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十一游了八达岭长城,悦目惊心,不自觉就写一篇文章记录一下。

先分享下实景图:

八达岭长城旅行日记(游记八达岭长城)(1)

长城,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恢宏建筑,蕴含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与血泪,它对中华民族寓意深远。但即便如此,我们对它却知之甚少,似乎大多数人都只知道“长城是秦朝修建的,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此次八达岭长城一游,刷新了我对长城的认知,特此分享。

第一,长城比我想象的更长

八达岭长城旅行日记(游记八达岭长城)(2)

我们看上面这种图,这是秦朝时长城的示意图。秦朝时,长城向东直达渤海以北;向西途经甘肃和青海,接壤青藏高原。

现在明白了吧,长城,能够抵御的不只是北方的匈奴,而是向东入深海、向西北入高山,将整个中华大地完整的保护了起来。中华大地,东面是漫长的海岸线,北面和西北则是平坦的草原或者戈壁,而西南是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南方是未开化的蛮夷之地,因此,在正北方和西北方筑起坚固的长城,中华大地的防御将无懈可击。当然,后来秦始皇派大秦铁骑深入南蛮之地,设桂林、象郡,相当于加固了南方的防御。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赞一下秦始皇,在两千多年前,在那样一个生产力低下、科技落后的年代,他老人家领导着大秦帝国,在中华四周,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也正是这道屏障,在后世帮助中华民族无数次抵御外敌入侵。秦始皇如此气量与眼界,无愧千古一帝(可惜后来遭遇了赵高和胡亥)。

两千多年前,秦帝国可谓是世界上前三甲的王国,能与之媲美的恐怕只有罗马和希腊。但我们都知道,罗马和希腊的文明早已被彻底粉碎,而秦帝国的文明却保存了下来。我想,这当中也有长城的原因。无论是希腊还是罗马,都没有像喜马拉雅山这样的天然屏障,更多的是平原。因此,每次遭遇游牧民族入侵时,都只能依赖各城池的城墙,而这样的防御极易攻破,无法形成像华夏大地这样的严密屏障。也正是因为这样严密的屏障,将华夏文明保留了下来。不过凡事有利有弊,因为这样的屏障存在,使得中华民族在大航海时代落后于西欧。

第二,长城比我想象的更陡

八达岭长城旅行日记(游记八达岭长城)(3)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是因为长城很长,而是因为长城很陡。看上面这张图,我当时就想,若是一具尸体从这里滚下去,得滚好几百米吧。

不难想象,当年两军交战的时候有多惨烈!城外的敌军像蜂群一样窜上来,顺着云梯、铁索不要命的往上爬,一旦他们爬上来,就会像恶狼一样到处撕咬。而守城的将士,同样也拼了命的阻止他们爬上来,石头、木棍不停地往下砸,弓箭不停地往下射。而城内的后勤兵,则会沿着陡峭的长城阶梯,不停地将石头、木棍、箭矢、刀枪抬上长城,他们脚下一定满是鲜血,一旦脚滑则会顺着陡峭的阶梯滚下几百米。

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战争,持续了一千多年。当中原的政权稳定,军事力量充足的时候,游牧民族则远迁中亚、西亚甚至欧洲。而当中原动荡,军事衰落的时候,游牧民族又会伺机入侵。不难想象,中原大地的长城守卫战,大多是以弱敌强。

在那一次次的长城守卫战当中,城外的人拼的是血性,城内的人拼的是体力,守城的军士最后精尽人亡,何其悲壮。

第三,长城的作用不止是御敌

还记得丝绸之路吗?最早的丝绸之路,以何处为据点?

没错,就是长城!在战争来临之际,长城抵御外敌,而在战争褪去之时,长城便是对外通商的关口。几千里的长城,沿途无数军事关隘,便是中原政权与北方匈奴、西域楼兰通商的关口。

原本用来抵御外敌的军事关隘,迅速转化为对外通商的贸易站,是物尽其用?还是唯利是图?是讽刺?还是幸运?

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在这一次次的商业贸易中,长城内外的各个民族逐渐实现了文明和族群的融合,最终变成了现在的中国。而这,也是商业贸易的积极作用,正是因为商业贸易、以物易物,满足了敌我双方的需求,使得农耕部族与游牧部族的关系得以缓和,最终摒弃战争,和平共处。

长城,不只是中原对外的屏障,也是联合融合城墙内外两个部族的纽带。

最后,旅游攻略

首先,必须要告诉大家,去八达岭长城的路很堵、很堵、很堵。本人是十一期间跟团游的长城,早上9点半从海淀区上车出发,到八达岭一百多公里,硬是堵到下午2点才到!所以,不推荐跟团游坐车去,推荐先坐地铁到昌平西山口站,然后叫滴滴或者出租去八达岭,可以节约时间。当然,如果想省下叫滴滴/出租的钱,还是可以跟团游的。

其次,介绍下费用明细,八达岭收费项目就三个:门票(必须买)、缆车费(自愿)、球幕影院费(自愿)。购买缆车票的朋友,可以坐缆车上长城顶,省些体力。当然,如果真的想自己爬一爬长城,就不要购买了。至于球幕影院,本人强烈推荐去看,因为4D的球幕影院本身就很爽,而且影片的内容质量非常高,导演将长城的过往历史、战争、经贸、地形以及未来展望全部体现在影片里,看完收获满满。

最后,注意自带零食和水。景区内的零食和水都很贵,当然钱多的朋友可以景区内买,本人当天买了一根玉米棒,很爽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