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雅风。

上一章里,老子讲述了大道内在的特性以及道法自然的规律,他将人与天、地和道并列,说宇宙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并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这既是人类自我修正应当有的学习,同时也是对人类偏离大道的一层制约。所以在接下来的第26章里,老子给我们具体地讲述了自然之道的约束力,并论证了为什么我们人类应该遵循大道,顺其自然。

我们看一下原文: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道德经十二章思维导图讲解(道德经第26章轻则失本)(1)

这一章文字不多,但分量却很重。一开始,老子便提出了重与轻,静与躁这两对相反相成的概念,并讲述了重与轻,静与躁的特性与区别。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在这里,重指的是厚重、稳重、慎重、庄重,轻指的是轻浮,轻率,轻意,轻佻;静指的是安静,宁静,清静,冷静,躁指的是浮躁,急躁,狂躁,暴躁;根的意思是根本,根基,君的意思是主宰,领导。

从重和轻这一对矛盾来讲,轻是由重决定的。重是轻的根本,正是因为有了重,轻才有所维系。如果没有重力的维系,那么轻飘飘地也就好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永远也没有着落。从静和躁的矛盾来说,心中宁静才具有支配的力量,宁静才能致远嘛。而躁正是轻率的表现,静却是稳重的象征。无论你怎么轻浮狂躁,都不能离开稳重冷静,也只有稳重冷静才能够制服轻浮狂躁。

道德经十二章思维导图讲解(道德经第26章轻则失本)(2)

所以,稳重冷静的本身就是轻浮狂躁的克星和主宰。也就是说,只要能够保持稳重冷静,就能够克服轻浮狂躁的毛病。就好比军队打仗,士兵可以轻装上阵,来回游击,但却一日也离不开粮草辎重。辎重是个军事概念,泛指军中载运器械、粮食的车辆。正是有那些粮草和给养作为后盾,士兵才敢轻装上阵。如果没有大部队和后勤的及时供应,那么稍稍冒进一下,就有可能全军覆没。所以,对于君子和圣人来说,时刻不会忘记后盾的保障,决不会轻率从事。无论他们走到哪里,粮草辎重都会紧随其后的。

另外,作为君子和圣人,会面临美丽宫殿、华彩生活等各种奢华的诱惑,但他们却丝毫不会因此而轻浮狂躁,自以为是,依然能够保持宁静地生活,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自然而然,超然于这些世俗之外。荣观是指贵族游玩的地方,在这里指各种奢华的诱惑。

道德经十二章思维导图讲解(道德经第26章轻则失本)(3)

圣人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自然之道就是顺其自然,不要有任何的非分之想,或者胡作妄为。好比重物与地面相接,自然会稳如泰山。但如果总想往天上飞,摔下来的时候确实很惨的,就是我们常说的,爬得高而摔得惨。战场上用兵打仗,出奇谋用奇招,以少胜多的战役毕竟是少数的,不能代表实力决定成败的客观规律,商场上经营企业也是一样,虽然雷军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但是马云直接回击说,风口过去之后摔死的也都是猪。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如果企业没有根基,单纯靠追风口赶潮流,并不能从根本上保障企业能够发展壮大。看来,世间的事物,还是稳重胜于轻浮啊。圣人治理天下更是如此。什么是万乘之主呢?古时候四匹马拉的兵车称为一乘。“万乘”是指拥有兵车万辆的大国。所谓天下,包含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治理天下自然是不能轻率从事的。

道德经十二章思维导图讲解(道德经第26章轻则失本)(4)

然而有些万乘之国的大国君主,不仅不去慎重地对待它,为了自己一时的私欲,便轻率,轻意的下达政令,弃天下民众利益与不顾。如果是圣人治理天下,当以天下为重,以自己的私欲为轻,重为轻根,行事稳重,顺其自然,不轻易妄动,方能够以无为之心而使天下大治。

当今社会,我们暂且不说万乘之主,单说一说汽车车主,我们知道,随着汽车数量的日益增多,道路上的交通状况不容乐观,堵车,抢道,违章,事故是司机师傅们经常遇到的事情,然而如此司空见惯的事情却诞生了一个群体,叫做路怒族,路怒族患有同一个病症就是路怒症。

当你开车在路上,被人别了一下车,然后你追过去截住对方,跟他直接在路上打一架,对你有什么好处?没有任何好处,没有人觉得路怒症是对自己有好处的一件事。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要做呢,为什么那么多人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呢?这种好像是被操控的急躁狂躁的感觉是哪儿来的呢?

道德经十二章思维导图讲解(道德经第26章轻则失本)(5)

事实上,如果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就能够发现,这是进化过程当中给我们留存的动物本能的痕迹,也就是说,假如我们还是一只大猩猩的话,这时候我们被别的猩猩欺负了一下,我们绝对不能忍气吞声。因为这个时候如果忍气吞声,那么下一次可能要的就是我们的生命,这时候我们需要展示我们是愿意捍卫自己的大猩猩,才能够受到种群的重视,这个有利于我们的生存。

所以,我们在被别人简单地冒犯以后,我们第一感觉是要发作出来,让他知道我们是不好惹的。当我们开着车被另一个人别了一下以后,去跟他理论,然后停下车来把他摁在那儿,然后跟他大吵一架,甚至打架并因此进了派出所。好了,处理完之后两个人相忘于江湖,谁也不认识谁。这点愤怒,这点所谓的做人的血性,只能成为车流当中的笑柄,因为那是动物的本能反应所产生的结果,说明我们做为人的理性没有战胜作为动物的本能。

道德经十二章思维导图讲解(道德经第26章轻则失本)(6)

历史上曾经有一个王后,因为嫉妒杀了自己的孩子,她说我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嫉妒让我发狂,我必须这样做。她是为了伤害自己的丈夫,只是要证明自己是不能被冒犯的。

很多时候人们没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被这种非理性所左右。然而,这种轻率而狂躁的情绪是不利于我们发展的,所以我们把这个东西称为误报,就是说我们的大脑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虚幻的,它给我们发出的警示信号是完全不必要的。

所以老子说轻则失本,躁则失君。一旦自己轻率了,就会失去根本和根基;一旦自己狂躁了就会失去领导力主宰力。因此,从统治者和领导者本身来考虑,他们如果想要真正地把握住君位,并且牢牢常地抓住天下的根基,就应该慎重而冷静,顺其自然地让心保持宁静,保持宁静便能够做到稳重了。

道德经十二章思维导图讲解(道德经第26章轻则失本)(7)

苏格兰不可知论哲学家大卫·休谟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人的理性是激情的奴隶。人们总是感觉自己在掌控局势,实际上是一种幻觉,因为我们的理性是激情的奴隶。但在老子看来这只是没有体悟大道的人的常态,真正悟道的人,是完全能够克服不必要的激情,而让理性占据上风的,所以说修炼的过程就是理性战胜激情的一个过程。本章的思想对于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可以说是意义重大,现在的人类,其实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人类放任自我的膨胀,一切从任性和自私的角度出发,那城市的道路上根本容纳不下这么多任性的汽车,而这个地球也容纳不下这么多自私的人。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更多地去抛弃掉这些动物性的本能,回归到纯朴、简单的生活,不要对情绪起过多的反应和放纵,不要对外物起过多的干涉和对抗,我们会生活在一个更加美好和长久的地球之上。

好,最后我们再看一遍译文:

稳重是轻率的根本,冷静是狂躁的主宰。因此君子终日行走,不离开载装行李的车辆,虽然有美食胜景诱惑着他,却能够安然处之。为什么大国的君主,还要因为自己的私欲而轻率狂躁以治天下呢?轻率就会失去根本;狂躁就会丧失主导。

好,第26章我们就分享到这里,这里是雅风国学,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敬请关注,评论和转发,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