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菜农赵全胜棚里的长茄熟了,准备拉到镇上的合作社去卖。赵全胜开着车来到何官镇口埠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地磅秤上,从口袋中拿出一张卡片在旁边的智慧终端轻轻一刷,机器自动响起:产品毛重1555公斤。

智慧菜场3.0(菜农用上了智慧菜场)(1)

卸完货后,赵全胜再次把车开上地磅,机器再次响起:车皮净重985公斤。合作社负责人刘源从终端打印出一张小票,包装总重8公斤,产品净重562公斤,单价4.5元/公斤,小计2529元,菜款即时转入赵全胜的农商银行账户。

这方便、快捷、安全的蔬菜交易得益于青州农商银行研发推广的“智慧菜场”农芯智能化交易系统,推动实现农业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的统一管理。

“难解之痛”推动转型升级

青州市是全国百强县,是著名“菜篮子”,全市有何官蔬菜种植基地、弥河银瓜基地等21个蔬菜果品生产基地,瓜菜播种面积达61.4万亩,总产量达346万吨。

智慧菜场3.0(菜农用上了智慧菜场)(2)

何官镇口埠村蔬菜专业合作社记账员李曼玲说:“以前,基本上是靠手工记账。因为蔬菜上市季节,我们都会非常忙,有时白天晚上连轴转,万一不小心记错账,就容易产生误会。”

近年来,该行从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出发,聚焦蔬菜交易中的痛点和难点,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模式,依托科技赋能,着力打造“智慧菜场”,让交易环节更加透明,解决了菜农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传统模式”转型升级,助力产业兴旺。

“1 N”智慧蔬菜生态体系上线

“有了这个电子记账本真是太好了,再也不用揣着本子到处跑,卖菜的交易信息合作社老板和收货商都能看到,对账方便多了。”兴埠村蔬菜专业合作社里蔬菜种植户赵子忠说。

智慧菜场3.0(菜农用上了智慧菜场)(3)

赵先生口中的“电子记账本”,是“智慧菜场”——“有芯菜”APP的电子记账本功能。蔬菜种植户在电子记账本页面点击“交易查看”后,完成交易的所有信息一应俱全。

现在,在青州一个个蔬菜大棚内,有了农商银行研发的“智慧菜场”的助力,从播种到植保、从采摘到收购、从流通到上桌,蔬菜的生产交易全流程变得更加高效、便捷、顺畅。

据了解,“智慧菜场”,采用“1 N”的总体框架。

“1”即构建一个“智慧菜场”,集智慧农业、大棚管理、远程监控、电子商务、信用评价等多项功能于一体。

“N”即部署多个服务应用,据了解,目前一期平台上线智慧农场、蔬菜交易终端系统、蔬菜追溯及展示等三大应用,实现帮菜农管大棚,帮市场管交易,帮政府管市场。同时平台上线“资金支付结算”“智e付聚合支付”和“无感授信”三项金融服务功能。“资金支付结算”实现了菜款在平台直接结算,打通了平台资金支付结算渠道,保证了平台资金支付的畅通性和及时性,在提高蔬菜交易效率的同时,菜农权益也得到了有效保障。“智e付聚合支付”实现了客户在线提交商户申请材料,通过审核后可实时下载并使用二维码收单,提升了平台客户收款效率。“无感授信”平台上的个体工商户、合作社等小微客户体验到了农商银行惠普金融信贷产品服务。

金融科技助力蔬菜走上“云端”

在张坡村,菜农老张在自家院里悠闲地玩着手机,偶然间看到消息推送,原来是收款消息。“青州农商银行智慧菜场平台,让我的小买卖从菜市场走上了互联网,现在果蔬销量比以前多了好多。”老张说。

智慧菜场3.0(菜农用上了智慧菜场)(4)

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把蔬菜交易接入“云端”;只需一张卡、一座地磅秤,就可以准确将一车蔬菜的重量计算出来并将菜款实时转入菜农账户,交易流程简单透明、迅捷高效,“从菜园到餐桌”,让菜农卖得放心,让群众买得安心。这是青州农商银行“智慧菜场”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带来的新变化。

“村里的合作社安装了农商银行‘智慧菜场’提供的新秤,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为了结菜款纠纷不断、为了一堆菜放置时间过长而犯愁了。”村民小毛刚刚驾驶农用三轮车驶过“智慧秤”,就听到合作社工作人员说道:“黄瓜240.8斤!”同时,小毛手机短信也响了,显示收到一笔款项。

该行“智慧菜场”实现了“帮助政府管市场、帮助市场管交易、帮助菜农管大棚”。目前,已有10家蔬菜合作社完成蔬菜市场终端交易系统(智慧秤)改造工作,6000余户菜农、瓜农接入“聚合支付”二维码收款。(王新政 黄琨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