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眼中的晚清重臣(那个曾经自称与鬼为邻的晚清宰相)(1)

说起晚清政治生态,洋务派清流党大家都是耳熟能详,李鸿章左宗棠这些人在今人口中传唱多时矣。大家都知道李鸿章办事难,搞洋务阻力极大,以李氏自己说就是“勉强裱糊、何曾实在放手料理”,这篇小文章,就想先给诸位探究探究李鸿章们真正的改革阻力是什么人,其改革阻力究竟又有多大。

守旧派顽固派清流党这些帽子,我们暂且不给这些历史人物的投上扣去,这篇文章的开头,先带读者了解一个重要的晚清政治人物,其影响力颇大,特别是在庚子国变之前所发挥的政治能量很可观,而这个人的主要作为和思想,也正是站在李鸿章们的对面的,就是这个徐桐。

徐桐,字豫如,号荫轩,汉军正蓝旗。户部尚书徐泽醇之子,1819年生人,比李鸿章大4岁。道光30年也就是1850年科举进士,选进翰林院做庶吉士,历任翰林院检讨。光绪年间历任太常寺卿、礼部侍郎、尚书,吏部尚书,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是当世理学名儒。

李鸿章眼中的晚清重臣(那个曾经自称与鬼为邻的晚清宰相)(2)

徐桐第三子徐承煜,字楠士,历任太常寺大理寺卿 都察院左副都御使 礼部刑部侍郎。

真可说这是一门三代官宦世家,久历六部九寺的宦海油条了。特别是徐桐,以理学闻名于世,他有一本著作《治平宝鉴》,是专门写历朝历代母后当朝听政的政治得失,写这本书是专门献给慈禧太后做她的政治参考书用的,该书为清廷高层内部广为传抄,甚至在闲暇时与军机大臣轮班召对讨论。

不过徐桐在历史上出名,却不是因为他的史学治学水平 也不是因为他作为高级官僚的政治贡献,他出名,全凭一个词:爱国。

清史稿徐桐的传里,评价他“守旧,恶西学如仇”。守旧到什么地步了呢?下面说几个轶事。

他家住在东交民巷,就是今天王府井步行街边上 东单北边,在清末 东交民巷是开辟出的各国使馆区。每天徐桐出门办事 回家路上都会看到来来往往的洋人,为此他感到万分苦恼,竟然在自家大门上写了一副对联“望洋兴叹 与鬼为邻”。

徐大学士毕生拒绝穿洋布做成的衣服,永远都是一身中国丝绸或者土布,可谓是无条件支持国货。更有趣的是,虽然贵为宰相,可是一家老小百余口也都要吃饭穿衣,宰相体面不能不维持,光凭着每年一百几十两的俸禄无论如何是太拮据,只要没叫孔圣人亲眼看见,收点小礼物 外省地方官的孝敬也是常事,连皇帝都要睁只眼闭只眼。可是徐大学士收礼居然也只收中国的银锭,拒绝洋人的金币银元。

他拒绝所有西洋的东西,走在大街上看见有人戴西洋墨镜,看见了就上去骂。

徐承煜在思想上完全继承乃父衣钵,然而到底是年轻一代,多多少少也接触点洋货,比如他酷爱洋人的烟卷,不喜欢烟袋锅,可是只能每天偷偷抽烟,不敢让他爹看见。有次抽着洋雪茄让老爷子瞅见了,登时气得徐桐火起,大骂道“我在尔敢如是,我死,其胡服骑射做鬼奴矣!”骂完了,罚儿子大中午跪在庭院里晒太阳,以示惩戒。徐承煜还喜欢西洋家具,家里用着一套,气的徐桐每次经过儿子家门口都要闭上眼睛捂住耳朵,完全拒绝跟那些西洋器具有一丁点儿的感官接触。

总署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这事儿也气坏了徐大学士,他痛斥说“大清什么都是最美的,美国有什么好美?大清什么事都顺利,美国有什么利?大清军队所向无敌,美国又有什么可坚的?”

最绝的是,当有人翻译了西班牙 葡萄牙以后,徐桐竟然根本不承认这两个国家存在,一口咬定是英国人法国人欺负大清太过分,连他们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虚构出了这两个国家——“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国,史所未闻,籍所未载,荒诞不经,无过于此!”

就连算数,在徐桐眼里 也是西洋的学问,要坚决反对。

对于洋务,他彻底反对,曾经上书反对修建铁路,说”轮车所过之处,声闻数十里,雷轰电骇,震厉殊常,于地脉不无损伤。”认为火车会“烟伤禾稼,震动寝陵”,会“惊耳骇目,鬼神呵谴”。

有一次在朝房,某相国对徐桐谈起某人上的一道折子,说里面有些话恐怕是“违心之论”。徐桐把“违心之论”理解为“维新之论”,马上站起来大声说:“什么维新之论?我最不愿听这样的话。”

李鸿章眼中的晚清重臣(那个曾经自称与鬼为邻的晚清宰相)(3)

百日维新失败,光绪被囚,六君子被杀,徐桐叫来戏班子,唱了三天大戏。慈禧太后一度挺尊重他,让他做到首辅的位置,不久爆发义和团,徐桐对此是热情拥护 衷心支持,史载“二十六年,义和拳起衅仇外,载漪大喜,导之入都。桐谓:‘中国当自此强矣!’至且亲迓之”。把义和团大师兄刀枪不入,红灯照大世界白日飞天信以为真,看做是中国自强,义和团在北京设总团时,徐桐亲自祝贺,送了一副对联,文采奕奕:

创前古未有奇闻,非左非邪,攻异端而正人心,忠孝节廉,只此精诚未泯。

为斯世少留佳话,一惊一喜,仗神威以寒夷胆,农工商贾,于今怨愤能消。

对中国的普通民众 特别是未开化的农民而言,西洋文化的进入 并且是以坚船利炮的战争为开路先锋打开中国的国门,几十年里全新的社会文化 全新的生活生产工具和样式 颠覆性的科学技术 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三千年的旧传统 旧习惯都被冲垮,在这种背景下,不堪国权沦丧 不忍洋人欺负人的朴实农民被少数野心家煽动怂恿,上街反洋,发展到扶清灭洋,挑铁路拔电杆 杀公使攻打使馆,其手段虽然愚昧,然而爱国热忱不容忽视。

可是清廷的官僚们非但没能将这种热情加以引导,反而充分利用,野心家们利用义和团的鲜血谋求通过造反 天下大乱 政局分崩之后 自己可以浑水摸鱼——那伪造六国照会骗太后同11国开战的端郡王 打的就是这个算盘,他巴不得皇上太后都去死 给他儿子溥俊上台登基扫清障碍。

说到底,保守派们发动义和团 利用义和团 欺骗义和团 乃至后来出卖义和团,全部都是为了对抗洋务 对抗洋人各国,其核心就是抵制西洋文化进入中国,是希望以此来对抗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徐桐遇喜事就爱听个戏,跟太后兴趣爱好接近,囚禁光绪他听三天戏,义和团大师兄闹腾起来放火烧教堂,他一连听了二十天。

【《金銮琐记》中记下了这样的故事:西什库教堂和使馆区久攻不下,徐桐传见翰林,有一位姓张的翰林说:“东交民巷及西什库,洋人使妇女赤体围绕以御枪炮。”许多人暗笑,而徐桐深信不疑。拳民“豫瞎子”对徐桐说,西什库教堂之所以久攻不下,区区数十洋兵之所以能够守住教堂,原因有二:一是“以妇女猩红染额,炮不能中”;二是“割教民妇阴,列阴门阵,以御枪炮”。为了帮助义和团攻下教堂、杀光教士和教民,徐桐在退朝之后竟然召集门下的翰林研究“阴门阵”。】

徐老爷喜欢义和团,奈何义和团不喜欢他。大师兄们进了北京以后不多久,就抢劫了他家,一把火烧个干净。

老太后让伪造的六国照会欺骗,发动对11国开战时,许景澄等人竭力劝阻,让徐桐父子攻击为卖国贼狗汉奸,反对宣战的5大臣被杀头时 正是刑部侍郎徐承煜监斩。

等洋兵打进了北京城,这爷俩却没跟着太后西逃。外务部左侍郎联芳的记录,徐承煜听说洋兵进城,就在家里提出让老爷子自杀殉国的主张,徐桐起初不肯,奈何儿子说你是大臣,咱家世代受国家大恩,不在这种时候名垂千古还等什么时候!于是徐桐勉强同意。经全家开会讨论,决定投井死的最快,于是徐桐全家女眷挨个儿跳井一头磕死,轮到徐桐时,徐承煜扶着老爷子颤颤巍巍往下跳时发现井已经让人填满了,于是改为上吊。

儿子帮着用绳子打结悬梁,准备板凳,亲手扶着老爹一头钻进那个圈儿里,亲手抽走板凳送父归天。然而刚刚还答应老爹一起殉国的徐承煜扭脸又突然发现自己应该留着有用之身报效朝廷,拔腿就跑,想去西逃“保驾”。可惜被日本兵捉拿个正着。

李鸿章眼中的晚清重臣(那个曾经自称与鬼为邻的晚清宰相)(4)

庚子年和谈时,徐承煜被判为战犯,被大清判了死刑。头一天晚上日本兵请他吃了一顿好的,他以为一定是要释放他了,哪知第二天判决要杀头,当即吓得瘫软,神情恍惚。被拉出去杀头的时候口呼冤枉,仍然大骂洋人不止。到了菜市口拉上刑场,已经神情昏聩认不出人了。

最后,就连朝廷都忍不住说这徐承煜是弑父枭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