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帽子的女性角色(打破常规的公主形象)(1)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迪士尼大胆地对老题材玩起了新花样,这首先体现在其动画电影的3D化上,人物和背景由二维平面转向三维立体,这使之变得更加贴近现实而富有真实感。

也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迪士尼公主形象又悄然发生了变化,这些拥有了更贴近真人形象的迪士尼公主们摆脱了传统的人物设定,她们身上甚至少有所谓的“公主气质”,或者有些小暴力又或者有些缺心眼儿和孤僻古怪。

戴帽子的女性角色(打破常规的公主形象)(2)

从2010年到2019年与世人见面的五位公主中,无论是行为大胆的乐佩、外貌朴素的梅里达和莫阿娜还是性格互补的阿伦戴尔姐妹花,都不是常规的公主形象。然而也正是这种反类型化的“公主”形象设置,使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公主”概念进一步泛化,淡化了身份地位的象征而强调了性别符号。

《魔发奇缘》中的乐佩公主有着一头带有神奇魔力的金色长发,因此被垂涎其力量的女巫锁在高塔孤独地成长。向往外面世界的乐佩以盗贼弗林闯入高塔为契机,怀揣着满心好奇以长发为绳逃离了高塔,而她的奇幻之旅也由这次歪打正着的出走展开了。

戴帽子的女性角色(打破常规的公主形象)(3)

与以往的迪士尼公主不同,乐佩没有优雅的举止也没有任何“公主包袱”,她有着不低的“武力值”,敢用平底锅和长发巧斗盗贼,也能不顾形象光着脚顺着长发溜出古堡。

比起大部分观众刻板印象里落落大方又高高在上的公主,乐佩更像是活泼而又好奇心旺盛的邻家少女,她的出走是一场有趣的冒险,而在这场冒险中她学会了爱也收获了成长,这是被锁在高塔中所学不到的东西。

戴帽子的女性角色(打破常规的公主形象)(4)

乐佩的身上有着现实生活中同龄女孩儿的影子一一在象牙塔里长大,天真可爱又向往着外面世界的广阔与精彩,所以她的出走显得顺理成章,只有走出高塔才能长大。

如果说在此之前的迪士尼公主们选择出走或多或少需要一个重大外力的刺激,那么乐佩出走的必然性则几乎完全在于她自己一一这是成长的必然选择。

戴帽子的女性角色(打破常规的公主形象)(5)

也正是从《魔发奇缘》开始,迪士尼公主题材动画电影真正从“公主”的视角开始讲故事,第三人称的旁白叙述被女主角的自述所取代,这一视角的变化无疑是意义重大的,它象征着话语权的转接。

同样于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间与观众见面的梅莉达和莫阿娜更是将“不像公主”这个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她们没有精致的外貌,更没有端庄的公主气质。

戴帽子的女性角色(打破常规的公主形象)(6)

梅莉达有着一头乱糟糟的红色卷发,既不柔顺也没有动人的光泽,正如她绝不乖顺的性格一般,她勇武冲动的个性给自己的家园造成了大麻烦,也因此她选择了出走,寻找拯救家园的办法。

梅莉达是迪士尼公主题材动画电影中创造的第一个女英雄形象,传统的对于公主的描写在她身上已然不再适用,这个反常规的公主形象不仅没有使观众反感,反而助力《勇敢传说》夺得了同年的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的奖项。

戴帽子的女性角色(打破常规的公主形象)(7)

从梅莉达的人物形象塑造中,不难看出迪士尼对于“公主”形象地打造已经摆脱了原有的“善良、天真、柔弱”等刻板印象,开始大胆地扩展其个性的可能性。而这也意味着这一系列的影视作品在积极地去性别刻板印象,打破加诸女性形象的条条框框,其后登场的三位公主都印证了这一点。

,平平无奇的外表下有一颗热爱冒险的心,为了寻找传说中的神秘之岛,她孤身踏上航海之旅,途中经历了神奇的冒险也结交了好友。莫阿娜的出走是一场纯粹的追梦之旅,动机单纯且没有巨大阻力。

戴帽子的女性角色(打破常规的公主形象)(8)

《冰雪奇缘》中的艾莎与安娜更是反传统的公主,姐姐身负强大的魔力,妹妹则性格跳脱而热烈奔放。作为近年来全球最受欢迎的动画电影,《冰雪奇缘》系列在频频打破动画电影票房记录的同时,也不断超越着人们对于迪士尼公主的期待。

艾莎和安娜可谓是近十年来迪士尼塑造得最成功的女性形象,她们性格各异却又和谐互补:姐姐艾莎有着神奇的冰雪魔法,强大而敏感的艾莎一边承担着继承王位的重大压力一边迫使自己压抑着与生俱来的力量;妹妹安娜直率开朗,虽然孤独地成长着却一直试图打开姐姐的心门。

戴帽子的女性角色(打破常规的公主形象)(9)

阿伦戴尔姐妹花的人物设定新颖而富有巧思,以双女主为线索设置的两次“出走”更是别有匠心,艾莎的出走是自我放逐,为了保护王国不受自己力量的摧残也为了获得展现真实自我的空间,她的出走既悲怆又痛快;与之相对,安娜的出走则是受到炙热亲情的驱使,她的出走显得勇敢而又坚定。

迪士尼在《冰雪奇缘》里巧妙地塑造了一对极其反常规的公主姐妹,姐姐艾莎有着强大的力量和脆弱的心灵,妹妹安娜莽撞天真却又勇敢无畏,矛盾冲突不仅体现在两者之间也体现在她们本就复杂的个性上。

戴帽子的女性角色(打破常规的公主形象)(10)

与最初诞生的几位迪士尼公主相比,她们显得格外“人性化”:有内心的纠结,也有痛苦的挣扎。迪士尼在最近的十年里,通过不断改进的故事重构和人物形象的新摹写,成功挖掘出了“公主”这样一个身份象征背后隐喻的更为深刻的性别话语逻辑。

借由反类型化的人物设置,让观众看到影视领域中女性角色所能拥有的多样化魅力,使女性角色摆脱了作为“他者”的必然宿命。

戴帽子的女性角色(打破常规的公主形象)(11)

至此,迪士尼逐渐构建起了真正属于它动画王国的话语体系,以上广泛从民间故事、童话中汲取的灵感以及“借用”的人物也渐渐被融合到迪士尼独有的价值观中呈现出新的面貌,这些童话中的公主形象也从平面化、刻板化走向复杂化、多维化,从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工具化人物变成故事的主人公和讲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