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布干维尔岛,这座西南太平洋上,所罗门群岛中最大的岛屿,这座岛屿上,曾经有着世界最大的铜矿,由澳大利亚所有。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89年,这一年,因受到叛乱分子的袭击,铜矿关闭,政府下令撤走岛上所有的白人,并对该岛实施封锁,派兵镇压。

为什么要读皮囊这本书 文学可以为人们打开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1)

在政府军和叛军互相厮杀这段时间,岛上的居民陷于混乱和恐惧之中。电灯不亮了,发电机也没有了燃料,整个岛屿陷入了黑暗当中,医院的药品也被叛军抢劫一空。年纪最小的孩子们染上痢疾也无药可治,最后只得将他们的尸体掩埋掉。

在这黑暗、混乱,处处充满恐惧的时期,学校的老师也被撤走了,而唯一留在岛上的白人瓦兹先生,主动承担起了老师的责任,他的教学内容是每天给学生读一个章节的《远大前程》,这部狄更斯先生的伟大文学作品。

他相信文学会将孩子们带入另一个世界,使孩子们于这乱世之中,在另一个世界,在文学的世界,精神可以得到安宁,他相信文学的力量会帮助孩子们度过这艰难困苦的战争岁月。

然而,文学虽然给孩子们带来了安宁与希望,却同时给自己带来了死亡。

《皮普先生》这本书是作者在战争期间,经过实地采访后所写。这段采访经历使作者对战争与苦难有着切身的体会,作者被海岛上远离文明的大人和孩子的善良所感动,被战争血淋淋的现实所震撼。

作者便以女主人公玛蒂尔达,一个十三岁,布干维尔岛上女孩的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于是书中的世界显着那么的单纯,人物的言行是那么的幽默,可是在单纯与幽默背后却透露着血淋淋的现实。

为什么要读皮囊这本书 文学可以为人们打开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2)

书中以狄更斯的《远大前程》给线索,贯穿全文,更是以《远大前程》中的主角皮普这个人物来展开描述,皮普这个虚构的人物与玛蒂尔达有着诸多相像之处,是玛蒂尔达在《远大前程》中结识的新朋友,可是这个人物却给全村人带来了灾难,给瓦兹先生和玛蒂尔达的母亲带来了死亡。

在充满战争的岛屿上,文学为孩子们在悲惨的生活中建立起了另一个世界

在布干维尔这座岛屿上,政府军与叛军之间的战争打的正酣,政府将岛上所有的白人撤走,而瓦兹先生为了自己的黑人妻子格雷斯,选择了留在岛上,他也就成为了岛上唯一的白人。当学校的老师被撤走后,瓦兹先生便主动站出来承担起教书的责任,而他的教学内容很简单,就是每天给孩子们读狄更斯先生的《远大前程》。

在此之前,这些远离文明的孩子,包括大人们,谁都不知道狄更斯先生是谁,当然也不知道《远大前程》,更加不知道《远大前程》中的皮普先生了。

“我父亲的姓是皮利普,我的教名是菲利普。”就这样,瓦兹先生开始读起了《远大前程》,也是在这一刻,瓦兹先生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文学世界的大门,使孩子们暂时忘记了现实世界的残酷与艰难。

对于玛蒂尔达来说,瓦兹先生同样给她带来了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她消磨着夜晚的时光,可以趁着夜色到达另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在那里,她结识了一个新的朋友,皮普。

在另一个世界,玛蒂尔达也见到了死亡,她看见了皮普在坟地里,周围是他死去的父母和五个哥哥的墓碑,而现实当中,玛蒂尔达也目睹了那些因患痢疾而亡的婴儿,他们被埋在山坡上。玛蒂尔达发现自己在有些事情上和皮普是一样的,比如两人都不是真正地了解自己的父亲。

也许是现实过于残酷,随着《远大前程》故事的推进,玛蒂尔达更加陷入到这个世界无法自拔,在这个世界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完整的、合理的,玛蒂尔达与皮普更加成为了要好的朋友,她同皮普走在相同的街,去相同的酒吧,见相同的人,只可惜他们之间的交流是单向的,只能她与皮普对话,而皮普却无法与她进行对话。

为什么要读皮囊这本书 文学可以为人们打开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3)

此时,皮普对于玛蒂尔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朋友,她在沙滩上用贝壳拼出皮普的名字,总是到海边去陪着他。当玛蒂尔达的妈妈给她布置作业,让她记住家谱上祖宗的名字,她却感觉同死去的祖宗相比,甚至同身边的人相比,《远大前程》中皮普、哈维汉姆小姐,以及乔·加格利这些人物才是她生活中的一部分。可以说瓦兹先生给孩子创造出的世界比现实更吸引人。

当玛蒂尔达发现不仅自己珍爱这本书,自己的同学们也都非常珍爱这本书,甚至他们或许也打开了那扇门,住进了这个世界时,恰恰是《远大前程》失踪之后,幸好这本书已经被瓦兹先生讲完了。

失踪的书并没有阻挡瓦兹先生讲《远大前程》的决心,也没有影响孩子进入到那个世界,因为瓦兹先生决定以另一种方式找回《远大前程》。

他让孩子们平时随意回想书中发生的故事情节,不需要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也不用非常准确,只要能想出来就好。当大家把自己想出的情节在课堂上说出来后,瓦兹先生便记录下来,当大家将所有情节汇集到一起后,书中完整的故事便被拼凑出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玛蒂尔达又重新来到了这个世界,大多时候是在夜晚,也有的时候是在凝视大海时,有的时候没有任何预兆,突然就来到了这个世界。

也正是因为瓦兹先生这样的安排,使玛蒂尔达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有了新的了解,这里面,有的人她不喜欢,有的事她不明白,而对于皮普,她仍是一如既往的喜爱,甚至因为知道了接下来的情节该如何发展,更加激起玛蒂尔达想要保护皮普的欲望。

当她发现同学们也非常珍爱这本书,也住进了那个世界,心里面可能也装着皮普,是在一次大家找回情节的课堂上。同学塞莉亚找回了一个情节,但接着她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个想法是书中没有讲到的,而是塞莉亚幻想出来的,就好像她在那个世界,事情就那么发生在她眼前一样。这令玛蒂尔达感到非常吃惊和佩服,而瓦兹先生竟然也给记录下来,将它放到了这个世界中。

就这样,孩子们在瓦兹先生建立起的世界里畅游着,并在找回《远大前程》的过程中重建了这个世界,不断的根据自己的想法为这个世界添砖加瓦。这里没有战争,没有杀戮,有的是结满白霜的早晨、繁华的大都市、林立的高楼。

文学给孩子带来希望的同时,也为村里带来了灾难,带来了死亡

正当孩子们每日畅游在瓦兹先生为他们建立的文学世界中,一天,政府军的直升机在黎明前降落到村子的海滩上,熟睡中的人们被喧闹声吵醒。村民们不约而同的从各自房子里走出去,就好像事先排练过一样。

政府军的指挥官用出人意外的,柔和的声音对村民们说,出于安全考虑,他想要村子里面每个人的名字,这让村民们悬着的一颗心变得踏实了许多,毕竟名字不是炸弹,不会给他们带来危险,这段要求还是很容易满足的。

为什么要读皮囊这本书 文学可以为人们打开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4)

正当村民们开心的将自己的名字写下来时,一名士兵从海滩跑过来,对着指挥官耳朵悄悄的说了什么,指挥官便和士兵一起去了海滩。几分钟后,两人便匆匆的迈着大步回来,原来玛蒂尔达在沙滩,用贝壳拼出的皮普的名字,被士兵发现了。

指挥官大声的问道:“谁是皮普?”之前柔和的声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愤怒。学生们都知道答案,玛蒂尔达的妈妈也知道,因为她总给妈妈讲《远大前程》的故事,当然,很多学生的家长也都知道。

这时,瓦兹的学生丹尼尔不假思索的说道:“皮普是狄更斯先生的。”说完他便用手指了指学校的方向,并且带领士兵将瓦兹先生和他的妻子格雷斯驱赶到人群中。

当指挥官问瓦兹先生是否是狄更斯时,瓦兹先生看到离指挥官仅一步之遥的丹尼尔后,便意识到误会是如何产生的,出于保护丹尼尔的目的,瓦兹先生承认了自己就是狄更斯。虽然此时,很多的学生和家长都可以戳破他的谎言,但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他们相信瓦兹先生,也知道瓦兹先生为什么这么做。

当指挥官问道谁是皮普先生,瓦兹先生试图向他解释,皮普先生只是小说中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为了向没有读过《远大前程》的指挥官解释清楚,瓦兹先生让玛蒂尔达去学校取《远大前程》。

然而,天空的讲桌上并没有这本书,玛蒂尔达检查遍了屋里的每一张桌子,都没有找到,此时玛蒂尔达想到了皮普先生,当一名逃犯威胁皮普,如果他第二天早上不给他带来食物,那么他便会挖出皮普的心肝,此时皮普经历的恐惧玛蒂尔达也同样在体会着。

空手而回的玛蒂尔达使指挥官变得愤怒不已,他认为是瓦兹先生欺骗了他,他认为村子里面藏了一个叫做皮普的叛乱分子。愤怒的指挥官命令士兵将煤油倒在村民的席子和衣服上,不到五分钟,这些席子和衣服便烧为灰烬,村民们只剩下身上穿的衣服。

他给村民们两星期的时间,希望下次来的时候,大家能够交出那个叫做皮普的人。然而没过几天,他们又来了,当然,他们依然没有找到皮普先生,恼羞成怒的指挥官命令士兵烧毁村民的房子。

当政府军再次离开后,淳朴的村民们也并没有责怪瓦兹先生,而由于书的丢失,瓦兹先生便带孩子们用另一种方式来找回《远大前程》。与此同时,叛军们也来到了这个村子里,村民们对待叛军的态度与政府军相比截然相反,因为叛军大都是当地人组建起来的,他们对待叛军像自己家人一样,将自己的东西给叛军吃。

当叛军来后的第二天,他们发现了瓦兹先生,他们用友好的口气问瓦兹先生叫什么名字,瓦兹毫不犹豫的说自己叫皮普。由于叛军们都对这个岛上唯一的白人非常感兴趣,便总是问他一些问题。

最后,瓦兹先生决定给他们讲讲《远大前程》,当然,对叛军来说,这是皮普先生这个唯一白人自己的故事。瓦兹先生决定用七个晚上的时间将故事讲完,然而故事还剩一个晚上就讲完时,叛军们便悄悄的离开了。

为什么要读皮囊这本书 文学可以为人们打开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5)

而在同一天,政府军再次出现了,与他们在一起的还有一个俘虏,这个俘虏就是在村里驻扎,听瓦兹先生讲故事的叛军中的一员。很明显,他挨了很多次打,他的脸已经变得惨不忍睹了。

政府军当着所有人的面问俘虏,谁是皮普,俘虏费劲的抬起胳膊,朝学校指了指,于是士兵们便拖着他向学校走去。当大家陷入异常的平静和深深的恐惧时,突然学校方向传来了枪声。

就这样,瓦兹先生,那个曾经为大家带来文学世界的瓦兹先生,被当成了皮普,就这样被政府军枪杀了,然而更加恶劣的事情还在后面,政府军将他剁成块,扔进了猪圈。

很显然,指挥官不想让大家承认这件事情发生过,便问大家谁看到了这件事情,此时,单纯的丹尼尔再次站了出来,毫不犹豫的说自己看见了,于是两名士兵便将他带进了丛林中,而他的奶奶,向指挥官请求陪着孙子一起去,于是这祖孙二人也被政府军残忍的杀害了。

指挥官得意的再次问大家谁看到了这件事情,玛蒂尔达信仰上帝的妈妈站了出来,她说,她看到了政府军将瓦兹先生剁成了碎块,瓦兹先生是个好人,她可以作为上帝的证人。

妈妈的举动使玛蒂尔达感觉到惊讶与恐惧,因为她知道,妈妈并不喜欢瓦兹先生,那本《远大前程》就是妈妈偷走的,就因为瓦兹先生不信奉上帝,不相信有魔鬼,并且这个时候,迈出这一步,就意味着死亡,而她的妈妈却毫无畏惧。

于是,玛蒂尔达的妈妈被政府军性侵后,便如同瓦兹先生一样,被剁成了碎块,扔进了猪圈。

这一天,所有的事情都乱成了一团,这个世界也失去了秩序,玛蒂尔达先后失去了老师、同学和母亲,而瓦兹先生为她建立的那个世界却依然存在于自己的内心之中。

当政府军走后,为了能像样的安葬瓦兹先生和玛蒂尔达的妈妈,人们杀掉了所有的猪,将它们掩埋在地下。

而当人们找到丹尼尔时,发现他被四肢展开来高高的挂在树上,就像一幅耶稣受难图,人们将他和祖母葬在了一起。

为什么要读皮囊这本书 文学可以为人们打开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6)

瓦兹先生与因陷入文学世界而发疯的妻子格雷斯之间的爱情故事

当瓦兹先生在村里时,总是在一些特定的日子,戴上小丑的红鼻子,也许这对他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在这些特定的日子,他戴着红鼻子,用一根绳子拉着手推车,而他的太太便站在车上,看上去像皇后一样。

这一奇怪的举动在很多人眼里一直是一个谜,直到长大后的玛蒂尔达的一次拜访,彻底解开了这个谜。

昆士兰大学毕业后,玛蒂尔达决定找到瓦兹先生曾经的家,于是便在电话簿中找出了四十三个瓦兹,一一拨打电话,在第九个还是第十个电话中,找到了一位叫做琼·瓦兹的人,这个人便是瓦兹先生的前妻。

在对瓦兹太太的拜访中,关于瓦兹先生和格雷斯的层层迷雾逐渐被揭开。原来,格雷斯曾经住在瓦兹先生和太太的隔壁,不知从何时开始,瓦兹先生便深深的迷恋上了这位黑人女士。他从来没见过长得这么黑的人,也从来没见过这么白的牙齿,他常常将耳朵贴在墙壁上,他可以听见她的动静,他知道格雷斯什么时候洗澡,什么时候看电视。他成为了追踪格雷斯行动的专家,她为格雷斯深深的陶醉,即使当格雷斯被送到精神病院,瓦兹先生也会经常去看她。

原来,两人曾经在剧院里面演戏,有一个剧目叫做《希巴女王》,而格雷斯深深的陷入了剧中,她无法摆脱,也不想摆脱,她把自己当成了希巴女王,于是被送到了精神病院。

为什么要读皮囊这本书 文学可以为人们打开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7)

在琼·瓦兹家里,玛蒂尔达发现了《希巴女王》的剧照,剧照中,瓦兹先生戴着一个小丑的红鼻子,格雷斯扮演的希巴女王站在一辆手推车里,瓦兹先生拉着手推车,该剧的导演认为这一行为可以表示两人已经达到了心心相印的地步,这也解开了一直埋藏在玛蒂尔达心中的谜团。

最终,瓦兹先生带领格雷斯来到了她的家乡,虽然这一切对琼·瓦兹来说非常不公平,但是她并没有怪瓦兹先生,她只是认为瓦兹先生是一个不勇敢的人,他应该和自己离婚,而不是不告而别,一走了之。

格雷斯的病逝是在政府军烧完房子离开后,瓦兹先生带孩子们用另一种方式来找回《远大前程》的时候。村民们在山腰上为格雷斯挖了一个墓穴,用编织的席子将格雷斯从头到脚包裹起来。村里的人可以走动的,都和瓦兹先生站在一起,来送格雷斯一程。

葬礼中,从村里人的口中,瓦兹先生知道了很多格雷斯孩童时期的事情,他知道了格雷斯是同学中最聪明的一个,格雷斯的母亲非常漂亮,格雷斯曾经因为手指头上面扎了一个鱼钩,跑到海滩上大声嚎哭,格雷斯可以用德语和修女交谈,就这样,人们把自己记忆中,关于格雷斯的事情点点滴滴讲给瓦兹先生,瓦兹先生也认识了一个他从未见过的黑人姑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