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几个(两年时间从爆红走向破产)(1)

折扣食品赛道即将迎来大洗牌。

近日,折扣店品牌Boom Boom Mart繁荣集市母公司上海嘣嘣喵科技有限公司被供应商告上法庭,其在判决书中表示,因业务已停顿,没有现金流,准备申请破产。

成都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几个(两年时间从爆红走向破产)(2)

消息一出,行业一片哗然。毕竟,从爆火网红店,到申请破产,繁荣集市仅用了2年时间,速度之快令人不胜唏嘘。

成都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几个(两年时间从爆红走向破产)(3)

现实未能撑起野心

资料显示,繁荣集市于2020年在上海创立,以“您身边的宝藏折扣店”为定位。成立第一年就开出20余家门店,营业额突破1.5亿元。

成都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几个(两年时间从爆红走向破产)(4)

2021年9月,繁荣集市决定开放加盟,计划在2022年发展60余家门店,覆盖各个城市的大学城、社区以及商业中心。首次开放的区域是川渝、京津冀、江浙沪、湘鄂。

繁荣集市的野心曾不止于此。繁荣集市曾计划在2022年发展60余家门店,并预计到2023年在全国开设超过1000家门店。在2021年11月的招商公告中,繁荣集市还对外透露了IPO计划。公告显示,繁荣集市将在上市后按照3年加盟保证金和一次性货品保证金的3倍,回购前50家加盟门店。

成都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几个(两年时间从爆红走向破产)(5)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据媒体报道,加盟商们没有在等待中迎来繁荣集市上市,反而在2021年下半年传出繁荣集市寻求出售的消息。

该消息在今年的一档播客节目中被创始人范智峯证实,开设繁荣集市一年半之后,门店已由好特卖接手,而品牌则交由投资者挑战者创投处理,自己退回供应链老本行。

而最新的消息则是,繁荣集市已面临破产困境。

事实上,据企查查显示,自今年3月份以来,繁荣集市已成为20多起民事案件的被告,案由涉及买卖合同纠纷、仓储合同纠纷、特许经营权纠纷等等。

而在此之前,繁荣集市母公司上海嘣嘣喵科技有限公司已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其创始人范智峯也被限制高消费。

繁荣集市的落幕或有自身经营管理层面的问题,但不能否认的是,其代表的临期食品赛道业正迎来一波降温潮。

成都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几个(两年时间从爆红走向破产)(6)

风口变成风暴?

2021年,受疫情带来的种种影响,临期食品生意突然受到市场关注,成为消费者口中的“薅羊毛圣地”,不少临期折扣店品牌甚至受到资本热捧。

由于疫情期间,临期折扣食品行业的上游供应量激增,厂家产品滞销,库存积压,好特卖、好食期、Boom Boom Mart繁荣集市、小象生活等线下临期食品连锁的扩张进入加速期。小红书上越多越多用户开始分享在线下临期食品店的购买体验。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超过3万亿元。即便按照1%的库存沉淀来算,临期食品的行业规模也超过了300亿元。有业内人士表示,相比传统超市20%左右的毛利,临期食品超市的毛利能做到50%以上。

成都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几个(两年时间从爆红走向破产)(7)

释放了供应端的临期食品,也顺势迎来了一批新兴的年轻消费者。根据艾媒咨询2021年中国临期食品用户画像可知,购买临期食品的人群中22-40岁的中青年群体占据压倒性优势,达到了74.6%。

甚至,临期折扣食品还得到了官方的认可。2021年5月,央视对临期折扣食品行业还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临期折扣食品赛道如火如荼,资本也加速进场。2021年3月,繁荣集市官宣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是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创立的挑战者创投,融资金额达数千万元人民币。而繁荣集市未官宣的融资,还有创立之初来自以沫资本的天使轮融资。

但就临期折扣食品的商业逻辑而言,这是一门能长久的好生意吗?

成都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几个(两年时间从爆红走向破产)(8)

羊毛越来越难薅

首先就当前临期食品店的商业模式发展趋势而言,正在从传统的“临期”概念向“折扣”概念转型,换言之,在门店里那些1元的依云水、5折的元气森林背后,是门店用大牌超低价产品来吸引流量,但真正的利润产品确是二三线品牌、进口零食、自有品牌,以及美妆产品。

但这种转型并不能让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获得足够的价值感,甚至一些二三线品牌价格并不会比线上平台更实惠。据新浪财经报道,嗨特购一款阿宽重庆小面售价2.9元,但在电商平台阿宽旗舰店,这款商品售价26.9元10袋,单袋价格2.69元,甚至低于嗨特购售价。此外,嗨特购门店内还售卖一些头部品牌的冷门商品,比如康师傅冰绿茶、今麦郎大瓶绿茶,这些商品在电商平台的官方旗舰店并不会售卖,在线下商超和餐饮店也极为少见,只在一些小的网店有售卖,价格也几乎与嗨特购售价持平。

成都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几个(两年时间从爆红走向破产)(9)

其次,据消费者反映,好特卖和嗨特购的很多进口零食是没有见过的,部分商品虽然标注着外文,但非常小众。

再比如,好特卖也同样通过大品牌“尾货”引流,但以非临期、高毛利的二三线商品为主营项目。

好特卖的商品大部分并非临期,而是一些不知名厂商的产品。一方面,消费者在好特卖可以买到WonderLab、每日黑巧、元气森林等热门品牌,但更多的选择可能是在相同的类目下,一些二三线品牌或者是名不见经传的平替,比如宏泰记、杨生记、淘味猫、暖小牛、零嘴魔方等。

成都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几个(两年时间从爆红走向破产)(10)

这样的选品模式,能留下消费者吗?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这群消费者,通常对某一个品牌或者某一个规格的品类产品特别爱好,而且已经成瘾了,所以才愿意买临期产品。

然而目前来看,线下临期食品门店的品牌不知名、种类少、品类不热门、质量一般等问题,引起了部分消费者购物体验不佳。

曾想加盟临期折扣店的创业者王攀在实地考察后被劝退了:“去年夏天在天津廊坊转了一圈,发现临期食品基本都是网红食品的山寨杂牌,感觉不靠谱。”

成都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几个(两年时间从爆红走向破产)(11)

供应链仍是“老大难”问题

上述案例说明,不管叫临期还是折扣店,其核心卖点是价格便宜,因此,门店的运营对供应链和采购人员的要求极高,如何找到又好又便宜的货,如何在运营中降低成本,为价格带来更多下探空间,是一道极高的门槛。

另外,供应链货源不稳定,产品的质量及到期时间极高的不确定性,这都进一步加大了临期食品集合店精细化运营的难度。例如,临期食品折扣店永远不知道各个渠道下一批临期食品有几种品类,产品数量多大,保质期还剩多久,因此,临期食品集合店和平台需要具备更快速的反应能力,销售端预测能力及品控问题,例如短保质期下的食品质量安全。

近日,折扣店头部品牌好特卖因销售过期巧克力,其母公司被监管部门罚款7000元,也给高速扩张的临期食品行业敲响了警钟。

投资人也保持观望态度。据投资界报道,长三角一家PE机构的消费投资人李星透露,2020年赛道开始火热之时,他也曾调研过不少临期食品店的项目,但最终都没有出手,“我实在没看懂临期店为什么火,零售生意要做起来并不容易,更别说尾货零售了,行业供应链本来就不稳定,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合规问题。”

成都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几个(两年时间从爆红走向破产)(12)

而折扣零售品牌也开始积极开展“自救”,开放加盟、收取加盟费是其普遍做法。其中,好特卖最早放出加盟消息,当下其主要开放加盟的区域为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省份,但其加盟条件较高,如要求加盟商有60万的流动资产和200万的固定资产证明。

而包括前文所述的繁荣集市,在宣布开放加盟时,也受到了业界的质疑。有业内人士向驼鹿新消费透露,“开放加盟时,繁荣集市的一些经营问题已经有所显现,它们在供应链选品、团队运营上都没有明显的优势,自己开店能赚钱的话,为什么要放给加盟商做呢?”

这其中,何尝没有飘荡着浓浓的“割韭菜”的味道呢?

显然,折扣食品零售并不是一个短期风口的赛道,而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持续稳健经营的业态。当资本退潮时,折扣零售能不能实现自我造血,找到一条可持续增长道路,事关未来成败。

· END ·

声明:本平台推文旨在分享交流,不作投资建议。

文中数据均来自企业公告及媒体公开报道,图片均来自网络、官微、电商平台等,如无意中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