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号老钮

我们要形容一个人非常有学问,有一个成语叫“学富五车”。

如果有人告诉你,学问也有自己的“味道”,你相信吗?

可能你会产生疑问,学问怎么会有味道。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本书——《学问的“味道”:与燕园“大脑”面对面》。

换着花样做难吃的饭(学问的味道做学问好比煮米饭)(1)

这本书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作者是新华社的三位记者:李斌、魏梦佳、刘苗苗。

《学问的“味道”》的内容是记者对八位北大人的访谈,他们是北京大学的原校长、教授、翻译家……

本书在正文之前有推荐序一,推荐序二,前言。

正文由八部分组成,分别是对北京大学八位教授的采访,每一部分内容又分为导言和人物采访。

正文后面还有后记。

阅读这本书,就是与八位北大人对话的过程。

换着花样做难吃的饭(学问的味道做学问好比煮米饭)(2)

书中有一句话让人耳目一新——知识不是力量,运用知识才是力量。说这句话的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

读完全书你会发现,其实,这八位北大人对知识的看法是一致的,或者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理念: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把知识化为力量的能力。

北大的学生进入校门不是单纯为了获取知识,而是要会用这些知识。

我们可以把知识比作米,拥有再多的米,你不会把它们煮成米饭,照样吃不饱。

运用知识就是把米煮熟,吃下去才能吸收,真正变成自己的营养。

做学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是拿煮米饭来打个比方。

会煮米饭的人都知道,要把米饭煮得好吃,米的品质、水量、煮饭的时间都很重要。

煮米饭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创新,比如可以加绿豆,加糙米,或者加入腊肠、腊鸭腿做成煲仔饭。

我们加入的材料不一样,煮出的米饭味道也不一样。

做学问也是如此,会有不一样的味道,它们分别是:苦、辣、甜。

换着花样做难吃的饭(学问的味道做学问好比煮米饭)(3)

做学问之苦

情景喜剧《炊事班的故事》里面有一集,炊事兵小毛煮米饭,因为他是新手,所以米饭煮夹生了。

我们学煮米饭的时候,也会遇到过这种情况。

尤其是我们小的时候,家里没有电饭锅,煮米饭很难,水加少了会煮夹生,水放多了就太软,煮时间长了会煮糊了。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摸索,怎么才能把米饭煮好。

做学问跟煮米饭一样,也需要去仔细琢磨,怎么把学问做好。

陈堃(kūn)銶(qiú)教授和王选教授就是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从事计算机语言的编译程序系统的研究和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研究工作。

条件艰苦,机器不稳定,有设计错误,而且没有显示器,必须打印出来一个字一个字抠。

不仅如此,他们还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冷嘲热讽,别人质疑他们,认为他们根本什么都不懂。

尽管这样,他们还是克服困难,沉下心来研究,坚信自己一定能做出来。

要做学问就得有“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精神,能够经得住千锤百炼,坚定信念,不受外界影响,才能有所作为。

换着花样做难吃的饭(学问的味道做学问好比煮米饭)(4)

做学问之辣

除了白米饭,我们可以在煮米饭的时候放入别的食材,做出不一样的米饭。

谁说米饭就一定是白米饭,这就是一种创新。

做学问也是一样,要有这种创新的精神,敢于质疑的精神。

叶朗,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著名美学家。

“接着讲”不是“照着讲”,“接着讲”是创造,“接着讲”是发展,“接着讲”是飞跃。

做学问不能只是按照前人的路来,要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要有属于自己的东西。

我们知道一句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我们读了很多书,如果照搬书上的内容,那是没有用的,要敢于质疑。

书中反复提到一句话:北大是常为新的

鲁迅先生说:“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

北大是运动生长的,充满活力,北大人“敢为人先”。

有一位老师,从来没有见过计算机,没有出过国。1958年,他自己设计出一台计算机。他利用有限的知识,去进行实际的操作,把知识化为力量。

这种精神感染着一个每一个北大人。

我们读书也是一样。

读完一本书之后,如果只是单纯地把书里面的内容一字不落的背出来,不能叫拥有了知识,那只能叫照书念。

我们要能在读完一本书之后,用自己的语言把书里的精髓加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这样才是把知识内化为了力量。

换着花样做难吃的饭(学问的味道做学问好比煮米饭)(5)

做学问之甜

不管是白米饭,还是加了糙米的米饭,还是你加入腊肠做出来的煲仔饭,最后煮好的米饭,吃起来肯定都是非常的香甜可口,咸香入味。

当做学问有了收获,有了成果,不管它的大小,都让人喜悦。

这就是做学问之甜。

当陈堃銶教授和王选教授的研究有所成就时,当那位自主设计计算机的老师设计成功时,他们心中会品尝到比蜜糖还要甜的味道。

哪怕是在做学问的过程中,旁人看来可能是枯燥无味的、苦的,可是在致力于学术研究的人来说,他们整个研究的过程就是甜的。

做学问的味道并不是单一的,它可能是几种味道的混合,可能还有别的味道。

这些交织在一起,汇成学问独有的味道,让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换着花样做难吃的饭(学问的味道做学问好比煮米饭)(6)

你有没有品尝到学问之味呢,也许你读了《学问的“味道”:与燕园“大脑”面对面》后,会品出学问其他的味道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