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天府旅游名县)(1)

入围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天府旅游名县)(2)

在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中,崇州人常璩不仅其中“四川本土”人物的代表,也是唯一一个拥有“成都户口”的“知名人士”。

入围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天府旅游名县)(3)

生于崇州、归隐崇州,常璩不仅潜心学问、护佑一方,更给成都、为四川写下了最早的“天府Rap”——《华阳国志》。

入围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天府旅游名县)(4)

嗯,小编知道很多童鞋不晓得常璩是哪个,也不晓得“璩”字咋个读!但作为一名身份证“51”开头的好青年,你还真的不能漠视“璩qu”这个读音。

因为,四川最资格的Rap版自我介绍,就来源于常璩的著作,被誉为“中国地方志鼻祖”的《华阳国志》。

“闹、闹、切克闹,煎饼果子来一套,四川美、四川好,古蜀传承很重要!要问古蜀在哪里,听我给你唱一遍,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峨嶓。地称天府,原曰华阳。”

怎么样,节奏分明、抑扬顿挫,是不是很有感觉?

入围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天府旅游名县)(5)

常璩能有如此“大作”,首先与他拥有的“地理优势”密不可分。出身崇州,这座作为一直与成都这座“省城”紧邻的州郡,有过蜀州、崇庆府、唐安县等多个称呼的古城,一直与成都相伴。

2000多年,崇州文采不改、风流依旧,4300年,崇州传承不断、底蕴不变。这给了常璩收集资料最好的便利条件。

要知道,那个年代,没有百度也没有谷歌,翻个资料有可能面对的是商周甲骨、先秦小篆!

就这点,就要给常璩点个赞!

入围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天府旅游名县)(6)

生活在东晋,在崇州成长、成才,又远赴中原为官的常璩,算得上成都的“归乡人才”。要知道,直到宋代,因为巴蜀之地设置了“川峡四路”,才有了咱们现在“四川”的省名由来。在改名前的很长一段时间,“蜀”就是四川地区最正规的称呼。

就像现在人们还是习惯湖南“湘”、贵州“黔”、云南“滇”、河南“豫”——“蜀”的名字如何传来,在先秦平定此地之前的历史是怎样的,这些都是常璩“大大”考订、修正,并著书立作,给了一个鲜明的解释。

入围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天府旅游名县)(7)

常璩因为一部《华阳国志》永留青史——全书十二卷约十一万字,写成历经六年,平均每年近2万字,在没有电脑的年代,这种创作速度可谓高产!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部中国历史上地方史志的开山著作,不仅有历史、地理,更以编年体的形式详尽记录了西汉末年到西晋的古蜀历史。古蜀从何而来、成都因何而兴,都在书中进行了论述。

在那个年代,《华阳国志》是史学家、文学家们考证代西南地方史和西南少数民族史以及蜀汉、成汉史的重要参考放在现在,相当于考试中的“指定参考书目”!

入围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天府旅游名县)(8)

对了,自古“巴蜀不分家”,常璩在《华阳国志》中先写《巴志》再写《蜀志》,充分说明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成都与重庆在文化上有着渊远的紧密联系。

王勃写“风烟望五津”,“五津”取自于《华阳国志》;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常璩简明扼要概括“文君因奔长卿”;文翁石室、锦官城名,就连成都旅游必打卡的“锦里”,常璩也都记录在案。

这样的常璩,为成都、为四川“写Rap”。缘深4300年、情重2000载,天府之国的底蕴,仍在延续着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