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还没找到“铁证”,但考古学者给出了令人意外的猜想如果大墓的主人是他——

越国的历史,不止是你看到的这样

本报记者 马黎

越国为什么存在那么久 不止是你看到的这样(1)

越国为什么存在那么久 不止是你看到的这样(2)

更多“秘密”

扫码提取

八亩墩,对面还有一座九亩墩,是龙山墓群里等级最高的两座大墓。

20世纪80年代,龙山墓群被发现,其中最先发现的,就是八亩墩和九亩墩。

这两个紧贴的“双胞胎”,墓葬体制,包括周边陪葬墓的布局,几乎一样。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认定八亩墩的级别是什么,那九亩墩也八九不离十。

龙山107号墓的主人究竟是谁?这是目前“八亩墩猜想”中最大的悬念。

31座陪葬墓环绕的究竟是谁

2016年10月,八亩墩发掘正式开始。

4年发掘一个大墓?不,这次其实是完整地揭开了整个墓园,覆盖面积有35000平方米。

墓园最为难得之处,在于其结构非常完整——由主墓、陪葬墓、隍壕三部分构成。

目前墓园中发现了31座陪葬墓,分为两圈,包围着中心主墓,众星捧月。而且还两两对应,太规整了。

现场有两座陪葬墓,一墩一墓,墓底葬具已经完全朽烂,形制不一样,有三种样子。

一种石床墓,很特别,坑里面铺了一层石床,墓室的后方堆成三角形,推测可能人字坡,和印山大墓形制一样。这种底下铺石床的陪葬墓发现了22座,占了大头。

还有一种陪葬墓,就是土坑墓,没有石床。

陪葬墓出土陶、瓷、玉、石等随葬器物346件,其中原始瓷器反映了越国原始瓷的最高水平。

“越国,春秋晚期到战国,原始瓷的质量是非常高的,胎釉结合得非常好。而我们在主墓和陪葬墓里还看到了和同时期器物不一样的形制,比如盅式碗,越国贵族吃饭用的碗,碗的深度,春秋晚期流行一种深度,一种形制。但在这个墓里,却出现了特例,两种不同大小和深度的碗都出现了,以前没有看到过。”田正标说。

它们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这两种盅式碗是一样的吗?是同一种用法吗?

“因此,我们就需要探讨,外围这么多规整的陪葬墓,和中心主墓,到底什么关系?”田正标说。

“这是我们以后的研究方向。”因为它的独一无二,此前没有任何参照和范例,这是一个“新鲜”的实物,太珍贵了,可以得到大量以往不知道的信息。

陪葬墓的布局,跟主墓一致,但它的随葬品不是非常丰富。

中间主墓体量大,出土的陶瓷器非常多,还有玉石器,外围还有器物坑。但是,陪葬墓很简单,随葬品就是越墓中常见的硬纹陶原始瓷,当然,和其他越墓比较,品味要高一点,但数量也不多。

而隍壕,围绕山体一周,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护城河,相当于边界。“我觉得它不仅是边界,也是等级的象征。除了浙江印山越王陵有隍壕,这是第二座。”

大坛子装着“制度”的秘密

器物坑在越墓里,尤其是高等级墓葬中,是一种标配。八亩墩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一直心心念念着要找到它。最近,它终于露头了。

它在“半山腰”的位置——像一条长龙,有23米长,只有1.3米宽,沿着坡度延伸,“我们没有发现过这么长的器物坑。”

最壮观,也是最重要的是,坑里放了什么——坛坛罐罐,泥制陶和夹砂陶器,有印纹硬陶坛(器物表面密密麻麻的印纹)、罐、原始瓷器等等,体量很大,像腌菜的缸。

它们摆放得非常整齐,还带着盖子。这意味着,它们里面装着东西。这样明确用来盛东西的大坛子,目前发现了70多件。

考古队员发现,里面有好多淤土,是什么成分,还要进一步做分析。目前,考古队员只在两件很大的带盖印纹陶器里,发现了东西,一件,里面装着骨头(不是人骨),另一件,装着贝壳。还有一件,盛放着不明液体。此时,可以略开下脑洞,放骨头的罐子,盛海鲜的大缸……“长桌宴”?仓库?

除了大坛子,我还看到一系列像我们炖燕窝用的盅,大小差不多,也带盖子。“釉真好啊,满釉,胎薄。”专家们在现场感叹。

“这对我们研究越国贵族墓器物坑的埋葬制度,非常重要。比如,它里面到底放什么东西,后期我们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得到结果,之后,我们可以做一个排序,比如排在前面的是放什么的,排在后面的,是放什么的,这就代表着一种制度。这样高等级的墓葬一定有它的制度。“

这个器物坑,会不会跟祭祀有关?

田正标说,越地礼制化的进程跟中原相比,相对落后。但这不代表越国在称王,以及称王之前这段时期,完全没有礼制。

“八亩墩的发掘,我们可以说,它有礼制。”

这里可能有勾践的祖父的故事

墓园完整,营建过程如此复杂、考究,又处于山头之上,田正标做过计算,壕的土方量有两万方,大墓也是两万方,说明这个墓主人具有很高的身份,才能够调动如此庞大的劳动力。

因此,对龙山107号越国贵族墓目前的定性如下:八亩墩为春秋晚期越国高等级贵族墓,墓主人不排除越国王侯一级的可能性,处于越国高等级贵族墓发展历程的关键节点。

这个关键节点怎么描述?

“是否就在允常称王之前,它的国力确实还没有到那种地步,无法和中原王侯级别的墓葬比较。”

考古专家非常审慎,这个墓定义为“墓园”,但也有专家表示,会不会是王的陵园?现场,专家们提出了好多猜想:王、侯、国君、高等级贵族、王后……

会是允常爸爸,也就是勾践的祖父夫镡的墓吗?

“八亩墩的重要性,在当时,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可以说是转折点。我认为它比允常的时代要早一点点,反映了越国称霸前的礼制葬制葬俗,社会发展的状态。”

田正标认为,允常和他的父亲夫镡这一段时期,在越国是转折点。为什么到允常时能称王?那么在这之前的历史是怎么样的?现在还不能下定论,有很多可以探讨的地方。如果能够确认这个区域,就是允常之前越国的一个中心,包括这个墓,如果是他父亲的墓,是一个王陵,那么这个区域对于越文化的研究来说就非常重要。

“允常称王后,越国发展开始非常强盛。而八亩墩,有这样的规制,却没有出这么高等级的东西,我觉得也可以理解,因为它处于时代的转折点。 ”

所有指标几乎都达到标准了,但要明确实证墓主人的身份,目前还没有找到绝对重量级、且能盖棺论定的随葬品。

“通常我们认为墓葬达到一定的级别,这时候会出现一些重要的标志,比如玉覆面,代表墓主人身份的一套东西。墓志铭,青铜器上‘某某人之器’,也没有发现反映等级意义和礼制意义的乐器,所以,现在还没有到下定论的时候。”

田正标说,目前发掘进入尾声,但还没有结束。

器物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