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格式篇)01——作品构思

三级课程讲完了,书法三大要素用笔、识势和裹束都介绍了。书法课程要讲些什么,怎样安排一个书法课程,如果请十个人来讨论,可能会有六七种意见。

书法创作这18个小细节有点意思(书法创作需要做好五点准备以及构思)(1)

我这课程是以唐代张旭的书法传授为基础的,韩方明《授笔要说》记录了崔邈老师的授课内容,那就是八法、五势和九用等等,详细可见《玉堂禁经》。

书法创作这18个小细节有点意思(书法创作需要做好五点准备以及构思)(2)

不要忘记韩方明还有一位老师徐璹,他也是张旭的传人,这位徐老师讲了些什么呢?韩方明《授笔要说》也有记载。

韩方明的记录我跟各位介绍过一点,整段是这样的:"夫欲书先当想,看所书一纸之中是何词句,言语多少,及纸色目,相称以何等书令与书体相合,或真或行或草,与纸相当。然意在笔前,笔居心后,皆须存用笔法,想有难书之字,预于心中布置,然后下笔,自然容与徘徊,意态雄逸。不得临时无法,任笔所成,则非谓能解也。"

书法创作这18个小细节有点意思(书法创作需要做好五点准备以及构思)(3)

这段话是讲创作一张书法作品的准备工作和构思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就写不出一张好作品。这也是唐代书法教学的内容之一,前面三级课程是根据崔邈的话来组织的,四级课程起就根据徐璹的话来安排今后的书法课。

这里顺便介绍一下,徐璹一门几代人都善书法。

徐璹的作品以前没见过,1998年洛阳出土了《徐浚墓志铭》,这是父亲徐浩撰文,儿子徐璹书写,父子合作。徐浩是唐代名臣,也是张旭弟子,这以前介绍过。

一 书法作品的构思

书法创作这18个小细节有点意思(书法创作需要做好五点准备以及构思)(4)

徐璹明确告诉韩方明,一副书法作品是需要事先构思的。其实创作任何艺术品都是这样,举例来说,做一个碗很容易,价钱只不过两三块钱。但如果皇帝做寿,做一件官窑碗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纵使老师技术没问题,但构思做成什么样子,可能就要花上几个月、甚至几年去构思。

艺术品不可能不精心构思就动手,书法也是一样。

书法创作这18个小细节有点意思(书法创作需要做好五点准备以及构思)(5)

书法构思和绘画不同,如清代郑板桥画竹子,他说:"画大幅竹,人以为难,我以为易。每日只画一竿,至完至足须五七日画五七竿,皆离立完好,然后以淡竹、小竹、碎竹经纬期间。"

他的方法是分步添加,一支竹容易想定,然后画第二枝、第三枝,最后添加细节。

但书法不能添添补补,书法是一次过完成的,所以难度大过绘画,这就要求书法在创作前先想好各种细节。我来解释一下徐璹所说下笔前要做那些事。

1.1是何词句

第一点,徐璹说下笔前要看看"是何词句",也就是写些什么?书法是运用文字的艺术,所以书法作品往往结合文学。常见的有诗词歌赋序赞之类,还有一些是应用文。

书法创作这18个小细节有点意思(书法创作需要做好五点准备以及构思)(6)

如陆柬之《文赋》,《文赋》是陆机作品,陆柬之只是抄写。要注意文字有字形、字义和字音三要素,文学作品和应用文主要运用字义,诗歌还和字音有关,而书法是利用字形,表现的是字形书写后焕发出来的神采。

书法家写文学作品,实际上综合了文字的个要素,但要记住,书法本身的内容是神采。这跟歌曲有点相似。一首歌,有乐谱,有歌词。中国最早的诗歌,其实就是歌词,这是文学作品;而乐谱属于音乐,作曲属于音乐创作。所以一首歌曲是两种艺术的综合,各有各的范畴。

外国人听中国歌,如《茉莉花》,非常喜欢,掌声雷动。但实际上他们不知道歌词唱些什么,他们欣赏的是歌声,这说明歌词内容和音乐是可以分离的。

书法创作这18个小细节有点意思(书法创作需要做好五点准备以及构思)(7)

书法创作这18个小细节有点意思(书法创作需要做好五点准备以及构思)(8)

书写内容对作者心情有没有影响呢?当然有。颜真卿写《祭侄稿》,纪念安史之乱中牺牲的堂兄和堂侄,那种悲愤的心情,通过用笔喷薄而出。后人临摹这号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作品,往往没有这种神韵。

有一个流行很广的故事,说于右任先生写过一条告示:"不可随处小便"。有人把它收藏起来,剪裱为"小处不可随便"。原作找不到了,前年台湾有人集老字拼成这两条,裱褙装框后,挂在于老生前所任监察院的院长室。

我要说的是,这前后两条文字内容改变了,意义完全不同,但就于老的书法神采而言,前后两张差不多。书写词句对书法家心情有影响,但不是绝对的,就这个例子而言,文字内容的影响有多大,你可以想见。

徐璹所说看看"是何词句"不是讲内容对心情的影响,而是指格式上的安排。

书法创作这18个小细节有点意思(书法创作需要做好五点准备以及构思)(9)

拿《阴符经》来说,第1行是总标题,顶格写,第2行是小标题"上篇","上篇"位置一定下来,后面的"中篇""下篇"都必须和"上篇"一样高。第3行开始是正文,正文一直到93行。正文开始不像现在白话文要空一格或两格,那书法作品中什么时候会用到空格呢?这就是格式问题,就是四级课程要解决的。

1.2言语多少

书法创作这18个小细节有点意思(书法创作需要做好五点准备以及构思)(10)

第2点要考虑的是"言语多少",这是指字数。字数多少在安排上很有讲究,太多太少都有问题。譬如写对联,如果是五言、七言,安排都很方便。四言就觉得短了点,有时把签名题款都放在字下。

如果字太少,只有两个字,写成对联就太短了。如明成祖读"论语",见有"色难"两个字,把它当做上联请臣下对,解缙随口对了"容易"两个字。这是历史上的名对,从文学角度说非常出色,但如果要写成对联,就不大容易处理了。

书法创作这18个小细节有点意思(书法创作需要做好五点准备以及构思)(11)

再举一个例子,这是宋代吴琚书蔡襄诗。这张纸的尺寸是98.6×55.3厘米,长宽比例近于二比一。这首七绝共二十八个字,长行八个字,四行。作品看起来很随意,字有大小,其实是有定位的。我们现在常用的四尺半切宣纸,长宽比例是四比一。如果也要写这首诗,一行八个字肯定不行了,那一行多少字好呢?还是减少一行只写三行?如果一行十个字,你去试试就会发现还是不行。这事必须事先斟酌好,不要你下笔以后才发现不对头。

《心经》是书法家经常写的内容,我也写过多次。它有260字,如果用一张四尺半切去写真书,那应该是几行、每行几个字呢?我在香港讲课时,这是四级课程的作业。不但要学生设计出最佳方案,而且要用折纸的方法,把方格折出来。

在寻找最佳方案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有时多一行,每个格子不是方的,而是长的。如果减少一行,又出现了扁格子,都不合用。

我朋友出版我写的《心经》单张,一横幅,一直幅,结果发现,不是直幅的格子横过来就可以给横幅用的。

计算字数是相当费时的工作,也是要学一学的。

1.3选择纸张

书法创作这18个小细节有点意思(书法创作需要做好五点准备以及构思)(12)

第3点选择纸张。书法用纸很讲究,这个问题要分两方面来讲:第一是认识纸张,这样才可以选纸。

市面上有宣纸、毛边纸、元书纸、笺纸等等,究竟是什么意思?还有生纸、熟纸、半生熟纸等等,怎么搞得好像煎荷包蛋、吃牛排一样,生点好还是熟点好?生熟有什么不同,各派什么用处,这是要知道的。

选纸之后要讲讲用纸问题:有人折行书写,有人折格书写,这些网格线,有人画出来,有人不画出来,还有格行一起书写的情况,那究竟怎么用法?

徐璹说"及纸色目,相称以何等书令与书体相合","色目"就是种类的意思。这句话就是说选什么纸张、怎样书写来跟书体相合。

笔墨纸砚,有关纸的问题将全部在这里解决。

书法创作这18个小细节有点意思(书法创作需要做好五点准备以及构思)(13)

一张纸去掉四边,中间部分就是字芯,也就是写字的地方。刚才讲到,这个地方使用起来无非就是三种情况:一是空白的,二是分行,三是画格。但字芯外的四周空白也是有学问的。

正式的书法作品四边应该留多少空位?有时上下左右四边都不相等,理由是什么,这也要讲一讲。

1.4选择书体

第4点,选择书体。这个问题大了。同一个文字内容可以用不同书体去写,我在一级课程第一课中就讲过三种体:字体、书体和书法家之体。

书法创作这18个小细节有点意思(书法创作需要做好五点准备以及构思)(14)

有文字就有书写,书体是字体书写中产生的不同体式。

譬如说小篆,就有玉箸篆、铁线篆、薤叶篆等不同体式,那究竟用什么书体好呢?

不同书体的趣味当然不同。选择书体,跟你这作品派什么用途很有关系。

书法创作这18个小细节有点意思(书法创作需要做好五点准备以及构思)(15)

张旭以狂草出名,《肚痛贴》是给朋友的一封信,说忽然肚子剧痛,讨论服用什么药好,大黄汤行不行。因为事急,所以拿起笔来就用草书写了,我想这朋友必定是既懂草字、又懂医理的一个人。最后一行三个字,现在网上流行的解释竟然是"非临床",这真把我吓得不轻,这么念把张旭给耽误了。所以后面草书课程一上来就是讲草法,张旭可是国宝级人物。

书法创作这18个小细节有点意思(书法创作需要做好五点准备以及构思)(16)

但张旭不是什么场合都写狂草的,轮到写庄严隆重的作品,狂草是用不上的。

唐代尚书省有郎中题名石柱,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立,由张旭书写.这是非常工整严谨的真书,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人员题名碑,一点狂态都没有。

书法创作这18个小细节有点意思(书法创作需要做好五点准备以及构思)(17)

书法主要书体通常所说的有真草隶篆,如果加上行书,那就是五种。行书其实就是真书快写,差别不大。篆隶草行真五大类,每大类还可以细分几种,书体各有书写特点,真行草是用使转方法的。你要会选择书体,你首先要熟悉书体。所以后面课程安排,每种书体都是一个专题课。

1.5解决难字

第五点,解决难字。徐璹说"想有难书之字,预于心中布置,然后下笔",简单点说,就是难写的字在心中想定大圈。

前面选择词句、计算字数、选纸、选书体,跟三要素无头,唯有这一点定大圈,属于"识势"。我跟各位讲过,初学觉得用笔难,深入后就知道取势难。很多字怎样取势,不是一下子可以解决的。

书法创作这18个小细节有点意思(书法创作需要做好五点准备以及构思)(18)

如写部首"虍",俗称虎字头,这个字取势很零碎。你看智永、虞世南写的虎字头,是用这三个笔势。我编个容易记忆的口诀,叫"横横、竖竖、横横",其中撇可以当竖笔计,好像"川"字我们当它三个竖。这样信后你写虎字头就容易了,当然还有变式。

书法创作这18个小细节有点意思(书法创作需要做好五点准备以及构思)(19)

我们经常遇到有些内容中有重复字,如东林书院的这副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上联有五个"声"字;下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有五个"事"字。写起来就不大容易,重复字取势都一样不好看,但硬要变化有时弄巧成拙,如何安排不是容易的事情。难字属于怎样取势,这是书法三要素之一,在构思作品时,必须做到下笔前心中有数。

二 补充内容:题款

书法创作这18个小细节有点意思(书法创作需要做好五点准备以及构思)(20)

徐璹说了五点构思,但怎样题款没有说到。题款包括上下款,上款是这作品送给谁,这就要懂得称谓、敬语,这是文化和修养问题。下款包括签名、盖印,有时会写出日期和地点等等。可能唐人认为题款是理所当然、人人都知道的事,所以不用讲。但对今天的人来说,还是有问题的,所以要补充一下。

书法创作这18个小细节有点意思(书法创作需要做好五点准备以及构思)(21)

现在四级课程要讲的内容清楚了,这是以徐璹的论述为主线的。徐老师讲创作构思,有五点,是何词句、言语多少、选择纸张,选择书体,以及解决难字。我补充一点,怎样题款。其中选择书体,篆隶草行真就是五六七八九专题课程。余下各项大多是格式问题,将在四级课程中解决。希望这样各位心中有数,谢谢。

本节要点:

· 张旭教学系统:从崔邈转向徐璹。

· 徐璹论书法创作五点准备和构思。

· 四级课程补充内容:题款。

书法创作这18个小细节有点意思(书法创作需要做好五点准备以及构思)(22)

复习思考:

· 《阴符经》中有两个"虞"字,虎字头取势是否一样?

· 东林书院这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依庸堂,请查一下是怎样写的。你自己能写一次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