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事务繁忙,

  公车不够用?

  怎样既保障公务出行,

  又能节省“三公”经费?

  “车轮上的微腐败”漏洞

  如何堵住?

  改革,

  是“破题”的最好办法。

  自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以来,

  安徽一直在探索基层公务

  出行保障新模式,

  推出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等

  公车改革措施,

  力求用更低的用车成本、

  更灵活的用车方式、

  更规范的监督管理,

  破解基层公务出行难题。

  新“车改”怎么改?

  新一轮“改革时间表”

  怎么制定?

  有哪些困难与问题?

  租赁电车,自驾出行

  基层干部有用车需求,只要用手机APP填写用车申请,线上审核通过后,领取钥匙,自己驾驶单位租来的新能源汽车,工作结束后回来交车,傍晚时统一充电……

  这是巢湖市苏湾镇实行的新型公务出行模式——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

  “节约又高效,每年能节省13万元用车费用!”巢湖市苏湾镇党政办副主任陈申升表示,去年,该镇租来了4辆新能源汽车,车辆多了,干部公务出行积极性高了,还更省钱了,每天有3-4单,单日能跑100-150公里。

  像巢湖市苏湾镇这样的基层公务出行新模式,其实已不算“新”了,未来将成为全省基层公务出行改革的主导模式。

安徽事业公车改革(安徽新一轮公车改革)(1)

  资料图

  节约,是该模式的最大优点。那么是如何省钱的呢?

  一来,新能源汽车的电费非常便宜,往往是油价的八到十分之一;

  二来,自驾出行省去了驾驶员人工费,相比“养车 养驾驶员”的传统公务出行模式和“雇驾驶员 租车”的社会租赁模式都要省钱。

  还有一点“隐性”的优势,那就是堵住了“微腐败”漏洞。由于用车全部纳入全省“一张网”监管平台,公车私用等情况基本可以杜绝。

  此外,车辆保养维修由公司承担,防止了高额维修费等“养车腐败”。

安徽事业公车改革(安徽新一轮公车改革)(2)

  然而,像这样优势明显的公务出行模式,却在一些地方有些“水土不服”,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车辆性能技术短板顾虑。

  其中,皖北片区较皖南片区推进速度要慢不少。

  “不少单位对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电池寿命、充电桩配备等心存担心和顾虑存在观望情绪。”亳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三级调研员洪博说道。

  另外,一些执法单位、园区用车需求非常大,对于新能源汽车使用存在一定限制。

  “一些基层执法车辆要24小时不停地跑,几乎没有时间充电,因此在推广该模式较为困难。这些执法单位更希望采购或租赁混动车辆。”阜阳市机关事务管理处公务用车管理科科长白晓丽表示。

  虽然面临种种问题,但在全省看,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模式正积极推进。

  目前,全省租赁新能源汽车单位总计490个,共租赁1584辆新能源汽车。合肥、芜湖、滁州、宣城、六安、铜陵、马鞍山、蚌埠、阜阳、亳州10市确定了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定点服务商,其中合肥市公开招标20家定点租赁公司,扩大了其服务内容,可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能源汽车租赁业务。

  省内出差不带车

  高铁出行异地保障

  公务出差,是选择坐高铁,还是坐公车走高速公路?不同地区、不同人会有不同的选择。

  如今,我省正积极推广“跨区域公务出行”新模式,即“异地出行、高铁连通、异地保障”。

  具体说来,就是坐高铁去异地,平台派车接站。

  这样,节省了一部分油费、高速公路过路费以及驾驶员差旅费等,同时也更加节能环保。

  9月1日下午,记者跟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人员坐上了G324次高铁赶赴淮南市,刚出淮南东站,公务用车平台派出的新能源汽车就在出站口等待,实现了无缝对接。

  其实,这样的操作是在“公务用车易”APP上提前预约好的,方便快捷。

安徽事业公车改革(安徽新一轮公车改革)(3)

  “目前公车平台已将全省各级用户单位、公车服务中心、定点租赁公司平台纵横打通,用车人通过平台向目的地接待单位、公车服务中心或者定点租赁公司预约用车,目的地单位接单预约订单,通过平台调派车辆保障公务出行,用车人按相应标准支付费用。”省公务用车管理信息平台技术人员张满香介绍道。

  如果去更远一点的地方,比如出安徽省该怎么办呢?

  目前,我省已与上海实现跨区域公务出行的互联互通,安徽各级公务人员在APP上点击上海,填写用车申请后,经单位审核后,由上海方面进行保障,保障结束后,可直接通过手机支付费用,在电子发票处提交开票信息后,打印电子发票回到单位进行报销。

  然而,推广“跨区域公务出行”新模式,也有一定的问题。

  比如部分县城不通高铁,如果坐高铁到市里再坐车赶到县里,距离更长、耽误时间也不够经济。有部分公务人员习惯于“带车出行”,接受跨区域公务出行保障平台的意愿不强;另外,受疫情影响,有人觉得坐高铁有感染疫情风险等。

  “省内跨区域公务出行,也不会是‘一刀切’,会根据相应出行实际制定细则,科学稳妥推进。”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二级巡视员邹月明表示,对于长三角公务出行一体化方面,我们与沪苏浙签署了长三角公务出行一体化平台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未来,我们去沪苏浙交流学习、招商引资将能享受更高效便捷的公务出行服务。

  靠不断的改革来“破题”

  基层公务用车改革,是个系统性工程,必须是建立在高效、科学、节约、规范基础上。

  安徽下一步基层公务出行改革怎么推进?不少市的机关事务管理工作者都提出了意见建议。

  “一方面要科学‘配’车,另一方面要科学‘租’车。”合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潘勤华说,建议增加基层新能源汽车配比,特别是基层一线执法执勤和行政执法部门,改变“加量不加料现象”。

  “思想上要更加认可认同,服务上要做好对接,品质上要扩面增效,管理上要严格规范。”邹月明认为,今年底,各地要建立起一套符合当地实际的机制和规范,解决基层公务出行保障不力、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确保有需求的基层单位“想用能用得上、想租能租的到”,使用过程不违规、不浪费。

安徽事业公车改革(安徽新一轮公车改革)(4)

  另外,一些细节问题还在持续完善。

  比如,由于“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是自驾模式,各地将加强安全驾驶的宣传教育,严把驾驶资格关,根据需要增加保险险种等。

  目前,安徽总体的“改革时间表”是:今年底前,全省力争初步建立基层公务出行保障体系。

  记者:王弘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