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定义(ありがとう先生)(1)

苍老师隐退与否,都已不重要。在男生们的青春里,她已占据一足之地。

文◈易小荷 摄影◈邵欣

今天#苍老师宣布隐退#上了热搜,消息来自苍老师在推特上回答网友的提问:

@aoi_sola:苍老师是不是从AV事业引退了?

@苍井空:虽然没有拍摄引退的作品,但是以后不会再从事AV事业了。

先生定义(ありがとう先生)(2)

闻此消息,无数网友感叹:存在于宅男ABCDEFG盘的女神,如今终于也要引退了。

下午时分苍老师在微博转发网友的疑问,否定隐退消息:

先生定义(ありがとう先生)(3)

退还是不退?由于这名网友并没有明确划定隐退的江湖是什么,且苍老师这几年踏足娱乐圈,接商演、接代言,混得风生水起,小南猜测,苍老师不会退出的应该是娱乐圈,AV事业还是会退的,毕竟2010年以后没有AV作品问世也是事实。

先生定义(ありがとう先生)(4)

在中国,很少有人像苍井空这样,身上被赋予了那么多的文化符号和时代特征。喜欢她的人都明白她做过什么,但这种喜欢是一种挑衅和叛逆式的欣赏。她是多元审美的出口,敢于公开表达这种欣赏的人——他们大多天性追求自由、尊重个性、反对桎梏。

叛逆的希望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性革命时期,青年把性爱作为人性解放的具体方式。当时的标志性口号,是我们要做爱,而不是要战争。

社会学者李银河告诉《南都周刊》一个数据,“在1989年,我调查的婚前性行为是15%,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准备结婚的固定的伴侣;2012年,我看到的数据是71%,这个完全可以叫做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

革命性的数据后面隐藏着中国社会新的价值观。

在一场广为流传的事件中,一位中国网络名人称苍井空为“鸡”。

“我脱光衣服躺在镜头前,是为了生存。 而有些人衣冠楚楚地站在镜头前,却只是为了私欲和欺骗。”——面对质疑,网民臆造了苍井空的回复。

这段话流传甚广,被当作真人真事出现在网络的许多地方,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它符合网民对一个AV女优身上寄予的那种叛逆的希望,也正如作家慕容雪村所说的“以前我们处在两个系统,基本上不崇拜学术、不崇拜知识,甚至不崇拜道德,而是崇拜忠诚这样一些东西。在这个时代这个体系也在崩溃过程中,人们总是试图寻找新的偶像,打破这样一个偶像崇拜传统。”

对于苍井空为什么这样红,而且苍井空热还是从文化人中流行起来的现象,慕容雪村说:“在微博上可以观察到,苍井空的热肯定是没有预谋的,但就这么一部分人不约而同地把苍井空当成是一个力量。”

学者费勇则认为,“现在高校研究当代文化的人不敏感,要是在美国都可以为苍井空这个现象写本书了。”

从饭岛爱、苍井空、小泽玛利亚到波多野吉衣……日本AV女优在青春期少年心中有很高的人气,甚至被赋予“伟大”的性启蒙意义。

“苍井空老师,感谢她多年来的辛勤努力,简直应该颁发感谢状给她。”和菜头说,“那么多年,终于可以和AV女优在Twitter上见面,我第一次感觉到网络是真实的。”

先生定义(ありがとう先生)(5)

欣赏苍井空成了互联网的前卫,因为敢于公开表达这种欣赏的人——他们天性追求自由、尊重个性、反对桎梏。

刘佳就是其中一员,1990年出生的她看上去比年龄更成熟一些。

“我喜欢苍井空,我爸妈都知道。尽管他们知道苍井空原来的职业,但是他们都不说什么。我妈还说如果她有空来济南,让她到家里玩,给她做饭吃。”

实际上,日本AV女优和香港三级片演员都曾风靡中国,但从没有人像苍井空一样。2013年10月,苍井空在Google上的搜索结果是 24,200,000,虽少于周杰伦,但比韩寒、郭敬明、李宇春都多。和上述偶像相比,苍井空几乎所有的作品都只限成人,被禁止公开传播。

李银河说:“首先她漂亮,性感,这都是招人喜欢的,还有就是她的特殊身份,一个AV片的演员,这是中国人很新鲜的, 因为在中国没有这样一种合法的,与色情业有关的职业。而苍井空来了,还落落大方,光明正大地出现在公共场合。这说明,中国人有这个消费色情片的需求。”

实际的情况是,包括刘佳在内的许多贴吧或是QQ群里的铁杆粉丝从来都没有看过苍井空的AV,他们喜欢苍井空完全是基于各种各样其他的理由。

费勇说:“从我们学术研究的方向来看,(苍井空)这个事情最有意思的就是解构主义,她纯粹就是一个语言符号,这个语言符号好玩的是许多人连她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看过她的作品,只知道她是个日本女优,很多人就把她当作话题的聚焦。”

在推特的“苍井空之夜”3天之后,玉树地震。2010年6月初,苍井空把通过出售写真募到的10万多日元捐到了日本红十字会,然后再转到中国红十字会。“德艺双馨”从这时起成为网友加诸在苍井空身上的另一个标签。在此之前,除了官方正式场合,它更多是出现在郭德纲的相声里,当包袱用。

苍井空曾在博客中说,“即使是AV女演员,即使是四处流浪的武士,即使是NEET族,无论是怎样的职业,都有自己的感情。人不能否定自己,尽管被所有人否认”。

在封面的拍摄现场,苍井空显得十分配合,随便一句话就能够把她逗得哈哈大笑,她很在意自己不同造型的pose是否专业,其中一个特写需要眼泪,她拒绝了准备好的眼药水,几乎摄影师一报完数,泪水就从她眼眶里滚了出来。

刘佳很反感曾经有媒体说她“家里墙上贴满海报”,她说自己绝对不是那样的脑残粉。她觉得自己的喜欢和追捧非常理智,关心苍井空的一举一动,记住她说过的每一句话,搜集所有信息。因为在她眼中苍井空就是个“没距离感的普通人,她在我心里还不是那种偶像的概念,完全是邻家姐姐”。

她甚至觉得苍井空是个单纯脆弱的女孩,从来不会去回击任何外面对她的攻击,“有时候她心情不好,就会在推特上面直播:她趴在那里,面对镜头流泪,宁愿自己默默难过也不会去反击别人。”

先生定义(ありがとう先生)(6)

反面偶像

但是在作家慕容雪村那个年代,“偶像”和“榜样”却有着样板一样的标准。

1970年代出生的慕容雪村来自于东北农村,那个年代没有网络和智能手机,所有的信息来源只能通过报纸和电视。

“我们小学的时候影视还没有这么发达,也没有这些影星。但是什么《射雕英雄传》、《上海滩》这些已经开始放了。所以就崇拜许文强,就是周润发,崇拜翁美玲啊,当时很多同学会把翁美玲的头像贴在铅笔盒里。当时还有一个女同学说长大以后一定要嫁给周润发。”

他记得社会上的那些正面的女性形象,“都是那种英姿飒爽的,而那种千娇百媚、香喷喷、软乎乎的女性,一般都是女特务、间谍的形象,反正不是好人。”

慕容雪村大学毕业以后到了广东工作,接触了香港的电视。也偶尔接触网络。而且广东这边比较开明,报纸也办得激进一点。开始越来越多地了解世界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到二十五六岁的时候,我才开始质疑一些原来理所应当的事情。”

2011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学生偶像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在全国选取北京、四川、陕西、河南、辽宁和广东等6省市,随机抽取小学、初中、高中各一所,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二年级。

调查发现,68.4%的学生最崇拜的是娱乐明星、体育明星和模特。明星在各个阶段的选择概率都最高,均在六成以上。

因为做苍井空的这个选题,记者也和另外的一些文化人、大学生有过接触,问及他们的观点,一位70后的知识分子当即就表示:“我们那一代是压抑的一代,如果人生再来一次,我也要在年轻的时候喜欢一个像苍老师这样的偶像,并且勇敢地说出来。”

慕容雪村说:“传统偶像的倒掉和消解与苍井空这种偶像的树立,是一体两面的东西。对于传统的偶像,人们经过长时间的分析思考,人们开始有脑子了,人们发现这种偶像是可笑而不堪一击的,也知道这种崇拜实际是在崇拜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我相信现在有脑子的人不会有几个再这么做了。但是通常,人群还是需要有一定的偶像,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偶像,苍井空就是这样。”

先生定义(ありがとう先生)(7)

没有危险的反抗

2011年11月3日某项国际赛事在北京举行移师中国的启动仪式,苍井空和杨澜、宋祖英一起作为嘉宾出席,三人同台亮相立即成为网上热门话题。

有人指这是史上最无厘头的“三人组合”。某知名学者质疑,像苍井空这样的日本AV女优,为何能在中国大行其道?呼吁官方和媒体对其封杀。

网友五岳散人在《何苦为难苍井空》一文中提到:可能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时候并非是追捧一个曾经的偶像,而是在反驳一种社会的荒谬。但有这个姿态也就足够了,我们就能看到那伪装高尚的墙壁上有个裂缝。与此同时,我倒是想跟真的不喜欢这种状态的真君子说一句:如果您能明白这个道理,不要去为难苍井空老师了,去追问这个虚伪的世道吧。

但是在刘佳眼中,这里从来不存在什么“中日差异”。她和苍井空在日本的粉丝也有颇多的接触。每次为了让苍井空看懂她们的留言,她们会让精通日语的粉丝进行翻译,或找翻译器翻译成日语,再把它贴到网上。

但是更多的,喜欢苍井空在微博上也成为了一种姿态,刘佳觉得 “苍井空是一个活在你身边的人,而传统的偶像是烈士一样的,他们更像是一个比较遥远的概念。”

自从大学时候学会翻墙,刘佳说她也会去甄别许多新闻的真假,她们这代人对于历史著名人物,不太关心。

刘佳愿意在微博上去关注一些阳光的、好玩的东西,至于微博“公知”,她采取了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根本不去关注他们,眼不见为净。”

实际上,正如费勇所说的,这么多的知识分子、大学生、精英愿意讨论苍井空,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很安全,有一定距离”。

这个观点也符合慕容雪村认为的“谈论苍井空没有危险,没有危险却能表达一点点反抗的意思”。

✰ 实习记者赵旸旸、李爽、记者于丽丽亦有贡献。本文刊载于2013年10月。如今,苍井空的贴吧已不复存在,其微博仍有1700万粉丝并保持更新。

先生定义(ありがとう先生)(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