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景点排名前十名小吃(跟着百里二郎探索)(1)

今天,路sir给大家科普《风起洛阳》里美食知识。

说到美食,先别急着流口水,《风起洛阳》里的美食可不是简单的点缀,它不仅是串联剧情的重要线索,还是营造时代氛围的有力道具。

唐朝我们知道,在历史上那是出了名的国力昌盛经济富裕,大唐盛世嘛,洛阳更不得了,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更是出了名的国际大都市。

要想还原这样一个富庶开放的神都,最简单直观的办法是什么?当然是看看当时的洛阳人吃什么了。所以整部剧的第一场重头戏发生在当阳酒肆!

洛阳景点排名前十名小吃(跟着百里二郎探索)(2)

作为大唐第一美食品鉴师,百里二郎给在场的粉丝科普了一个美食小知识:“别的鱼都可以脍,唯有冷泉黑鱼,不能生吃。”

唐朝人实在是太太太爱吃生鱼片了,尤其是洛阳这个地方,生吃鱼片那是蔚为风尚。

生鱼片在古代叫“鱼脍”,我们中国人其实很早就开始吃了,诗经里面就有“饮御诸友,炮鳖脍鲤”的句子,说西周某个人为了宴请朋友,准备了两道下酒好菜,一个炮鳖,就是烧甲鱼,还有一个脍鲤,就是生的鲤鱼片。

由此可见,我们中国人生吃鱼片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800年前。

洛阳景点排名前十名小吃(跟着百里二郎探索)(3)

生鱼片是怎么大范围流行开来的,还得有个带货人,谁呢?隋炀帝。宋人的笔记《太平广记》说隋炀帝当年巡幸江南时,包邮区人民给他老人家上贡了一道生鱼片,用的是当地产的鲈鱼,松江花鲈,放血去骨之后,切成比纸还薄的薄片,堆在盘子里,那叫一个如雪似玉,晶莹剔透。

更妙的是,生吃这个鱼片,要蘸一种特殊的酱料,叫八和齑,是用蒜、姜、盐、橘皮、白梅、粳米饭和熟栗子肉等八种配料制成的,因为色泽金黄,跟鱼片搭在一起特别好看,隋炀帝当场就点赞说这金齑玉脍,实乃东南佳味啊。

洛阳景点排名前十名小吃(跟着百里二郎探索)(4)

作为隋炀帝大本营的洛阳,本来就有生吃鱼片的传统,他老人家金口点赞之后,更是人人争相打卡。于是,鲈鱼鱼脍的美名,一下就传遍神州大地,火了,而且一火就是上千年。

要说这个鲈鱼脍,真正风靡天下还要回到西晋。有一首词大家都学过:“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的词,不过讲的是西晋文学家张瀚的典故。

话说这个张瀚在洛阳当官,有一天出门,突然就刮了一阵秋风,他就想起了家乡吴淞江的鲈鱼,往年在这个时候,正是吃鲈鱼脍和莼菜羹的日子,于是当场就辞职回家了。

而这个故事来自《晋书 张瀚传》,是唐代写的,说明这个时候松江鲈鱼脍的名声已经在全国都打响了,张瀚才是那个带动鲈鱼销量的人。

洛阳景点排名前十名小吃(跟着百里二郎探索)(5)

可问题是洛阳地处黄河中下游,本地河流不论洛水还是伊河,都不产鲈鱼,这可怎么办呢?用其他鱼代替,所以在唐朝,在洛阳,人们真的就像百里二郎所说,什么鱼都拿来切片生吃。

比如王维就写过“侍女金盘脍鲤鱼”的诗句,这是生吃鲤鱼片;杜甫也写过“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这是生吃鲫鱼片;还有韩愈写过“巨缗东钓倘可期,与子共饱鲸鱼脍”。

鲸鱼当然是说笑了,但是要说到河南的鲤鱼,那我可就不困了。今天的人一说到吃鱼,肯定不会想到鲤鱼,因为鲤鱼的刺实在是太多了。但是在古代,一说到吃鱼,古人肯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鲤鱼,特别是河南的鲤鱼。

洛阳景点排名前十名小吃(跟着百里二郎探索)(6)

早在《诗经》中就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的记载,意思是说,吃鱼,我只吃黄河鲤。因为黄河水流湍急,所以这鲤鱼肉质肥美,鲜嫩爽滑,就像唐朝仕女的皮肤一样,吹弹可破。

今天我们讲的八大菜系,里面没有豫菜,但在八大菜系这个说法出现之前,黄河鲤鱼就是豫菜的头牌,相当于回锅肉之于川菜,佛跳墙之于闽菜。就连袁世凯当上了大总统,也要人专门乘火车从河南把最新鲜的鲤鱼运到北京。所以在神都洛阳,鲤鱼脍是和奶茶火锅一样,刻进DNA的食物。

洛阳景点排名前十名小吃(跟着百里二郎探索)(7)

想吃中华式生鱼片不难,广东顺德走起,且看那一大盘薄如蝉翼、晶莹雪白、美艳如菊花,正是粤菜大厨鬼斧神工之作,想吃吗?

辅以蒜片、姜丝、葱丝、洋葱丝、椒丝、豉油、花生碎、芝麻、指天椒、香芋丝、炸粉丝等等十几种作料,香、辛、酸、甜,满口溢香、回味无穷,真叫人欲罢不能。

洛阳景点排名前十名小吃(跟着百里二郎探索)(8)

所以大家以后看到生鱼片,就别一口一个日料了,日本人生吃鱼片,那都是跟唐朝人学的,就连他们爱吃的梅子茶泡饭,里面用的梅干,也是唐朝那时候传过去的,大家还记得我说的八合齑的八种配料吗,里面的“白梅”其实就是腌过的梅子,传到日本,才变成了梅干。

2.百里家的银耳羹,里面除了沙迟蛇毒,还有些什么?

再说回《风起洛阳》,就在百里二郎跟柳然结婚的当天,他阿爷百里延高兴啊,特意吩咐厨房炖了一锅银耳羹来招待宾客,可没想到,春秋道的人为了除掉他,将沙迟蛇毒下到了银耳羹里。

银耳,又叫桑鹅,也叫五鼎芝,一直到清朝光绪年间,掌握人工栽培技术之前,它都属于非常难得的奢侈食品,仅供王公贵族享用。

洛阳景点排名前十名小吃(跟着百里二郎探索)(9)

传说西汉的开国元勋张良,退隐江湖之后就经常吃银耳羹,不过他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是因为银耳羹汤色洁白,他要以此向疑心病重的上司刘邦表示自己的清白;

到了唐朝,据说宰相房玄龄也喜欢吃银耳羹,但他吃的银耳羹里面,要多放一把红色的枸杞,意思是光清白不够,我还赤胆忠心。

洛阳景点排名前十名小吃(跟着百里二郎探索)(10)

剧中,百里延吃的那碗银耳羹,里面除了银耳和枸杞,又多了一样食材,莲子。莲子谐音怜子,是爱怜儿子的意思,如果我没猜错的话,编剧马亲王应该也听说过银耳羹的传说,而他之所以选择用一碗枸银耳枸杞莲子羹送百里阿爷上路,也是在暗示他为官清白、赤胆忠心之外,还十分疼爱自己的儿子。

不过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指出一个小bug了,剧中说煮银耳羹时加入冰糖,但根据考证,唐朝那个时候,不可能有冰糖。

唐朝人爱吃甜食,这个我们大家都知道,当时食物里添加的糖,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饴糖,又叫麦芽糖,是由玉米、小麦、大麦以及小米等粮食发酵糖化得来的,这种制糖技术我们中国人老早就掌握了,所以并不稀奇。

《风起洛阳》里高秉烛的阿娘一直念叨的琼锅糖,就是在饴糖里面加熟芝麻,搅拌均匀之后压紧,再切片做成的。这种食物在北方很多地区依然很流行,是过年待客必备的食物,只不过现在都用的红糖或者白糖,还会加上花生核桃等丰富口感。

在唐朝,饴糖被认为是劣等食品,只有平民百姓才吃,达官贵人们吃的糖,则是另外两种,蜂糖和蔗糖。

蜂糖不消多说,主要来自蜂蜜,百里二郎曾到淳化坊一家酥酪店试吃酥酪,还挂出了尚可的牌子。酥酪就是酸奶,百里二郎在吃之前,往里面淋了一勺蜂蜜。

根据《本草纲目》,唐朝人确实有吃蜂蜜的习惯,并且还相信常服蜂蜜可以面如花红,有利于驻颜。而他这个往奶酪上浇蜂蜜的习惯,其实是唐代最流行的吃法。

洛阳景点排名前十名小吃(跟着百里二郎探索)(11)

在那个缺少甜味的时代,乳酪和蔗糖是很受欢迎的食物,而唐代贵族中最有名的一道菜就是“蔗浆浇樱桃”。

将新采下的樱桃去核,通红的樱桃浇上乳酪和蔗糖,再用勺子取食,水果的清甜加上乳酪、蔗糖的甘甜,那味道可真是甜到了骨子里。

唐代新科进士都要举行樱桃宴,唐代人吃起樱桃来要比今天豪放得多,都是直接买上几十颗樱桃树,现摘现吃,一次樱桃宴要吃掉几十颗樱桃树,更不用说要用掉多少乳酪和蔗糖了。

洛阳景点排名前十名小吃(跟着百里二郎探索)(12)

冰酥酪

蔗糖我们现在可能不足为奇,健身人士还视之为洪水猛兽、减肥的劲敌,但在唐朝,人家可是稀有食品。蔗糖来自甘蔗,是印度人发明的,他们通过将甘蔗汁反复熬制、提纯的方法,得到了沙糖。

后来沙糖经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唐太宗一看这东西不错,就派人去了一趟印度,学会了这种新的炼糖术,并对它进行改良,最终炼出了比印度沙糖更优质的,淡黄色的沙糖。

但是,我们现在常见的洁白如雪的白糖,要到元朝才会出现,冰糖就更晚了,那是明朝人的发明。到了明朝,我们中国的炼糖术已经领先世界,可以成吨地出口白糖和冰糖了。

关于电视剧里的美食,你还有什么值得分享的,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

编辑|凉山

排版|凉山

路上读书:全球名校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