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九江决堤纪录片(九江影像志历史上的今天)(1)

98年九江决堤纪录片(九江影像志历史上的今天)(2)

1939年2月24日,国民党制造了震惊赣北的“岷山惨案”。

地点:

九江县

类别:

军事

98年九江决堤纪录片(九江影像志历史上的今天)(3)

岷山革命烈士纪念塔 图源:柴桑区政府网

1939年2月24日,江西省保安十八团司令钟石磬,执行蒋介石的“溶共、限共、防共、反共”政策,以商讨联合出击余家河、马回岭等地的日军为名,暗中埋伏三个大队的兵力,刺杀中共赣北工委和游击队领导人刘为泗、田文灼、徐文秀、陈立顺、辛忠荩等十余人。同时,突然包围游击队驻地,解除其武装,杀害其领导骨干,制造了震惊赣北的“岷山惨案”。

资料来源:九江史志

98年九江决堤纪录片(九江影像志历史上的今天)(4)

岷山惨案是1937年全面抗战以后国共两党在九江发生的最严重的冲突事件,此次事件之后,赣北游击队基本被消灭。国民党顽固派一贯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发生这种事情并不奇怪,然而,岷山惨案却不太寻常。

98年九江决堤纪录片(九江影像志历史上的今天)(5)

保安团工作报告 图源:《赣北岷山根据地》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

我们先看事件发生的时间节点:1939年2月。

1939年2月是全面抗战爆发的第三年。四个月前,日军虽然在武汉会战的九江战役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已基本控制了赣北主要地区。一个月后,冈村宁次亲率10万日军越过修水河,挑起了南昌会战。在会战前的一个月,为什么会发生国民党剿灭共产党游击队这种不顾抗日统一战线大局的事情?虽然说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皖南事变可是发生在两年以后,必须承认国民党在武汉会战期间还是积极抗日的。

再看事件发生的地点:九江县(今九江市柴桑区)岷山。

98年九江决堤纪录片(九江影像志历史上的今天)(6)

地图中红色标记为株岭,左下为岷山,岷山和株岭是一个山脉。它和庐山夹持着中间的狭长地带,就是赣北的交通要道——南浔铁路和昌九公路。彼时,日军已占领了从九江到德安、永修的平原地带,但岷山、庐山仍为国民党、共产党游击队占领,游击队依仗着山高林密,日本正规军又无暇清剿,常常神出鬼没地下山偷袭日占军,破坏交通,令日军焦头烂额。

这么重要的游击区,又在决战之前,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恶劣的中国人打中国人事件?

需要说明的是,赣北游击战成果显著,某些史料将当年报道中的战果都算成中共赣北游击队的,也未必准确。早期的岷山游击区内,既有赣北游击队,也有国民党保安团,岷山、株岭游击战的新闻在中共赣北游击队被消灭后后仍时常出现在报端,庐山国民政府军抗日团最后撤离(岷山惨案两个月后),也是到了岷山继续打游记。岷山抗日游击区坚持到了1941年。

98年九江决堤纪录片(九江影像志历史上的今天)(7)

庐山孤军在岷山坚持游击战 《申报》1939年4月22日

其实,本事件最奇怪的是,为什么到了1939年,在赣北还会有共产党游击队?

熟悉党史的读者应该知道,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撤离江西后,江西各地分布着众多的红军游击队,他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坚持与国民党战斗,英勇不屈。第二次国共合作后,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于1937年10月将南方八省十六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成新四军。

当时,以南昌为中心,新四军领导人项英、陈毅、曾山等领导人,分头赴各游击区,联络红军游击队,传达中共指示并动员部队改编并向皖南集中。大约用了六个月时间,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约一万人到达皖南岩寺,成立了新四军。注意,是十四个地区,有两个没来。下面的地图中,九江到南昌南浔铁路旁的赣北游击区并没有被标出。

98年九江决堤纪录片(九江影像志历史上的今天)(8)

南方红军游击队集中路线图(局部) 图源:搜狐网

为什么?有关陈老总的故事中就有这么一段:由于红军游击队分散在各个山头,多年与中央失去联系,有些队伍对中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不理解,坚持不下山,甚至将派去联络的同志当作叛徒捉起来了。陈毅就是因为上山做工作,差点被毙了。

有没有错杀的?当然有,赣东北和赣北的两支部队就坚决不听命令,将几批联络员枪杀。刘为泗杀掉了携带中央文件前来下达中央命令的红十六师政委和中共鄂东南特委书记。因此,当新四军成立时,这两支队伍仍留在当地打游击,不听调遣。

对于这两支部队的行为,新四军第一次党代会决议中是这么评价的:

98年九江决堤纪录片(九江影像志历史上的今天)(9)

新四军第一次全军党代表大会对三年游击战争基本总结的决议,1939年8月31日 图源:《项英文集》

文中杨文瀚是赣东北游击队的负责人,刘维泗应为刘为泗。决议发布前,赣北岷山游击队已被消灭。土匪主义,是写进了党史的,在杀害中央派来的领导拒绝下山改编后,岷山游击队已不是红军,更不是新四军。

如此说来,岷山惨案的发生就不奇怪了。这支队伍已经孤立,并非国共合作对象,国民党当然不会手软。

1939年2月24日,国民党江西保安司令兼第十八团团长少将钟石磐,以联合抗击日军为名,邀请赣北工委和游击队参加联席会议,未坐任何戒备的刘为泗等人被当场枪杀,其他干部被捕后遇害,游击队被缴械。

解放后,刘为泗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98年九江决堤纪录片(九江影像志历史上的今天)(10)

中共赣北工委与红军游击大队旧址 图源:柴桑区政府网

由于各方资料并不一致,笔者对事件的介绍或有偏颇谬误。

刘为泗是不是土匪主义?如果说在1937年新四军改编时,躲在山高密林之处,与外界隔阂,某些红军不信任上面派来的联络者,或可理解。到了1939年,九江会战已经结束,九江县又根本不是偏僻之地,刘为泗领导的游击队已经可以作为抗日武装公开露面,再说自己不知道新四军、八路军,再说自己无法跟上级联系,谁会相信?再说,跟国民党有深仇大恨所以不肯被改编,党性在哪里?

然而,如果不讨论政治与组织,哪怕是占山为王,有没有为抗日做出贡献才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笔者以为,刘为泗领导游击队是真正的抗日的队伍,他们多次对日作战,骚扰敌人的运输线,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或许他不愿意回归党的领导,或许他是搞孤立主义的山大王,但他并没有与抗日统一战线背道而驰,否则他怎么会毫无戒备地带着部下参加国民党组织的联合抗日会议?

98年九江决堤纪录片(九江影像志历史上的今天)(11)

刘为泗殉难旧址 图源:柴桑区政府网

他是为了抗日而牺牲的,他是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他是真正的烈士。

刘为泗是九江县黄老门破塘刘村人,去世时年仅31岁,他的妻子在同一天被捕,次日遇害。至今,在很多介绍新四军军史的文章中,他的名字仍被误写为“刘维泗”。

98年九江决堤纪录片(九江影像志历史上的今天)(12)

《九江影像志:历史上的今天》是记录江西九江历史的系列短文,每篇撷取九江市及下辖十个县市历史上发生的较有影响力的事件,配以相关的历史照片、新闻图片、文献书籍及笔者拍摄的影像资料,并对事件缘由及产生的影响作出适当的评述。

本系列每篇选取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当日发生的一个事件,如当日无合适的事件,则在当月中选取(史料记载中有月份无日期者)。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资料残缺,必有谬误及取舍失当之处,诚请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