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学辉记得我们刚上小学的时候,正好赶上文革开始,那时对“停课闹革命”和“横扫一起牛鬼蛇神”一点都不懂,凡正一天没书可读,就整天打听县电影队在哪个村放影电影,无论十里八里,也不管是刮风下雨,都约伴去看,除几部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外,其他电影很少,如《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就不知看了多少回,对电影中的台词差不多都会全背下来我们的生活学习单调乏味,好在幼稚的我们口里歌曲唱得不停,当时流行一句话叫“革命歌曲大家唱”,虽然多数老师不会教,但受周边环境影响,跟广播、收音机学来不少,也有些是从电影中学来的,如《地道战》电影插曲《太阳出来照四方》就觉得最有味道,其音调宏亮清脆,每天我们早晨走在上学路上,只见太阳一升起就“咿咿呀呀”的翻来履去地唱着它,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70-80革命歌曲?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70-80革命歌曲(回忆特殊时代)

70-80革命歌曲

贾学辉

记得我们刚上小学的时候,正好赶上文革开始,那时对“停课闹革命”和“横扫一起牛鬼蛇神”一点都不懂,凡正一天没书可读,就整天打听县电影队在哪个村放影电影,无论十里八里,也不管是刮风下雨,都约伴去看,除几部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外,其他电影很少,如《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就不知看了多少回,对电影中的台词差不多都会全背下来。我们的生活学习单调乏味,好在幼稚的我们口里歌曲唱得不停,当时流行一句话叫“革命歌曲大家唱”,虽然多数老师不会教,但受周边环境影响,跟广播、收音机学来不少,也有些是从电影中学来的,如《地道战》电影插曲《太阳出来照四方》就觉得最有味道,其音调宏亮清脆,每天我们早晨走在上学路上,只见太阳一升起就“咿咿呀呀”的翻来履去地唱着它。

当时最流行的要数毛主席语录歌。公社的高音喇叭中有许多语录歌在被重复播放。如歌曲《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下定决心,不怕牺牲》、《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等,但因我们年幼多数记不住,学校音乐老师也“半瓶水”,只会教《下定决心,不怕牺牲》这首歌,于是校园内外都能听到“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那首旋律慷慨激昂、鼓舞人心的语录歌,特别是最后口号式的高喊“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时,把歌曲制造的铿锵气氛推向高潮。对于《毛主席语录》本,当时书店买不到,只能在中央新闻记录片中和城里红卫兵手中见到它,我们红小兵对“革命”充满无限憧憬,对《语录》热切盼望,街头村尾传唱着语录歌,若谁有本《毛主席语录》,便如获至宝,因而语录本又被称为《红宝书》。

在文革高潮时,学校主要教以歌颂毛主席的歌曲为主。如《万岁,毛主席》、《毛主席是各族人民心中的红太阳》、《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毛主席啊,我们永远忠于您》等等。还有反映各行各业对毛主席的无限忠诚的歌曲,如 “东方升起了红太阳,手捧书本心向党。要问我,要问我读的什么书。毛主席著作闪金光……”。还有一首 “红太阳升起的地方,你是多么令人向往。千万颗红心向你飞,千万双眼睛把你望。啊,韶山,你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有反映贫下中农热爱毛主席的歌曲,那又是一番味道。如《贫下中农最爱毛主席》、《日夜想念毛主席》、《老俩口学毛选》、《毛主席来到咱农庄》、《毛主席的话儿记在心坎里》等,反映出农民对毛主席的一片赤诚之心。那时有一首颂扬领袖的儿歌是“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我们红小兵就最爱唱它。记得学校组织的红小兵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最拿手的就数这首歌和《北京的金山上》,“北京的金山上光茫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多么温暖多么慈祥,把翻身农奴的心儿照亮,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哎,巴扎嘿。”“巴扎嘿”是啥意思我们不懂,凡正歌名叫不上时就说是“巴扎嘿”大家都知道,让我们至今记忆犹新,不光因为歌声好听好唱、朗朗上口,更因为他能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

那时没有卡拉OK伴奏,学校唯有一架什么时代购买的脚踏式风琴声音很脆,有位新疆来的小姑娘模样俊俏白皙,歌声甜美亮丽,迷倒了全校师生。只见高高的鼻梁,尖尖的下巴,长长的小辫子向后一甩,拿手的新疆歌曲《亚可西》就随着风琴声舞动起来,但歌词用维吾尔语演歌,只见跳舞时身材软得像面叶,脖颈儿转得似拨锣,至于唱什么只能听懂最后三个字叫“亚可西”。另一首新疆儿歌《哈密瓜熟了》用汉语演唱把全场倾住了:“远方的客人快下马,请你尝块哈密瓜。远方的客人快下马,请你尝块哈密瓜。这里的人们最好客,引你走进这绿色的家。这里的人们最好客,引你走进这绿色的家。哈~ 哎~ 哎~,提来山泉洗风尘,吃块甜瓜好解乏。”

高年级班有位女生,藏族,细细的身材,扎着羊尾巴发辫,长得蛮漂亮,嗓音也亮,学校一有活动,节目单头一个肯定是她。那首有点藏族风情的歌曲《远飞的大雁》就深受师生们的欢迎:“远飞的大雁,请你快快飞,捎个信儿到北京,翻身的人儿想念恩人毛主席。”接下来是:“雪山升起呀红太阳,翻身农奴把歌唱哎把歌唱。敬上一杯青禾酒呀,呀啦嗦,献给敬爱的领袖毛主席,祝您万寿无疆,巴扎嘿!”台下顿时一片鼓掌声,“再来一个,再来一个!”接着又唱《毛主席的光辉》:“毛主席的光辉,嗄拉亚西诺诺,找(照)到了雪山上昂,依拉强巴诺诺,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哎,找(照)到了雪山上昂,依拉强巴诺诺!”总共有三四个动作来回重复,最后的“巴扎嘿”要伸开双臂,探身弯腰,典型的藏族舞蹈动作。由于汉语说得不太好,开头过门曲用藏语唱我们听不懂,中间“照到”老听着像“找到。

还有一首忆苦思甜的歌曲《不忘阶级苦》我至今没忘,“天上布满星,月牙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怨申,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的雪泪仇……”,在学校召开各种批判大会时会经常播放这首歌曲,总会把台下的师生唱得流着泪高喊:“打倒地、富、反、坏、右分子!”这是一首悲惨的“忆苦”歌曲,为了教育我们新中国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使大家明白1949年前的旧社会,广大劳苦大众是怎样生活在被压迫、被剥削的穷苦境地,该歌重三五四的有好几段,每段用“不忘那一年” 开头,唱得非常凄惨,曲子叙事抒情,很适合表演唱。学校宣传队有人演爹,有人演娘,有人扮演地主和狗腿子,小演员们都演得十分认真,控诉那万恶的旧社会恶霸地主,让围观学生不禁泪奔,表示对旧社会万分的深恶痛绝。

在那极左狂潮席卷中国大地时期,似乎人人都要表示自己无限忠诚,纷纷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学校杨淑琴老师教会我们《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敬爱的毛主席》、《满怀豪情迎九大》等歌曲为伴唱、伴奏的忠字舞,代替了学校的课间操和放学回家站路队,其动作简单、重复、易学,适合任何年龄段的人士来跳,如“敬爱的毛主席,我们有多少知心的话儿要对您讲”,舞者双手按着自己胸部。“我们有多少热情的歌儿要对您唱”,舞者两手放到腮帮,仰头望,手指呈放射状地一闪一闪。“千万颗红心”,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合并,画成一个心的形状比在胸前。“要献给您”舞者单腿的脚尖跳跃着,另一条腿不断后踢,双手把那一个心形向右上方一下、一下地送上去。跳舞时手里还要挥动语录本(红宝书)或红绸巾作为道具。一时间,我们放学路上边走边跳,引来过路群众也跟着跳,街上车辆很少,不碍交通,每次回到家饭早已凉了。忠字舞成为举世无双的国舞,使舞蹈者全身心地充溢着朝圣的庄严感。《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这两首曲子在文革时期传唱度极高,每天上学放学,每次开会散会,每每早请示晚汇报,每跳忠字舞,各班级都以《东方红》曲开场,《大海航行靠舵手》曲结束,甚至狂热到某些“革命”家庭在吃饭时也要以《东方红》曲开场,《大海航行靠舵手》曲结束。

“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河深海深不如阶级友爱深……”这首歌当时传遍了大江南北,县城每天三次广播中间插曲都是它,只要打开收音机里面唱的也是它,各种形式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各单位、各生产队数不清的捍卫毛泽东思想战斗队唱的还是它。当时这首歌已成为全县上下干部群众、工人学生久唱不衰的“县歌”。广大人民群众用发自肺腑的歌声,感谢共产党,怀念毛主席。

大概是1970年到1972年,我们已进入初中学习,全县突然掀起唱八个样板戏和唱十大抗战歌曲,当时我校从城里调来的一位女老师叫杨军,她能歌善舞,会唱会跳许多歌曲。于是学校积极组织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抽调各班里文艺尖子,利用课外时间排演样板戏折子选段和抗战歌曲舞蹈。当时从北京来的一位同学身段高帅、京腔京调,所扮演样板戏选段《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等角色韵味十足,倾倒全校师生,被奖励《毛泽东选集》一套。抗战经典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团结就是力量》《黄河大合唱》《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松花江上》《毕业歌》《南泥湾》《歌唱二小放牛郎》十首,学校各班都唱,并编排了舞蹈,除在本校搭台演出外,还参加了全县中小学文艺汇演,获得初中年级二等奖。那时,“大刀向…杀!”街头巷尾随处都是,大人们问唱的是什么?我们很骄傲地回答:学校在排练杀日本鬼子的歌。因此,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做一杆木制红缨枪便很快实现了。

上高中后,学校宋志贤老师给我们教会了好多歌曲,不只是对领袖人物的歌颂,也有不少是对普通人物的歌颂,反映劳动光荣,赞扬各行各业劳动的。这些歌曲,充分体现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精神,反映了各行各业的工作场景及当时人们的心态,这也说明了当时人们那种神情激昂、心无杂念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比如歌唱工人的有《工人阶级硬骨头》《石油工人之歌》《铁路修到苗家寨》《我们工人有力量》等。反映农村农业生产方面的有《普及大寨县,全党齐动员》《社员都是向阳花》《拖拉机手之歌》《扬鞭催马送公粮》《众手浇开幸福花》等。军歌有《边防战士爱红柳》《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我爱蓝色的海洋》等。反映军民情谊的有《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为咱亲人补军装》。还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知识青年下乡来》《延安窑洞住上了北京娃》《我爱祖国的大草原》等知青歌曲。

记得电影《青松岭》是在大白天电影院里给各学校学生播放的,插曲《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长鞭哎,那个一呀甩哎,啪啪地响哎...”,歌曲乐观活泼热闹,传唱甚广,几乎一夜走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走路的每个学生口中都在“长鞭哎,那个一呀甩哎”。还有“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毛主席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向前进!向前进!革命气势不可阻挡,向前进!向前进!,朝着胜利的方向。”我们学生下乡学农时走在乡间路上就最爱唱这些歌曲。记得当时一批优秀的歌曲被收入名为《战地新歌》的集子里,同学们去新华书店争相购买,那套歌集成为那个年代人们的精神食粮,其中影响我们这一代的有《北京颂歌》《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打起手鼓唱起歌》《我爱伟大的祖国》等不乏精品名作,如:由贾世骏老师首唱的《我爱伟大的祖国》虽然产生在文革,但并没有什么“斗争气息”,只是用朴素真诚的感情歌颂祖国,加上曲调优美朗朗上口,成为70年代初最流行的歌曲之一:“我爱伟大的祖国,红太阳光辉照山河。千条银线穿南北,万架金桥江上落。大江南北稻花香,长城内外果满坡……”。那首由胡松华老师演唱的《赞歌》节奏自由宽广,气势不凡,常用来庆祝党的生日。“啊,哈啊,咳咿哟咳,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高举金杯把赞歌唱,美酒飘香,鲜花怒放,歌声飞出我的胸膛。英雄的祖国屹立在东方,像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各民族兄弟欢聚在一堂,赞美中华的崛起和希望!啊嗬咿,啊嗬咿,啊嗬咿!”

盘点“特殊时代”哪些好听的儿童歌曲就更数不胜举,至今还能唱上几句的有:《小小螺丝帽》:“路边有颗螺丝帽,~,弟弟上学看见了,~,哎,螺丝帽,虽然小,祖国建设不可少”;《我是公社小社员》“我是公社的小社员哪,手拿小镰刀呀身背小竹篮,放学以后去劳动,割草积肥拾麦穗,越干越喜欢”;《小松树》 “小松树,快长大,一年一发新枝芽,阳光雨露哺育它,快快长大快快长大”;《做早操》“晨风吹,阳光照,红小兵起得早、起得早,整整齐齐排好队,大家来做广播操”;《针线包传家宝》:“小小针线包,革命传家宝,当年红军爬雪山,用它补棉袄”;《火车向着韶山跑》:“呜-轰隆隆,轰隆隆,车轮飞,汽笛叫,火车向着韶山跑,穿过峻岭越过河,迎着霞光千万道”;《小司机》:“小汽车呀真漂亮,真呀真漂亮,嘟嘟嘟嘟嘟嘟嘟喇叭响,我是汽车小司机,我是小司机,我为革命运输忙运输忙”;《小号手》“军号嗒嗒嗒吹,来了游击队,革命战旗迎风舞呀,奋勇杀白匪”;《我爱北京天安门》:“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学习雷锋好榜样》:“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红星歌》:“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草原英雄小姐妹》:“天上闪闪的星星多呀星星多,不如我们草原的羊儿多;天边飘浮的云彩白呀云彩白,不如我们草原的羊绒白。啊哈嗬咿啊哈嗬咿,不如我们草原的羊绒白”;《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要做共产主义接班人》:“迎着早上灿烂的阳光,我们的歌声多么嘹亮,在毛主席亲切的培育下,我们茁壮成长”;《红缨枪》:“红缨枪,肩上扛,红小兵,斗志昂。备战备荒为人民,我们从小爱武装”;《卖花姑娘》:“小小姑娘,清早起床,手提花篮上市场,穿过大街走过小巷,卖花卖花声声唱”等等。而记忆最深地要数《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前进! ”在每次站队、升队旗时都会唱它。

到1976年时,周恩来、朱德相继逝世,歌唱周总理、朱老总的歌曲也流行起来,如《三唱周总理》、《绣金匾》等,表达出广大人民对总理和委员长的无限热爱。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全国人民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出于对伟大领袖的怀念和崇敬之情,全国流行起《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这首歌,整曲听来旋律是那样的美妙绝伦,让人心绪平静,感慨万千,抒发了对逝去伟人的殷切怀念,是饱含中国人民对世纪伟人的思念和爱戴,很快就在神州大地传唱开来:“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您的光辉思想永远照我心。春风最暖毛主席最亲,您的光辉思想永远指航程。您的功绩比天高,您的恩情似海深,……是您开辟的金光道啊!我们坚定不移向前进!”这首歌是在毛主席逝世后谱写出来的,这首歌从歌词到曲调都自然平和、朗朗上口,朴实得就像说话一样,表达了老百姓的真情实感,意味也就更浓厚、更深重,非常受大家的喜欢。而当时众多和缅怀伟大领袖的歌曲却没有流传下来。这首歌成了毛泽东“特殊时代”的结束曲。

“四人帮”被粉碎后举国欢庆。我们学生把苍蝇、蚊子、臭虫、大母虱比作“四人帮”扮装起来,在县城街道里边游行边演唱《除四害》歌,惹得过往群众哈哈大笑。歌唱家李光羲演唱的《祝酒歌》成为当时十分流行的一支歌:“舒心的酒浓又美,千杯万盏也不醉!……待到理想化宏图,咱重摆美酒再相会!”大街上随处可以听到这样的歌声,据说县糖酒公司里的糖、酒、茶被抢购一空。

作者简介:贾学辉,曾用名恩惠,定西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岷州文学》秘书长。作品散见于《中国医药报》《甘肃经济日报》《定西日报》《黄土地》《定西政协》《岷县文史》《岷州文学》《迭藏河》《西北作家网》《甘肃飞天微刊》等报刊网络。荣获甘肃经济信息网优秀通讯员奖;《甘肃卫生》“双优” 评选优秀稿件奖;“我的和平梦”综治征文优秀奖;第三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首届“岷州杯”全囯诗歌散文大奖赛突出贡献奖;《岷州文学》创刊十周年庆典新锐奖。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管新闻“优秀通讯员”荣誉称号;岷县委宣传部新闻宣传先进个人奖;岷县人民政府新闻宣传先进个人奖;岷县政协优秀文史资料研究员奖;定西市、县食药监局新闻宣传优秀通讯员奖。

通讯地址:甘肃岷县食药监局 邮编:748400

13993237292 邮箱:mxsyjjxh@163 QQ:5702431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