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古玉加工,工具决定工艺,工艺决定工痕。本文配12张图片,真假对比,系统讲解。

一、切

1、线切割

从史前开始,切割玉器就有了两种方式:线切割与片切割。线切割通过线锯(麻绳、兽皮等)带动潮湿解玉砂,对玉材进行拉搜,从而将玉切开。

高古玉打磨抛光(学习切磋琢磨在古玉加工过程中的应用)(1)

线切割形成的痕迹,为孤形波浪状,呈开口抛物线形,几乎有相同或相近的重心,高低不平,有抖动。切割痕迹自带厚重的包浆,有风化现象。如果不经过后期打磨,我们就可以在部分出土玉器中,找到线切割的影子。

高古玉打磨抛光(学习切磋琢磨在古玉加工过程中的应用)(2)

2、片切割

片切割所用工具为片状,有两种形式,一种需使用潮湿解玉砂做介质,另一种为砂岩类磨石,不需要解玉砂。

高古玉打磨抛光(学习切磋琢磨在古玉加工过程中的应用)(3)

片切割,直接在玉材上进行来回往复推磨,直至将玉器切开。片切割演变到后期的大砣切片,原理是一样的,只是动力来源不同。我们在汉代大玉璧等片状器物上,仍能看到片切割的痕迹。

高古玉打磨抛光(学习切磋琢磨在古玉加工过程中的应用)(4)

二、磋

磋是古玉加工的重要工艺,从史前到汉代,这种加工方式一直应用。磋就是推磨,加工工具与工艺,类似于上述的片切割。使用片状金属或砂岩类工具,带动潮湿解玉砂或直接在玉器表面往复加工。

高古玉打磨抛光(学习切磋琢磨在古玉加工过程中的应用)(5)

直到汉代的八刀工艺,仍旧是这种加工方式。汉八刀包括玉蝉、玉猪、玉翁仲与分区玉璧的加强线等。

高古玉打磨抛光(学习切磋琢磨在古玉加工过程中的应用)(6)

沟底呈现平行状条痕,这是解玉砂拖砂痕迹,间距不等,粗细不均,线条内有包浆,光泽与外部一致。这种工艺痕迹,已得到实验室复原,可信度较高,唯独工痕内包浆不可仿,这是鉴定要点。

三、琢

琢玉,分为手工刻画与砣具加工。手工刻画在高古玉中十分常见,隋唐以后水凳出现,制玉效率大幅提高,手工刻画工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1、刻画

高古玉打磨抛光(学习切磋琢磨在古玉加工过程中的应用)(7)

刻画所用工具,常为尖锐的石核、燧石等细石器,它们硬度比玉更高,可以直接在玉器表面刻画。

高古玉打磨抛光(学习切磋琢磨在古玉加工过程中的应用)(8)

刻画产生的痕迹,不甚工整。沟底杂乱无章,常见冲出痕。有晶粒状凸起与长条状凸脊,这是“硬碰硬”的结果。沟底有附着物,有灰,不能出现新茬。有时会产生崩口,但崩口处也有浓厚的包浆,区别于机器工的拉锁状崩口(划重点)。

2、砣工

高古玉打磨抛光(学习切磋琢磨在古玉加工过程中的应用)(9)

砣具出现后,加工效率大幅提高。砣子加工下的痕迹,多呈现枣核状,且出现接砣现象。砣与砣之间,有拼接痕迹,如果后期不经过打磨,我们就会看到清晰的转弯特征。

高古玉打磨抛光(学习切磋琢磨在古玉加工过程中的应用)(10)

现代机器工艺也是使用砣具,只不过转速不同,现代为单向高速旋转,解玉砂换成了金刚砂,火气很重,不同于解玉砂缓慢作用的表象。

高古玉打磨抛光(学习切磋琢磨在古玉加工过程中的应用)(11)

这是仿品,线条急就,沟底无包浆,大面积高光,很“贼”,要与老的砣工细细比较,方能提高眼力。

四、磨

磨是对加工后的玉器,进行打磨。在古玉制作过程中,由于常用到解玉砂,本身就进行了一次打磨。所以古玉表面,常见拖砂痕。

高古玉打磨抛光(学习切磋琢磨在古玉加工过程中的应用)(12)

打磨工具,现在推测,可能为磨石、兽皮、葫芦等,打磨与抛光是不可分割的工序。经过细致打磨的优质古玉,表面往往呈现玻璃光,在汉代出土玉器中常见。虽然光泽较强,但毫不刺眼,精光内敛,泛着幽幽的宝光。仔细观察,玉器表面有细致打磨痕,杂乱无章,氧化后还会有橘皮纹,如水波荡漾,十分漂亮。

切磋琢磨,至关重要。多看多想多悟,眼力在不知不觉中,日渐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