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概括,并将其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用于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事求是蕴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要求。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实事求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不断发展和趋于完善,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新阐述、新发展。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实践中,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结晶,将其提炼和概括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不仅蕴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要求,而且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推进,实事求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不断趋于发展和完善,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论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内涵(论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内涵)(1)

  一、实事求是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演进

   “实事求是”一词出自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景十三王传》,主要被看作一种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实践的经验,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概括,并将其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用于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在与错误思想路线的斗争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面对党内存在的依靠“本本”解决中国革命中出现的问题的错误,毛泽东提出了反对本本主义的想法。他认为,党的策略和路线之所以不能深入群众,就是本本主义在作怪,不是说“本本”不好,“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1]111-112。毛泽东强调了本本主义的错误性,说明它“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完全是一种保守路线”[1]116。在党内,有一部分人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真理;有一部分人拘泥于自身的片断经验,不了解理论对于革命实践的重要性。面对党内存在的这些问题,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特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不能不坚决反对这些错误思想。”[1]295同样,在《矛盾论》中,毛泽东也强调:“我们现在的哲学研究工作,应当以扫除教条主义思想为主要的目标。”[1]299只要真正懂得了唯物辩证法,“我们就能够击破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我们的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思想;也能够使有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而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1]337。毛泽东在《实践论》《矛盾论》中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危害作了深刻揭露并阐述了其认识论根源,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论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内涵(论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内涵)(2)

   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全党认识到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找到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使用了“实事求是”概念,他指出:“共产党员应该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2]1941年5月,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从思想问题上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党内路线的分歧,分析了广泛存在于党内的非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作风,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内涵作出了科学的解释。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3]毛泽东关于实事求是的概括和阐释,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而且也是中国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的重大成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理论飞跃。从此,“实事求是”就成为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集中概括。

   在新中国成立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重任,取得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奋斗,克服了许多方面的困难,我国的国民经济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也有一定发展,奠定了后来发展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但由于建设环境的变化,社会主义实践的时间过短,党在理论上和思想上还不很成熟,因而在指导方针上存在严重失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和挫折也给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改革开放初期,面对“文化大革命”的“左”的错误和“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邓小平抓住思想路线问题进行拨乱反正,支持和领导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4]143邓小平赋予实事求是以解放思想的深刻内涵,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统一起来。他认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要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4]141他强调:思想不解放,思想僵化,很多怪现象就产生了;思想一僵化,条条、框框就多起来了;思想一僵化,随风倒的现象就多起来了;思想一僵化,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了。[4]142“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4]143邓小平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的实际发展情况,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提出的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论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内涵(论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内涵)(3)

   进入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复杂,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经济日益全球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谷。江泽民周密分析了巨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在提出和系统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同时,继承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同志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5]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能丢的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正因为如此,江泽民进一步将“与时俱进”注入了党的思想路线之中。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强调:“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6]这一表述是对党的思想路线完整、全面、富于时代特征的新概括。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胡锦涛针对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核心概括为求真务实。他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涵,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7]他列举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十种表现,告诫全党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以抓好发展这一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从毛泽东在革命战争时期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到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捍卫和发展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再到江泽民、胡锦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进行新的阐释,反映了实事求是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一再证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一条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和活力、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论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内涵(论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内涵)(4)

二、实事求是蕴含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高度统一。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它回答的是有关客观世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最普遍的问题。世界观作为观察自然、社会和人类本身的观点体系,决定着人们认识、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方法论是世界观具体运用的结果,是建立在世界观的基础之上的,没有世界观就没有方法论。进一步说,一旦人们按照世界观的根本看法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或者把世界观的各种原理、原则用来指导对世界、现实的认识,世界观就成了方法论。因此,一方面,世界观的知识中潜存着理解、把握和评价客观世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表现出方法论的意义,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8]另一方面,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表明世界观转化为方法论。这一过程正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不仅在于认识世界,问题还在于改造世界”的过程。毛泽东也曾对这一过程作了非常经典的说明:“世界本来是发展的物质世界,这是世界观;拿了这样的世界观转过来去看世界、去研究世界上的问题、去指导革命、去做工作、去从事生产、去指挥作战、去议论人家长短,这就是方法论,此外并没有别的什么单独的方法论。所以在马克思主义者手里,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个东西,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也是一个东西。”[9]正是因为有了这一过程,才有了世界观与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发挥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作用,才有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高度统一。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对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研究,必须从客观的社会经济现象和社会经济过程出发,研究一种关系所包含的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因此,唯物辩证法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

   唯物辩证法说到底就是实事求是。第一,实事求是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世界本质上是一个多样统一的物质世界,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物质世界的运动具有规律性。列宁对物质概念作出了科学的概括:“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10]列宁从世界的总现象中区别出物质现象和意识现象,从物质与意识对立统一的关系上,高度概括出了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指出了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独立存在,从而物质对于意识具有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具有依赖性、派生性。不仅如此,列宁还说明了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被认识的事物,却没有不能被认识的事物,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认识将会不断扩展和深化。实事求是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立场、观点,要求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或思考什么问题,都必须尊重客观事实。

论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内涵(论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内涵)(5)

   第二,实事求是强调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和历史,世界和历史的普遍联系与运动发展是内在统一的,客观事物是有规律可循的。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它通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显现出来。规律体现了事物内在的根本性质和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是变动不居的现象中稳定的、巩固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可重复性和普遍性。无论是在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还是在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必须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也是不可思议的。列宁在《哲学笔记》中说:“规律是现象中同一的东西。”[11]实事求是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要求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或思考什么问题,都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第三,实事求是强调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时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是极其重要的。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它,也不管人们是否承认或喜欢它,它都客观地存在着并发生作用。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人们可以认识规律、把握规律。也就是说,在认识世界时,由于规律隐藏在事物的内部,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把握规律;在改造世界时,人们也只有依靠主观能动性,根据实践的目的,因势利导地改变规律赖以起作用的条件,从而引导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方式。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实现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第四,实事求是强调用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真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理论指导实践,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得到发展,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内容。因为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本的、决定的因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因此在实践中形成的真理性认识,必须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但真理性认识的正确性、可靠性并不是通过理性和精神活动来证明的,只有将获得的真理性认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检验出它正确与否,才能纠正和推翻错误的认识、补充和丰富正确的认识,从而推动科学认识的发展。实事求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真理观,要求我们坚持真理、发展真理,不断修正错误。

论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内涵(论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内涵)(6)

   第五,实事求是强调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无止境的,人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在实际认识活动中,客观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客观事物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人的认识能力要受到客观条件和具体实践水平的制约,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要反复多次,并且对同一个对象的认识完全有可能在反复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实践的发展推动认识手段不断改进和认识范围不断扩大,也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达到对客体全面深入的认识。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永远没有完结,人类的认识运动也就无限发展、永无止境。实事求是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辩证运动的基本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认识水平。

   实事求是内在地融合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就是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要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不仅不附加任何其他主观的成分,而且还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马克思恩格斯在阐述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时一再强调,这些理论原理绝不是以某个世界改革家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而是对现存的阶级斗争、眼前的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表述,这些理论原理的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变化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可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一切从事实出发、实事求是。不以事实为根据的理论是没有任何价值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以事实为根据的理论,如恩格斯所说:“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12]要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既需要坚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反对一切形式的唯心主义,又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同时还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实践观、规律观、能动反映论、认识论融会贯通,并自觉地运用于指导实践,分析和处理一切问题,是我们达到主观和客观统一、有效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论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内涵(论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内涵)(7)

三、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这项事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党制定和执行其他一切路线和政策的理论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遵循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坚持中有创新、继承中有发展、运用中有创造。

   第一,对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性作出精辟阐释。在2012年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即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13]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已经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党就能够形成符合客观实际、体现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意愿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和人民的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离开了实事求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甚至严重挫折。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在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我们必须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自觉地坚持实事求是。

   第二,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作出深刻解析。在2012年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从五个层面解析了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一是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1]696要把握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把客观存在的事实搞清楚,把事物的内部和外部联系弄明白,从中找出能够解决问题、符合群众要求的办法来。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的,理论是否正确还要接受实践检验并要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同时,理论只有与实际紧密联系,才能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理论如果脱离了实际,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就会失去其活力与生命力。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能够对当今中国和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重大问题给予科学的理论说明,能够提供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们推进改革发展、制定方针政策,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都要充分体现这个基本国情的必然要求,坚持一切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14]696既不能超越现实、超越阶段,急于求成,也不能落后于实际,无视实际的变化,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四是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群众路线是坚持实事求是的认识和实践基础。一方面,实事求是是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要通过“从群众中来”才能实现,要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倾听人民呼声、反映人民意愿、及时总结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制定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决策;另一方面,实事求是又是在实践基础上改造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通过“到群众中去”才能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根本一致的,必须把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意见、办法,拿到群众中去实践和验证,使正确的意见和真理性认识为群众所掌握,成为群众实践的思想武器,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实际行动。因此,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五是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不断为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道路。“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困难与风险,都会提出新的课题,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上作出新的科学回答。我们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14]696-697

论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内涵(论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内涵)(8)

   第三,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具体落实作出透彻分析。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强调把“严”与“实”结合起来,以坚强的党性、从严的思想作风,推动党的思想路线的深入贯彻。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上,重提“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以如何加强和提高有效治理能力,推动党的思想路线深入贯彻。在提高青年人的思想素养上,强调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推动党的思想路线深入贯彻。

   从“严”与“实”结合的方面贯彻党的思想路线。针对党内的“四风”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对党和国家的严重危害,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三严三实”的要求,即要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他强调:“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15]381-382“三严三实”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也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对“三严三实”的系统论述不仅把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定位于谋事业、做工作,而且还拓展到做人方面,使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更为生动具体,更加“接地气”并落到实处,说明了干实事、做人实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

   从重提“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方面贯彻党的思想路线。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1月18日,专列抵达汉口火车站时,他在与时任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的谈话中提到,少说空话、多于实事,凡事都要落在实处。在治国理政中重提“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反映了他对党的思想路线理解的深刻性、透彻性。指出:“事实是真理的依据,实于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这也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真谛。”[16]43“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仅要求领导干部杜绝假话、大话、空话和套话,不搞虚假的官场作风,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埋头苦干,认准了就干,撸起袖子加油干;而且也要求我们每一个人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积极投身于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力戒空谈,积极建言献策,以实干精神推动国家进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还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如何形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应上,提出了“文件虽好但关键在于落实”的思想,他指出:“在学习理解上要防止一知半解、断章取义、生搬硬套,要弄清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的关系、系统政策链条与某一政策环节的关系、政策顶层设计与政策分层对接的关系、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的关系、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关系,既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又不能以整体代替局部,既不能以灵活性损害原则性、又不能以原则性束缚灵活性。在贯彻落实上,要防止徒陈空文、等待观望、急功近利,必须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和夙夜在公的责任意识抓实、再抓实。”[15]106-107这一论述为我们加强文件学习以及处理好学习和落实的关系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

   从提高青年思想素养方面贯彻党的思想路线。青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栋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认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提高青年人的思想素养,就是要让青年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地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在2014年与北京大学师生的座谈会上,他对广大青年提出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并强调“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16]8。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青年学生提出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要求,提出了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远大抱负与脚踏实地关系的要求。他强调,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把远大志向变成现实,既要求得到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又要有锲而不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从一点一滴做起。青年学生要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17]对青年一代成长的要求贯穿着党的思想路线的精神,为把青年学生培养成思想水平高、政治觉悟高、道德品质好、文化素养高、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树立了重要的导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