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终于结束啦~

先说说那年高考,你考了几分?

古代科举规则有哪些(古代科举制你了解多少)(1)

(当初没考好的试,现在补)

部分小伙伴经常会拿现代的高考和古代的科举制度对比,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古代的科举制度。

古代科举规则有哪些(古代科举制你了解多少)(2)

科举制度是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周边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科举制度的起源

1. 隋朝首创

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的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时废除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奠定了科举制的雏形。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2.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

唐太宗贞观时,扩大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唐玄宗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古代科举规则有哪些(古代科举制你了解多少)(3)

3.宋以后的改革

宋朝的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考试方法采用糊名法。

明朝采用八股取士,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固定段落组成。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准根据指定观点答题,不准发挥个人见解。科举制度凸显弊端。

4.废除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新式教育体制,科举制度被正式废除。

明清科举的等级

童试:明清最初级的地方县、府考试,通过县、府两次考试者,成为童生,表明已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和写作能力。但很多读书人考到须发皆白,仍是一介童生。

古代科举规则有哪些(古代科举制你了解多少)(4)

院试:在府、州的“学院”举行,又分为“岁试”、“科试”两级。岁试是每年举行的童生“入学”考试,录取后即为“生员”,通称“秀才”。科试则是对已在学校的秀才进行考试,成绩优者方可参加下一级考选举人的乡试,成绩劣者要受处罚甚至取消生员资格。科试也称为录科。只要考取了生员,就算脱离平民阶层,称为“士”了。

乡试:又称为大比,每三年一次,即所谓的秋闱。乡试三场,分别在八月初九、十二日、十五日。由于考取举人即具备做官资格,乡试可说是明清科举最重要也最艰巨的一关。乡试之榜明清时称乙榜,乡试则称乙科,与进士会试的甲榜、甲科相对。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乡试后的次年的二月初九至十五日举行于京师礼部,又称春闱、礼闱。会试三场的内容于乡试一样,明清每科会试录取进士约二三百人。明清会试正榜以外一般还有副榜。录入副榜的举人虽不算进士,但可以授予学校教官或其他较低级官职,或吸收入国子监为监生,获得国家一定的俸禄。

古代科举规则有哪些(古代科举制你了解多少)(5)

殿试:明清科举的最后一级考试,再会试后一个月即三月十五日举行。殿试内容试时务策一道,试题由内阁大臣预拟数种,临时呈皇帝圈定。明清殿试一律不黜落,只排定名次。状元、榜眼、探花等前三名列为一甲,算是进士及第;第二甲若干人,算是进士出身;第三甲又若干名,算是同进士出身。

词语中的科举

1. 蟾宫折桂

意思是指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出自《晋书·郤诜传》。

2. 金榜题名

意思是指科举得中。出自《唐摭言》。

3. 独占鳌头

原指科举时代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出自《陈州粜米》。

4. 连中三元

意思是指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八。

5. 龙标夺归

意思是指科举时代指状元及第,出自《书言故事·科第类》。

6. 年谊世好

意思指科举时代两家因同年登科而为世交的人。出自《儒林外史》。

7. 京解之才

京解:科举时代的进士和举人。旧指有考中举人、进士的才能。出自《醒世恒言》。

8. 白蜡明经

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出自《朝野佥载》。

【试题演练】

(单选)科举制度是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周边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表述中,说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隋炀帝时废除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奠定了科举制的雏形

B. 唐太宗贞观时,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C. 蟾宫折桂、年谊世好、京解之才、白蜡明经,都是和科举制度有关的词语

D. 会试,又称为大比,每三年一次,即所谓的秋闱,会试三场,均在八月举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度知识。

A项:隋文帝时废除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奠定了科举制的雏形。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A项错误。

B项:唐太宗贞观时,扩大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B项错误。

C项:蟾宫折桂,意思是指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年谊世好,意思指科举时代两家因同年登科而为世交的人。京解之才,旧指有考中举人、进士的才能。白蜡明经,比喻屡试不中。C项说法正确。

D项:乡试,又称为大比,每三年一次,即所谓的秋闱。乡试三场,分别在八月初九、十二日、十五日。会试,乡试后的次年的二月初九至十五日举行于京师礼部,又称春闱、礼闱。D项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