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7月30日 日俄共同谋划分裂中国

1907年7月30日,日、俄在彼得堡秘密签署《日俄协定》。《日俄协定》分公开协定、秘密协定、附款和换文四部分。秘密协定为:(1)将中国东北三省划为南北两半,北部属俄国势力范围,南部属日本势力范围。(2)俄国承认日本与朝鲜的现存政治关系,不阻挠此种关系的继续发展。(3)日本承认俄国在外蒙古的特殊利益,并不加任何干涉。附款规定日俄两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分界线;从朝边境西北端起,经珲春、毕尔滕湖极北端至秀水甸子,由此沿松花江至嫩江口,再从嫩江口上溯至洮儿河口,然后洞洮儿河口至该河与东经122度相交处。

1923年7月30日 中国自行设计生产第一架飞机

历史上的今天11月15日 历史上的今天7月30日(1)

洛士文一号

1923年7月30日,中国第一架双层螺旋桨敞盖飞机由广东飞机制造厂研制成功。孙中山以大元帅的名义,任命杨逸仙为航空局局长。杨遵照孙中山发展航空必须首先发展飞机制造业的主张,任职后立即在广州大沙头创办了广东飞机制造厂。这是继冯如之后中国第二次自行制造飞机。杨首先认真挑选了20余名机械员,基本上解决了技术骨干问题。接着利用以前以美国购回的部分零配件及机具,解决了必要设备。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自行设计生产出第一架双层螺旋桨敞盖飞机。制造期间,孙中山经常亲临视察,勉励全厂员工群策群力。新飞机试飞那天,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亲临大沙头机场参加试飞仪式。孙中山以宋庆龄求学时的学名命之为“洛士文一号”,还载宋庆龄在广州上空飞行。

1932年7月30日 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

历史上的今天11月15日 历史上的今天7月30日(2)

1932年7月30日,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

东北大学体育系毕业典礼上,由张学良亲自宣布刘长春和于希渭为运动员、宋君复为教练员,代表中国出席第十届奥运会。

历史上的今天11月15日 历史上的今天7月30日(3)

奥运刘长春雕塑

开幕式当天,中国代表队临时拼凑而成,由刘长春执国旗,沈嗣良为总代表继之,随后代表4人:宋君复、刘雪松、申国权、托平。比赛开始后,刘长春百米预赛成绩在11秒左右居第五位,被淘汰;200米成绩21秒9居第四位。

历史上的今天11月15日 历史上的今天7月30日(4)

1971年7月30日 香港教育司宣布实施免费小学教育1972年7月30日 马王堆汉墓女尸出土

历史上的今天11月15日 历史上的今天7月30日(5)

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东郊,距市中心4公里。发掘前为一马鞍形土堆,封土堆高10余米,直径30余米,1972年一1974年发掘后证实系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家族的墓地。

马王堆汉墓分一号、二号、三号墓。一号汉墓出土一具女尸,距今2100余年,形体完整,肌肤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组织尚有弹性,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此外,墓葬中还有绢、绮、罗、纱、锦等大量名贵纺织品,其中一件素纱禅衣,长1.28米,重仅49克,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织造技巧高超,巧夺天工。二号汉墓除出土大量彩俑、兵器等外,还有地形图一幅,其绘制技术及其所标识的位置与现代地图大体相近。三号墓出土有大批帛书,共28种,约10多万字,内容涉及古代哲学、历史和科学技术许多方面,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资料。出土女尸及文物全部在省博物馆展出。

1984年7月30日 我国第一条高原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交付使用

历史上的今天11月15日 历史上的今天7月30日(6)

1984年7月30日我国第一条高原铁路--青藏铁路第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交付使用。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全长845公里。1958年9月开工,1979年9月铺轨到格尔木,以后又展修了31公里到昆仑山下的南山口车站,1984年7月交付运营。西格段的大部分地段位于海拔3,000米以上,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70%。沿线有沙漠、戈壁、草原、沼泽、盐湖、盐渍土等特殊的地质地段,还有350公里的无水区。全线有32公里的铁路建在盐湖上。这条铁路通车后,对青海、西藏的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很大作用,现已有10条铁路专用线,把沿线的主要厂矿与铁路连接起来。

1992年7月30日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版权公约”

1992年7月30日,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使团代表秦关林代表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加入“世界版权公约”的官方文件,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版权公约”。

“世界版权公约”目前有85个成员国,该公约保护的作品版权主要包括文学、艺术和学术三个方面。

2009年7月30日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成立

2009年7月30日,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成立庆典。

2010年7月30日 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先生逝世

历史上的今天11月15日 历史上的今天7月30日(7)

2010年8月7日,钱伟长同志追悼会在上海举行

钱伟长与钱学森、钱三强被周总理合称为“三钱”。

钱伟长(1912.10.09-2010.07.3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第五届、六届、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届、八届、九届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上海大学校长、南京大学,暨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南大学名誉校长、耀华中学名誉校长;钱伟长院士兼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著述甚丰--特别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1931年至1937年在北京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生院学习,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40年至1942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并获博士学位。1942年至46 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研究总工程师,师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从事博士后科学研究。1946年至1948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兼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

1949年至1983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副教务长、教务长、副校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波兰科学院院士,中国力学会副理事长,民盟中央常委。

1983年至2010年任上海工业大学(现上海大学)校长,上海市应用数学与力学研究所所长。1987年至1994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执行会长,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上海市应用数学与力学研究所所长;他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届、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钱伟长还担任暨南大学,漳州大学、沙洲工学院的名誉校长,并任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侨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还任美国《应用数学进展》、《国际工程科学月刊》,荷兰《分析和设计工作中的有限元》,英国《薄壁构件》,乌克兰《应用力学》等杂志编委;《中国大百科全书》副主编;《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委员;《辞海》副主编;重庆出版社《现代化探索丛书》主编;科学出版社《应用数学和力学丛书》主编。

钱伟长因病于2010年7月30日6时2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

2011年1月24日荣获2010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特别奖。

2011年2月14日荣获2010年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历史上的今天11月15日 历史上的今天7月30日(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