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古人讲究“风水”,认为风水直接关系家族的兴旺和发达,择宅选址时尤其重视“风水”。400多年前,永春县吾峰镇吾顶村,有这么一个大家族,迁居选址时,风水先生推荐了一块“风水宝地”,却因为地点“太近闹市”,担心有违先人读书之祖训,耽误了子孙后代,忍痛放弃,辗转将家族定居到山高路陡、远离人烟的高山之上。

因为,他们坚信,先贤诗书里,藏着子弟的未来;族规祖训里,藏着家族的兴旺。

永春吾峰镇梅镜梁氏数百年的发展历程证明,好家风,确实是一个家族长久兴旺发达、人才辈出的“家族密码”。

□本报记者 黄宝阳 张九强 通讯员 庄志阳 梁白瑜 文/图

永春县吾峰镇梁氏宗祠(永春县吾峰镇梁氏宗祠)(1)

古朴庄重的梁氏宗祠

安静为学踏实人乐善好施帮乡里

从永春县城到吾峰镇吾顶村的山路,弯曲起落,历经几番“柳暗花明又一村”后,终于到达。位于村部附近的梅镜梁氏宗祠建美堂,古朴却不失气势,门联是著名书法家梁披云的手书:“齐国高贤分道脉;宋朝硕辅启宗风。”

南阳学校内建设的梁披云梁灵光纪念馆

梁披云(1907-2010),著名侨领、教育家、书法家、诗人。“我一生有很多机会,或步入仕途,或成为商界名流,但是父亲的形象在我的记忆中永远也抹不掉。中国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教育的落后,中国的崛起寄望于教育的振兴。”梁披云曾在演讲中这样说。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将毕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和家乡的教育事业、公益慈善事业。

1929年,年仅22岁的梁披云与志同道合者们在泉州创办黎明高中,被公推为校长。“九·一八”事变后,黎明高中成了反蒋基地,被迫停办。他不得不漂洋过海到马来西亚,在马继续坚持开展国内抗战的后援工作,直到1940年才回国。

在“痴心”教育的路上,梁披云的脚步从青年至耄耋,从未停止过。他历任福建“音专”及国立海疆专科学校校长、省教育厅厅长,并于1946年创办了石光中学。随后的几十年,他在定居地印尼、我国澳门等地,仍不忘通过出版、办报等方式,不断弘扬中华文化、发展中华教育。1981年,已74岁高龄的梁披云,还在泉州重开黎明学园,并以此为基础,于1984年创办了黎明职业大学。正如其长子梁仲虬所说:“父亲崇高人格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一向爱国爱乡及对弘扬中华文化、发展中华教育的执著追求。”

当哥哥在兴学救国的路上忘我前行时,弟弟也在抗日救亡的路上奋不顾身。梁灵光(1916—2006年),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新四军儒将、改革开放闯将。抗战爆发后,原本埋头读书的少年梁灵光高呼着“为了自由,为了正义,为了受尽苦难的同胞,为了我们的中华民族,向前进,向前进!”毅然弃笔从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工作。

1940年, 24岁的梁灵光出任南通县县长,只带一名秘书和一名警卫,兵不血刃,迅速接管了南通县,写下“孤胆英雄闯虎穴”的传奇故事。时任国际老作家协会会员黄方生在《老省长梁灵光的故事》里讲起这个往事,“南通县地处长江口北岸,既是鱼米之乡,又具战略意义。该县原县长何润章还兼保安旅长,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并和当地反动势力互相勾结,横行霸道,气焰嚣张。”有勇有谋的梁灵光兵不血刃,智取南通县,被时人称为“儒将”。

1980年,改革开放伊始,梁灵光受命来到改革开放最前沿——广东省,他历任广东省委书记兼广州市委第一书记、市长,广东省省长。“梁灵光主政广州期间,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在花大力气抓紧经济建设的同时,竭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黄方生说,当时广州有2万多“疋民”,世世代代因没有房子住只得以小木船为家,很不安全,平时还得到很远的地方肩挑生活用水,苦不堪言。梁灵光了解情况后,马上要求尽快铺设自来水管解决他们的用水问题;接着由政府投资建房,把他们迁到陆上居住。“当这些‘疋民’乔迁新居的时候,无不热泪盈眶,衷心感激政府的关怀,结束了他们祖祖辈辈水上居住的辛酸史。”

永春县吾峰镇梁氏宗祠(永春县吾峰镇梁氏宗祠)(2)

吾峰南阳学校是当地兴学重教的见证

谨遵祖训办教育

薪火相传不辍息

斯人已驾鹤仙游,想要详细了解梁氏兄弟波澜壮阔的一生,可以到位于吾顶村南阳学园内的“梁披云梁灵光纪念馆”。

南阳学校,由南阳幼儿园、南阳小学和南阳中学组成,是目前永春县唯一一所包括学前教育、小学和初中教育的“学园”。在如此偏远的山村,有这样完备的学园,这与梁氏先祖对教育的重视及梁氏几代人薪火相传的坚守分不开。

梁氏对教育的重视,可以说已流淌在血液里了。梅镜梁氏旧谱有《家训八条》,意在规勉族人克勤克俭,互助互让,孝友廉洁,敬老尊贤。其中,第二条便是:“人才乃宗族最宝贵的财富,务必竭力培养子女弟妹……”

南阳学校前身进化学校由梁绳基率本村梁氏、邻村张氏族人于1921年创办。初始,以梁氏宗祠为校舍。据《南阳学校历史略记》记载:“废私塾、开新学,学生穿制服,实行军操,还组建铜乐队,乡村风气为之一新。” 其间因兵患曾停办。1930年,在族长梁绳藩的艰难推进下,新校园建成,更名为“南阳学校”。

随后,因为时代的客观原因,南阳学校几经停办,在梁氏族人梁祖辉、梁清辉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克服时艰,数次复办。迫于生计纷纷外出谋生的梁氏族人,出发前都会相约:“如赚到钱,当翻新南校。” 1948年,经商有成的梁祖辉、梁清辉等人为南阳学校建起当时全县一流的新校舍。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无论梁氏族人走到哪里,均心系南阳学校的教育。1986年六七月间,一大批梁氏海外游子曾创下十多天集资100万港元的记录,用于当地教育等公益事业。

除了倾力扶持宗族教育,梁氏海内外族亲还秉承“富贵不骄奢,平等待人,乐善好施”的家规,打破地域、宗族观念,将助学范围逐渐扩大到永春县全县及泉州市全市范围内。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梁披云、梁祖辉、梁清辉、梁良斗四人均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乐育英才”匾额。

永春县吾峰镇梁氏宗祠(永春县吾峰镇梁氏宗祠)(3)

八条梁氏家风,至今仍对家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引意义

对教育、公益事业如此慷慨的梁氏族人,生活上却始终谨记梁氏家风第四条:“崇尚节俭,即使家有巨资,亦忌奢华侈丽。”这一点在港胞梁良斗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为永春教育捐资超过4000万元、有“春天播种者”之誉的梁良斗,日常生活粗茶淡饭,节衣缩食,租住唐楼(香港早期无电梯的简陋住宅),挤搭电车。

旅游攻略

吾峰:有山有水有特产

除了名人故居、宗祠等人文景观,吾顶村还有寨门及石墙、石阶等保存完好的明代山寨——石壁寨、形似雄狮怒吼的自然奇观狮嘴岩、始建于明朝的佛教古刹圆明禅寺……

因此,清明小长假如果还没想好去哪儿,不妨到吾峰镇走走,这里有最热闹的春天。入春后,吾峰万亩农业景观带种植的紫玉兰、李花、桂花等相继开放,落英缤纷,好不热闹。近年来,吾峰镇结合丰富的生态、人文、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

车辆刚驶入吾峰镇,首先迎接客人的便是吾峰湿地公园。公园沿着山势、水流自然延伸,岸边的睡莲、茭白等植物郁郁葱葱;木栈道上,有不少游人在拍照;清澈的溪流里,孩子们卷起裤管在水里嬉戏、捉鱼,该园是省级水利风景区。

永春县吾峰镇梁氏宗祠(永春县吾峰镇梁氏宗祠)(4)

吾峰湿地公园秀丽怡人

吾顶村隔壁的侯龙村有一座江南典型的园林式书院侯龙书院,该书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660多平方米,古朴、幽静,虽历经300多年沧桑,仍完整保留着原有的风貌,是闽南少有的清初园林式书院。书院不仅左右溪水环绕,内部也呈现出美妙的“水”结构设计,水池左右两边开,一里一外,双水环抱,因此,2016年荣获“福建省水文化遗产”称号。如今的侯龙书院,鸟语花香,垂柳依依,游鱼可数, “种树类培佳境地,读书如拜小神仙”等一副副依旧清晰的对联,沁发着书香,讲述着这个家族精彩的历史故事。

永春县吾峰镇梁氏宗祠(永春县吾峰镇梁氏宗祠)(5)

侯龙书院是个园林式书院

赏完水系,继续登山。吾峰位于天马山南麓,《永春县志》“山川志”中有这样的记载:“永(春)人言诸山高度者,有一雪二乐三天马之名。”说的就是雪山、五台山(乐山)、天马山这三座高耸云天的永春名山。其中,天马山更是以其雄奇俊朗而闻名。天马山海拔1080米左右,因地势有天马行空之险峻而得名。天马山的山腰有一岩寺号“天马岩”,始建于明朝,几经兴废,现岩寺内古木参天,绿竹成荫,香火鼎盛,岩寺周围成片种植有树龄在50年以上的芦柑树。

除了芦柑,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吾峰镇,农特产品远近闻名,有小黄姜、茭白笋、佛手茶、枇杷、芭乐、蜜柚等农产品,原汁原味的山货、“土货”定会让你买得停不下来,因此,记者在此友情提醒下您,出发前别忘记清理下汽车后备厢留足空间。

一日游推荐

⊙交通:到永春高速下,从县城到吾峰镇,再往西北到吾顶,沿路有路牌,也可直接导航到吾顶村。

⊙路线1:吾峰湿地公园→梁氏宗祠→南阳学校、梁披云梁灵光纪念馆→梁披云梁灵光故居→侯龙书院→天马山、天马岩。

⊙路线2:梁氏宗祠→南阳学校、梁披云梁灵光纪念馆→圆明禅寺→梁披云梁灵光故居→石壁寨、狮嘴岩。

⊙美食:可到永春县城品尝咯摊、白鸭汤、排骨饭、醋猪脚等。

来源:泉州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