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九年级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课(中考必备单元知识汇总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1)

一、水

1.电解水的实验

九年级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课(中考必备单元知识汇总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2)

(1)实验目的:探究水的组成

(2)有关反应:2H2O = 2H2↑ O2↑(正小氧,负大氢)

(3)水中加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4)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 :1(分子个数比);质量比1:8(通过方程式计算)

(5)气体的检验方法:O2-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6)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②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7)实验开始时,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是因为氧气比氢气的溶解性好

2.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 2H2O = 2H2↑ O2↑

(2)水可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碱,例如:H2O CaO==Ca(OH)2

(3)水可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2O CO2==H2CO3

3.水的净化

九年级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课(中考必备单元知识汇总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3)

净化水的方法有: 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1) 过滤

九年级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课(中考必备单元知识汇总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4)

a.原理: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b.适用:除去液体中不溶性固体杂质。

c.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 ①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②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①倾倒液体的烧杯紧靠玻璃棒②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紧靠在三层滤纸处③漏斗下端的管口

紧靠烧杯内壁。

d.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①滤纸破损。 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③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e.蒸发注意点:①在蒸发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搅拌,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②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

出来。③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2)蒸馏

九年级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课(中考必备单元知识汇总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5)

a.原理:各成分的沸点不同。b.适用:除去液体中可溶性杂质。c.冷凝管的冷却水“下进上出”。

4.硬水与软水

(1)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3)硬水软化的方法:实验室--蒸馏、生活中--煮沸

(4)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5.水的污染:

(1)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2)防止水污染:工业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农业上: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生活上: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治水体污染

6.其他

(1)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O4(白色) 5H2O = CuSO4·5H2O(蓝色)

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有吸水性)、生石灰(能和水反应)、固体氢氧化钠(易潮解)

二、氢气 (H2)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难溶于水(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

九年级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课(中考必备单元知识汇总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6)

(1)可燃性:2H2 O2===2H2O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遇到火源,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H2前要检验纯度

九年级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课(中考必备单元知识汇总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7)

(2)还原性:H2 CuO = Cu H2O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用途:冶炼金属

九年级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课(中考必备单元知识汇总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8)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Zn H2SO4 = ZnSO4 H2

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是浓盐酸有强挥发性,得到的氢气不纯净,含HCl气体

4.氢能源优点:本身无毒、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放热量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