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内黄本地特色小吃,创制于清朝咸丰年间,距今已有170多年历史。灌肠以猪血、猪肠、小麦面粉、香油、五香料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因其成品色泽里红外白,又被称为“血肠”,是人们喜爱的美食。

内黄灌肠做法(内黄美食灌肠)(1)

灌肠具体制作方法看似简单,实则讲究。先备好面粉和猪血,比例为面粉3:7,将猪血放入30%浓度的盐水,用木棍持续搅拌,使血不能凝固,然后再与4:1的稀水面汁混合在一起,取洗净的猪肠子一根,用细绳子扎紧一端,分批适量灌入,灌满后再用细绳子扎紧肠子另一端,待血浆、面汁的混合体在肠内凝固后,即可放入锅内用文火轻煮。期间要不断用针在肠上扎出小孔,使之排出受热后所产生的气体,以免肠衣胀破。一般情况下一个半小时左右即可煮熟。

内黄灌肠做法(内黄美食灌肠)(2)

灌肠最初为方便到街上摆摊或沿街叫卖,就把煮好的灌肠放在担水用的筲里(筲是旧时候使用的木质水桶),上面可盖上木盖,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并有较好的透气性,时间一长便有了“筲灌肠”这一称呼。随着社会的发展,筲逐渐被铁皮桶、保温桶所替代,但内黄人仍然叫“筲灌肠”。

内黄灌肠做法(内黄美食灌肠)(3)

灌肠口感光滑,软而不粘,香嫩不腻,搭配蒜汁,热吃最佳,具有清肺、养胃、补血、解酒的功效,经常食用还能延缓衰老,提高免疫能力,被称为肠道“清道夫”。肠衣灌血,接纳包容,互相融合,体现了内黄人海纳百川的包容气质;沿街叫卖,走村串户,蹲立皆食,体现了内黄人简单干脆的直率性格;一碗“筲灌肠”,道尽内黄人朴实的性格特征。

内黄灌肠做法(内黄美食灌肠)(4)

近年来,内黄美食界深入挖掘灌肠文化,潜心研究灌肠新制方法,在传统“筲灌肠、血糕煎灌肠”的基础上,创新出手抓灌肠、麻辣灌肠、鸡汁灌肠、烩灌肠等风味多样的新品灌肠,推出灌肠新吃法,丰富灌肠新菜谱,深受广大食客喜爱,荣登内黄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内黄灌肠做法(内黄美食灌肠)(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