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乡惠亲,梓桑团结。

7月28日

惠东县稔山镇大墩村热闹非凡

锣鼓、舞狮、看戏、聚餐

1000多位村民欢聚一堂

参加一年一度的全村盛会

大墩村文化节

马栏湾艺术团惠东演出(惠东这个剧团演员全是女将)(1)

白字戏剧团的表演者都是女将,老生丑角都由女子表演。

马栏湾艺术团惠东演出(惠东这个剧团演员全是女将)(2)

每年的农历6月26日,大墩村都会举办文化盛会,今年已是第六届。在这场文化节上,大墩村女子白字剧团的白字戏表演深受村民欢迎,也是文化节的重头戏。白字戏,这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传统戏剧,正在稔山大墩村得到传承和发展。

女子剧团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

当日下午,在大墩村文化中心的舞台上,“啊咿嗳”的唱腔不绝于耳,台下坐满了观众,男女老少皆有,他们一边喝着饮品,一边津津有味地欣赏着白字戏表演。有村民告诉记者,文化节期间,至少有4场白字戏表演,是文化节的压轴节目,在村民中很受欢迎。

据介绍,白字戏在广东海陆丰一带比较流行。这是一个古老的稀有剧种,从明初或更早时期自闽南流入,后吸取当地民间艺术精华,遂形成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白字戏。该戏用闽南方言“福佬话”演唱,因为地域相近,后来也开始在我市惠东一带流传。

马栏湾艺术团惠东演出(惠东这个剧团演员全是女将)(3)

大墩村文化节上,白字戏表演是压轴节目,很受村民欢迎。

据有关资料记载,如果从最早的即兴开唱形式来算的话,白字戏在大墩村也有100多年历史。以搬上舞台表演的戏班子形式来看,白字戏表演60多年前就已存在。

大墩村女子白字剧团资料员陈灿告诉记者,大墩村女子白字剧团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得到汕尾海丰一些剧团的知名老师精心辅导,早年成为农村一支优秀的女子剧团,大大丰富了当时村民的文化生活。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该剧团于1964年停演。

直到2002年,在村里的一些热心人士、港澳同胞及数名老艺人的大力支持下,剧团才重新组建起来。

当时,本村老艺人周丽卿、曾王妹、曾妈由、曾冯乾、林路、陈光意等白字戏“六朵金花”重新组建了一支能歌善舞的女子剧团。剧团以唱白字戏为主,演员来自本村爱好文艺的中年妇女,以及从学校毕业后回乡的学生,目前已发展到将近40人。

武生丑角全由女子扮演

大墩白字戏的舞台上,无论是老生、武生,还是丑角、花旦等角色,全是由女子扮演。陈灿告诉记者,大墩村女子白字剧团现有团员中,所有上台表演的都是女子,有20多人,男人们则负责伴奏和一些幕后工作。

团员陈光意是大墩村女子白字剧团的元老,已经70多岁的她还一直坚持在舞台上,而且主要角色是武生。当着记者的面,陈光意表演了一套动作,虎虎生威的样子让人一点都看不出来她已是70多岁的阿婆。陈光意告诉记者,她从小就喜欢文艺表演,也跟着师傅练过功夫,有功夫底子在,她演起武生来毫不费劲。

马栏湾艺术团惠东演出(惠东这个剧团演员全是女将)(4)

70多岁的陈光意老当益壮,一直活跃在舞台上,擅长表演武生。

林翠兰是个90后女生,也是该剧团的后起之秀,她告诉记者,自己十几岁时就开始到女子白字剧团跟着师傅学习,目前主要扮演穆桂英等花旦角色。虽然已经做了母亲,但只要剧团有排练和演出,她都会到场参加。“我本来是大墩村人,后来结婚婆家也在大墩,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大墩、为女子白字剧团作一些贡献。只要剧团一直存在,我也会一直演下去。”

大墩村女子白字剧团副团长周丽卿是集长须丑生于一身的全方位演员,也是该女子剧团重新组建的创始人之一。除了自己登台,她还会带上十几岁的孙女一起上阵。其实,孙女从13岁就跟她登台演出了,“那时候,别人邀请我们去隔壁村表演,孙女就跟着去看,有时候在后台帮忙弹琴,看多了就主动加入进来演戏了。”

目前的大墩村女子白字剧团中,有老人,有青年,还有十几岁的女孩,“可以说老中青三代都有了,这对白字戏的传承很有必要。”周丽卿说。

自导自演了40多部历史名剧

除了在大墩村演出,每逢庙会或是喜庆的日子、宴会等,大墩村女子白字剧团还会受邀前往惠东黄埠、平海、吉隆、铁涌、平山、多祝以及大亚湾区等地演出。曾经有香港人来看过戏,觉得特别好,还邀请剧团到香港演出,但鉴于路途遥远、手续较多而作罢。

多年来,大墩村女子白字剧团自导自演了40多部历史名剧,其中武打剧20多部;特别是一些经典剧目如《剪月蓉》《陈世美休妻》《六郎斩子》《三国演义之姜维战郭淮》等,可以说家喻户晓。剧中人物生、旦、丑、花脸、青衣都是女子扮演,惟妙惟肖。

马栏湾艺术团惠东演出(惠东这个剧团演员全是女将)(5)

大墩村新建的白字剧公园。

据介绍,2011年,大墩村女子白字剧团被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吸收为团体会员,并申报广东省非物遗产保护,多次得到省市文化主管部门一致好评。目前,由团长林石永带领的这支女子白字剧团正继续弘扬白字戏传统文化,更好地为村民演好戏。

采访中,大墩村党支部书记曾妈新告诉记者,现在,白字戏及大墩村女子白字剧团是大墩村的一张文化名片,对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增强村民的凝聚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前,村里只有一个小型表演舞台,配套的白字戏活动场所并不多,为了支持大墩村女子白字剧团的发展,村里兴建了白字剧公园,配套了白字剧活动社,希望有助于白字戏的传承与发展。

来源:惠州日报

编辑:古志勇 徐达华 刘晓辉 黄俊维

监制:骆潭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