顿饭就可以了,何必要大操大办,让自己的喜事变成别人的负担呢?

所以说,对待那些“以收钱为目的”的酒席,就不必参加了,更不必随礼。任意随礼,反而会助长了这种不好的风气。

给人随礼哪些礼可以不随(俗语说礼有三不随)(5)

三、没有“回礼”的礼不要随。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特别讲究“礼尚往来”,随礼这件事情也是一样。

当自己办酒席的时候,如果你邀请了某人,但他却没有出席,或者他直接假装不知道——那么当他办酒席的时候,你也不必去赴宴了。

人与人之间交往,本就应该以真心换真心。有时候,我们邀请某人出席自己举办的酒席,并不是为了那些礼钱,而是看重那个人。但如果对方装聋作哑,那么这样的朋友不交也罢。

给人随礼哪些礼可以不随(俗语说礼有三不随)(6)

结束语

严格来说,随礼其实是一个挺好的风俗文化。毕竟,这会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交流。

但人们之所以讨厌随礼,并不是因为吝啬、不愿意送礼,而是因为部分人的“吃相太难看”。

总而言之,作为有着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应该要知道“哪些礼必须随、哪些礼不必随”,这样才能让自己过得舒心一些,也让“随礼”这种习俗变成良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