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闻客户端讯(记者刘婧媛、刘明明、钟剑桥、熊祖颐、龙楚良)历史上的井冈山会师,形成了中国红军的主力,毛泽东和朱德两位伟人的巨手相握,共同掀开了井冈山的斗争和中国革命史崭新的一页。8月19日下午,“纪念‘三个95周年’红土地上看今朝”网络媒体江西行采访团走进井冈山会师纪念馆和龙江书院,体悟那份“谈笑凯歌还”的壮志豪情。

壮志难酬未老泪先流(久有凌云志再上井冈山)(1)

▲俯瞰井冈山会师纪念馆。摄影丨龙楚良

“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经三湾改编后来到井冈山,作出了“在井冈山区域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工农武装割据斗争,创建罗霄山脉中段红色政权”的决策。工农革命军在茅坪安下家,沿湘赣边界进行游击活动,继而攻克了茶陵县城。

壮志难酬未老泪先流(久有凌云志再上井冈山)(2)

▲井冈山风貌。摄影丨龙楚良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1927年11月下旬,前委书记毛泽东指示在井冈山龙市镇筹办军官教导队。军官教导队的开办,不仅解决了当时部队干部缺少的问题,而且为罗霄山脉中段红色政权的创建锻造了一支富有斗争经验的干部队伍。同时,也为我军后来创办各种军事训练班及军政院校提供了宝贵经验。

壮志难酬未老泪先流(久有凌云志再上井冈山)(3)

▲井冈山风貌。摄影丨熊祖颐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1980年5月4日,井冈山会师纪念馆建成并正式开馆。该馆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泽东和朱德会见旧址、红军教导队旧址——龙江书院”连成一体,陈列内容反映了朱毛两军胜利会师和成立红四军的历史史实,并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方式,描绘了井冈山斗争史。1840年湘赣边界的茶陵、酃县、宁冈三县的客家人集资修建龙江书院,因背靠五虎岭、面临龙江河,故取此名,是当时湘赣边界客家子弟念书就读的重要场所。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副馆长谢才寿向记者介绍:“龙江书院的最高建筑叫做‘文星阁’,当年毛泽东和朱德同志以及两支部队的主要负责人就是在这里进行了第一次会谈。”

壮志难酬未老泪先流(久有凌云志再上井冈山)(4)

▲采访团在龙江书院。摄影丨焦亮辉

壮志难酬未老泪先流(久有凌云志再上井冈山)(5)

▲采访团参观井冈山会师纪念馆。摄影丨焦亮辉

“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山花烂漫,车流往来,人潮熙攘,井冈山直播经济总部大楼、井冈山先锋数字经济产业园、井冈山数字经济产业学院等一批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产业出现,今日的井冈山已成为独具特色、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的新兴城镇,生态建设持续发展,文旅融合势头正劲,红色名片越擦越亮!

编辑:刘明明

复审:邹艳红

审签:邵平

监制:吴志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