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写登鹳雀楼多少岁(为什么说登鹳雀楼的作者不是王之涣)(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登鹳雀楼》,我们今天在绝大多数的唐诗选集里都能看到,特别是唐诗启蒙读物和教科书里,无不选上这首诗。特别被被家长拿来激励儿童从小就要勤奋学习,努力奋斗。可以说是妇孺皆知,深入人心。

但这首诗的名称及作者,自古以来一直有争议。今天,我们能找到的,最早收录这首诗的唐诗选本,是唐代太学生芮挺章在唐玄宗天宝三年(744)编撰的《国秀集》,在《国秀集》中,这首诗的名称不是《登鹳雀楼》,而是《登楼》。作者不是王之涣,而是朱斌。芮挺章在《国秀集》中介绍的极为简略:“朱斌,字佐日,唐吴郡人。曾两登制科,三为御史,后辞官隐居山林。”

朱斌的生平,今人已无法详细考证了,但在唐代,这个人的名气似乎很大,有许多人知道这首诗是他写的,连一代女皇武则天,都非常喜欢这首诗。根据唐代张著《翰林盛事》记载:相传,武则天掌朝时,曾吟诗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重楼。"问左右此诗是谁所作?天官侍郎李峤对曰:"御史朱佐日诗也。"

李峤是唐代极其有名气的文学家,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成为"文章宿老"。这样一个人物出来作证,朱斌做《登楼》诗这件事想来可信度是很高的。

《国秀集》编撰的时间,距离王之涣去世只有两年,王之涣在当时已经是颇有名望的诗人,他的诗歌在《国秀集》中选录三篇,但并无《登鹳雀楼》一诗。除了《国秀集》外,还有许多其他唐代的典籍,记载这首诗的作者是朱斌或者朱佐日。如《舆地纪胜》、记纂渊海》卷二十四、《吴郡志》卷二十二、《翰林盛事》等等。《翰林盛事》为唐人张著撰写,约成书于大历、贞元间,今已佚, 《郡斋读书志》卷二、《直斋书录解题》卷五均着录。

到了宋代情况突然变了。太平兴国七年(982),《太平广记》早已完成;《太平御览》也接近定稿,于是宋太宗下令从《太平御览》纂修中抽调李昉、宋白、扈蒙、徐铉等将近半数人力,加上杨徽之等共20多人重新编纂一部继《文选》之后的总集,即《文苑英华》。太平兴国七年九月开始纂修﹐雍熙三年(986)12月完成。太宗时李昉、徐铉、宋白等奉敕编选的诗文集《文苑英华》。该书共有 1000卷,收集了南朝梁末至唐代诗文。在《文苑英华》中,这首诗第一次被记名为《登鹳雀楼》,作者记为王之涣。

北宋一个大人物是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1019年-1086年)在司马光的《温公续诗话》中,称《登鹳雀楼》的作者是王之美。接着又一位大人物,北宋著名的科学奇才沈括(1031年-1095年),

沈括的《梦溪笔谈》中,称鹳雀楼"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文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称《登鹳雀楼》作者是王文焕。其实王之美也好,王文焕也罢,均属"王之涣"在传抄过程中出现的笔误。

到了清代,这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被许多重要的唐诗选本收录:比如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孙洙的《唐诗三百首》。这首诗的名字就被定为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了。

根据历史典籍记录的先后次序,《登楼》的作者是朱斌无疑,李舫等人编纂《文苑英华》时,严重失误,莫名其妙地把朱斌的转嫁到了王之涣的名下。后人不察,遂酿成了一桩以讹传讹的错案。

事实远非如此,远在唐代所载就出现了矛盾。张著所著《翰林盛事》中记载,“文章四友”之一的李峤称“御史朱佐日(朱斌)诗也。”而到了天宝时的芮挺章称为“处士朱佐日(朱斌)”了。不管是“御史”还是“处士”,反正唐人提到这首诗时都没有说乃是王之涣所作,这一点是十分肯定的。

更复杂问题是:根据河南省的千唐志斋博物馆,收藏的《朱佐日(朱斌)墓志》,墓志称"官武强县尉,待物人,天宝十三载卒,年四十九。朱佐日生于公元706年,死于公元754年,而之前提到过的李峤,死于公元714年,也就是说,李峤去世的那一年,朱佐日只是一个八九岁的小孩。更为关键的是,女皇武则天早在公元705年就已经去世了,当时,墓主的主人"朱佐日"还没有出生。李峤不可能向武则天推荐这个“御史”朱佐日。

在洛阳发现的王之焕墓志铭说王之涣卒于天宝元年(742年)二月,享年55岁,推之可知生于武后垂拱四年(688年)。武则天去世时王之焕才17岁,王之焕少年运势并不顺利,也没有什么名气。武则天朝也发现不了他。《登鹳雀楼》为王之焕也排除了。

称朱斌为“处士”的《国秀集》作者芮挺章生卒不详,大约是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713——756)人。而称朱斌为“御史”的

《翰林盛事》作者张著生卒也不详,根据古籍记载,其壮年在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人。显然芮挺章记录下来的《鹳雀楼》

作者朱斌是一位隐居民间的“处士”。几十年后,传说逐渐演变,张著把《登鹳雀楼》为“御史”朱斌“锦上添花”了。

根据古籍记载,边塞诗人王之焕性格耿直,绝无剽窃他人“知识产权”之意。已经贵为御史的朱斌(朱佐日)也不需要锦上添花了。历史越辩越明,显然,唐代早期(武则天朝之前),“处士”

朱斌写了《登鹳雀楼》。几十年后,人们却把这首诗记到“御史”

朱斌(朱佐日)头上了,此朱斌非彼朱斌。到了宋代又记在边塞大诗人王之焕头上。

所好,现今山东大学张忠纲先生编纂的《全唐诗大辞典》为了避免谬种流传、贻误后学,已经将《登鹳雀楼》的作者改成朱斌。这个搞错了几百年的文学公案尘埃落定,划上了句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