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最美的时光(夜雨莫测四面山的水)(1)

四面山的水

莫测

曾经,我问了春夏秋冬皆行走于名川大山之间的摄影家老姜一个问题:你认为哪儿的水质最好。他脱口而出:四面山。

我与老姜的感受不谋而合。

四面山的水,不同于湖水、塘水、自来水,它是从云朵朵上筛下来的,从草尖尖上滑下来的,从树根根上生出来的,从崖缝缝里挤出来,从山沟沟里漫出来的。所以,它像原浆酒一样天然、清亮、纯洁,喝了上瘾。

有时候,四面山的水看不见,只能通过皮肤,从白茫茫的晨雾和湿漉漉的空气中微微感受到。所以,有人说四面山的空气可以挤出水来。有时候,四面山的水又清晰可见,它就在丹霞石的凹陷里,一块块,一片片,一汪汪,把山峰、树木、蓝天,以及一掠而过的鸟儿都定格在里面。有时候,你在小径上走着走着,就有“莎莎”作响的声音触碰你的耳膜、神经。它,就是小泉在草丛间蛇行的声音。枯枝腐叶当中那些菌儿,菇儿,笋儿,都是听了它的召唤之后,才睁着好奇的眼睛跑出来的。

住在城里,那水看着像深秋下架的瓜果,黄浸浸、死秋秋、蔫巴巴的。闻着,有股苏打味。锡壶烧了开水之后,壶壁上就残留了一层厚厚的水垢,壶底还沉淀有密密麻麻的瓦灰色斑点,看着让人心悸,喝着让人胆寒。四面山的水没有这些现象,不论是自来水,龙潭湖的水,头道河的水,还是坪山、花果山的水,都是清冽透明、一尘不染的,且生命力旺盛的活水。据说,明代建文帝朱允炆弃位逃难经过街子凤栖山时,发现了一泓清澈见底、光可照人的山泉,于是便捧起解渴止乏。清泉入胸,顿觉神清气爽,欲念全无。为此,他毅然遁入空门,那泉水也因此得了个“洗心泉”的雅号。如果当年朱允炆喝了四面山的水,那雅号一定比“洗心泉”更富有诗意和哲理不说,他还会洗心革面、明镜高悬啦。

四面山的水,不是一般的水。山风,给了它韵律;野花,给了它芬芳;翠竹,给了它清凉;上苍,给了它使命。它流经之处,一定绿荫如盖,一定五谷丰登。它就是郦道元的笔下之水:有素湍绿潭之势,有清荣俊茂之容。

煮沸之后的水叫熟水,喝了健康。四面山的水不需要煮沸,喝了一样健康。那路边边的泉水旁放了一只青花瓷碗,路人经过时,都会喝上一大碗,谁也没有因此而生过什么病。在那里避暑的崔大爷,连泡茶都用的是没有煮滚的山泉水。他认为,那才叫真正的“冷水泡茶慢慢浓”呢。喝上一个夏季,肠肝肚肺都好像被清洗、被过滤了一番。那种爽朗,那种甜心,把崔大爷脸上的皱纹都熨平了许多。

星期天,儿女们从城里赶去四面山看望在那儿避暑的老人。返回时,都要装几桶四面山的水带回去。喝了还心欠欠的,第二次上山,那后备箱里索性全都装了塑料瓶、塑料桶。不知道者,还认为他们是送水工啦。

四面山的山多,一出门,抬脚踩着的是山,抬头望着的是山。但避暑的老人们不惧山,天一亮,那悬在半空的环山游步道上就有他们的身影了。并且,不少老人手中还提着装泉水的瓶瓶罐罐。他们把四面山的水当成了仙水、圣水、八定水。喝了它,似乎就可以长养诸根,润泽康健了。

同事老邹,对四面山的水情有独钟。妻子怀孕之后,他把工作都辞了。在四面山一住就是五年多,他每天雷打不动的任务之一,就是从文峰路的坪山麓出发,爬三百多步石梯,到海拔1600多米高的苏家寨去接山泉。如果不是儿子要上学读书,他才舍不得离开四面山啦。在他的心目当中,四面山的水就是乳汁,甚至比乳汁还金贵。老邹说,在同龄孩子当中,他儿子的眼睛最清明亮泽,头发最粗黑光华。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莫非,这就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常言道,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四面山最高海拔蜈蚣岭达1709.4米,在蜈蚣岭上,一年四季皆云蒸雾蔚,泉水叮咚。因为有水的滋润,四面山的植被达95.8%。所以,四面山看上去不像山,更像海涛澎湃,更像绿浪翻滚。

水养人,水增寿——这是养生学的肯定结论。要问全国百岁老人分布最均匀的地方在哪里?毫无疑问,在四面山。因此,四面山获得长寿之乡的雅号当之无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