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着眼睛登山的励志故事(一个体弱胆小的男孩如何蜕变为孤胆英雄)(1)

都说,“父爱如山”,如山的父爱该是怎样的一种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毫不犹豫,当机立断?

世界文学中有不少写父爱的名篇,给我们启示,让我们感动。

蒙着眼睛登山的励志故事(一个体弱胆小的男孩如何蜕变为孤胆英雄)(2)

1 莫顿·亨特《悬崖上的一课》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作为上尉飞行员的莫顿·亨特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任务无比艰巨,但他最后完成了,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一步又一步,终会达到自己的目标。

其实,莫顿·亨特小时候身体很弱,胆子很小,他是怎样由一个体弱胆小的小男孩蜕变为一个战场上的孤胆英雄的呢?因为,他小时候上了特殊的一堂课。

请看下面的文字:

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

这两段文字真好,我可写不出这样的文字,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对环境的简笔勾勒,把一个身体有点虚弱的小男孩在悬崖上提心吊胆、束手无策、六神无主的处境传神地表现了出来,不亏是作家的手笔。

这两段文字出自美国人莫顿·亨特的一篇散文《悬崖上的一课》,《悬崖上的一课》曾被选入人教版、沪教版、部编版中学语文课本,题目改为《走一步,再走一步》。个人觉得这个题目好,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表现了一位父亲卓越的心理素质和超人的智慧。

小男孩从小体弱,为此不断受到其他孩子的嘲笑。一次,在其他孩子的怂恿和带领下,他爬到了一个悬崖上。然后,他突然发现,其他孩子从悬崖的另一面爬了下去,回家了。只剩下自己呆在悬崖的中间,上不去,也下不来,怎么办?后来,他父亲出现了。

儿子吊在悬崖上,上不去,下不来,已持续了好几个小时,他的体能已耗尽,他的心理已到了崩溃的边缘。父亲又上不去,即便上去了,也无法安全地把儿子带下来,天也黑了,真是难办!还好,父亲没有六神无主、着急上火,他表现得无比地镇静,他对儿子说:

“下来吧,孩子,”,“晚饭做好了。”

“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

就这样,父亲亲切的、镇定的话语引导着儿子一步步走下了悬崖,并且获得了一种人生的启示:“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一次的经历化作儿子宝贵的人生经验和心灵财富。

蒙着眼睛登山的励志故事(一个体弱胆小的男孩如何蜕变为孤胆英雄)(3)

2 列夫·托尔斯泰的《跳水》

孩子气极了。他丢开桅杆,走上横木。甲板上的人都在望着,都在笑猴子戏弄船长的儿子。但是他们看到孩子放开了绳子,两只手摇摇摆摆地走上那最高的横木,全都惊呆了。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所有的人都不知所措。

忽然,人群里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孩子听见下边的声音才醒悟过来。他往下一望,脚底下就摇晃起来。

正在这时候,孩子的父亲--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本来是要打海鸥的。他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向他瞄准,同时喊:“跳到水里,赶快跳到水里,不跳我就开枪了!”小孩在上面摇晃着,没有听明白爸爸的话。“跳到水里,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在父亲刚喊出“三”的时候,小孩把头往下一低就跳了下来。

小时候学过的课文,当时没什么感觉,也不记得作者是谁。今天突然就想起来了,在网上查了查,原来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跳水》,又读了一遍。又是一个性命攸关、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比小莫顿·亨特的处境更惊险,惊异于父亲的果决和当机立断,一刹那的功夫,果断地下达命令:“跳到水里,赶快跳到水里,不跳我就开枪了!”若没有一个这样的父亲,小孩早就粉身碎骨了。

这些平凡而伟大的父亲呀,你们是儿子的光,是世界的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