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知识小常识(历史小知识三纲五常)(1)

三纲五常,出自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行为规范,它渊源于先秦时期的孔子。这是儒家提出的一种维护封建等级制的理论,由董仲舒正式提出,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道德原则和观念,两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国民性。“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做出表率,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河北景县广川镇)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