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 总论,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中级财务会计第2版答案?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中级财务会计第2版答案(中级财务会计刘永泽第二版)

中级财务会计第2版答案

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A 4.A 5.D 6.C 7.B 8.C 9.D 10.D 11.C 12.B 13.A 14.B 15.B 16.D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ABCDE 3.BCDE 4.ABDE 5.CDE 6.ABCDE 7.BDE 8.ACDE 9.ABCDE 10.ABDE 11.AB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第二章 货币资金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D 4.A 5.C 6.D 7.D 8.A 9.A 10.A 11.A

12.D【解析】存出投资款用于投资业务,其他各项一般用于采购和结算。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ABC 4.ACE 5.BDE 6.ABCE 7.BCDE 8.CDE

9.BCDE【解析】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以及外埠存款一般用于采购和结算业务,而存出投资款用于投资业务。

10.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四)计算及账务处理题

1.(1)借:库存现金 3 000

贷:银行存款 3 000

(2)借:管理费用 320

贷:库存现金 320

(3)借:其他应收款——李民 1 000

贷:库存现金 1 000

(4)借:库存现金 46 000

贷:银行存款 46 000

(5)借:应付福利费 600

贷:库存现金 600

(6)借:库存现金 585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

(7)借:应付工资 45 200

贷:库存现金 45 200

(8)借:其他应收款——行政管理部门 5 000

贷:库存现金 5 000

(9)借:银行存款 30 000

贷:应收账款 30 000

(10)借:管理费用 1 060

贷:其他应收款——李民 1 000

库存现金 60

(11)借:应付账款——兴华公司 6 200

贷:银行存款 6 200

(12)借:管理费用 98

贷:库存现金 98

(13)借:材料采购 6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020

贷:银行存款 7 020

(14)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41 200

贷:银行存款 41 200

(15)借:银行存款 23 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 400

(16)借:管理费用 2 300

贷:库存现金 2 300

2.(1)借: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 40 000

贷:银行存款 40 000

(2)借: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50 000

贷:银行存款 50 000

(3)借:其他货币资金——信用卡 12 000

贷:银行存款 12 000

(4)借:材料采购 3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 270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 36 270

(5)借:银行存款 3 730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 3 730

(6)借:其他货币资金——信用证 150 000

贷:银行存款 150 000

(7)借:材料采购 4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 8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46 800

(8)借:银行存款 3 2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3 200

(9)借:管理费用 3 200

贷:其他货币资金——信用卡 3 200

(10)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200 000

贷:银行存款 200 000

3.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见表2—1。

表2—1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20×9年6月30日 单位:元

项目

金额

项目

金额

银行对账单余额

加:

已存入银行,但银行尚未入账的款项

银行串记金额

减:

支票已开出,但持票人尚未到银行转账的款项

46 500

1 500

1 600

7 200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

加:

银行已收款入账,但收款通知尚未收到,而未入账的款项

公司误记金额

减:

银行已付款入账,但付款通知尚未到达企业,而未入账的款项

41 100

3 000

300

2 000

调整后的余额

42 400

调整后的余额

42 400

第三章 存货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C 5.B 6.C 7.B 8.A 9.C

10.C【解析】委托加工存货支付的加工费、运杂费等,均应计入委托加工存货成本;委托加工存货需要缴纳消费税的,如果存货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消费税应计入委托加工存货成本,如果存货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应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支付的由受托加工方代收代缴的增值税,应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因此,本题中只有答案C符合题意。

11.C 12.C

13.A【解析】如果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补价,在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存货的成本时,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作为换入存货的入账成本;在以账面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存货的成本时,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作为换入存货的入账成本。因此,无论换入存货的计量基础如何,支付的补价均计入换入存货的成本。

14.A【解析】换入存货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换出的资产应视为按公允价值予以处置处理。因此,在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情况下,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应作为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损益,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15.A【解析】换入存货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换出的资产应视为按公允价值予以处置处理。因此,在换出资产为存货的情况下,应当作为销售存货处理,以存货的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并按存货的账面价值结转销售成本。

16.A【解析】换入存货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在不涉及补价的情况下,应当按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作为换入存货的入账成本。本题中,

换入商品的入账成本=62 000+1 500-9 000=54 500(元)

17.B【解析】换入存货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换出的资产应视为按公允价值予以处置处理。因此,在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情况下,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应作为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的损益,计入投资收益。本题中,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的收益=75 000-(90 000-20 000)=5 000(元)

18.C 19.D

20.A【解析】企业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存货,如果重组债权已计提了减值准备,应先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存货公允价值及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之间的差额冲减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冲减后仍有损失的,作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本题中,

债务重组损失=80 000-(50 000+8 500)-15 000=6 500(元)

21.D【解析】企业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存货,如果重组债权已计提了减值准备,应先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存货公允价值及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之间的差额冲减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冲减后减值准备仍有余额的,应予转回并抵减当期资产减值损失。

22.B 23.C

24.B【解析】期末结存存货与本期发出存货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成本

根据上列公式,在存货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意味着本期发出存货成本较低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较高,同时,由于本期发出存货成本较低,导致本期利润较高。

25.B【解析】在建工程领用的库存商品,应视同销售,按库存商品的计税价格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连同领用的库存商品账面价值一并计入有关工程项目成本。本题中,

应计入在建工程成本的金额=2 000+2 500×17%=2 425(元)

26.A【解析】在建工程领用的原材料,相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应按所领用原材料的账面价值一并计入有关工程项目成本。

27.A 28.D 29.B 30.C 31.C 32.A 33.D

34.D【解析】超支差异是指存货实际成本高于计划成本的差额,因此,

10 000元-计划成本=200元

计划成本=10 000-200=9 800(元)

35.B【解析】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100%=-2%

36.B【解析】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2%

37.C【解析】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发出存货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20 000+20 000×3%=20 600(元)

38.C【解析】存货的实际成本=存货的计划成本+存货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50 000+2 000=52 000(元)

存货的账面价值=存货的实际成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52 000-6 000=46 000(元)

39.A【解析】存货的实际成本=存货的计划成本-存货应负担的节约差异

=80 000-5 000=75 000(元)

存货的账面价值=存货的实际成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75 000-10 000=65 000(元)

40.D 41.C 42.B 43.D

44.B【解析】当年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当期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

-“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原有余额

=(300 000-250 000)-20 000=30 000(元)

45.B 46.B 47.D 48.B

49.C【解析】如果盘盈或盘亏的存货在期末结账前尚未经批准,在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应先按规定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出说明。如果其后批准处理的金额与已处理的金额不一致,应当调整当期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

(二)多项选择题

1.ACE 2.ABCDE 3.ACE 4.ABCD 5.BCE

6.BCDE【解析】换入存货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时,可按下列公式确定存货入账成本:

存货入账成本=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 支付的补价 支付的相关税费-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可见,B、C、D、E选项均会影响存货入账成本的确定。

7.ABCD 8.ABC 9.ABCD 10.ABDE 11.AE 12.BCE 13.ABD

14.CE【解析】生产部门领用的周转材料,其成本应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管理部门领用的周转材料,其成本应计入管理费用;用于出租的周转材料,其成本应计入其他业务成本;随同商品出售但不单独计价的周转材料和用于出借的周转材料,其成本应计入销售费用。

15.BCD【解析】“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登记存货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取得存货并形成差异时,实际成本高于计划成本的超支差异,在该科目的借方登记,实际成本低于计划成本的节约差异,在该科目的贷方登记;发出存货并分摊差异时,超支差异从该科目的贷方用蓝字转出,节约差异从该科目的贷方用红字转出。

16.BCE 17.ABC

(三)判断题

1.×【解析】为固定资产建造工程购买的材料,期末时如果尚未领用,应在资产负债表中单列“工程物资”项目反映。

2.√ 3.√ 4.√ 5.√

6.×【解析】在分期收款销售方式下,虽然销货方在分期收款期限内仍保留商品的法定所有权,但所售商品的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转移给购货方,因而属于购货方的存货。

7.×【解析】不同行业的企业,经济业务的内容各不相同,存货的具体构成也不尽相同。例如:服务性企业的存货以办公用品、家具用具,以及少量消耗性物料用品为主;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以待销售的商品为主,也包括少量的周转材料和其他物料用品;制造企业的存货不仅包括各种原材料、周转材料,也包括在产品和产成品。

8.√ 9.√

10.×【解析】存货的实际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11.√ 12.√ 13.√

14.×【解析】如果购入存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应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期摊销,计入各期财务费用。

15.√

16.×【解析】企业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如果发生了存货短缺、毁损等情况,报经批准处理后,应区别情况进行会计处理:(1)属于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应计入有关存货的采购成本。(2)属于供货单位或运输单位的责任造成的存货短缺,应由责任人补足存货或赔偿货款,不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3)属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非常原因造成的存货毁损,将扣除保险公司和过失人赔款后的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17.×【解析】见16题解析。

18.×【解析】见16题解析。

19.×【解析】需要缴纳消费税的委托加工存货,由受托加工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应分别以下情况处理:(1)委托加工存货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由受托加工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应计入委托加工存货成本;(2)委托加工存货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由受托加工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按规定准予抵扣,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待连续生产的应税消费品生产完成并销售时,从生产完成的应税消费品应纳消费税额中抵扣。

20.√ 21.√

22.×【解析】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存货,如果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换入存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其入账价值应当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

23.×【解析】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区分下列情况进行处理:(1)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作为销售处理,以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并按账面价值结转成本。(2)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应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3)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应计入投资收益。

24.√

25.×【解析】企业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收到的补价,应当从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或账面价值中扣除,以二者之差作为确定换入存货成本的基本依据,不应计入营业外收入。

26.√ 27.√ 28.√ 29.√

30.×【解析】存货计价方法一旦选定,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不是不得变更。如果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变更或变更会使会计信息更相关、更可靠,则应当变更。

31.×【解析】个别计价法虽然具有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完全一致的优点,但其操作程序相当复杂,因而适用范围较窄,在会计实务中通常只用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或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的计价,以及品种数量不多、单位价值较高或体积较大、容易辨认的存货的计价。

32.√

33.×【解析】企业作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合并对象支付的商品,应作为商品销售处理,按该商品的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同时按该商品的账面价值结转销售成本;但作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合并对象支付的商品,则不作为商品销售处理,应按该商品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

34.√

35.×【解析】在建工程领用的原材料,相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应以原材料成本作为有关工程项目支出。

36.√

37.×【解析】企业没收的出借周转材料押金,应作为其他业务收入入账。

38.√

39.×【解析】五五摊销法是指在领用周转材料时先摊销其账面价值的一半,待报废时再摊销其账面价值的另一半的一种摊销方法。

40.√

41.×【解析】存货的日常核算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法,但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应当按实际成本反映存货的价值。

42.×【解析】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计划成本高于实际成本的差异,称为节约差异,计划成本低于实际成本的差异,称为超支差异。

43.×【解析】见42题解析。

44.×【解析】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只有外购的存货需要通过“材料采购”科目进行计价对比、确定存货成本差异,通过委托加工、投资者投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取得的存货,应直接按照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差确定存货成本差异,不需要通过“材料采购”科目进行计价对比。

45.√

46.×【解析】“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中的“成本”,是指存货的实际成本而不是重置成本。

47.×【解析】企业某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为该期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再扣除“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原有余额后的金额。

48.√ 49.√

50.×【解析】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应按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

51.√

52.×【解析】存货盘盈,报经批准处理后,应当冲减管理费用。

53.×【解析】存货盘盈应冲减管理费用,而固定资产盘盈应作为前期差错,调整留存收益。

54.×【解析】企业因收发计量差错造成的库存存货盘亏,应计入管理费用。

55.×【解析】企业因管理不善而造成库存存货毁损,应将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56.×【解析】如果盘盈或盘亏的资产在期末结账前尚未经批准,在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应先按规定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出说明,不应在会计报表中单列项目反映。

(四)计算及账务处理题

1.不同情况下外购存货的会计分录。

(1)原材料已验收入库,款项也已支付。

借:原材料 1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700

贷:银行存款 11 700

(2)款项已经支付,但材料尚在运输途中。

①6月15日,支付款项。

借:在途物资 1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700

贷:银行存款 11 700

②6月20日,材料运抵企业并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10 000

贷:在途物资 10 000

(3)材料已验收入库,但发票账单尚未到达企业。

①6月22日,材料运抵企业并验收入库,但发票账单尚未到达。

不作会计处理。

②6月28日,发票账单到达企业,支付货款。

借:原材料 1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700

贷:银行存款 11 700

(4)材料已验收入库,但发票账单未到达企业。

①6月25日,材料运抵企业并验收入库,但发票账单尚未到达。

不作会计处理。

②6月30日,发票账单仍未到达,对该批材料估价10 500元入账。

借:原材料 10 5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10 500

③7月1日,用红字冲回上月末估价入账分录。

借:原材料 10 5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10 500

④7月5日,发票账单到达企业,支付货款。

借:原材料 1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700

贷:银行存款 11 700

2.购入包装物的会计分录。

(1)已支付货款但包装物尚未运达。

借:在途物资 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 500

贷:银行存款 58 500

(2)包装物运达企业并验收入库。

借:周转材料 50 000

贷:在途物资 50 000

3.购入低值易耗品的会计分录。

(1)7月25日,购入的低值易耗品验收入库。

暂不作会计处理。

(2)7月31日,对低值易耗品暂估价值入账。

借:周转材料 60 0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60 000

(3)8月1日,编制红字记账凭证冲回估价入账分录。

借:周转材料 60 0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60 000

(4)8月5日,收到结算凭证并支付货款。

借:周转材料 58 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9 860

贷:银行存款 68 160

4.采用预付款方式购进原材料的会计分录。

(1)预付货款。

借:预付账款——宇通公司 100 000

贷:银行存款 100 000

(2)原材料验收入库。

①假定宇通公司交付材料的价款为85 470元,增值税税额为14 530元。

借:原材料 85 47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4 530

贷:预付账款——宇通公司 100 000

②假定宇通公司交付材料的价款为90 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5 300元,星海公司补付货款5 300元。

借:原材料 9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5 300

贷:预付账款——宇通公司 105 300

借:预付账款——宇通公司 5 300

贷:银行存款 5 300

③假定宇通公司交付材料的价款为80 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3 600元,星海公司收到宇通公司退回的货款6 400元。

借:原材料 8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 600

贷:预付账款——宇通公司 93 600

借:银行存款 6 400

贷:预付账款——宇通公司 6 400

5.赊购原材料的会计分录(附有现金折扣条件)。

(1)赊购原材料。

借:原材料 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 500

贷:应付账款——宇通公司 58 500

(2)支付货款。

①假定10天内支付货款。

现金折扣=50 000×2%=1 000(元)

实际付款金额=58 500-1 000=57 500(元)

借:应付账款——宇通公司 58 500

贷:银行存款 57 500

财务费用 1 000

②假定20天内支付货款。

现金折扣=50 000×1%=500(元)

实际付款金额=58 500-500=58 000(元)

借:应付账款——宇通公司 58 500

贷:银行存款 58 000

财务费用 500

③假定超过20天支付货款。

借:应付账款——宇通公司 58 500

贷:银行存款 58 500

6.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原材料的会计处理。

(1)计算材料的入账成本和未确认融资费用。

每年分期支付的材料购买价款=

=1 000 000(元)

每年分期支付的材料购买价款现值=1 000 000×3.387211=3 387 211(元)

原材料入账成本=5 000 000×20%+3 387 211=4 387 211(元)

未确认融资费用=5 000 000-4 387 211=612 789(元)

(2)采用实际利率法编制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表,见表3—1。

表3—1 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表

(实际利率法) 金额单位:元

日 期

分期应付款

确认的融资费用

应付本金减少额

应付本金余额

③=期初⑤×7%

④=②-③

期末⑤=期初⑤-④

购货时

3 387 211

第1年年末

1 000 000

237 105

762 895

2 624 316

第2年年末

1 000 000

183 702

816 298

1 808 018

第3年年末

1 000 000

126 561

873 439

934 579

第4年年末

1 000 000

65 421

934 579

0

合 计

4 000 000

612 789

3 387 211

(3)编制购入原材料的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 4 387 211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 000

未确认融资费用 612 789

贷:长期应付款 4 000 000

银行存款 1 850 000

(4)编制分期支付价款和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会计分录。

①第1年年末,支付价款并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长期应付款 1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000

借:财务费用 237 105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237 105

②第2年年末,支付价款并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长期应付款 1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000

借:财务费用 183 702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83 702

③第3年年末,支付价款并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长期应付款 1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000

借:财务费用 126 561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26 561

④第4年年末,支付价款并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长期应付款 1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000

借:财务费用 65 421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65 421

7.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原材料的会计处理。

(1)计算实际利率。

首先,按6%作为折现率进行测算:

应付合同价款的现值=120 000×2.673012=320 761(元)

再按7%作为折现率进行测算:

应付合同价款的现值=120 000×2.624316=314 918(元)

因此,实际利率介于6%和7%之间。使用插值法估算实际利率如下:

实际利率=6%+(7%-6%)×

=6.13%

(2)采用实际利率法编制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表,见表3—2。

表3—2 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表 金额单位:元

日 期

分期应付款

确认的融资费用

应付本金减少额

应付本金余额

20×7年1月1日

320 000

20×7年12月31日

120 000

19 616

100 384

219 616

20×8年12月31日

120 000

13 462

106 538

113 078

20×9年12月31日

120 000

6 922

113 078

0

合 计

360 000

40 000

320 000

(3)编制会计分录。

①20×7年1月1日,赊购原材料。

借:原材料 32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1 200

未确认融资费用 40 000

贷:长期应付款——B公司 360 000

银行存款 61 200

②20×7年12月31日,支付分期应付账款并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长期应付款——B公司 120 000

贷:银行存款 120 000

借:财务费用 19 616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9 616

③20×8年12月31日,支付分期应付账款并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长期应付款——B公司 120 000

贷:银行存款 120 000

借:财务费用 13 462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3 462

④20×9年12月31日,支付分期应付账款并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长期应付款——B公司 120 000

贷:银行存款 120 000

借:财务费用 6 922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6 922

8.外购原材料发生短缺的会计分录。

(1)支付货款,材料尚在运输途中。

借:在途物资 2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42 500

贷:银行存款 292 500

(2)材料运达企业,验收时发现短缺,原因待查,其余材料入库。

短缺存货金额=200×25=5 000(元)

入库存货金额=250 000-5 000=245 000(元)

借:原材料 245 000

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5 000

贷:在途物资 250 000

(3)短缺原因查明,分别下列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①假定为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借:原材料 5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5 000

②假定为供货方发货时少付,经协商,由其补足少付的材料。

借:应付账款——××供货方 5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5 000

借:原材料 5 000

贷:应付账款——××供货方 5 000

③假定为运输单位责任,经协商,由运输单位负责赔偿。

借:其他应收款——××运输单位 5 85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850

借:银行存款 5 850

贷:其他应收款——××运输单位 5 850

④假定为意外原因造成,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4 600元。

借: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 4 600

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1 25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850

借:银行存款 4 600

贷: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 4 600

9.委托加工包装物的会计分录。

(1)发出A材料,委托诚信公司加工包装物。

借:委托加工物资 50 000

贷:原材料——A材料 50 000

(2)支付加工费和运杂费。

借:委托加工物资 10 200

贷:银行存款 10 200

(3)支付由诚信公司代收代缴的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700

贷:银行存款 1 700

(4)包装物加工完成,验收入库。

包装物实际成本=50 000+10 200=60 200(元)

借:周转材料 60 200

贷:委托加工物资 60 200

10.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支付消费税的会计处理。

(1)假定应税消费品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

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5 000

贷:银行存款 5 000

(2)假定应税消费品收回后用于直接销售。

借:委托加工物资 5 000

贷:银行存款 5 000

11.接受捐赠商品的会计分录。

商品实际成本=500 000+1 000=501 000(元)

借:库存商品 501 000

贷:营业外收入 500 000

银行存款 1 000

12.不同情况下接受抵债取得原材料的会计分录。

(1)假定星海公司未计提坏账准备。

借:原材料 150 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5 5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24 500

贷:应收账款——宇通公司 200 000

银行存款 500

(2)假定星海公司已计提20 000元的坏账准备。

借:原材料 150 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5 500

坏账准备 20 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4 500

贷:应收账款——宇通公司 200 000

银行存款 500

(3)假定星海公司已计提30 000元的坏账准备。

借:原材料 150 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5 500

坏账准备 30 000

贷:应收账款——宇通公司 200 000

银行存款 500

资产减值损失 5 500

13.不同情况下以长期股权投资换入商品的会计分录。

(1)换出长期股权投资与换入商品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

换入商品入账成本=260 000-50 000+1 000-29 060=18 1940(元)

借:库存商品 181 94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9 060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5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60 000

银行存款 1 000

(2)换出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为200 000元。

换入商品入账成本=200 000+1 000-29 060=171 940(元)

借:库存商品 171 94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9 060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50 000

投资收益 1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60 000

银行存款 1 000

14.不同情况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分录。

(1)星海公司以产成品换入原材料的会计分录。

①假定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原材料入账成本=180 000+30 600+11 700-32 300=190 000(元)

借:原材料 19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2 3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8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0 600

银行存款 11 7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50 000

贷:库存商品 150 000

②假定该项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原材料入账成本=150 000+30 600+11 700-32 300=160 000(元)

借:原材料 16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2 300

贷:库存商品 1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0 600

银行存款 11 700

(2)宇通公司以原材料换入产成品的会计分录。

①假定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产成品入账成本=190 000+32 300-11 700-30 600=180 000(元)

借:库存商品 18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0 600

银行存款 11 7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9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2 300

借:其他业务成本 190 000

贷:原材料 190 000

②假定该项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产成品入账成本=190 000+32 300-11 700-30 600=180 000(元)

借:库存商品 18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0 600

银行存款 11 700

贷:原材料 19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2 300

15.存货计价方法的应用。

(1)先进先出法。

4月8日发出甲材料成本=1 000×50+500×55=77 500(元)

4月18日发出甲材料成本=700×55+300×54=54 700(元)

4月28日发出甲材料成本=1 200×54=64 800(元)

4月份发出甲材料成本合计=77 500+54 700+64 800=197 000(元)

4月末结存甲材料成本=50 000+197 200-197 000=100×54+800×56=50 200(元)

(2)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53.74(元)

4月末结存甲材料成本=900×53.74=48 366(元)

4月份发出甲材料成本=(50 000 197 200)-48 366=198 834(元)

(3)移动加权平均法。

4月5日购进后移动平均单位成本=

=52.73(元)

4月8日结存甲材料成本=700×52.73=36 911(元)

4月8日发出甲材料成本=(50 000+66 000)-36 911=79 089(元)

4月15日购进后移动平均单位成本=

=53.61(元)

4月18日结存甲材料成本=1 300×53.61=69 693(元)

4月18日发出甲材料成本=(36 911+86 400)-69 693=53 618(元)

4月25日购进后移动平均单位成本=

=54.52(元)

4月28日结存甲材料成本=900×54.52=49 068(元)

4月28日发出甲材料成本=(69 693+44 800)-49 068=65 425(元)

4月末结存甲材料成本=900×54.52=49 068(元)

16.生产经营领用原材料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350 000

——辅助生产成本 150 000

制造费用 80 000

管理费用 20 000

贷:原材料 600 000

17.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分录。

(1)星海公司以库存商品换入专利权的会计分录。

换入专利权入账成本=240 000+40 800+19 200=300 000(元)

借:无形资产 3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4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0 800

银行存款 19 2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00 000

贷:库存商品 200 000

(2)D公司以专利权换入库存商品的会计分录。

换入商品入账成本=300 000-19 200-40 800=240 000(元)

借:库存商品 24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40 800

银行存款 19 200

累计摊销 70 000

贷:无形资产 350 000

营业外收入 20 000

18.在建工程领用存货的会计分录。

(1)假定该批存货为外购原材料。

借:在建工程 28 000

贷:原材料 28 000

(2)假定该批存货为自制产成品。

借:在建工程 33 100

贷:库存商品 28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 100

19.领用包装物的会计分录。

(1)假定该包装物为生产产品领用。

借:生产成本 1 500

贷:周转材料 1 500

(2)假定该包装物随同产品一并销售但不单独计价。

借:销售费用 1 500

贷:周转材料 1 500

(3)假定该包装物随同产品一并销售且单独计价。

借:其他业务成本 1 500

贷:周转材料 1 500

20.出借包装物的会计分录。

(1)包装物的成本采用一次转销法摊销。

借:销售费用 50 000

贷:周转材料 50 000

(2)包装物的成本采用五五摊销法摊销。

①领用包装物,摊销其价值的50%。

借:周转材料——在用 50 000

贷:周转材料——在库 50 000

借:销售费用 25 000

贷:周转材料——摊销 25 000

②包装物报废,摊销剩余的价值,并转销已提摊销额。

借:销售费用 25 000

贷:周转材料——摊销 25 000

借:周转材料——摊销 50 000

贷:周转材料——在用 50 000

③包装物报废,残料作价入库。

借:原材料 200

贷:销售费用 200

(3)包装物押金的会计处理。

①收取包装物押金。

借:银行存款 60 000

贷:其他应付款 60 000

②假定客户如期退还包装物,星海公司退还押金。

借:其他应付款 60 000

贷:银行存款 60 000

③假定客户逾期未退还包装物,星海公司没收押金。

借:其他应付款 6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51 282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 718

21.出租包装物的会计分录。

(1)领用包装物。

借:周转材料——在用 72 000

贷:周转材料——在库 72 000

借:其他业务成本 36 000

贷:周转材料——摊销 36 000

(2)收取包装物押金。

借:银行存款 80 000

贷:其他应付款 80 000

(3)按月从押金中扣除租金。

借:其他应付款 1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0 000

22.生产领用低值易耗品的会计分录。

(1)低值易耗品的成本采用一次转销法摊销。

借:制造费用 36 000

贷:周转材料 36 000

(2)低值易耗品的成本采用五五摊销法摊销。

①领用低值易耗品并摊销其价值的50%。

借:周转材料——在用 36 000

贷:周转材料——在库 36 000

借:制造费用 18 000

贷:周转材料——摊销 18 000

②低值易耗品报废,摊销剩余的价值,并转销已提摊销额。

借:制造费用 18 000

贷:周转材料——摊销 18 000

借:周转材料——摊销 36 000

贷:周转材料——在用 36 000

(3)将报废低值易耗品残料出售。

借:银行存款 300

贷:制造费用 300

23.购进原材料的会计分录(计划成本法)。

(1)支付货款。

借:材料采购 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 500

贷:银行存款 58 500

(2)材料验收入库。

①假定材料的计划成本为49 000元。

借:原材料 49 000

贷:材料采购 49 000

借:材料成本差异 1 000

贷:材料采购 1 000

②假定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2 000元。

借:原材料 52 000

贷:材料采购 52 000

借:材料采购 2 000

贷:材料成本差异 2 000

24.发出原材料的会计处理(计划成本法)。

(1)按计划成本领用原材料。

借:生产成本 235 000

制造费用 12 000

管理费用 3 000

贷:原材料 250 000

(2)计算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率=

×100%=5%

(3)分摊材料成本差异。

生产成本=235 000×5%=11 750(元)

制造费用=12 000×5%=600(元)

管理费用=3 000×5%=150(元)

借:生产成本 11 750

制造费用 600

管理费用 150

贷:材料成本差异 12 500

(4)计算月末结存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原材料科目期末余额=(50 000+230 000)-250 000=30 000(元)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期末余额=(-3 000+17 000)-12 500=1 500(元)

结存原材料实际成本=30 000+1 500=31 500(元)

25.发出产成品的会计处理(计划成本法)。

(1)编制销售产成品并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 3 57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70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 500 000

贷:库存商品 2 500 000

(2)编制在建工程领用产成品的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 361 200

贷:库存商品 3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1 200

(3)计算本月产品成本差异率。

产品成本差异率=

×100%-3%

(4)分摊产品成本差异。

销售产品应负担的产品成本差异=2 500 000×(-3%)=-75 000(元)

在建工程应负担的产品成本差异=300 000×(-3%)=-9 000(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75 000

在建工程 9 000

贷:产品成本差异 84 000

(5)计算产成品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应填列的金额。

产成品期末余额=500 000+2 600 000-2 800 000=300 000(元)

产品成本差异期末余额=14000 (-107000)-(-84000)=-9000(元)

产成品在资产负债表中应填列的金额(实际成本)=300 000-9 000=291 000(元)

26.领用低值易耗品的会计处理(计划成本法)。

(1)领用低值易耗品并摊销其价值的50%。

借:周转材料——在用 45 000

贷:周转材料——在库 45 000

借:管理费用 22 500

贷:周转材料——摊销 22 500

(2)领用当月月末,分摊材料成本差异。

低值易耗品应负担的成本差异=22 500×(-2%)=-450(元)

借:管理费用 450

贷:材料成本差异 450

(3)低值易耗品报废,摊销剩余的价值,并转销已提摊销额。

借:管理费用 22 500

贷:周转材料——摊销 22 500

借:周转材料——摊销 45 000

贷:周转材料——在用 45 000

(4)将报废低值易耗品残料作价入库。

借:原材料 1 000

贷:管理费用 1 000

(5)报废当月月末,分摊材料成本差异。

低值易耗品应负担的成本差异=22 500×1%=225(元)

借:管理费用 225

贷:材料成本差异 225

27.委托加工低值易耗品的会计分录(计划成本法)。

(1)发出甲材料,委托诚信公司加工低值易耗品。

借:委托加工物资 82 000

贷:原材料——甲材料 80 000

材料成本差异 2 000

(2)支付加工费和运杂费。

借:委托加工物资 30 500

贷:银行存款 30 500

(3)支付由诚信公司代收代缴的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 100

贷:银行存款 5 100

(4)低值易耗品加工完成,验收入库。

低值易耗品实际成本=82 000+30 500=112 500(元)

借:周转材料 115 000

贷:委托加工物资 112 500

材料成本差异 2 500

28.不同假定情况下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1)假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前,“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无余额。

A商品计提的跌价准备=11 000-10 000=1 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 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 000

(2)假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前,“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已有贷方余额400元。

A商品计提的跌价准备=1 000-400=6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6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600

(3)假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前,“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已有贷方余额1 200元。

A商品计提的跌价准备=1 000-1 200=-200(元)

借:存货跌价准备 2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200

29.销售商品并结转销售成本和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1)确认销售A商品的收入。

借:银行存款 58 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 500

(2)结转销售成本和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借:主营业务成本 48 000

存货跌价准备 12 000

贷:库存商品——A商品 60 000

30.以原材料抵偿债务的会计分录。

借:应付账款——H公司 80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5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 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215 000

借:其他业务成本 550 000

存货跌价准备 150 000

贷:原材料——A材料 700 000

31.计提产成品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1)分别计算A产品和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据以判断是否发生了减值。

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6×(7 500-600)=41 400(元)

判断:由于A产品的账面成本为39 000元,因此,A产品没有发生减值。

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5×(2 850-400)+4×(2 800-400)=21 850(元)

判断:由于B产品的账面成本为22 500元,此前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00元,其账面价值为22 000元,因此,B产品进一步发生了减值。

(2)B产品发生了减值,确定当期应当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并编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B产品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22 500-21 850-500=15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50

贷:存货跌价准备——B产品 150

(3)分别说明A产品和B产品在20×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应列示的金额。

在20×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A产品应按其账面成本39 000元列示,B产品应按其可变现净值21 850元列示。

32.计提原材料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1)分别计算A产品和B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可变现净值,据以判断甲材料和乙材料是否发生了减值。

A产品的生产成本=13 200+4×3 000=25 200(元)

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4×(7 200-500)=26 800(元)

判断:由于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其生产成本,因此,A产品没有发生减值,从而用于生产A产品的甲材料也没有发生减值。

B产品的生产成本=9 600+8×1 500=21 600(元)

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8×(2 800-200)=20 800(元)

判断:由于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生产成本,因此,B产品发生了减值,从而用于生产B产品的乙材料也发生了减值。

(2)乙材料发生了减值,计算其可变现净值,并确定乙材料当期应当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

乙材料的可变现净值=8×(2 800-200-1 500)=8 800(元)

乙材料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9 600-8 800=800(元)

(3)编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800

贷:存货跌价准备——乙材料 800

(4)分别说明甲材料和乙材料在20×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应列示的金额。

在20×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甲材料应按其账面成本13 200元列示,乙材料应按其可变现净值8 800元列示。

33.计提原材料(部分用于出售、部分用于继续生产产品)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1)计算A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可变现净值,据以判断继续用于生产A产品的甲材料是否发生了减值。

A产品的生产成本=600×20+3×3 500=22 500(元)

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3×(7 800-400)=22 200(元)

判断:由于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生产成本,因此,A产品发生了减值,从而继续用于生产A产品的甲材料也发生了减值。

(2)计算拟出售的甲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并比较其账面成本,据以判断该部分甲材料是否发生了减值。

拟出售的甲材料可变现净值=1 000×18-500=17 500(元)

拟出售的甲材料账面成本=1 000×20=20 000(元)

判断:拟出售的甲材料可变现净值低于其账面成本,因此,该部分甲材料也发生了减值。

(3)计算甲材料的减值金额。

继续生产A产品的甲材料的可变现净值=3×(7 800-400-3 500)=11 700(元)

继续生产A产品的甲材料的减值金额=600×20-11 700=300(元)

拟出售的甲材料减值金额=20 000-17 500=2 500(元)

全部甲材料减值金额=300+2 500=2 800(元)

(4)编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2 800

贷:存货跌价准备——甲材料 2 800

(5)说明甲材料在20×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应列示的金额。

在20×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甲材料应按其可变现净值29 200元(11 700+17 500)列示。

34.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的会计处理。

(1)20×5年12月31日,甲商品的账面成本为120 000元,可变现净值为100 000元。

甲商品计提的跌价准备=120 000-100 000=20 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 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20 000

(2)20×6年12月31日,甲商品的账面成本为150 000元,可变现净值为135 000元,存货跌价准备贷方余额为6 000元。

甲商品的减值金额=150 000-135 000=15 000(元)

甲商品计提的跌价准备=15 000-6 000=9 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9 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9 000

(3)20×7年12月31日,甲商品的账面成本为100 000元,可变现净值为95 000元,存货跌价准备贷方余额为8 000元。

甲商品的减值金额=100 000-95 000=5 000(元)

甲商品计提的跌价准备=5 000-8 000=-3 000(元)

借:存货跌价准备 3 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3 000

(4)20×8年12月31日,甲商品的账面成本为110 000元,可变现净值为115 000元,存货跌价准备贷方余额为2 000元。

借:存货跌价准备 2 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2 000

(5)20×9年12月31日,甲商品的账面成本为160 000元,可变现净值为155 000元。

甲商品计提的跌价准备=160 000-155 000=5 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5 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5 000

35.存货盘盈的会计分录。

(1)发现盘盈。

借:原材料——A材料 2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2 000

(2)报经批准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2 000

贷:管理费用 2 000

36.存货盘亏的会计分录。

(1)发现盘亏。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3 000

贷:原材料——B材料 3 000

(2)查明原因,报经批准处理。

①假定属于定额内自然损耗。

借:管理费用 3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3 000

②假定属于管理不善造成的毁损,由过失人赔偿1 000元,款项尚未收取,残料处置收入200元,已存入银行。

借:其他应收款——××过失人 1 000

银行存款 200

管理费用 1 8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3 000

③假定属于意外事故造成的毁损,由保险公司赔偿2 000元,由过失人赔偿500元,款项尚未收取,残料作价200元入库。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保险赔款 2 000

其他应收款——××过失人 500

原材料 200

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3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3 000

第四章 金融资产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B

5.A【解析】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因此,甲公司股票在资产负债表上应列示的金额为其公允价值600万元。

6.B

7.A【解析】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相关的交易费用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支付的价款中,如果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将其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不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本题中,

G公司股票的初始确认金额=20 000×(3.60-0.20)=68 000(元)

8.B【解析】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相关的交易费用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支付的价款中,如果包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将其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不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本题中,

甲公司债券的初始确认金额=108-6-0.2=101.8(万元)

9.C【解析】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相关的交易费用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本题中,

乙公司债券的初始确认金额=210-0.5=209.5(万元)

10.C 11.A 12.B 13.C

14.B【解析】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置损益,是指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实际收到的价款,减去所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余额后的差额。如果在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已计入应收项目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尚未收回,还应从处置价款中扣除该部分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之后,确认处置损益。本题中,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置损益=80 000-75 000-2 000=3 000(元)

15.D【解析】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置损益,是指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实际收到的价款,减去所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余额后的差额。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该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已确认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应确认为处置当期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本题中,

甲公司股票的初始确认金额=206-6=200(万元)

甲公司股票公允价值变动=280-200=80(万元)

甲公司股票处置时的账面余额=200+80=280(万元)

甲公司股票处置损益=300-280=20(万元)

处置甲公司股票时应确认的投资收益=20+80=100(万元)

16.C 【解析】企业通过交易性金融资产获得的投资收益包括持有期间已确认的投资收益、持有期间已确认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处置损益三部分(应扣减初始确认时计入当期损益的相关税费)。本题中,

甲公司股票的初始确认金额=305-5=300(万元)

甲公司股票公允价值变动=360-300=60(万元)

甲公司股票处置时的账面余额=300+60=360(万元)

甲公司股票处置损益=380-360=20(万元)

通过甲公司股票获得的投资净收益=20+60-1=79(万元)

由于20×8年4月30日收到的现金股利属于购买股票价款中所包含的现金股利,不确认为投资收益,因此,A公司通过甲公司股票获得的投资净收益包括处置甲公司股票时确认的处置损益20万元和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60万元再扣减初始确认时计入当期损益的相关税费1万元,共计79万元。

17.C【解析】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因此,甲公司债券在资产负债表上应列示的金额为其公允价值540万元。

18.C【解析】企业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确认的投资收益包括处置损益和持有期间已确认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两部分。本题中,

甲公司债券的初始确认金额=650-36-2=612(万元)

甲公司债券公允价值变动=620-612=8(万元)

甲公司债券处置时的账面余额=612 8=620(万元)

甲公司股票处置损益=625-620=5(万元)

处置甲公司债券时应确认的投资收益=5 8=13(万元)

至于20×9年1月10日收到的甲公司债券20×8年度利息36万元应于付息日(20×8年12月31日)确认为投资收益。

19.C【解析】企业通过交易性金融资产获得的投资收益包括持有期间已确认的投资收益、持有期间已确认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处置损益三部分(应扣减初使确认时计入当期损益的相关税费)。本题中,

甲公司债券的初始确认金额=215-12-0.5=202.5(万元)

甲公司债券公允价值变动=204-202.5=1.5(万元)

甲公司债券处置时的账面余额=202.5+1.5=204(万元)

甲公司债券处置损益=207-204=3(万元)

A公司通过甲公司债券获得的投资净收益=12+1.5+3-0.5=16(万元)

20.D

21.C【解析】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与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如果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不构成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本题中,

甲公司债券的初始确认金额=1 600-90=1 510(万元)

22.B 23.A

24.A【解析】“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明细科目反映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面值。

25.D【解析】“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明细科目反映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与其面值的差额。本题中,

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确认金额=85 200-80 000×5%=81 200(元)

利息调整金额=81 200-80 000=1 200(元)

26.B【解析】甲公司债券的初始确认金额=1 535-90=1 445(万元)

27.B【解析】在持有至到期投资既不存在已偿还的本金也没有发生减值损失的情况下,其摊余成本为初始确认金额减去(或加上)利息调整累计摊销额。本题中,

甲公司债券初始确认金额=1 095-60=1 035(万元)

甲公司债券摊余成本=1 035-(1 000×6%-1 035×5%)=1 026.75(万元)

28.B【解析】利息收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2 190-120)×5%=103.5(万元)

29.C【解析】利息调整初始金额(借方)=(1 095-60)-1 000=35(万元)

20×8年12月31日摊销金额=1 000×6%-1 035×5%=8.25(万元)

摊销后利息调整余额=35-8.25=26.75(万元)

30.C【解析】在持有至到期投资既不存在已偿还的本金也没有发生减值损失的情况下,其摊余成本为初始确认金额减去(或加上)利息调整累计摊销额。本题中,

甲公司债券初始确认金额=1 020-60=960(万元)

甲公司债券摊余成本=960+(960×7%-1 000×6%)=967.2(万元)

31.D【解析】利息收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2 038-120)×7%

=134.26(万元)

32.A【解析】利息调整初始金额(贷方)=1 000-(1 020-60)=40(万元)

20×8年12月31日摊销金额=960×7%-1 000×6%=7.2(万元)

摊销后利息调整余额=40-7.2=32.8(万元)

33.B

34.B【解析】利息收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9 700×6%=582(万元)

35.D【解析】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到期时的账面价值=债券面值+应计利息

=70 000+70 000×5%×3=80 500(元)

36.C 37.B

38.A【解析】持有至到期投资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金额为其账面价值扣除将于1年内到期的投资后的金额。其中,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是指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余额减去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本题中,

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60 000-5 000=55 000(元)

持有至到期投资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金额=55 000-10 000=45 000(元)

39.D【解析】由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在20×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填列的金额为3 000万元,而将于20×8年内到期的投资金额为800万元、20×7年12月31日已计提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累计金额为150万元(200-50),因此,持有至到期投资20×7年12月31日的账面余额为3 950万元(3 000+800+150)。由于本题中20×8年度内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变化只有当年收回的已到期债券800万元,因此,20×8年12月31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余额为3 150万元(3 950-800),从而20×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持有至到期投资项目应填列的金额为2 450万元(3 150-200-500)。

40.A 41.C 42.A 43.C 44.C 45.A 46.C 47.A 48.C 49.D

50.B【解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按取得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如果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不构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本题中,

G公司股票初始确认金额=20 000×(3.60-0.20)+300=68 300(元)

51.D【解析】甲公司债券的初始确认金额=1 530+5=1 535(万元)

52.A【解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价值应按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反映,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

53.C【解析】企业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以该投资在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入账金额。

54.D【解析】企业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应将其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在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或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55.B【解析】企业接受抵债取得的资产,应按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对其确认入账。本题中,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10 000×1.90=19 000(元)

56.B 57.A

58.C【解析】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收益=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1 100+4)×8%=88.32(万元)

59.A【解析】利息调整初始金额(贷方)=1 200-(1 100+4)=96(万元)

20×8年12月31日摊销金额=(1 100+4)×8%-1 200×6%=16.32(万元)

摊销后利息调整余额=96-16.32=79.68(万元)

60.C

61.D【解析】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如为可供出售债务工具投资,则指摊余成本)的差额,为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为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应计入所有者权益。本题中,

甲公司债券摊余成本=(1 100+4)+[(1 100+4)×8%-1 200×6%]=1 120.32(万元)

甲公司债券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 120.32-1 080=40.32(万元)

62.D【解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获得的现金股利应确认为投资收益,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原计入资本公积的贷方差额应转入处置当期投资收益,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收到的价款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应确认为处置收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计入资本公积。

63.C 64.B

65.D【解析】当年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200 000×1%+500=2 500(元)

66.D【解析】计提坏账准备后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800 000-800 000×1%

=792 000(元)

67.A【解析】20×6年计提的坏账损失=2 000 000×1%=20 000(元)

20×7年计提的坏账损失=4 000 000×1%-(20 000-30 000)=50 000(元)

20×6年计提的坏账损失=3 500 000×1%-(40 000+20 000)=-25 000(元)

3年计提的坏账损失累计金额=20 000+50 000-25 000

=45 000(元)

68.C 69.D 70.C 71.B 72.A 73.B 74.C 75.D 76.D

(二)多项选择题

1.ACDE

2.AC【解析】取得投资时支付的相关税费,应借记“投资收益”科目;持有期间获得的现金股利,应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取得投资时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现金股利,应作为应收项目单独入账,不计入投资成本,也不确认投资收益;持有期间获得的股票股利,只作备忘记录,也不确认投资收益;持有期间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应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不记入“投资收益”科目。

3.AB

4.ABC【解析】认购权证和认沽权证均属于衍生工具,如果没有作为有效套期工具应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但通过“衍生工具”科目单独核算,不通过“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核算

5.ACE

6.CD【解析】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时,在不涉及补价的情况下,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因此,本题中,影响该债券投资初始确认金额的因素只有原材料的公允价值和原材料应计的销项税额。

7.BD【解析】在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高于其面值的情况下,随着利息调整的摊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逐期减少,而按实际利率法确认的各期利息收入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因而各期确认的利息收入逐期递减。

8.BCE 9.ABC 10. ABCE 11.ACE 12.ABCE 13.ABDE 14.ACE

15.ABCD【解析】交易性金融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一般按摊余成本计量,但若发生了减值,也应计提减值准备;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要求计提减值准备的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均可以转回,但是,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要求计提减值准备的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或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需要注意的是,对子公司、联营企业以及合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应按照资产减值准则的要求计提减值准备);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转回的减值损失金额,计入所有者权益,不得通过损益转回。

(三)判断题

1.√

2.×【解析】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将某项金融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不能再重分类为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也不能再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3.√

4.×【解析】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相关的交易费用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5.√

6.×【解析】企业在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所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不包括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

7.√ 8.√ 9.√

10.×【解析】持有至到期投资到期前,如果企业的持有意图或能力发生了变化,可以将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也可以将其直接出售。

11.√ 12.√

13.×【解析】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与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14.√

15.×【解析】如果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大于其面值,则各期确认的投资收益小于当期的应收利息;如果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小于其面值,则各期确认的投资收益大于当期的应收利息。

16.√

17.×【解析】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在摊销利息调整金额时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不能采用直线法。

18.√ 19.√ 20.√ 21.√

22.×【解析】商业汇票到期时,如果因债务人无力支付票款而发生退票,应将应收票据转为应收账款。

23.√

24.×【解析】如果企业贴现的应收票据到期债务人未能如期付款,申请贴现企业不负有任何还款责任,申请贴现企业应将票据贴现作为出售债权处理。

25.×【解析】如果企业贴现的应收票据到期债务人未能如期付款,申请贴现企业负有向银行还款的责任,申请贴现企业应将票据贴现作为以票据为质押取得借款处理。

26.√ 27.√

28.×【解析】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坏账损失的核算只能采用备抵法,不能采用直接转销法。

29.√ 30.√ 31.√

32.×【解析】预付款项情况不多的企业,也可不单独设置“预付账款”科目,而将预付的款项直接记入“应付账款”科目。

33.√

34.×【解析】其他应收款如果发生了减值损失,也应当计提坏账准备。

35.√ 36.√ 37.√ 38.√ 39.√

40.×【解析】可供出售债券如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通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科目核算。

41.√ 42.√ 43.√

44.×【解析】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应将已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额转入投资收益。

45.×【解析】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损失。在此应当注意,企业首次计提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时,确认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损失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摊余成本(即未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的账面价值)的差额;若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了进一步的减值,则在进一步计提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时,确认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损失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即账面摊余成本减去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的差额。

46.√

47.×【解析】在通常情况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即使公允价值低于其成本,也不足以说明其发生了减值,因而不需要确认减值损失。但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或在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后,预期这种下降趋势属于非暂时性的,可以认定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已经发生了减值,此时,应当确认减值损失。

48.√ 49.√

(四)计算及账务处理题

1.购入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的会计处理。

(1)20×8年3月25日,购入股票。

投资成本=10 000×(3.50-0.10)=34 000(元)

应收股利=10 000×0.10=1 000(元)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A公司股票(成本) 34 000

应收股利 1 000

投资收益 250

贷:银行存款 35 250

(2)20×8年4月10日,收到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1 000

贷:应收股利 1 000

2.购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的会计处理。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A公司债券(成本) 248 000

投资收益 800

贷:银行存款 248 800

3.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购入、持有、转让(债券)的会计处理。

(1)20×8年2月25日,购入债券。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A公司债券(成本) 46 800

投资收益 200

贷:银行存款 47 000

(2)20×8年7月5日,收到债券利息。

债券利息=45 000×4%=1 800(元)

借:银行存款 1 800

贷:投资收益 1 800

(3)20×8年12月1日,转让债券。

借:银行存款 46 000

投资收益 8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A公司债券(成本) 46 800

4.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购入、持有、转让(股票)的会计处理。

(1)20×8年1月20日,购入股票。

投资成本=50 000×3.80=190 000(元)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B公司股票(成本) 190 000

投资收益 1 200

贷:银行存款 191 200

(2)20×8年3月5日,B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应收股利=50 000×0.20=10 000(元)

借:应收股利 10 000

贷:投资收益 10 000

(3)20×8年4月10日,收到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10 000

贷:应收股利 10 000

(4)20×8年9月20日,转让股票。

借:银行存款 220 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B公司股票(成本) 190 000

投资收益 30 000

5.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处理。

(1)假定C公司股票期末公允价值为520 000元。

公允价值变动=520 000-680 000=-160 000(元)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60 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C公司股票(公允价值变动) 160 000

(2)假定C公司股票期末公允价值为750 000元。

公允价值变动=750 000-680 000=70 000(元)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C公司股票(公允价值变动) 7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70 000

6.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购入、持有、转让(股票)的会计处理。

(1)20×8年1月10日,购入股票。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B公司股票(成本) 65 000

投资收益 500

贷:银行存款 65 500

(2)20×8年4月5日,B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1 000

贷:投资收益 1 000

(3)20×8年6月30日,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B公司股票(公允价值变动) 1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 000

(4)20×8年9月25日,将B公司股票出售。

借:银行存款 86 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B公司股票(成本) 65 000

——B公司股票(公允价值变动) 10 000

投资收益 11 0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 000

贷:投资收益 10 000

7.购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确认金额大于面值)的会计处理。

应收利息=50 000×6%=3 000(元)

投资成本=55 000-3 000=52 000(元)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A公司债券(成本) 50 000

——A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2 000

应收利息 3 000

贷:银行存款 55 000

8.购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确认金额小于面值)的会计处理。

应收利息=50 000×6%=3 000(元)

投资成本=52 000-3 000=49 000(元)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A公司债券(成本) 50 000

应收利息 3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A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1 000

银行存款 52 000

9.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购入、利息收入确认(初始确认金额大于面值)的会计处理。

(1)编制购入债券的会计分录。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A公司债券(成本) 500 000

——A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26 730

贷:银行存款 526 730

(2)采用实际利率法编制债券利息收入与摊余成本计算表,见表4—1(表中所有数字均保留整数)。

表4—1 利息收入与摊余成本计算表 单位:元

计息日期

应计利息

实际利率

利息收入

利息调整摊销

摊余成本

20×7.01.01.

526 730

20×7.12.31.

40 000

6%

31 604

8 396

518 334

20×8.12.31.

40 000

6%

31 100

8 900

509 434

20×9.12.31.

40 000

6%

30 566

9 434

500 000

合 计

120 000

93 270

26 730

(3)编制各年年末确认债券利息收益的会计分录。

①20×7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40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A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8 396

投资收益 31 604

②20×8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40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A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8 900

投资收益 31 100

③20×9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40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A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9 434

投资收益 30 566

(4)编制债券到期收回本金和最后一期利息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540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A公司债券(成本) 500 000

应收利息 40 000

10.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购入、利息收入确认(初始确认金额小于面值)的会计处理。

(1)编制购入债券的会计分录。

债券利息=200 000×4%=8 000(元)

初始投资成本=197 300-8 000=189 300(元)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B公司债券(成本) 200 000

应收利息 8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B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10 700

银行存款 197 300

(2)采用实际利率法编制债券利息收入与摊余成本计算表,见表4—2(表中所有数字均保留整数)。

表4—2 利息收入与摊余成本计算表 单位:元

计息日期

应计利息

实际利率

利息收入

利息调整摊销

摊余成本

20×7.1.1.

189 300

20×7.12.31.

8 000

6%

11 358

3 358

192 658

20×8.12.31.

8 000

6%

11 559

3 559

196 217

20×9.12.31.

8 000

6%

11 783

3 783

200 000

合 计

24 000

34 700

10 700

(3)编制各年年末确认债券利息收益的会计分录。

①20×7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8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B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3 358

贷:投资收益 11 358

②20×8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8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B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3 559

贷:投资收益 11 559

③20×9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8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B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3 783

贷:投资收益 11 783

(4)编制债券到期收回本金和最后一期利息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208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B公司债券(成本) 200 000

应收利息 8 000

11.持有至到期投资购入至到期收回(初始确认金额大于面值)的会计处理。

(1)购入债券的会计分录。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甲公司债券(成本) 500 000

——甲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60 000

贷:银行存款 560 000

(2)计算债券实际利率并编制债券利息收入与摊余成本计算表。

①计算实际利率。

先按6%作为折现率进行测算。

债券年利息额=500 000×8%=40 000(元)

利息和本金的现值=40 000×4.212364+500 000×0.747258=542 124(元)

再按5%作为折现率进行测算。

利息和本金的现值=40 000×4.329477+500 000×0.783526=564 942(元)

因此,实际利率介于5%和6%之间。使用插值法估算实际利率如下:

实际利率=5%+(6%-5%)×

=5.22%

②采用实际利率法编制的利息收入与摊余成本计算表,见表4—3。

表4—3 利息收入与摊余成本计算表 单位:元

计息日期

应计利息

实际利率

利息收入

利息调整摊销

摊余成本

20×5.1.1.

20×5.12.31.

20×6.12.31.

20×7.12.31.

20×8.12.31.

20×9.12.31.

40 000

40 000

40 000

40 000

40 000

5.22%

5.22%

5.22%

5.22%

5.22%

29 232

28 670

28 078

27 456

26 564

10 768

11 330

11 922

12 544

13 436

560 000

549 232

537 902

525 980

513 436

500 000

合 计

200 000

140 000

60 000

(3)编制各年年末确认债券利息收益的会计分录。

①20×5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并摊销溢价。

借:应收利息 40 000

贷:投资收益 29 232

持有至到期投资——甲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10 768

②20×6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并摊销溢价。

借:应收利息 40 000

贷:投资收益 28 670

持有至到期投资——甲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11 330

③20×7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并摊销溢价。

借:应收利息 40 000

贷:投资收益 28 078

持有至到期投资——甲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11 922

④20×8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并摊销溢价。

借:应收利息 40 000

贷:投资收益 27 456

持有至到期投资——甲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12 544

⑤20×9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并摊销溢价。

借:应收利息 40 000

贷:投资收益 26 564

持有至到期投资——甲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13 436

(4)编制到期收回债券本金和最后一期利息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540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甲公司债券(成本) 500 000

应收利息 40 000

12.持有至到期投资购入至到期收回(初始确认金额小于面值)的会计处理。

(1)购入债券的会计分录。

债券利息=200 000×4%=8 000(元)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乙公司债券(成本) 200 000

应收利息 8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乙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3 000

银行存款 205 000

(2)计算债券实际利率并编制债券利息收入与摊余成本计算表。

①计算实际利率。

先按5%作为折现率进行测算。

利息和本金的现值=8 000×2.723248+200 000×0.863838=194 554(元)

因此,实际利率介于4%和5%之间。使用插值法估算实际利率如下:

实际利率=4%+(5%-4%)×

=4.55%

②采用实际利率法编制的利息收入与摊余成本计算表,见表4—4。

表4—4 利息收入与摊余成本计算表 单位:元

计息日期

应计利息

实际利率

利息收入

利息调整摊销

摊余成本

20×7.1.1.

20×7.12.31.

20×8.12.31.

20×9.12.31.

8 000

8 000

8 000

4.55%

4.55%

4.55%

8 964

9 007

9 029

964

1 007

1 029

197 000

197 964

198 971

200 000

合 计

24 000

27 000

3 000

(3)编制各年年末确认债券利息收益的会计分录。

①20×7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并摊销溢价。

借:应收利息 8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乙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964

贷:投资收益 8 964

②20×8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并摊销溢价。

借:应收利息 8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乙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1 007

贷:投资收益 9 007

③20×9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并摊销溢价。

借:应收利息 8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乙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1 029

贷:投资收益 9 029

(4)编制到期收回债券本金和最后一期利息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208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乙公司债券(成本) 200 000

应收利息 8 000

13.可提前赎回债券的会计处理。

(1)20×5年1月1日,编制购入债券的会计分录。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诚信公司债券(成本) 200 000

——诚信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8 660

贷:银行存款 208 660

(2)采用实际利率法编制利息收入与摊余成本计算表,见表4—5。

表4—5 利息收入与摊余成本计算表 单位:元

日 期

应收利息

实际利率

利息收入

利息调整摊销

摊余成本

20×5.1.1.

20×5.12.31.

20×6.12.31.

20×7.12.31.

20×8.12.31.

20×9.12.31.

12 000

12 000

12 000

12 000

12 000

5%

5%

5%

5%

5%

10 433

10 355

10 272

10 186

10 094

1 567

1 645

1 728

1 814

1 906

208 660

207 093

205 448

203 720

201 906

200 000

合 计

60 000

51 340

8 660

(3)编制各年确认利息收入和摊销利息调整的会计分录。

①20×5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12 000

贷:投资收益 10 433

持有至到期投资——诚信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1 567

②20×6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12 000

贷:投资收益 10 355

持有至到期投资——诚信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1 645

(4)20×7年1月1日,调整摊余成本。

调整后的摊余成本=80 000×0.952381 12 000×0.952381 7 200×0.907029 7 200×0.863838

12 0000×0.863838=20 4031(元)

摊余成本调整额=205 448-204 031=1 417(元)

借:投资收益 1 417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诚信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1 417

(5)采用实际利率法编制调整后利息收入与摊余成本计算表,见表4—6。

表4—6 利息收入与摊余成本计算表 单位:元

日 期

应收利息

实际利率

利息收入

利息调整摊销

摊余成本

20×7.1.1.

20×7.12.31.

20×8.12.31.

20×9.12.31.

12 000

7 200

7 200

5%

5%

5%

10 202

6 112

6 055

1 798

1 088

1 145

204 031

122 233

121 145

120 000

合 计

26 400

22 369

4 031

(6)20×7年12月31日,编制收回部分债券本金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80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诚信公司债券(成本) 80 000

(7)编制调整后各年确认利息收入和摊销利息调整的会计分录。

①20×7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12 000

贷:投资收益 10 202

持有至到期投资——诚信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1 798

②20×8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7 200

贷:投资收益 6 112

持有至到期投资——诚信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1 088

③20×9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7 200

贷:投资收益 6 055

持有至到期投资——诚信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1 145

(8)债券到期,编制收回债券本金和最后一期利息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127 2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诚信公司债券(成本) 120 000

应收利息 7 200

14.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会计处理。

(1)20×5年1月1日,购入信达公司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信达公司债券(成本) 500 000

贷:银行存款 397 200

持有至到期投资——信达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102 800

(2)计算债券的实际利率。

先按12%作为折现率进行测算。

债券年利息额=500 000×8%=40 000(元)

利息和本金的现值=(500 000 40 000×5)×0.567427≈397200(元)

因此,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12%。

(3)采用实际利率法编制利息收入与摊余成本计算表,见表4—7。

表4—7 利息收入与摊余成本计算表

(实际利率法) 单位:元

日 期

应收利息

实际利率

利息收入

利息调整摊销

摊余成本

20×5.1.1.

20×5.12.31.

20×6.12.31.

20×7.12.31.

20×8.12.31.

20×9.12.31.

40 000

40 000

40 000

40 000

40 000

12%

12%

12%

12%

12%

47 664

53 384

59 790

66 965

74 997

7 664

13 384

19 790

26 965

34 997

397 200

444 864

498 248

558 038

625 003

700 000

合 计

200 000

302 800

102 800

(4)编制各年确认利息收入和摊销利息调整的会计分录。

①20×5年12月3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信达公司债券(应计利息) 40 000

——信达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7 664

贷:投资收益 47 664

②20×6年12月3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信达公司债券(应计利息) 40 000

——信达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13 384

贷:投资收益 53 384

③20×7年12月3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信达公司债券(应计利息) 40 000

——信达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19 790

贷:投资收益 59 790

④20×8年12月3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信达公司债券(应计利息) 40 000

——信达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26 965

贷:投资收益 66 965

⑤20×9年12月3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信达公司债券(应计利息) 40 000

——信达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34 997

贷:投资收益 74 997

(5)债券到期,收回债券本息。

借:银行存款 700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信达公司债券(成本) 500 000

——信达公司债券(应计利息) 200 000

15.以商业汇票抵偿以前所欠账款的会计处理。

(1)20×7年9月1日,收到商业汇票。

借:应收票据 20 000

贷:应收账款——B公司 20 000

(2)20×8年3月1日,收回票款。

借:银行存款 20 000

贷:应收票据 20 000

16.销售商品收到票据的会计处理。

(1)收到商业汇票。

借:应收票据 58 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 500

(2)商业汇票到期,星海公司未收回票款。

借:应收账款——C公司 58 500

贷:应收票据 58 500

17.应收票据贴现(不附追索权)的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78 000

财务费用 2 000

贷:应收票据 80 000

18.应收票据贴现(附追索权)的会计处理。

(1)贴现商业汇票。

借:银行存款 58 800

财务费用 1 200

贷:短期借款 60 000

(2)贴现票据到期。

①假定债务人如期付款。

借:短期借款 60 000

贷:应收票据 60 000

②假定债务人未能如期付款,星海公司代债务人付款。

借:短期借款 60 000

贷:银行存款 60 000

借:应收账款——××债务人 60 000

贷:应收票据 60 000

③假定债务人和星海公司均无力付款,银行作为逾期贷款处理。

借:应收账款——××债务人 60 000

贷:应收票据 60 000

19.应收票据转让的会计处理。

借:原材料 4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7 650

贷:应收票据 50 000

银行存款 2 650

20.赊销商品的会计处理。

(1)20×8年6月20日,赊销商品。

借:应收账款——C公司 94 6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 600

银行存款 1 000

(2)20×8年7月20日,收回货款的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94 600

贷:应收账款——C公司 94 600

21.预付款购货的会计处理。

(1)向F公司预付货款。

借:预付账款——F公司 20 000

贷:银行存款 20 000

(2)F公司提供所购原材料并开来发票账单。

借:原材料 18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 060

贷:预付账款——F公司 21 060

(3)向F公司补付货款。

借:预付账款——F公司 1 060

贷:银行存款 1 060

22.备用金(随借随用、用后报销)的会计处理。

(1)赵明预借差旅费。

借:其他应收款——赵明 1 500

贷:库存现金 1 500

(2)赵明出差回来,据实报销。

①假定实际支出1 600元。

借:管理费用——差旅费 1 600

贷:其他应收款——赵明 1 500

库存现金 100

②假定实际支出1 200元。

借:管理费用——差旅费 1 200

库存现金 300

贷:其他应收款——赵明 1 500

23.备用金(定额备用金制)的会计处理。

(1)向业务部门支付备用金定额。

借:其他应收款——备用金(业务部门) 2 000

贷:银行存款 2 000

(2)业务部门报销支出并补足其备用金定额。

①假定实际支出2 500元。

借:管理费用 2 500

贷:银行存款 2 500

②假定实际支出1 800元。

借:管理费用 1 800

贷:银行存款 1 800

24.购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票)的会计处理。

(1)20×8年4月20日,购入股票。

初始投资成本=20 000×(6.50-0.30) 600=124 600(元)

应收现金股利=20 000×0.30=6 000(元)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B公司股票(成本) 124 600

应收股利 6 000

贷:银行存款 130 600

(2)20×8年5月10日,收到发放的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6 000

贷:应收股利 6 000

2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购入、持有、转让(债券)的会计处理。

(1)编制购入债券的会计分录。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A公司债券(成本) 500 000

——A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26 730

贷:银行存款 526 730

(2)采用实际利率法编制利息收入与摊余成本计算表,见表4—8。

表4—8 利息收入与摊余成本计算表 单位:元

计息日期

应计利息

实际利率

利息收入

利息调整

摊余成本

20×7.1.1.

526 730

20×7.12.31.

40 000

6%

31 604

8 396

518 334

20×8.12.31.

40 000

6%

31 100

8 900

509 434

20×9.12.31.

40 000

6%

30 566

9 434

500 000

合 计

120 000

93 270

26 730

(3)编制20×7年12月31日确认债券利息收益的会计分录。

借:应收利息 40 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A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8 396

投资收益 31 604

(4)编制20×7年12月31日确认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分录。

公允价值变动=520 000-518 334=1 666(元)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A公司债券(公允价值变动) 1 666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 666

(5)编制20×8年9月1日出售债券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546 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A公司债券(成本) 500 000

——A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18 334

——A公司债券(公允价值变动) 1 666

投资收益 26 000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 666

贷:投资收益 1 666

26.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处理。

(1)A公司股票公允价值变动。

股票公允价值变动=780 000-850 000=-70 000(元)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70 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A公司股票(公允价值变动) 70 000

(2)甲公司债券公允价值变动。

债券公允价值变动=252 000-250 000=2 000(元)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甲公司债券(公允价值变动) 2 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 000

27.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购入、持有、转让(股票)的会计处理。

(1)20×8年1月10日,购入股票。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B公司股票(成本) 65 500

贷:银行存款 65 500

(2)20×8年4月5日,B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1 000

贷:投资收益 1 000

(3)20×8年6月30日,确认公允价值变动。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B公司股票(公允价值变动) 9 5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9 500

(4)20×8年9月25日,将B公司股票出售。

借:银行存款 86 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B公司股票(成本) 65 500

——B公司股票(公允价值变动) 9 500

投资收益 11 000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9 500

贷:投资收益 9 500

28.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

(1)20×8年年末,计提坏账准备。

应计提坏账准备=300 000×1% = 3 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3 000

贷:坏账准备 3 000

(2)20×9年6月,转销应收A单位的账款。

借:坏账准备 2 600

贷:应收账款——A单位 2 600

(3)20×9年年末,计提坏账准备。

应计提坏账准备 = 320 000×1%-400 = 2 8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2 800

贷:坏账准备 2 800

29.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

(1)20×8年年末,计提坏账准备。

应计提坏账准备=300 000×1% = 3 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3 000

贷:坏账准备 3 000

(2)20×9年6月,转销应收A单位的账款。

借:坏账准备 3 500

贷:应收账款——A单位 3 500

(3)20×9年年末,计提坏账准备。

应计提坏账准备 = 320 000×1% 500 = 3 7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3 700

贷:坏账准备 3 700

30.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

(1)20×8年年末,计提坏账准备。

应计提坏账准备=300 000×1% = 3 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3 000

贷:坏账准备 3 000

(2)20×9年6月,转销应收A单位的账款。

借:坏账准备 200

贷:应收账款——A单位 200

(3)20×9年年末,计提坏账准备。

应计提坏账准备 = 250 000×1%-(3 000-200) =-300(元)

借:坏账准备 3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300

31.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

(1)20×8年年末,计提坏账准备。

应计提坏账准备=300 000×1% = 3 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3 000

贷:坏账准备 3 000

(2)20×9年6月,转销应收A单位的账款。

借:坏账准备 3 200

贷:应收账款——A单位 3 200

(3)20×9年10月,收回B单位账款。

借:应收账款——B单位 5 000

贷:坏账准备 5 000

借:银行存款 5 000

贷:应收账款——B单位 5 000

(4)20×9年年末,计提坏账准备。

应计提坏账准备 = 360 000×1%-(3 000-3 200 5 000) =-1 200(元)

借:坏账准备 1 2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 200

32.可供出售债务工具投资减值的会计处理。

(1)20×5年1月1日,购入丰源公司债券。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丰源公司债券(成本) 150 000

——丰源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12 810

贷:银行存款 162 810

(2)20×5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及公允价值变动。

借:应收利息 11 25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丰源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2 295

投资收益 8 955

公允价值变动=159 000-160 515=-1 515(元)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 515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丰源公司债券(公允价值变动) 1 515

调整后丰源公司债券账面价值=160 515-1 515=159 000(元)

(3)20×6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及资产减值损失。

借:应收利息 11 25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丰源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2 422

投资收益 8 828

资产减值损失=[(158 093-1 515)-100 000] 1 515=56 578 1 515=58 093(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58 093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 515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丰源公司债券(公允价值变动) 56 578

调整后丰源公司债券账面价值=158 093-(1 515 56 578)=100 000(元)

(4)20×7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并恢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余额。

借:应收利息 11 25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丰源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2 555

投资收益 8 695

应恢复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余额=120 000-[155 538-(1 515 56 578)]=22 555(元)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丰源公司债券(公允价值变动) 22 555

贷:资产减值损失 22 555

调整后丰源公司债券账面价值=155 538-(1 515 56 578-22 555)=120 000(元)

(5)20×8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并恢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余额。

借:应收利息 11 25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丰源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2 695

投资收益 8 555

应恢复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余额=155 000-[152 843-(1 515 56 578-22 555)]

=37 695(元)

由于应恢复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余额37 695元大于尚未转回的原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35 538元(58 093-22 555),因此,转回的资产减值损失应当以35 538元为限,37 695元大于35 538元的差额2 157元,应当计入资本公积。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丰源公司债券(公允价值变动) 37 695

贷:资产减值损失 35 538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 157

调整后丰源公司债券账面价值=152 843-(1 515 56 578-22 555-37 695)=155 000(元)

(6)20×9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及公允价值变动。

借:应收利息 11 25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丰源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2 843

投资收益 8 407

公允价值变动=150 000-(155 000-2 843)=-2 157(元)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 157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丰源公司债券(公允价值变动) 2 157

调整后丰源公司债券账面价值=150 000-(1 515 56 578-22 555-37 695 2 157)=150 000(元)

(7)收到债券面值和最后一期利息。

借:银行存款 161 25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丰源公司债券(成本) 150 000

应收利息 11 250

第五章 长期股权投资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D

4.C【解析】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应将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成本通常包括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和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本题中,

合并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1 000+20=1 020(万元)

5.A【解析】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的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本题中,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1 200×80%=960(万元)

6.A【解析】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5 000×90%=4 500(万元)

7.C【解析】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以增发的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应以增发的权益性证券公允价值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购买方发行权益性证券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费用,应当抵减权益性证券的溢价发行收入,溢价发行收入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不构成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本题中,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3 000×2.50=7 500(万元)

8.C 9.D 10.A 11.B 12.A 13.D 14.D 15.B 16.D 17.C

18.A【解析】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是指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扣除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本题中,

乙公司股票的账面价值=(50 000-2 000)-6 000=42 000(元)

19.B【解析】乙公司股票的账面价值=80-(15-2 400×

×1%)=79(万元)

20.C

21.D【解析】投资当时,初始投资成本3 000万元大于应享有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2 400万元(12 000×20%),因而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

22.C【解析】投资当时,初始投资成本3000万元小于应享有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3 200万元(16 000×20%),应按二者之差调增长期股权投资成本200万元。

23.D【解析】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3 000万元大于应享有D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2 400万元(8 000×30%),因而投资成本仍为3 000万元。

24.D【解析】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3 600万元小于应享有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4 000万元(20 000×20%),应按二者之差调增长期股权投资成本400万元,调整后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为4 000万元。

25.D 26.D 27.A 28.A 29.C 30.D 31.D

32.C【解析】乙公司股票的账面价值=5 000-200 3 000×20%=5 400(万元)

33.B【解析】乙公司股票的账面价值=5 000-200 3 000×20%-300=5 100(万元)

34.D【解析】甲公司股票的账面价值=2 000 400-200 3 000×20%=2 800(万元)

35.C 36.D 37.A

38.B【解析】改为成本法核算时确认的投资成本=200-50 20=170(万元)

39.D【解析】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700 (8 000×10%-700) (10 000-8 000)×10%] 2 200

=3 200(万元)

40.B【解析】调整的留存收益金额=(8 000×10%-700) 2 000×10%=300(万元)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 2.ACDE 3.ABE 4.AE 5.ABC 6.ACD 7.BCD 8.ABE 9.ABCE 10.ABDE 11.ABCDE

12.CE【解析】调增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10 000×10%-900) (12 000-10 000)×10%

=300(万元)

调增的留存收益金额=(10 000×10%-900) 1 500×10%=250(万元)

(三)判断题

1.×【解析】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如果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应当划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如果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应当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解析】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的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因此,初始投资成本取决于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和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而不取决于合并方作为合并对价付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3.×【解析】企业购入股票所支付的价款中,如果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无论是交易性金融资产还是长期股权投资,均应作为应收股利单独核算,不计入初始投资成本。

4.√ 5.√

6.× 【解析】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应当在购买日按照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成本主要包括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和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

7.√

8.×【解析】企业以发行权益性证券的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的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以及非企业合并方式应当在购买日按照或交易日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9.×【解析】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如果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换出资产或换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应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初始投资成本;如果该项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换出资产和换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地计量,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基础确定初始投资成本。

10.×【解析】企业以产成品换入长期股权投资,如果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换出产成品或换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换出的产成品应作为销售处理,按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同时按账面价值结转销售成本;如果该项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换出产成品和换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地计量,换出的产成品不作为销售处理,应按账面价值予以转销,但应视同销售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

11.×【解析】企业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

12.×【解析】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13.×【解析】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时,应按被投资单位分配的现金股利中投资企业应当分享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但应以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为限。

14.√

15.×【解析】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资企业应于被投资单位分配现金股利时确认投资收益,但应以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为限。

16.√ 17.√

18.×【解析】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应按被投资单位的净收益中投资企业应当分享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

19.× 【解析】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投资企业应当以被投资单位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为依据确认投资收益。因此,应当于取得被投资单位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资料时确认投资收益。

20.×【解析】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不调整已确认的初始投资成本。

21.√ 22.√

23.× 【解析】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被投资单位发生其他权益变动时,投资企业应按持股比例相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同时计入资本公积。

24.√

25.×【解析】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时,如果是因追加投资导致的,应在追加投资时对原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进行调整,将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调整至最初取得成本,在此基础上再加上追加投资的成本作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如果是因处置投资导致的,应以转换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26.√ 27.√ 28.√ 29.√ 30.√

(四)计算及账务处理题

1.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发行权益证券)的会计处理。

企业合并成本=2 500×3 60=7 56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D公司(成本) 75 600 000

贷:股本 25 000 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50 000 000

银行存款 600 000

2.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付出现金、非现金资产)的会计处理。

(1)清理参与合并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清理 19 000 000

累计折旧 6 000 000

贷:固定资产 25 000 000

(2)确认长期股权投资。

初始投资成本=6 000×60%=3 60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成本) 36 00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9 000 000

银行存款 15 000 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2 000 000

3.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发行权益证券)的会计处理。

初始投资成本=5 000×90%=4 50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成本) 45 000 000

贷:股本 25 000 000

资本公积 20 000 000

4.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付出非现金资产、发行权益证券)的会计处理。

合并成本=600 1 500×2.50 50=4 40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成本) 44 000 000

累计摊销 3 000 000

营业外支出 1 000 000

贷:无形资产 10 000 000

股本 15 000 000

资本公积 22 500 000

银行存款 500 000

5.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付出现金、非现金资产)的会计处理。

(1)将参与合并的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5 800 000

累计折旧 700 000

贷:固定资产 6 500 000

(2)确认通过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合并成本=600 120 10=730(万元)

固定资产增值收益=600-580=2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成本) 7 30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5 800 000

营业外收入 200 000

银行存款 1 300 000

6.购入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

(1)20×9年2月20日,购入股票。

应收股利=100 000×0.10=10 000(元)

初始投资成本=151 000-10 000=141 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A公司(成本) 141 000

应收股利 10 000

贷:银行存款 151 000

(2)20×9年3月25日,收到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10 000

贷:应收股利 10 000

7.应收股利确认(成本法)的会计处理。

(1)假定B公司每股分派现金股利0.20元。

应享有的收益份额=(6 750 000×

)×1% =39 375(元)

现金股利=150 000×0.20=30 000(元)

上述现金股利未超过应享有的收益份额,因此,应全部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借:应收股利 30 000

贷:投资收益 30 000

(2)假定B公司每股分派现金股利0.30元。

获得的现金股利=150 000×0.30=45 000(元)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45 000-39 375=5 625(元)

借:应收股利 45 000

贷:投资收益 39 375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成本) 5 625

8.购入股票、确认应收股利(成本法)的会计处理。

(1)20×8年1月10日,购入股票。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成本) 185 000

贷:银行存款 185 000

(2)20×8年3月5日,B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现金股利=60 000×0.10=6 000(元)

借:应收股利 6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成本) 6 000

9.购入股票和获得现金股利(成本法)的会计处理。

(1)20×5年6月10日,取得D公司股票。

借:长期股权投资——D公司(成本) 856 000

贷:银行存款 856 000

(2)20×7年3月5日,D公司宣告20×6年度股利分配方案。

现金股利=300 000×0.20=60 000(元)

借:应收股利 60 000

贷:投资收益 60 000

(3)20×9年4月5日,D公司宣告20×8年度股利分配方案。

现金股利=300 000×0.10=30 000(元)

借:应收股利 30 000

贷:投资收益 30 000

10.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会计处理。

(1)20×2年1月10日,购入股票。

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成本) 1 510 000

贷:银行存款 1 510 000

(2)20×2年3月5日,C公司宣告20×1年度股利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现金股利0.10元,并于4月10日派发。

①20×2年3月5日,C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现金股利=600 000×0.10=60 000(元)

借:应收股利 6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成本) 60 000

②20×2年4月10日,收到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60 000

贷:应收股利 60 000

(3)20×2年度,C公司盈利15 000 000元。20×3年2月15日,宣告20×2年度股利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现金股利0.20元,并于3月20日派发。

①20×3年2月15日,C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本年获得的现金股利=600 000×0.20=120 000(元)

累计获得的现金股利=60 000 120 000=180 000(元)

应享有的收益份额=15 000 000×1%=150 000(元)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180 000-150 000)-60 000=-30 000(元)

应确认投资收益=120 000 -(-30 000)=150 000(元)

借:应收股利 120 000

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成本) 30 000

贷:投资收益 150 000

②20×3年3月20日,收到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120 000

贷:应收股利 120 000

(4)20×3年度,C公司盈利18 000 000元。20×4年3月20日,宣告20×3年度股利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现金股利0.15元,并于4月15日派发。

①20×4年3月20日,C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本年获得的现金股利=600 000×0.15=90 000(元)

累计获得的现金股利=60 000 120 000 90 000=270 000(元)

累计应享有的收益份额=(15 000 000 18 000 000)×1% =330 000(元)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 -30 000(元)

应确认投资收益=90 000 -(-30 000)=120 000(元)

借:应收股利 90 000

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成本) 30 000

贷:投资收益 120 000

②20×4年4月15日,收到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90 000

贷:应收股利 90 000

(5)20×4年度,C公司亏损7 200 000元。20×5年3月5日,宣告20×4年度股利分配方案,每10股派送股票股利3股,并于4月15日派送。当年未分派现金股利。

股票股利=600 000×0.3=180 000(股)

在备查簿中登记增加的股份。

(6)20×5年度,C公司盈利9 000 000元。20×6年2月25日,宣告20×5年度股利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现金股利0.15元,并于3月20日派发。

①20×6年2月25日,C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本年获得的现金股利=(600 000 180 000)×0.15=117 000(元)

累计获得的现金股利=60 000 120 000 90 000 117 000=387 000(元)

累计应享有的收益份额=(15 000 000 18 000 000-7 200 000 9 000 000)×1% =348 000(元)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387 000–348 000=39 000(元)

应确认投资收益=117 000-39 000=78 000(元)

借:应收股利 117 000

贷:投资收益 78 000

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成本) 39 000

②20×6年3月20日,收到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117 000

贷:应收股利 117 000

(7)20×6年度,C公司盈利12 000 000元。20×7年2月20日,宣告20×6年度股利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现金股利0.15元,并于3月15日派发。

①20×7年2月20日,C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本年获得的现金股利=(600 000 180 000)×0.15=117 000(元)

累计获得的现金股利=60 000 120 000 90 000 117 000 117 000=504 000(元)

累计应享有的收益份额=(15 000 000 18 000 000-7 200 000 9 000 000 12 000 000)×1% =468 000(元)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504 000–468 000)-39 000= -3 000(元)

应确认投资收益=117 000 -(-3 000)=120 000(元)

借:应收股利 117 000

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成本) 3 000

贷:投资收益 120 000

②20×7年3月15日,收到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117 000

贷:应收股利 117 000

(8)20×7年度,C公司盈利11 000 000元。20×8年2月25日,宣告20×7年度股利分配方案,每10股派送股票股利2股,并于3月30日派送。当年未分派现金股利。

股票股利=(600 000 180 000)×0.2=156 000(股)

在备查簿中登记增加的股份。

(9)20×8年度,C公司盈利14 000 000元。20×9年2月20日,宣告20×8年度股利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现金股利0.20元,并于3月5日派发。

①20×9年2月20日,C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本年获得的现金股利=(600 000 180 000 156 000)×0.20=187 200(元)

累计获得的现金股利=60 000 120 000 90 000 117 000 117 000 187 200=691 200(元)

累计应享有的收益份额=(15 000 000 18 000 000-7 200 000 9 000 000 12 000 000 11 000 000

14 000 000)×1% =718 000(元)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 -36 000(元)

应确认投资收益=187 200 -(-36 000)=223 200(元)

借:应收股利 187 200

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成本) 36 000

贷:投资收益 223 200

②20×9年3月5日,收到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187 200

贷:应收股利 187 200

11.购入股票(权益法)的会计处理。

(1)假定投资当时,D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9 000万元。

应享有D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9 000×25% =2 25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D公司(成本) 24 850 000

贷:银行存款 24 850 000

(2)假定投资当时,D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0 000万元。

应享有D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10 000×25% =2 500(万元)

初始投资成本调整额=2 500-2 485=15(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D公司(成本) 24 850 000

贷:银行存款 24 850 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D公司(成本) 150 000

贷:营业外收入 150 000

12.投资收益的确认(权益法)的会计处理。

(1)确认20×1年度的投资收益。

应享有的收益份额=1 500×30% =45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D公司(损益调整) 4 500 000

贷:投资收益 4 500 000

(2)20×2年3月10日,确认应收股利。

现金股利 =2 000×0.15 =300(万元)

借:应收股利 3 0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D公司(损益调整) 3 000 000

(3)确认20×2年度的投资损失。

应分担的亏损份额=600×30% =180(万元)

借:投资收益 1 8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D公司(损益调整) 1 800 000

13.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会计处理。

(1)20×4年1月5日,购入股票。

初始投资成本=16 000 000×1.50 120 000=24 120 000(元)

应享有D公司股东权益份额=96 000 000×20%=19 200 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D公司(成本) 24 120 000

贷:银行存款 24 120 000

(2)20×4年3月10日,D公司宣告20×3年度股利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现金股利0.15元,并于4月5日派发。

①20×4年3月10日,D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现金股利=16 000 000×0.15 =2 400 000(元)

借:应收股利 2 4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D公司(投资成本) 2 400 000

②20×4年4月5日,收到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2 400 000

贷:应收股利 2 400 000

(3)20×4年度,D公司盈利42 000 000元。20×5年3月15日,宣告20×4年度股利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现金股利0.20元,并于4月20日派发。

①确认20×4年度投资收益。

应享有的收益份额=42 000 000×20% =8 400 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D公司(损益调整) 8 400 000

贷:投资收益 8 400 000

②20×5年3月15日,D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现金股利 =16 000 000×0.20 =3 200 000(元)

借:应收股利 3 2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D公司(损益调整) 3 200 000

③20×5年4月20日,收到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3 200 000

贷:应收股利 3 200 000

(4)20×5年度,D公司亏损4 800 000元。用以前年度留存收益弥补亏损后,20×6年3月20日,宣告20×5年度股利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现金股利0.10元,并于4月25日派发。

①确认20×5年度投资损失。

应分担的亏损份额=4 800 000×20% =960 000(元)

借:投资收益 96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D公司(损益调整) 960 000

②20×6年3月20日,D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现金股利 =16 000 000×0.10 =1 600 000(元)

借:应收股利 1 6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D公司(损益调整) 1 600 000

③20×6年4月25日,收到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1 600 000

贷:应收股利 1 600 000

(5)20×6年度,D公司亏损9 600 000元。20×7年3月5日,宣告20×6年度股利分配方案,每10股派送股票股利2股,并于4月10日派送。当年未分派现金股利。

①确认20×6年度投资损失。

应分担的亏损份额=9 600 000×20% =1 920 000(元)

借:投资收益 1 92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D公司(损益调整) 1 920 000

②在备查簿中登记增加的股份。

股票股利=16 000 000×0.2=3 200 000(股)

(6)20×7年度,D公司盈利12 800 000元。20×8年2月25日,宣告20×7年度股利分配方案,每10股派送股票股利3股,并于3月20日派送。当年未分派现金股利。

①确认20×7年度投资收益。

应享有的收益份额=12 800 000×20% =2 560 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D公司(损益调整) 2 560 000

贷:投资收益 2 560 000

②在备查簿中登记增加的股份。

股票股利=(16 000 000 3 200 000)×0.3=5 760 000(股)

(7)20×8年2月20日,D公司以1 500万元的成本取得F公司股票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0×8年12月31日,该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1 800万元。

应享有资本公积份额=3 000 000×20% =600 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D公司(其他权益变动) 600 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600 000

(8)20×8年度,D公司盈利26 400 000元。20×9年3月5日,宣告20×8年度股利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现金股利0.15元,并于4月1日派发。

①确认20×8年度投资收益。

应享有的收益份额=26 400 000×20% =5 280 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D公司(损益调整) 5 280 000

贷:投资收益 5 280 000

②20×9年3月5日,D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现金股利=(16 000 000 3 200 000 5 760 000)×0.15=3 744 000(元)

借:应收股利 3 744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D公司(损益调整) 3 744 000

③20×9年4月1日,收到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3 744 000

贷:应收股利 3 744 000

14.其他权益变动(权益法)的会计处理。

应享有权益变动份额=500×25% =125(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M公司(其他权益变动) 1 250 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 250 000

15.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的会计处理。

(1)20×9年1月1日,转让D公司股份。

转让股份的账面价值=300×

=150(万元)

其中:投资成本=200×

=100(万元)

损益调整=100×

=50(万元)

转让收益=160-150=10(万元)

借:银行存款 1 6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D公司(成本) 1 000 000

——D公司(损益调整) 500 000

投资收益 100 000

(2)20×9年1月1日,转换核算方法。

未转让股份的账面价值=300-150=150(万元)

其中:投资成本=200-100=100(万元)

损益调整=100-50=5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D公司(成本) 5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D公司(损益调整) 500 000

16.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会计处理。

(1)20×8年1月1日,购入N公司10%的股份。

借: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成本) 6 320 000

贷:银行存款 6 320 000

(2)20×9年1月5日,再次购入N公司25%的股份。

借: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成本) 17 560 000

贷:银行存款 17 560 000

(3)分析是否需要对原投资成本和追加投资成本进行调整。

①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为632万元,按照原持股比例10%计算的投资当时应享有N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为546.2万元(5 462×10%),二者之间的差额85.8万元属于原投资时体现的商誉,该部分差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②追加投资成本为1 756万元,按照追加投资比例25%计算的应享有N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为1 628万元(6 512×25%),二者之间的差额128万元属于追加投资时体现的商誉,该部分差额也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4)分析应享有N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份额,并编制相应的调整分录。

N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在原取得投资后至新取得投资交易日之间的变动为1 050万元(6 512-5 462),星海公司按原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份额为105万元(1 050×10%)。其中,属于在此期间N公司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的份额为82.5万元(825×10%),属于除净损益以外的其他原因导致的N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为22.5万元(105-82.5)。

借: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损益调整) 825 000

贷:盈余公积 82 5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742 500

借: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其他权益变动) 225 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25 000

第六章 固定资产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A

5.A【解析】不存在活跃市场时,固定资产按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价。

6.D 7.C 8.D 9.C 10.C 11.A 12.B 13.A 14.C

15.B【解析】进项税额3.4万元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领用材料时0.68万元进行税额应转出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16.A【解析】价值损耗的金额应扣除。

17.B 18.B 19.C 2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BCE 3.ABD 4.BD 5.ABCDE 6.ABC 7.ABCDE 8.ABD 9.ACDE 10.AC 11.ACDE

12.ADE【解析】加速折旧法都体现谨慎性会计原则的要求。

13.BC 14. CE 15.BD 16.ABE

17.CD【解析】这两项既不影响原价,也不影响累计折旧金额。

18.ABCE 19.ABD 20.ABDE

(三)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四)计算及账务处理题

1.(1)借:固定资产 52 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 500

贷:银行存款 60 800

(2)借:在建工程 71 6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1 900

贷:银行存款 83 500

借:在建工程 950

贷:银行存款 950

借:固定资产 72 550

贷:在建工程 72 550

(3)借:固定资产 2 600 000

贷:股本 2 000 000

资本公积 600 000

借:在建工程 130 000

贷:股本 100 000

资本公积 30 000

借:在建工程 4 200

贷:银行存款 4 200

借:固定资产 134 200

贷:在建工程 134 200

(4)三菱面包车入账价值:

×450 000=450 000(元)

福特轿车入账价值:

×190 000=199 820(元)

借:固定资产——三菱面包车 450 000

——福特轿车 189 820

坏账准备 2 480

贷:应收账款 620 000

银行存款 22 300

(5)①注销面包车。

借:固定资产清理 170 000

累计折旧 90 000

贷:固定资产 260 000

②注销减值准备。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8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8 000

③收到补价。

借:银行存款 1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0 000

④支付相关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5 600

贷:银行存款 5 600

⑤转入机床。

入账价值=170 000-8 000-10 000 5 600=157 600(元)

借:固定资产——机床 157 6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57 600

(6)借:固定资产 103 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 000

贷:营业外收入 117 000

银行存款 3 200

(7)借:制造费用 480

贷:银行存款 480

(8)批准处理前。

盘盈设备:

借:固定资产 5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5 000

盘亏设备: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3 000

累计折旧 2 000

贷:固定资产 5 000

批准处理后。

盘盈设备: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5 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 000

盘亏设备:

借:营业外支出 2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2 000

(9)借:管理费用 5 600

制造费用 12 800

销售费用 2 300

其他业务成本 400

贷:累计折旧 21 300

2.(1)借:工程物资 1 2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04 000

贷:银行存款 1 404 000

(2)借:在建工程 1 100 000

贷:工程物资 1 100 000

(3)借:在建工程 80 000

贷:原材料 80 000

(4)借:在建工程 67 430

贷:库存商品 54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 430

(5)借:在建工程 900

贷:银行存款 900

(6)借:在建工程 53 04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12 000

应付职工薪酬 41 040

(7)借:工程物资 2 000

贷:营业外收入 2 000

(8)自营工程成本=1 100 000 80 000 67 430 900 53 040=1 301 370(元)

借:固定资产 1 301 370

贷:在建工程 1 301 370

(9)借:预付账款 200 000

贷:银行存款 200 000

(10)借:在建工程 300 000

贷:银行存款 100 000

预付账款 200 000

借:固定资产 300 000

贷:在建工程 300 000

3.(1)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400 000×3.5460=1 418 400(元)

因1 418 400÷1493 000×100%=95%>90%

故,此项租赁为融资性租赁。

(2)因1 418 400<1 493 000,故,租赁资产入账价值为1 418 400(元)

(3)未确认融资费用=1 600 000-1 418 400=181 600(元)

(4)①租入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1 418 400

未确认融资费用 181 600

贷:长期应付款 1 600 000

②第一年年末支付租赁费。

借:长期应付款 400 000

贷:银行存款 400 000

未确认融资费用=1 418 400×5%=70 920(元)

借:财务费用 70 92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70 920

③第二年年末支付租赁费。

借:长期应付款 400 000

贷:银行存款 400 000

未确认融资费用=(1 418 400-400 000 70 920)×5%=54 466(元)

借:财务费用 54 466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54 466

④第三年年末支付租赁费。

借:长期应付款 400 000

贷:银行存款 400 000

未确认融资费用=(1 418 400-800 000 70 920 54 466)×5%=37 189(元)

借:财务费用 37 189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37 189

⑤第四年年末支付租赁费。

借:长期应付款 400 000

贷:银行存款 400 000

未确认融资费用=(1 418 400-1 200 000 70 920 54 466 37 189)×5%=19 025(元)

借:财务费用 19 025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9 025

4.(1)年折旧率=

×100%=19.2%

月折旧率=19.2%÷12×100%=1.6%

年折旧额=160 000×19.2%=30 720(元)

月折旧额=30 720÷12(或160 000×1.6%)=2 560(元)

(2)双倍余额递减法:

折旧率=

×2×100%=40%

第一年折旧额=160 000×40%=64 000(元)

第二年折旧额=(160 000-64 000)×40%=38 400(元)

第三年折旧额=(160 000-64 000-38 400)×40%=23 040(元)

第四年折旧额=(160 000-64 000-38 400-23 040-160 000×4%)÷2=14 480(元)

第五年折旧额=14 480元

年数总和法:

第一年折旧率=

=

第二年折旧率=

=

第三年折旧率=

=

第四年折旧率=

=

第一年折旧率=

=

第一年折旧额=(160 000-5 600)×

=51 466.70(元)

第二年折旧率=(160 000-5 600)×

=41 173.36(元)

第三年折旧率=(160 000-5 600)×

=30 880.02(元)

第四年折旧率=(160 000-5 600)×

=20 586.68(元)

第一年折旧率=(160 000-5 600)×

=10 293.34(元)

5.单位工作量的折旧额=

=8(元)

第一年折旧额=6 900×8=55 200(元)

第二年折旧额=6 500×8=52 000(元)

第三年折旧额=6 300×8=50 400(元)

第四年折旧额=5 600×8=44 800(元)

第五年折旧额=4 000×8=32 000(元)

第六年折旧额=1 900×8=15 200(元)

6.(1)固定资产转入改建、扩建。

借:在建工程 443 000

累计折旧 125 000

贷:固定资产 568 000

支付改建、扩建支出。

借:在建工程 89 000

贷:银行存款 89 000

残料入库。

借:原材料 6 000

贷:在建工程 6 000

结转工程成本。

借:固定资产 526 000

贷:在建工程 526 000

(2)注销损坏装置的成本及累计折旧。

累计折旧=

×136 000=10 880(元)

借:累计折旧 10 880

管理费用 57 120

贷:固定资产 68 000

安装新装置。

借:固定资产 48 000

贷:银行存款 48 000

(3)转出安装成本。

累计折旧=

×96 000=14 400(元)

借:累计折旧 14 400

管理费用 31 600

贷:固定资产 46 000

新的安装成本=48 000元

借:固定资产 48 000

贷:银行存款 48 000

(4)借:资产减值损失 26 0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6 000

7.(1)注销原价及累计折旧。

借:固定资产清理 1 110 000

累计折旧 750 000

贷:固定资产 1 860 000

支付整修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900

贷:银行存款 900

收到出售价款。

借:银行存款 1 287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 1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87 000

应交的营业税=1 100 000×5%=55 000(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55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55 000

净损益=1 100 000-1 110 000-900-55 000

=-65 900(元)(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 65 9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65 900

(2)注销原价及累计折旧。

借:固定资产清理 2 240

累计折旧 53 760

贷:固定资产 56 000

支付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260

贷:银行存款 260

确定残值收入。

借:原材料 720

贷:固定资产清理 720

报废净损益=2 240 260-720=1 780(元)(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 1 78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 780

(3)注销原价及累计折旧。

借:固定资产清理 47 000

累计折旧 21 000

贷:固定资产 68 000

支付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500

贷:银行存款 500

收到保险赔款。

借:银行存款 3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30 000

确定变价收入。

借:银行存款 8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800

报废净损益=47 000 500-30 000-800=16 700(元)(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 16 7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6 700

第七章 无形资产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D 5.A 6.C

7.A【解析】无形资产账面余额是指其初始入账价值;账面净值是指初始入账价值减去累计摊销;账面价值是指初始入账价值减去累计摊销和减值准备。

8.B【解析】80-80×5%-[260-(260÷10)×2-48]÷8=56(万元)。

9.C【解析】按5年期限进行摊销。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E 3.ABE 4.BCDE 5.AE 6.ABD

(三)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四)计算及账务处理题

(1)借:无形资产 158 000

贷:银行存款 50 000

应付账款 108 000

(2)借:无形资产 13 300

贷:银行存款 13 300

(3)借:无形资产 1 800 000

贷:银行存款 1 800 000

(4)借:无形资产 8 600 000

贷:股本 4 300 000

资本公积 4 300 000

(5)出售收益=130 000-(115 000-3 000)-130 000×5%=11 500(元)

借:银行存款 130 00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3 000

贷:无形资产 115 00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6 500

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 11 500

(6)借:银行存款 3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30 000

借:其他业务成本 12 000

贷:无形资产 12 000

(7)借:管理费用 28 000

贷:无形资产 28 000

(8)借:管理费用 22 000

贷:无形资产 22 000

借:资产减值损失 16 00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6 000

第八章 投资性房地产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B

4.B【解析】在出包方式下,企业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是指向建造承包商支付的全部工程价款,至于固定资产的实际建造成本,由建造承包商自己核算,与出包企业无关。投资性房地产无论采用哪一种后续计量模式,取得时均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5.B【解析】企业外购房地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和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本题中,

房地产成本=20 000 150=20 150(万元)

至于与客户签订经营租赁合同过程中支付的咨询费、律师费、差旅费等,与该房地产的取得无关,应当于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

6.A 7.A

8.C【解析】企业外购的房地产只有在购入的同时即开始出租,才能直接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如果购入时尚未对外出租,则应先将其确认为固定资产,直至对外出租时,再从固定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因此,本题中该房屋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的时点是20×8年3月1日。但必须注意,房屋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的时点和房屋计提折旧的时点并不是同一概念。房屋计提折旧的时点应当是购入的次月,本题中,该房屋应从2月份起计提折旧,即20×8年应按11个月计提折旧。计算如下:

20×8年度房屋应提折旧额=

×11=16.5(万元)

9.B【解析】投资性房地产第四年年末账面价值=10 000-

×4-200=7 900(万元)

10.B 11.B 12.C 13.D 14.C

15.A【解析】存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存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或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均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6.D 17.C 18.B 19.C 20.A 21.D 22.C 23.D 24.B 25.C 26.D 27.D

28.C【解析】对20×8年度损益的影响金额=120×

(2 800-2 500)=400(万元)

29.A【解析】企业将自用建筑物或土地使用权转换为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应当以该项建筑物或土地使用权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入账价值。

30.B【解析】企业将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应当以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本题中,

20×8年度应提折旧额=

×11=176(万元)

31.A【解析】第四年年末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380(万元)

计提减值准备后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2 000-380-200=1 420(万元)

第五年应提折旧额=

=82.5(万元)

32.B

33.A【解析】出售建筑物的净收益=600-(800-500)-10-600×5%=260(万元)

34.B【解析】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并且该投资性房地产是由自用房地产转换而来的,影响处置时损益金额的因素有两项:(1)处置损益,指取得的处置收入扣除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2)原转换日因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而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需要注意的是,投资性房地产在持有期间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影响的是持有期间的损益,处置时虽然需要将其转入当期损益,但由于是损益类科目的一借一贷,因而并不会影响处置时的损益。本题中,

处置时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1 800 500=2 300(万元)

处置收益=2 500-2 300=200(万元)

原转换日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1 800-1 600=200(万元)

对20×8年度损益的影响金额=200 200=400(万元)

35.D【解析】可参见第34题的解析。本题由于要求回答的是对各期损益的影响金额,因而除了处置损益和原转换日因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而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外,还应当包括持有期间的累计租金收入和累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本题中,

对各期损益的影响金额总计=200 200 600 500=1 500(万元)

36.C 37.C

(二)多项选择题

1.AE 2.ABCDE 3.CDE 4.ACE 5.ACD 6.BCDE 7.BC 8.BCD 9.ABDE 10.ABCE

(三)判断题

1.√

2.×【解析】企业只有在自行建造或开发活动完成的同时开始出租,才能将自行建造或开发完成的房地产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如果自行建造或开发活动已经完成但尚未对外出租,则应先确认为固定资产或开发产品,直至对外出租时,再从固定资产或存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而尚在建造过程中的房地产,即使其建造的目的是为了出租,也不能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3.√ 4.√

5.×【解析】企业选择公允价值模式,就应当对其所有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在极少数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的企业,有证据表明某项投资性房地产在首次取得时(或某项房地产在完成建造或开发活动后或改变用途后首次成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其公允价值不能持续可靠地取得,应当对该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直至处置,并且假设无残值。

6.√ 7.√

8.×【解析】为了简化核算,当月购入的投资性房地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处置的投资性房地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

9.√

10.×【解析】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企业,其投资性房地产不计提折旧,也不计提减值准备。

11.×【解析】投资性房地产发生的后续支出,能够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不能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12.√ 13.√ 14.√

15.×【解析】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按计量模式变更时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四)计算及账务处理题

1.自建写字楼部分自用部分出租的会计处理。

(1)20×5年2月1日,购入土地使用权。

借: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10 800 000

贷:银行存款 10 800 000

(2)20×5年3月1日,预付工程款。

借:在建工程 60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60 000 000

(3)20×6年5月31日,补付工程款。

借:在建工程 30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30 000 000

(4)20×6年5月31日,结转工程成本。

①假定星海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土地使用权成本=1 080×

=288(万元)

借:固定资产——写字楼 66 000 000

贷:在建工程 66 000 000

借:投资性房地产——写字楼 24 000 000

贷:在建工程 24 000 000

借:投资性房地产——土地使用权 2 880 000

贷: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2 880 000

②假定星海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借:固定资产——写字楼 66 000 000

贷:在建工程 66 000 000

借:投资性房地产——写字楼(成本) 24 000 000

贷:在建工程 24 000 000

借:投资性房地产——土地使用权(成本) 2 880 000

贷: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2 880 000

2.租金收入确认的会计处理。

(1)20×6年1月1日,预收租金。

借:银行存款 180 000

贷:预收账款 180 000

(2)20×6年12月31日,确认租金收入。

借:预收账款 10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00 000

(3)20×7年12月31日,确认租金收入。

借:预收账款 10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00 000

(4)20×8年12月31日,确认租金收入。

借:预收账款 10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00 000

(5)20×9年1月1日,收回房屋和其余租金。

借:银行存款 120 000

贷:预收账款 120 000

3.成本模式下折旧、摊销、确认租金收入的会计处理。

(1)20×6年6月1日,预收租金。

借:银行存款 2 100 000

 贷:预收账款——××超市 2 100 000

(2)20×6年12月31日,计提折旧、摊销并确认租金收入。

应提折旧额=

×7=70(万元)

应摊销金额=

×7=4.2(万元)

借:其他业务成本 70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700 000

借:其他业务成本 42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摊销 42 000

应确认租金收入=210×

=122.5(万元)

借:预收账款——××超市 1 225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 225 000

(3)20×7年6月1日,预收租金。

借:银行存款 2 100 000

 贷:预收账款——××超市 2 100 000

(4)20×7年12月31日,计提折旧、摊销并确认租金收入。

应提折旧额=

×12=120(万元)

应摊销金额=

×12=7.2(万元)

借:其他业务成本 1 20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1 200 000

借:其他业务成本 72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摊销 72 000

借:预收账款——××超市 2 10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 100 000

(5)20×8年6月1日,预收租金。

借:银行存款 2 100 000

 贷:预收账款——××超市 2 100 000

(6)20×8年12月31日,计提折旧、摊销并确认租金收入。

借:其他业务成本 1 20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1 200 000

借:其他业务成本 72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摊销 72 000

借:预收账款——××超市 2 10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 100 000

(7)20×8年12月31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写字楼一层账面价值=2 400-(70 120×2)=2 090(万元)

写字楼减值金额=2 090-1 800=29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2 90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2 900 000

计提减值准备后写字楼账面价值=2 090-290=1 800(万元)

4.购入投资性房地产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会计处理。

(1)20×8年3月25日,购入写字楼并出租。

借:投资性房地产——写字楼(成本) 286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286 000 000

(2)20×8年12月31日,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①假定公允价值为29 000万元。

借:投资性房地产——写字楼(公允价值变动) 4 00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 000 000

②假定公允价值为28 000万元。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6 00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写字楼(公允价值变动) 6 000 000

5.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的会计处理。

(1)转换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

①写字楼转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借:投资性房地产——写字楼(成本)     130 000 000

  盈余公积                500 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 500 0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21 00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写字楼           156 000 000

②土地使用权转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借:投资性房地产——土地使用权(成本)   40 000 0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摊销        2 80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土地使用权         38 000 000

    盈余公积              480 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 320 000

(2)20×8年12月31日,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①确认写字楼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投资性房地产——写字楼(公允价值变动) 2 00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 000 000

②确认土地使用权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投资性房地产——土地使用权(公允价值变动) 3 00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 000 000

6.自用房地产与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会计处理。

(1)假定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①20×6年1月1日,将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借:投资性房地产——房屋 16 000 000

累计折旧 4 680 000

贷:固定资产——房屋 16 000 0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4 680 000

②20×6年12月31日,计算房屋年折旧额并计提折旧。

房屋年折旧额=

=52(万元)

借:其他业务成本 52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520 000

③20×8年1月1日,房屋公允价值为1 560万元,将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

借:投资性房地产——房屋(成本)      15 600 0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5 72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房屋            16 000 000

    盈余公积                532 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 788 000

④20×8年12月31日,房屋的公允价值为1 570万元。

借:投资性房地产——房屋(公允价值变动) 10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 000

(2)假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①20×6年1月1日,房屋公允价值为1 500万元,将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借:投资性房地产——房屋(成本) 15 000 000

累计折旧 4 680 000

贷:固定资产——房屋 16 000 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 680 000

②20×6年12月31日,房屋的公允价值为1 490万元。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房屋(公允价值变动) 100 000

③20×7年12月31日,房屋的公允价值为1 560万元。

借:投资性房地产——房屋(公允价值变动) 70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700 000

④20×8年12月31日,房屋的公允价值为1 570万元。

借:投资性房地产——房屋(公允价值变动) 10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 000

⑤20×9年1月1日,租期届满,房屋重新转为自用。

借:固定资产——房屋 15 70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房屋(成本) 15 000 000

——房屋(公允价值变动) 700 000

⑥20×9年12月31日,计算房屋年折旧额并计提折旧。

房屋年初尚可使用年限=30-9-3=18(年)

年折旧额=

=85(万元)

借:管理费用 850 000

贷:累计折旧 850 000

7.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

(1)20×5年12月5日,购入房屋。

借:固定资产——房屋 18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18 000 000

(2)20×6年1月1日,将房屋出租。

借:投资性房地产——房屋 18 000 000

贷:固定资产——房屋 18 000 000

(3)20×6年12月31日,计提折旧。

年折旧额=

=87(万元)

借:其他业务成本 87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870 000

(4)20×7年12月31日,计提折旧。

借:其他业务成本 87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870 000

(5)20×7年12月31日,计提减值准备。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1 800-87×2)-1 500=126(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 26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1 260 000

(6)20×8年12月31日,计提折旧。

年折旧额=

=80(万元)

借:其他业务成本 80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800 000

8.投资性房地产改建、扩建(成本模式)的会计处理。

(1)20×7年12月31日,将厂房转入改建工程。

借:投资性房地产——厂房(在建) 24 700 0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7 90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厂房 32 600 000

(2)用银行存款支付改建支出。

借:投资性房地产——厂房(在建) 10 600 000

贷:银行存款 10 600 000

(3)拆除部分的残料作价出售。

借:银行存款 10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厂房(在建) 100 000

(4)20×8年10月31日,改建工程完工。

扩建后厂房价值=2 470 1 060-10=3 520(万元)

借:投资性房地产——厂房 35 20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厂房(在建) 35 200 000

(5)20×8年12月31日,计提折旧。

应提折旧额=

×2=19(万元)

借:其他业务成本 19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190 000

9.投资性房地产改建、扩建(公允价值模式)的会计处理。

(1)20×7年6月30日,将厂房转入改建工程。

借:投资性房地产——厂房(在建) 25 00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厂房(成本) 21 500 000

——厂房(公允价值变动) 3 500 000

(2)用银行存款支付改建支出。

借:投资性房地产——厂房(在建) 10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10 000 000

(3)拆除部分的残料作价出售。

借:银行存款 10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厂房(在建) 100 000

(4)20×8年3月31日,改建工程完工。

扩建后厂房价值=2 500 1 000-10=3 490(万元)

借:投资性房地产——厂房(成本) 34 90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厂房(在建) 34 900 000

(5)20×8年12月31日,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借:投资性房地产——厂房(公允价值变动) 1 10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 100 000

10.成本模式的会计处理。

(1)20×3年8月28日,购入写字楼。

借:投资性房地产——写字楼 29 800 000

 贷:银行存款 29 800 000

(2)20×3年9月1日,预收租金。

借:银行存款 1 800 000

 贷:预收账款——B公司 1 800 000

(3)20×3年12月31日,计提折旧并确认租金收入。

应提折旧额=

×4=48(万元)

借:其他业务成本 48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480 000

应确认租金收入=180×

=60(万元)

借:预收账款——B公司 60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600 000

(4)20×4年9月1日,预收租金。

借:银行存款 1 800 000

 贷:预收账款——B公司 1 800 000

(5)20×4年12月31日,计提折旧并确认租金收入。

应提折旧额=

×12=144(万元)

借:其他业务成本 1 44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1 440 000

借:预收账款——B公司 1 80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 800 000

(6)20×5年9月1日,预收租金。

借:银行存款 1 800 000

 贷:预收账款——B公司 1 800 000

(7)20×5年12月31日,计提折旧并确认租金收入。

借:其他业务成本 1 44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1 440 000

借:预收账款——B公司 1 80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 800 000

(8)20×6年9月1日,预收租金。

借:银行存款 1 800 000

 贷:预收账款——B公司 1 800 000

(9)20×6年12月31日,计提折旧并确认租金收入。

借:其他业务成本 1 44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1 440 000

借:预收账款——B公司 1 80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 800 000

(10)20×6年12月31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写字楼账面价值=2 980-(48 144×3)=2 500(万元)

写字楼减值金额=2 500-2 100=40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4 00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4 000 000

计提减值准备后写字楼账面价值=2 500-400=2 100(万元)

(11)20×7年9月1日,预收租金。

借:银行存款 1 800 000

 贷:预收账款——B公司 1 800 000

(12)20×7年12月31日,计提折旧并确认租金收入。

应提折旧额=

×12=120(万元)

借:其他业务成本 1 20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1 200 000

借:预收账款——B公司 1 80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 800 000

(13)20×8年9月1日,收回房屋转为自用。

应提折旧额=

×8=80(万元)

借:其他业务成本 80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800 000

应确认租金收入=180×

=120(万元)

借:预收账款——B公司 1 20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 200 000

转换日写字楼账面价值=2 980-(48 144×3)-400-(120 80)=1 900(万元)

其中:累计折旧=(48 144×3) (120 80)=680(万元)

借:固定资产——写字楼 29 800 0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6 800 000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4 00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写字楼 29 800 000

累计折旧 6 800 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 000 000

(14)20×8年12月31日,计提折旧。

应提折旧额=

×4=40(万元)

借:管理费用 400 000

贷:累计折旧 400 000

(15)20×9年12月31日,计提折旧。

应提折旧额=

×12=120(万元)

借:管理费用 1 200 000

贷:累计折旧 1 200 000

11.公允价值模式下相关损益确认的会计处理。

(1)20×5年1月1日,将办公楼出租并预收租金。

借:投资性房地产——办公楼(成本) 85 000 0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 500 000

累计折旧 37 500 000

贷:固定资产——办公楼 125 000 000

借:银行存款 6 000 000

贷:预收账款——D公司 6 000 000

(2)20×5年12月31日,确认房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租金收入。

借:投资性房地产——办公楼(公允价值变动) 1 50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 500 000

借:预收账款——D公司 6 00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6 000 000

(3)20×6年1月1日,预收租金。

借:银行存款 6 000 000

贷:预收账款——D公司 6 000 000

(4)20×6年12月31日,确认房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租金收入。

借:投资性房地产——办公楼(公允价值变动) 2 50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 500 000

借:预收账款——D公司 6 00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6 000 000

(5)20×7年1月1日,预收租金。

借:银行存款 6 000 000

贷:预收账款——D公司 6 000 000

(6)20×7年12月31日,确认房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租金收入。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 00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办公楼(公允价值变动) 1 000 000

借:预收账款——D公司 6 00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6 000 000

(7)20×8年1月1日,将办公楼出售。

借:银行存款 83 60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83 600 000

借:其他业务成本 88 00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写字楼(成本) 85 000 000

——写字楼(公允价值变动) 3 000 0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00 000

贷:其他业务成本 500 000

或者,编制如下合并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83 600 0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00 000

其他业务成本 87 50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写字楼(成本) 85 000 000

——写字楼(公允价值变动) 3 000 000

其他业务收入 83 600 000

12.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的会计处理。

(1)假定转换日厂房的公允价值为2 600万元。

借:固定资产——厂房 26 000 000

投资性房地产——厂房(公允价值变动) 5 500 0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0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厂房(成本) 32 000 000

(2)假定转换日厂房的公允价值为2 680万元。

借:固定资产——厂房 26 800 000

投资性房地产——厂房(公允价值变动) 5 50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厂房(成本) 32 000 0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0 000

13.成本模式下计算累计折旧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1)计算截止转换日办公楼的累计折旧。

①20×1年1月1日至20×4年12月31日累计折旧。

办公楼累计折旧=

=1 680(万元)

②20×5年1月1日至20×6年6月30日累计折旧

办公楼累计折旧=

=540(万元)

③办公楼转换日累计折旧=1 680 540=2 220(万元)

(2)编制自用办公楼转换为对外出租的会计分录。

借:投资性房地产——办公楼 128 000 000

累计折旧 22 200 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5 600 000

贷:固定资产——办公楼 128 000 0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22 200 000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15 600 000

(3)计算截止出售日办公楼的累计折旧。

①20×6年7月1日至20×9年6月30日累计折旧。

办公楼累计折旧=

=1 080(万元)

②办公楼出售日累计折旧=2 220 1 080=3 300(万元)

(4)编制出售办公楼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85 00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85 000 000

借:其他业务成本 79 400 000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15 600 0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33 00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办公楼 128 000 000

第九章 资产减值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D 5.A 6.C 7.C 8.B 9.B 10.A 11.D 12.A 13.D 14.D 15.B 16.D 17.D 18.A 19.D 20.D 21.C 22.A 23.B 24.C 25.A 26.D 27.C

(二)多项选择题

1.BD 2.ACD 3.ABD 4.ABE 5.BDE 6.ABC 7.CD 8.DE 9.AD 10.AD 11.ACD 12.ABCD 13.ACE 14.CE 15.AD 16.BDE 17.ACE 18.ACDE 19.ADE 20.AC 21.BCE 22.ABC 23.BCDE 24.ABDE 25.ABCE 26.ABCE 27.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四)计算及账务处理题

1.(1)未计提减值准备前资产的账面价值=600-600÷10×3.5=600-210=390(万元)

应计提减值准备=390-240=150(万元)

(2)无形资产摊销。

借:管理费用 50 000

贷:累计摊销 50 000

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1 500 00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 500 000

(3)20×9年1月应摊销金额=240÷5÷12=4(万元)

借:管理费用 40 000

贷:累计摊销 40 000

2.(1)未计提减值准备前资产的账面价值=360-360÷10÷12×26=360-78=282(万元)

应计提减值准备=282-162=120(万元)

(2)无形资产摊销。

借:管理费用 30 000

贷:累计摊销 30 000

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1 200 00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 200 000

(3)应摊销金额=162÷5÷12=32.4÷12=2.7(万元)

借:管理费用 27 000

贷:累计摊销 27 000

(4)出售无形资产时:

出售无形资产时累计摊销科目余额为=78 32.4=110.4(万元)

借:银行存款 1 000 000

累计摊销 1 104 00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 200 000

营业外支出 346 000

贷:无形资产 3 6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50 000

3.(1)每年应提折旧额=(1 200 000-36000)÷6 =194 000(元)

借:制造费用 194 000

贷:累计折旧 194 000

(2)20×5年1月1日至20×7年12月31日,公司每年计提折旧194 000元,3年累计折旧为582 000元。20×7年年末,不考虑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下,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618 000元(1 200 000-582 000)。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为250 000元,公司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68 000元(618 000-250 000)。

借:资产减值损失 368 0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68 000

(3)20×8年应提折旧额=(250 000-36 000)÷2=107 000(元)

(4)如果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未变更,20×8年应计提折旧为71 333元((250 000-36 000)÷3)。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变更影响本年度净利润减少数为23 897元((107 000-71 333)×(1-33%))。

4.(1)取得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351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40 000

贷:库存商品——甲产品 240 000

(2)20×6年至20×8年A公司每年应提折旧额=351 000×(1-3%)÷5=68 094(元)

每年年末计提折旧时:

借:制造费用 68 094

贷:累计折旧 68 094

(3)20×8年年末未计提减值准备前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351 000-68 094×3=146 718(元)

20×8年年末A公司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46 718-80 000=66 718(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66 718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66 718

5.(1)购入办公楼。

借:投资性房地产 3 630

贷:银行存款 3 630

(2)20×7年折旧额=(3 630-30)÷50÷12×9=72÷12×9=54(万元)

20×8年至20×9年的年折旧额=72万元

(3)20×7年收取租金和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27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70

借:其他业务成本 54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54

20×8年收取租金和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360

贷:其他业务收入 360

借:其他业务成本 72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72

20×9年收取租金和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同上。

(4)20×9年年末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0

贷: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200

(注:分录中单位为万元)

6.(1)2007年3月31日A公司对B公司进行股权投资的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2 34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 950

存货跌价准备 150

贷:库存商品 2 100

(2)①2007年年末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2 340-300×70% =2 130(万元)

2008年分配现金股利时该项长期股权投资应冲减的投资成本=(300 600-800)×70% -300×70%

= -140(万元)

所以,应恢复投资成本140万元。

2007年年末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2 130-(-140)= 2 270(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为1 500万元,可收回金额小于账面价值,因此,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应计提减值准备 = 2 270-1 500 = 770(万元)

②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650―40―10)×0.9091 (820-55-15)×0.8264

(780-45-15)×0.7513 (630-41-9)×0.6830

=2 102.34(万元)

账面价值=8 000-5 248.36=2 751.64(万元)

可收回金额小于账面价值,因此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应计提的减值准备=2 751.64-2 102.34= 649.30(万元)

③由于企业的该项无形资产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影响而仍有一定价值时,则应当分析其剩余价值,认定其本期应计提的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应计提减值准备=(190-100)-30 = 60(万元)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1 479.30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770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649.3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60

(注:分录中单位为万元)

7.(1)对上述交易或事项是否计提减值准备进行判断;对于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相应的资产减值处理。

应收账款:

2008年年初“坏账准备”科目的余额=2 000×10%=200(万元)

2008年年末计提坏账准备前“坏账准备”科目已有的余额=200-50 30=180(万元)

而2008年年末“坏账准备”科目应有的余额为250万元(2500×10%),所以,

2008年应计提的坏账准备=250-180=7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70

贷:坏账准备 70

存货:

X产品有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200×1.2-200×0.15=210(万元)

成本=200×1=200(万元)

故该部分不用计提跌价准备。

无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300×1.1-300×0.15=285(万元)

其成本=300×1=300(万元)

故X产品存货跌价准备应有余额=300-285=15(万元)

计提跌价准备前已有的余额=45-40=5(万元)

X产品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0

固定资产:

2007年12月31日甲设备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600-600÷(8×12)×26-68=369.5(万元)

2008年12月31日甲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245.6万元。

账面价值=369.5-369.5÷5=295.6(万元)

所以,

2008年12月31日甲设备应计提减值准备=295.6-245.6=5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5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0

无形资产:

2008年12月31日,

该无形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300×0.9346+450×0.8734+350×0.8163+200×0.7629

=1 111.70(万元)

因此,该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1 200万元。

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2 700-2 700÷8×4=1 350(万元)

所以,

应计提减值准备=1 350-1 200=15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5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50

(2)计算上述交易或事项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2008年A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3 000―70―10―50―150)+(70+10+50+150)= 3 000(万元)

应交税费=3 000×25%=750(万元)

分析当期暂时性差异发生额。

应收账款项目:

在2007年年末的账面价值为1 800万元,计税基础为2 0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为200万元;2008年年末其账面价值为2 250万元,计税基础为2 5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为250万元,当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发生额为50万元。

存货项目:

在2007年年末的账面价值为4 455万元,计税基础为4 5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为45万元;2008年末其账面价值为485万元,计税基础为5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为15万元,当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发生额为-30万元。

固定资产项目:

在2007年年末的账面价值为369.5万元,计税基础为437.5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为68万元;2008年年末其账面价值为245.6万元,计税基础为362.5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为116.9万元,当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发生额为48.9万元。

无形资产项目:

2007年年末账面价值等于其计税基础,2008年年末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50万元。

因此,

2008年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50-30+48.9+150)×25%=54.73(万元)

所得税费用=750-54.37=695.27(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695.27

递延所得税资产 54.73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750

(注:分录中单位为万元)

8.(1)确定该资产组的减值损失:

2008年12月31日该资产组的账面价值=(400-400÷10×7)+(700-700÷10×7)+

(600-600÷10×7)+(800-800÷10×7)=750(万元)

由于公司无法估计B、C机器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因此,该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即等于该生产线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550万元。

该资产组的减值损失=750-550=200(万元)

(2)将该资产组的资产减值损失分摊至各个资产,作出相关的账务处理(见表9—1)。

表9—1 各个资产分摊的资产组的资产减值损失 单位:万元

机器A

机器B

机器C

机器D

资产组

账面价值

120

210

180

240

750

可收回金额

550

减值损失

200

减值损失分摊比例

16%

28%

24%

32%

分摊减值损失

32

56

48

10

146

分摊后的账面价值

88

154

132

230

尚未分摊的减值损失

54

二次分摊比例

23.53%

41.18%

35.29%

二次分摊的减值损失

12.71

22.24

19.05

二次分摊后应确认减值损失总额

44.71

78.24

67.05

10

200

二次分摊后的账面价值

75.29

131.76

112.95

230

550

相关的账务处理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A 44.71

——B 78.24

——C 67.05

——D 1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A 44.71

——B 78.24

——C 67.05

——D 10

(注:分录中单位为万元)

9.在对各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时,首先应当认定与其相关的总部资产。由于ABC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由总部负责,因此,相关的总部资产包括办公大楼和研发中心,考虑到办公大楼的账面价值可以在合理和一致的基础上分摊至各资产组,但是研发中心的账面价值难以在合理和一致的基础上分摊至各相关资产组。对于办公大楼的账面价值,企业应当首先根据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和剩余使用年限加权平均计算的账面价值分摊比例进行分摊(见表9—2)。

表9—2 分摊办公大楼的账面价值 单位:万元

资产组A

资产组B

资产组C

总计

各资产组账面价值

100

150

200

450

各资产组剩余使用寿命

10

20

20

按使用寿命计算的权重

1

2

2

加权计算后的账面价值

100

300

400

800

办公大楼分摊比例(各资产组加权计算后的账面价值/各资产组加

权平均计算后的账面价值合计)

12.5%

37.5%

50%

100%

办公大楼账面价值分摊到各资产组的金额

19

56

75

150

包括分摊的办公大楼账面价值的各资产组账面价值

119

206

275

600

资产组A、B、C的可收回金额分别为199万元、164万元和271万元,而相应的账面价值(包括分摊的办公大楼账面价值)分别为119万元、206万元和275万元,资产组B和C的可收回金额均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分别确认42万元和4万元减值损失,并将该减值损失在办公大楼和资产组之间进行分摊。根据分摊结果,因资产组B发生减值损失42万元而导致办公大楼减值11万元(42×56÷206),导致资产组B中所包括资产发生减值31万元(42×150÷206);因资产组C发生减值损失4万元而导致办公大楼减值1万元(4×75÷275),导致资产组C中所包括资产发生减值3万元(4×200÷275)。

经过上述减值测试后,资产组A、B、C和办公大楼的账面价值分别为100万元、119万元(150-31)、197万元(200-3)和138万元(150-11-1),研发中心的账面价值仍为50万元,由此包括研发中心在内的最小资产组组合(即ABC公司)的账面价值总额为604万元(100+119+197+138+50),但其可回收金额为720万元,高于其账面价值,因此,企业不必再确认进一步的减值损失(包括研发中心的减值损失)。

根据以上计算与分析结果,ABC公司资产组A没有发生减值,资产组B和C发生了减值,应当对其所包括资产分别确认减值损失31万元和3万元。总部资产中,办公楼发生了减值,应当确认减值损失12万元,但是研发中心没有发生减值。

10.确定资产组的减值损失总额。

甲公司以1 600万元购入80%的股权。

产生的商誉=1 600-1 500×80%= 400(万元)

计算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商誉价值=(1 600÷80%-1 500)×20%= 100(万元)

所以,

乙公司资产组在2007年年末账面价值(含完全商誉)=1 350+400+100= 1 850(万元)

与资产组可收回金额1 000万元相比较,应确认资产减值损失850万元(1 850-1 000)。

将资产减值损失850万元分摊至商誉、乙公司资产组所包括的资产中。

因为应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商誉价值是为了测试减值而计算出来的,并没有真正产生,所以资产减值损失850万元应先冲减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部分的商誉100万元,剩余的750万元再在应归属于母公司的商誉和乙公司资产组中所包含的资产中分摊。少数股东拥有的商誉价值及其减值损失都不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反映,合并财务报表只反映归属于母公司商誉的减值损失,因此,应当将商誉减值损失在可归属于母公司和少数股东权益部分之间按比例进行分摊,以确认归属于母公司的商誉减值损失。

因为750万元大于商誉400万元,所以应全额冲减商誉40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400

贷:商誉——商誉减值准备 400

剩余的350万元再在资产组的资产中分摊,假定乙公司资产组可辨认资产包括一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1 000万元,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350万元,则:

固定资产应分摊的减值损失=350×(1 000÷1 350)= 259(万元)

无形资产应分摊的减值损失=350×(350÷1 350)= 91(万元)

假定抵减后的各资产的账面价值不低于以下相应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和相应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中的较高者。

借:资产减值损失 35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59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91

(注:分录中单位为万元)

11.(1)青春公司对乙公司的投资的账面价值为80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600万元,应计提减值准备200万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0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200

(2)该设备未来现金流量现值=800÷(1+10%)+600÷(1+10%)2+500÷(1+10%)3

=727.27 495.87 375.66=1 598.8(万元)

即可收回金额为1 598.8万元。而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2 500万元,

应计提减值准备=2 500-1 598.8=901.2(万元)

账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901.2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901.2

(3)该在建工程的账面价值为1 500万元,预计可收回金额为1 300万元,应计提200万元减值准备。账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0

贷: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200

(4)该专利权的账面价值为290万元(450-100-60),预计可收回金额为180万元,应计提减值准备11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1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10

(注:分录中单位为万元)

12.甲公司对涉及总部资产资产组的减值处理如下:

①将总部资产分配到各资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减值测试。

鉴于各资产组的使用寿命相同,可直接将总部资产按照各资产组账面价值的比例进行分配(见表9—3)。

表9—3 总部资产分摊表 单位:万元

资产组合

分摊总部资产前账面价值

分摊比例

分摊总部资产

分摊总部资产

后账面价值

第一分公司

800

40%

240

1 040

第二分公司

1 200

60%

360

1 560

合计

2 000

100%

600

2 600

②将分摊总部资产后的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比较,确定计提减值金额。

表9—4 资产减值准备计算表 单位:万元

资产组合

分摊总部资产

后账面价值

可收回金额

应计提减值准备金额

第一分公司

1 040

980

60

第二分公司

1 560

1 320

240

③将各资产组的减值额在总部资产和各资产组之间分配。

第一分公司减值额分配给总部资产的金额=60×(240÷1 040)

=13.85(万元)

第一分公司减值额分配给第一分公司资产组本身的金额=60×(800÷1 040)

=46.15(万元)

第二分公司减值额应先冲减商誉10万元,其余额再分配给总部资产和本资产组。

应分配的金额=240-10=230(万元)

第二分公司减值额分配给总部资产的金额=230×(360÷1 550)

=53.42(万元)

第二分公司减值额分配给第二分公司资产组本身的金额=230×(1 190÷1 550)

=176.58(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300

贷:商誉减值准备 1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 290

(注:分录中单位为万元)

第十章 负债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D 5.C 6.A 7.A 8.D 9.A 10.A 11.D 12.B

13.C【解析】应计入在建工程成本的金额=300+500×17%+500×10%=435(万元)

14.B 15.C 16.A

17.C【解析】2009年1—6月应付债券的实际利息=1 090×2%=21.8(万元)

2009年6月30日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1 090+21.8-1 000×3%=1 081.8(万元)

2009年7—12月应付债券的实际利息=1 081.8×2%=21.6(万元)

2009年12月31日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1 081.8+21.6-1 000×3%≈1 073(万元)

18.B【解析】2009年6月30日应付利息=50 000×3%=1 500(万元)

2009年6月30日应确认实际利息=52 802.1×2%=1 056.04(万元)

2009年6月30日利息调整金额=1 500-1 056.04=443.96(万元)

2009年6月30日应付债券摊余成本=52 802.1-443.96=52 358.14(万元)

2009年12月31日应付利息=50 000×3%=1 500(万元)

2009年12月31日应确认实际利息=52 358.14×2%=1 047.16(万元)

2009年12月31日利息调整金额=1 500-1 047.16=452.84(万元)

2009年12月31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的余额=2 802.1-443.96-452.84

=1 905.3(万元)

19.C 20.C 21.A 22.C 23.D 24.A 25.C 26.D 27.C 28.D 29.A 30.B 31.A 32.B 33.C 34.A 35.D 36.D 37.D 38.C

39.A【解析】债务重组损失=1 400-200-500-560-60=80(万元)

40.B【解析】债务重组利得=650-400-40=210(万元)

(二)多项选择题

1.BC 2.ABCDE 3.DE 4.BCDE 5.ABDE 6.ABDE 7.ABCD 8.ABC 9.BCDE 10.BCDE 11.ABCD 12.AD 13.ACD 14.ACD 15.BD 16.ABE 17.ACE 18.ABD 19.ABD 20.AD 21.CD 22.AD 23.ACDE 24.AE 25.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 13.√ 14.× 15.× 16.× 17.× 18.√

(四)计算及账务处理题

1.实际利率计算表见表10—1。

表10—1 实际利率计算表 单位:元

日期

应付利息

实际利息

利息调整

摊余成本

2007年12月31日

7 755

2008年12月31日

360

437

77

7 832

2009年12月31日

360

442

82

7 914

2010年12月31日

360

446*

86

8 000

合计

1 080

1 325

245

——

*系尾数调整。

(1)2008年12月31日发行债券时:

借:银行存款 7 755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245

贷:应付债券——面值 8 000

(2)2008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时:

借:在建工程 437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77

应付利息 360

(3)2010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

借:财务费用 446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86

应付利息 360

(4)2011年1月10日还本付息时:

借:应付债券——面值 8 000

应付利息 360

贷:银行存款 8 360

2.(1)资本化期间为:2007年4月1日—2008年3月1日,2008年7月1日—2008年12月31日。

(2)2007年6月30日计提利息时:

本期专门借款应付利息=1 000 000×6%×6÷12=30 000(元)

本期应收利息=1 000 000×0.03%×3+500 000×0.03%×3=1 350(元)

专门借款资本化期间应付利息=1 000 000×6%×3÷12=15 000(元)

专门借款资本化期间应收利息=500 000×0.03%×3=450(元)

资本化利息=15 000-450=14 550(元)

借:在建工程 14 550

应收利息 1 350

财务费用 14 100

贷:应付利息 30 000

(3)2007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时:

本期应付利息=1 000 000×6%×6÷12+2 000 000×7%×6÷12=100 000(元)

专门借款资本化期间应付利息=1 000 000×6%×6÷12=30 000(元)

专门借款资本化期间应收利息=500 000×0.03%×3+200 000×0.03%×3=630(元)

资本化利息=30 000-630=29 370(元)

借:在建工程 29 370

应收利息 630

财务费用 70 000

贷:应付利息 100 000

(4)2008年6月30日计提利息时:

本期应付利息=1 000 000×6%×6÷12+2 000 000×7%×6÷12=100 000(元)

专门借款资本化利息=1 000 000×6%×2÷12=10 000(元)

一般借款资本化利息=300 000×2÷12×7%=3 500(元)

资本化利息合计=10 000+3 500=13 500(元)

借:在建工程 13 500

财务费用 86 500

贷:应付利息 100 000

(5)2008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时:

本期应付利息=1 000 000×6%×6÷12+2 000 000×7%×6÷12=100 000(元)

专门借款资本化利息=1 000 000×6%×6÷12=30 000(元)

一般借款资本化利息=300 000×6÷12×7%=10 500(元)

资本化利息合计=30 000+10 500=40 500(元)

借:在建工程 40 500

财务费用 59 500

贷:应付利息 100 000

3.甲公司应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1)确认销售收入和债务重组利得。

借:应付账款——乙公司 234 000

贷:银行存款 50 000

其他业务收入 12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0 4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43 600

(2)结转材料成本和存货跌价准备。

借:其他业务成本 97 000

存货跌价准备 2 000

材料成本差异 1 000

贷:原材料 100 000

乙公司应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乙公司已计提的坏账准备=234 000×1%=2 340(元)

借:银行存款 50 000

库存商品 12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0 400

坏账准备 2 34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41 260

贷:应收账款——甲公司 234 000

4.A公司应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 3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 100

坏账准备 5 850

应收账款——债务重组 57 33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18 720

  贷:应收账款——B企业 117 000

*(117 000-30 000-5 100)×(1-30%)=57 330(元)

B公司应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账款——A企业 117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 100

应付账款——债务重组 57 33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24 57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0 000

  贷:库存商品 20 000

5.(1)发行债券时:

借:银行存款 6 095 238

贷:应付债券——面值 6 000 000

——利息调整 95 238

(2)2008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时:

借:财务费用 304 762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55 238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360 000

(3)2009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时:

借:财务费用 320 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40 000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360 000

(4)债务重组时:

借:应付债券——面值 900 000

——应计利息 108 000

贷:股本 200 000

资本公积 720 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88 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500 000

累计折旧 200 000

贷:固定资产 700 000

借:应付债券——面值 600 000

——应计利息 72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640 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32 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140 000

贷:营业外收入——处置固定资产利得 140 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