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世上有天才的话,那么现在就有一个真正的天才作家出现了,那就是李白。不过,天才也有不同的类型。李白这个天才是属于“不羁”类型的天才。在人们心中,李白的出现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就像一个从云端里飞来的诗人一样,神秘,浪漫,飘逸,卓尔不凡。他的诗也和他的人一样,气势奔放,震撼人心,让人激情澎湃,让人感慨万千。

关于古代诗人李白的经典作品(李白不愧是天才作家)(1)

因此,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一颗明星,从古至今,李白圈粉无数。无数的后人以不同的方式解读着李白,从李白的诗句中获得了各种各样的人生感悟:有豁达,有自信,有狂放,有不屈不挠,有特立独行,有矢志不渝……

读李白的诗作,除了能够感受到唐诗独有的美之外,还有就是诗作中所传递出来的那种真情实感。这也正是李白最令人感动的地方,尽管他给人的一种印象,好似不食人间烟火,整日里都是到处游山玩水,但是写起诗来时,却是那么的深沉。

关于古代诗人李白的经典作品(李白不愧是天才作家)(2)

当年李白从四川来到中原,路过荆州见到一农妇思念丈夫,他有感而发,为那位农妇写了一首诗,也就是《荆州歌》,这首诗可以说是李白特意为那位农妇而作,为得就是抚慰农妇的相思之情。虽然这首诗并不能和他的那些名篇佳作相比,但是贵在真诚,通篇描写的很是感人,字里行间,尽显诗仙本色。

关于古代诗人李白的经典作品(李白不愧是天才作家)(3)

《荆州歌》

[唐] 李白

白帝城边足风波,

瞿塘五月谁敢过。

荆州麦熟茧成蛾,

缲丝忆君头绪多。

拨谷飞鸣奈妾何。

写思妇之情的诗,在李白诗集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写这么多题材基本相似的诗,对一般人来说,难免雷同。但在李白笔下,却篇篇生新,各具风神。这首《荆州歌》便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关于古代诗人李白的经典作品(李白不愧是天才作家)(4)

开篇两句“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极写夏日瞿塘峡中风急浪高的景况,渲染出一种令人恐惧的气氛。五月虽是春花烂漫之际,但白帝城边的江水却是波涛汹涌,船夫尚惧之三分,一个女人能奈之如何? 春天的欢欣与环境的艰险之间的对比对女主人内心的痛苦与情感的煎熬起到了很好的渲染作用:万物的复苏勾起女主人情感与生理上的需要与渴望,但郎君在外,路途险遥,她也只好将自己的春情按压在心底。

关于古代诗人李白的经典作品(李白不愧是天才作家)(5)

紧接着“荆州麦熟茧成蛾”一句直接描写春天的景色,语气上变得比较平和,宛如从高山峻岭降到平原旷野,使得诗势骤然舒缓。而这句中“蚕”这个意象很重要,为自然地过渡到下一句提供了不露痕迹的条件:蚕在中国古诗中常常象征坚贞不渝的爱情(如李商隐在爱情诗《无题》就写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

关于古代诗人李白的经典作品(李白不愧是天才作家)(6)

接着“缲丝忆君头绪多”,总括上面几句的同时,通过“缲丝”一词,既点明人物的身份,与第三句相关合,又以此比喻心中思绪的繁乱。心中思绪本已繁乱,可偏在这时又听到了布谷鸟的鸣叫。俗传布谷的叫声好像在说“好苦”、“好苦”,可以想见,在这叫声的刺激下,这位思妇的心境该是何等的悲凉!所以,最后一句“拨谷飞鸣奈妾何。”就写了女主人自知无法与爱人团圆的惆怅心情。

关于古代诗人李白的经典作品(李白不愧是天才作家)(7)

从最后两句可知,这是思妇心中所想,其中饱含着惊恐而又焦急的情感活动。试想:麦子已经熟了,茧也变成了飞蛾,可远行的丈夫还没有回来,这怎能不使她焦急万分呢?但转念一想,丈夫归途必经长江三峡,而那里地势又是如此险恶,这又怎能不使她为亲人担惊受怕呢?

李白的这首《荆州歌》,虽然并不是很出名,但是深入的描写,以及那种真挚情感的流露,还是使得此诗,有了不一样的情感,读来更是令人赞叹不已,这也正是此诗,能够感动历代读者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