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看《陈情令》越觉得该剧的细节处理真的是太完美了,每帧画面呈现的细枝末节都大有深意,而多次出现在的画面中或温柔,或跳脱,或亲吻的兔子,成了忘羡之交的第一个观众,不仅见证两人从生疏到深情的过程,也倾听了蓝忘机或高兴,或郁闷,或患得患失,或懊丧恼恨的各种心思,在蓝忘机身心最痛苦的那三年,在蓝忘机最辛苦又寂寥的十三年,兔子应该是蓝忘机除却思追以外,情感慰籍的最大途径了。

陈情令蓝忘机最后的一段话 陈情令中的兔子(1)

兔子媒人

这样一个仙侠剧,一个双男主剧,原也豪情万丈,气吞山河,沧海桑田,气势磅礴,可也有细腻的情感宣泄,十六年前的求而不得,相隔千山万水,十六年后的半寸不离,亦步亦趋,只有兔子知道其中的深情和艰辛。

兔子原本雌雄不辨,用兔子暗喻两人情感也是伏笔千里。

陈情令蓝忘机最后的一段话 陈情令中的兔子(2)

首次出现的兔子,是在寒潭洞,蓝氏前辈寂寞之时的陪伴和玩物,魏婴却很喜欢这样温柔恬静的动物,关爱心泛滥,而蓝忘机何尝不是在这里第一次表现出对魏婴的偏爱?前一天还不能随意碰触的抹额下一秒就牢牢绑住魏婴的手腕上,蓝湛并不是墨守成规的人,也许在绑住的那一刻,蓝湛也震撼于自己的动作,身体比心思要诚实很多。因为我相信还有更多方法避免魏婴受到伤害。蓝湛有点害羞,还好没有云深不知处的外人在,只有一群不会说话的兔子。

陈情令蓝忘机最后的一段话 陈情令中的兔子(3)

此后,这群失去首任主人的兔子,被魏婴留在了云深不知处的后山,有了安身立命之所,魏婴对他们的关爱,也是因为兔子见证他和蓝湛的秘密。这个秘密有点甜蜜,又不能宣之于口人尽皆知,可只要看到兔子,一定能想起来。

因而,蓝湛将兔子当作魏婴,魏婴将兔子比肩蓝湛。当蓝湛下山寻阴铁,对着兔子说再会?明明是对着魏婴说的,他都已经那么明显当着魏婴的面去辞别叔父,他相信魏婴走的时候一定会来看看兔子,一定会想起寒潭洞中两人一起的誓言,一定会追上自己。结果也没有让自己失望,兔子就是二人的传声筒。

陈情令蓝忘机最后的一段话 陈情令中的兔子(4)

再次出现,兔子已经被画在天灯上,又何曾不是刻在两位少年的心中?魏婴肆意了得的神情和蓝湛喜爱又恼羞成怒的慌张,都是心魔在悄然改变,一个在玩笑中试探,一个在恼怒中掩饰,动心与否皆自知。

幽幽十六载,剧中并没有详细交代这些年,蓝湛是怎样风餐露宿,跋山涉水,逢乱必出,也没有展示蓝湛表现得颓然沮丧,焦灼失意,但十六年后,当着魏婴的面,蓝湛小心翼翼得抱起一只兔子,轻柔地安抚着。

才知道:这几千个日日夜夜,有多少时候,在蓝湛快要坚持不了的时候,在蓝湛绝望的快要抓狂的时候,这些兔子给了他希望,抚慰,他们是魏婴的化身,是蓝湛倾诉的对象,他们匍匐在蓝湛的胸口,听着蓝湛的心跳,了解蓝湛的痛苦和相思。他们不曾嘲笑,没有不耐烦,只是静静地趴着,心疼着主人的不容易,理解着主人的深情,鼓励着主人的坚持。

陈情令蓝忘机最后的一段话 陈情令中的兔子(5)

兔子成为倾听者

如果没有兔子作为蓝湛情感的宣泄口,蓝湛会不会像自己的父亲一样,愤懑闭关一生?会不会像自己叔父一样?避世般只追求学问?蓝氏出情种,蓝湛在这群被魏婴救下的兔子前,没有冰冷的眼神,没有拒人千里的距离,没有雅正的束缚?他只是想让兔子知道,自己有悔,自己想要寻回那个人,不管是灵识?魂魄?尸体?只要是关于这个人的。

幸好,这个人回来了,不管是阴谋阳谋也好,还是自己的诚意感动上天也好,他终究是回来了,蓝湛是否无数次在心中默念“感谢上天”?魏婴回来后第一次在云深不知处看到兔子,就是一脸的甜蜜和姨母笑,是否也想起青葱岁月那些美好誓言?

陈情令蓝忘机最后的一段话 陈情令中的兔子(6)

再次看到兔子灯,那晚的夜色真的美,蓝湛应该是想到当年,那遗憾的兔子天灯没有以最美的姿态飞向空中,如今这兔子花灯却又以最虔诚的态度稳稳的悬着。蓝湛眉眼温柔多情,魏婴翘楚娇笑,这副画面多温馨浪漫,让人有种“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既视感。

陈情令蓝忘机最后的一段话 陈情令中的兔子(7)

当两人再次在云深处避难,又带着新希望出发的时候,这时的二人已经在雪夜互表心志,互明情意,出发前特意到后山与兔子告别,是否也是蓝湛想对兔子说声:感谢那么多年你们的陪伴和倾听,如今我有了他的伴随和诉说,再不会寂寞,也再不会叨扰你们了,既是感激兔子,又是表白魏婴,没有你在的时候,只有这群你留下的兔子陪伴我。今后我希望伴随我左右的人是你。

陈情令蓝忘机最后的一段话 陈情令中的兔子(8)

而魏婴早已知情识意。那一句“你逃不过我的手掌心”难道不是宣誓主权和真情告白?

蓝湛深情的凝望,无声胜有声的回答,魏婴半是挑衅半是傲娇的眼神,何尝不是恃宠而骄,眉眼含笑?是否只有兔子明白自己是多余的,应该夹住耳朵,低着头降低存在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