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 (记者 史少佳)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一直以来,宿迁市泗阳县坚持内外“双强”,统筹推进交通网络建设。以对外强联通、对内强畅通为目标,以公路、铁路、水运等重点工程建设为主抓手,持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构建立体多元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因而使泗阳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连通九州!

抢抓机遇 构建大格局

2008年11月1日,京杭运河泗阳大桥开始封闭,该桥自1978年9月29日竣工至封闭拆除,恰好30载春秋,为泗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给当地百姓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宽26米、双向4车道、总投资近亿元的现代化斜拉桥飞架南北,让城南与城北紧密相连,让此处成为县城最便捷的南出口。

京杭运河泗阳段,改革开放以来的桥梁建设规模前所未有,从泗阳大桥的建成,到二号桥、三号桥、四号桥的建成……从一线船闸的建成,到二线船闸、三线船闸的建成……从一个侧面奏响了泗阳交通飞速发展的华彩乐章。

2002年9月,盐徐高速公路开工建设。 盐徐高速宿淮段横穿泗阳境内,途经当时泗阳的李口、城厢、临河、中扬、仓集、洋河等6个乡镇、69个行政村,共41公里。 2005年11月全线建成通车,结束了泗阳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百万人民欢欣鼓舞。

作为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五纵九横五联”中的“横二”公路,盐徐高速公路拉近了泗阳与苏中、苏南地区的空间距离,使得泗阳与长三角地区实现了快速对接,改善了泗阳的投资环境,激发了泗阳的发展潜力,促进了泗阳在所处区域间更大规模、更大领域、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

宿迁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1)

徐宿淮盐高速与成子河旅游公路、成子河航道纵横交错,是泗阳立体交通的生动缩影之一。 记者 郑明高 摄

很多老司机都有这样的感触:以前去趟省城至少得5、6个小时,如今取道高速路,两个多小时就可到达。现在,由泗阳、泗阳(西)两大出口上盐徐高速,成为进出泗阳的最便捷通道,极大地方便了百姓出行,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奏响了富民强市的动人旋律。

2005年徐淮公路拓宽改造段,2006年325省道绕城段相继建成通车,成为贯穿经济开发区东区中心道路、主干道路。泗阳港区东作业区码头,位于经济开发区东区东南部,京杭运河北岸,拥有350万吨的年吞吐能力。2008年10月建成通车的发展大道,与盐徐高速泗阳互通连接线,构成了经济开发区南区(木业园区)发展全新路网。通畅的水陆交通,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泗阳车站的变迁也是泗阳城区交通发展的见证。原泗阳老车站位于众兴中路中段,紧临当时泗阳县城的繁华地段。1990年泗阳开始在淮海东路与上海路交汇处新建车站,1994年车站建成后,该地段成为经济发展非常活跃的区域;2005年,根据县政府城区总体规划,泗阳车站再次搬迁重建,2006年12月全新的泗阳客运站一期工程正式投入使用。2007年11月通过一级客运站验收,成为苏北县级客运站中第一个一级客运站。如今,车站周围南有金三角家具广场,西临丰泰机电城,已形成泗阳新兴的一处贸易中心。

2003年,泗阳农村道路建设全面铺开。这项工程作为全省农村5件实事之一,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此此,全县农村道路建设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现在,全县镇村道路等级明显提高,路网结构更加完善。与此同时,还改造了境內大中桥梁数十座,使全县所有通行政村的道路全部实现了等级化和灰黑化。四通八达的农村道路网络有力地服务全县经济发展,改善了农村通行环境,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对外通达,对内辐射,流通了泗阳的开放“血液”。全县以城区为中心,以高速公路为依托,以干线公路为骨架,形成了以县乡道路为基础的全县公路交通网络化。如今的泗阳,一条条柏油路、水泥路,通往田间地头、工业集中区、新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成为全县人民奔向富裕的幸福之路。

结合实际 建设大项目

2014年1月,成子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该桥去年获得中国公路建设最高质量奖——李春奖;2016年1月,徐宿淮盐高铁泗阳段全面开工建设,即将建成通车; 2019年7月2日,一艘载有37个特大货柜板材的外贸货船缓缓驶离泗阳港,沿着京杭运河进入“海上丝绸之路”,前往阿曼等中东国家,标志着泗阳水域首条外贸国际航线正式开通运营……

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宿淮高速、铁路,省道245、325、330等先后建成通车,徐宿淮盐高铁即将建成通车,省道267、347、346开展前期工作;京杭运河泗阳大桥、运河闸桥、成子河公路大桥、二桥、三桥、四桥等六桥飞架,泗阳港投入运营;成子河航道、淮沭新河航道顺利通航。目前,全县通车公路里程1809.9公里,公路密度125公里/百平方公里。

开通城市公交线路15条、城乡公交线路18条、镇村公交线路37条,累计投入公交车352台,居民公交出行分担率达13.8%,乡镇镇村公交开通率实现100%;已经建成4个公交车停车场、10个农村客运站,出租车运营量达400台。该县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被省交通运输厅评为“江苏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AAAAA级”。

充分依托“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有利时机,充分发挥现有公路、铁路和京杭运河等交通优势,重点打造以泗阳临港物流园、火车站物流园为主体,若干物流集散点为辅助的物流运输体系,现代物流体系初具规模。全县现有物流货运企业110余家,从业人员1.7万人。

交通行业治理规范有序,持续加强公路、铁路、航道沿线环境以及道路、水路运输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拆除公路违规搭接道口、违章建筑,取缔非法码头、渡口,查处车辆超限超载、违规载客,纠正违章经营行为。

自2013年以来,泗阳改造提升农村公路398公里、危桥118座,所有建制村全部通上等级公路。围绕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计划提档升级农村公路147.65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593公里。

目前,泗阳基本形成“两纵五横三铁二航道”的交通网,初步构建起“公铁水”有效衔接、京沪长三角连接互通的“通江达海”大交通格局!

加大投入 谋求大发展

一直以来,泗阳人坚持“交通强县”战略,加大投入,努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谋求交通事业新的更大发展,全县交通面貌日新月异。

近年来,泗阳县城按照“东扩、西延、南拓、北展”的总体规划,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交通扮演了先行军的角色。“东扩”有325省道绕城段,京杭运河泗阳三号桥及连接线,魏来路及六塘河大桥,构成了泗阳城区的东线;“西延”有众兴西路,西康路,京杭运河泗阳二号桥及连接线,245省道泗阳段,宿泗公路改建路段,构筑起城区西线发展的总框架;“南拓”有南外环线、李口互通连接线、京杭运河泗阳大桥。 “北展”有徐淮路泗阳县城东段拓宽改造工程,泗沭公路改建工程,宿淮铁路泗阳站及接线工程。

如今城乡公交一体化网络逐步建立,全县符合通车条件的行政村班车通达率已达100%,“村村通”基本成为现实。百姓出门就能坐上公交车,90%居民单程城乡最大出行时耗不大于1小时,达到了人流直通、下乡进城不中转的快捷目标。

牢固树立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理念,创新推动公共交通发展。改善运营体制。实现“公车公营”。推广应用新能源车辆。新购置102辆纯电动城市公交车,建设新能源充电桩89台,累计充电量苏北领先、宿迁市第一。优化公交线路。统筹配置公交线路场站资源,制定了《泗阳县2018年城市公交线路优化调整方案》,优化调整城市公交线路12条。提升运营服务。建成智能化运营调度中心,保证车辆正常运行和班次正点率;积极推广“一卡式”服务,实现省内互联互通;采用“互联网 ”模式,对城市公交车全面推行“移动支付”应用功能;同时,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确保了老年人、残疾人、军人、学生等群体实实在在享受到政府给予优惠乘车的社会福利。

目前,全县开通城市公交线路12条、投放车辆156辆,建成城市公交停车场4个、停靠站点415个,极大满足了群众出行需求,也提升了城市品位。

就在今年,泗阳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泗阳高铁站改造工程、县道公路维修工程、泗阳县综合客运枢纽站前路、宿迁港泗阳港区城西码头工程、钱爱线新建上跨新长铁路立交桥、县道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农村公路危桥改建工程等16项交通重点工程陆续开工建设,涉及铁路、公路、水运等多个方面。

而徐宿淮盐高铁也将于今年12月15日正式通车,省道330、245、成子河航道等一批交通项目投入使用,高铁枢纽、省道267、347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两纵五横三铁四航道交通网络正不断完善,百姓出行将更加便利快捷。

泗阳交通近年来的飞速发展有目共睹。相信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交通发展的征程上,泗阳人定会谱写出与时俱进的壮丽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