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悲和喜(人与人有悲欢离合)(1)

文|辛慧明

狗,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朋友。“卢令令,其人美且仁;卢重环,其人美且鬈;卢重鋂,其人美且偲。”这首《诗经·齐风》里叫《卢令》的诗,描写了人与狗狗和谐相处的场景。“卢”是条小黑狗,“令令”是铃声。一条小黑狗,挂着小铃铛,戴着两个项圈,并且是大环套小环,跟随鬈发帅呆的主人,亦步亦趋,振铃作金玉之声。《诗经》是先秦诗歌总集,说“自古以来”,此言不虚吧?

到了现代,日本电影《忠犬八公物语》反映的是人狗之间的亲密友情。涩谷车站见证了作为一条狗的阿八对人的忠义,特别是在主人逝后的不离不弃,着实令人唏嘘感叹。

狗,据称是唯一能够成为人类朋友的动物。德国作家温鲁断言,“狗是唯一爱你甚过于爱自己的生物”;陶潜把“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作为悠然田园生活的写照;拜伦也心怀感慨,说“狗是我们最执着的朋友。回家的时候,它比任何人都先出来迎接,而且它也是最保护我们的”。

人生的悲和喜(人与人有悲欢离合)(2)

他们是名人大家,说的都对。而我从小到大却一直怕狗,怕这个人类唯一的动物朋友。那种怕,生发于内心深处,无以名状。以至于只要梦见狗,一整天都提心吊胆,老有隐隐的担忧,怕碰到闹心事。我常常想:我怎么会怕狗?我弟弟不怕狗,我父亲活着的时候也不怕狗,那么,我怕狗就与基因传承没多大关系。琢磨来琢磨去,我以为我怕狗大约与儿时的经历有关。

我家住的西胡同,户户有院落,家家养土狗。老邻居嘛,连狗见了人的面也欢气地摇尾示好。独独斜对门安子家的狗是个另类。它是一条神色恹恹、瘦弱歪歪、黑毛间夹杂着几撮白毛、可能已近中年的狗,天天趴伏在门槛上,无论见了谁都龇牙咧嘴,发出阴沉呜呜、森然唳唳的吓阻声。它与每位街坊四邻都绝不勾兑调和,都一心为敌作对。人走过去了,它仍会恶意满满地追出十米八米,不由得让人心惊胆战,所以我最愁从安子家门口走。有时必须经过,得先从我家门缝中费劲地侦察,瞧它一旦不在便立马冲出去、跑过去。令人脊背发凉的是,它每次必然会从庭院深处蹿出来,像弥补过失似的,歇斯底里凶嘶恶吠,惊得我的心脏几欲从喉咙里弹跳而出。

我觉得安子家的狗就如某些浅薄尖刻之辈,事无大小而锱铢必较,心胸狭窄但窃居要津,你千般防备万般躲避,也总会横遭其明叱暗算。它们的词典里从来没有“放过”二字。

人生的悲和喜(人与人有悲欢离合)(3)

后来,好像是从小说《沸腾的群山》里读到“狗怕哈腰狼怕蹲”,我才有了主张。小说里说,人哈腰,狗以为是摸石头砸它;人下蹲,狼以为是要开枪打它。为了一试然否,已是初中生的我便两手各攥着一块石头,找到前街双华家那条平日里态度友好的小黄狗——狼是不敢找的,也找不到——演示哈腰的威力。小黄狗看到我这位老相识又是匍匐又是嗷号,果然转头就跑,效果显著!自此我就壮了胆气,渐渐在心里对安子家的狗豪横起来。不过,那种豪横连我自己都觉得多少有些勉强,所以一次也没展示过。心有余悸啊!

恶,能逼迫他人作毁损价值的价值选择,作混淆利害的利害取舍;而恶本身对它之外的任何东西,都是以流氓准则无差别对待,这才是恶的可怕之处。恶的世界,不存天理。

我前面说的那个年代,狗还没被当成宠物,狗仅仅是用来看门守夜(那时候,交通靠走,通讯靠吼,警卫靠狗),不能进屋,也没有娇宠的名字,大多白天流窜于街头巷尾,时或还被追打围截,只有到了晚上,才可得到主人赏赐的一点吃食,仅能维持狗命活下去而已。

那一代狗,命途多舛。狗成为宠物,是人类仓廪实、衣食足,也大都能够知礼节、知荣辱之后了。当然,养宠物的也不尽是这样的人类。

人生的悲和喜(人与人有悲欢离合)(4)

我喜欢过一条狗。2004年的某天早上,同事鞠老弟接我一起上班,用手提袋装了一条巴掌大的小小狗,说是别人送他女儿的,他不想让女儿养,知道我母亲有个庭院,拿来给我母亲的,就放下了。也说不上想不想养,既然送来,母亲和家里人就喂着了,且渐渐有了感情,上了我们的“全家福”,还占据前排中间的位置。照片印出来,看到它乖巧呆萌的样子,谁都会心生怜爱。尤其是,它会向你乞巧卖乖,向你贴近亲热,向你撒娇示亲,忍不住就想逗它抱它挠它摸它,之间的情感日益加深,回家时一定会先想到它!

人与人有悲欢离合,与狗也是。

在已经天然是家里一名重要成员几年后,它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人伤情。怪不得曾国藩不让家人养宠物呢,要义在这里呢!

同样是狗,我怕我爱,我避我近。兴许,就因为狗是人类的朋友吧?朋友之间最是敏感计较,仔细想想,莫名其妙五味杂陈。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