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诗

惠崇春江晚景(其二)

【北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全文及翻译(诗文典讲诗词-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1)


故事


大文豪苏轼是个有名的吃货,发明过很多美味名菜,最有名的就是东坡肉了。有一天,他的朋友僧人惠崇请他去品评自己的新画,苏轼很高兴,心想又可以蹭饭了。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全文及翻译(诗文典讲诗词-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2)


惠崇一见到苏轼,赶紧把一幅《春江晚景》拿了出来让苏轼看。可苏轼来之前特意没吃饭,肚子正饿着,又不好意思说吃完再看,只好心不在焉地看起来。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全文及翻译(诗文典讲诗词-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3)


只见画上有绿竹,还有三两枝桃花,“竹外桃花三两枝”,红绿相间,颜色不错。下面是江水,水上几只鸭子,“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春天江水转暖的事应该是鸭子最先知道了。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全文及翻译(诗文典讲诗词-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4)


眼里看着画,脑子里却只有竹筒饭、桃花饼和烤鸭。苏轼咽了口水,继续看到,画中满地的蒌蒿和鲜嫩的芦芽。他眼睛一亮,忽然想到画中情形,正好是河豚洄游的时节呀,“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可是美味呀!他的老师欧阳修就说过,河豚配上芦芽,味道更美。想到这,苏轼口水已经流出来了,惠崇一看,哈哈大笑道,“别馋了,咱们马上吃饭。”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全文及翻译(诗文典讲诗词-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5)

苏轼最爱的河豚,肉很美味,但内脏却有剧毒,处理不好就可能中毒。据说,苏轼曾被人请去品尝河豚,结果他吃的时候一言不发,直到吃完才说了句“死了也值了!”你看看他为了吃,简直连命都不要了。吃再好的美味也不能没有节制,适量适度才是最好的呀。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全文及翻译(诗文典讲诗词-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6)


语言学习


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蒌蒿(lóu hāo):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历史背景

元丰八年,也就是公元1085年,宋哲宗即位,以王安石为代表的变法新势力被打压,反对变法的苏轼也因此被召回京城汴梁。《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就是苏轼在元丰八年,在汴京为僧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全文及翻译(诗文典讲诗词-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7)


常识积累

河豚是一种鱼类,学名叫做“鲀”,又叫做“生气鱼”,一旦受到威胁,身体就会膨胀成圆球,好像生气了一样。河豚鱼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不能食用,然而在我国,食用河豚鱼的历史非常悠久,根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早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时代,长江下游沿岸的人们就品尝过河豚,知道它有毒了;春秋时期,吴越一带盛产河豚,河豚被推崇为极品美食;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也曾写诗称赞河豚味美。可见河豚鱼虽然有毒,但还是有很多人热爱它。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全文及翻译(诗文典讲诗词-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8)


诗句理解

联想的手法是指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或是因为看到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


在这首诗中,苏轼就运用了联想的手法,通过看到满地的蒌蒿和鲜嫩的芦芽,从而联想到肉味鲜美的河豚鱼。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和苏轼学生张耒的《明道杂志》中都记载过长江一带食用河豚时,要配蒌蒿、芦芽和菘菜三种蔬菜。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依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


应用举例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全文及翻译(诗文典讲诗词-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9)

“春江水暖鸭先知”,对于气候变化感觉最敏锐莫过于大自然里的小动物了。


【往期精彩推荐】

《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飞花令合集(1-4场)

《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飞花令合集(5-10场)

诗文典讲诗词-卢纶《塞下曲其二》

《论语》获益终生的精华50句,与君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