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凉薯

编辑✎凉薯不凉

——地动仪被移出教材——

因在亚欧大陆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有很大的一部分国土,导致我国也成为了地震的多发国之一,在历史上我们也经常会遭受到地震的迫害。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1)

像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等等,都是我们痛苦而不可磨灭的灾难。而在此之前其实我们国家也出现过很多的对地震进行检测的仪器。

但是到了现在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一个电话,或者是一个微信就能知晓另一个地方的全部消息的时候,地震监测仪器似乎也没有那么重要了。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2)

但是有一个地震监测仪器却一直都记在无数人的脑海中,那就是张衡的地动仪。

在17年以前的历史教科书中,就有着这样对地动仪的记载,并且还附上了两张图片作为佐证。

但是今日再一次观看教科书的时候,却发现如今的历史教科书,已经没有这地动仪的存在。甚至现在的孩子们都已经完全不知道有这一道具。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3)

地动仪被移除教科书

如果是说对于地震监测,那么不得不说的一个人,那就是南阳五圣之一的张衡

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发明家、天文学家。但是这些都只是名号而已,真正让人们对他感到敬佩的,还要数他的一个发明,那就是候风地动仪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4)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监测仪器,根据后汉书记载,这一仪器按照东南西北分为八个方位,八个方位分别有八个含着珠子的龙,而在龙下面,就是八个张着大口的蟾蜍。

当某个地方有地震发生的时候,龙嘴里的珠子就会掉出来,然后掉到蟾蜍的嘴里。之后只需要向这个方向移动,就能见到地震的位置。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5)

在人们了解到这一历史内容的时候,其实更多的是带有一种特殊的感动,毕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地震监测仪器。比欧洲国家早了几千年的时间。实在无法让我们不感到骄傲。

但是在2017年之前,初中历史教材中一直都是有着这一内容的,在2017年教材改版以后,却发现这地动仪竟然在教材里面彻底消失,成为了历史教科书的历史。

现在的很多17年以后才进入初中的学生们,甚至已经不知道张衡到底是谁?地动仪是一个什么东西?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6)

这也不禁让我们感到感慨,到底为何地动仪会被移除教科书,到底这其中有些什么秘密?

饱受质疑的地动仪

其实地动仪自被发现以来就一直饱受质疑,大部分的学者们都表示不愿意相信古代的技术能够实现地动仪这一仪器。

甚至他们认为,这地动仪就是一个幌子,根本不可能是真的,甚至在房梁上吊一块肉都比这地动仪强大。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7)

其实地动仪早在很早之前就已经被绝大部分人进行质疑了。

在奥地利有一位学者名为雷立柏,他在得知中国人一直相信有地动仪这一东西的时候直接表示嗤之以鼻。

他认为,中国人对于张衡的崇拜是根本不科学、不理智的。以当时的科技,根本不可能实现如同地动仪一样的技术。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8)

而当地动仪被移除教科书以后,则是更多的人开始对地动仪开始发声,有无数的中国院士表示。

这一种地动仪其实他的敏感度比居民身体上的体感还要低下,如果是真的使用这一种地动仪进行地震监测。恐怕地震都到了你家了,你还不知道。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9)

科普作家也为地动仪被删除出教科书进行发文,表示,几千年前张衡做出来的地动仪,可能就和现在的模型一样,就是一个纯纯的摆设,根本没有半点作用。

自己实在难以相信,当时的科技能够制作出这样的一个地震监测机器。

甚至中科院专攻地震仪的院士傅承义更是直言:这样的地震仪,即使是在房梁上吊一块肉,都要比这地震仪的模型强大无数倍。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10)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对这一地动仪表示否定,也有部分的科学家对这一地动仪表示肯定。

其中就包括了中科院人文学院的教师陈天嘉。但是至今为止,依旧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拿出证明证实自己的说法。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11)

这主要的原因在于,张衡是生活在数千年前的人物,他制作的地动仪第一没有实物流传下来,第二也没有明确的图纸进行研究。

这一切的地动仪的图纸以及实物,都已经在西晋的时候,彻底消失无踪。

而人们对于地动仪的知晓,都是从史书上记载的历史进行研究的。一没有图纸二没有实物,谁又能知道到底是有没有这一地动仪的存在呢?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12)

看到此时肯定有的朋友会提出质疑,不对啊,我之前学习的历史书上,明明就有地动仪的存在,并且还有实物照片。怎么可能又没有实物流传又没有图纸记载呢?

其实我们所见到的哪一个地动仪,并不是真实的地动仪,而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王振铎先生根据历史记载进行复刻的。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13)

复制地动仪是一切争端的开始

王振铎先生在看到了《后汉书·张衡传》以后,就开始根据书中对于地震仪的记载,进行对地动仪的制作。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14)

但是地动仪的记载仅仅只有外形的记载,根本没有内部结构的记载。

当时的王振铎先生认为,这地动仪的内部很有可能就是使用的一种直立杠杆的原理,之后他又通过查阅书籍了解到了英国米尔恩对于悬垂摆的原理。

在两种理论的基础上,他有了一个对于地动仪的制作有了一个基础的图形理论。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15)

但是因为对直立杠杆原理还是缺少一个理论的基础,所以还是没有进行最后的制作。

直到1951年,王振铎先生参照了日二本人原尊礼和今村明恒对于直立杠杆原理的推断。这才制作出了1:10比例的木质地动仪。

此后的木质地动仪也就一直被摆在了中国历史博物馆当中供大家参观。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16)

在地动仪被复刻以后,引起了整个中国关注,当时人民画报都直接给王振铎先生的模型进行了一番绘画。

后来在中国特种邮票上也有了王振铎先生制作的地动仪模型绘画。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17)

不仅仅如此,为了弘扬中国文化,展示中国实力,我们还将这一模型当做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载体进行宣传。

甚至还被当做是国礼在联合国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部进行展出。足以看出当时的这一地动仪的出现,有多大的国际意义。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18)

但是同样的,因为这一地动仪的影响巨大,也导致这个地动仪变得被人们质疑了起来。

甚至最后将王振铎先生的地动仪给移除出了教科书。而究其原因还要从直立杠杆的原理来进行解释才行。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19)

直立杠杆原理的缺陷让地动仪形同虚设

在王振铎先生的地动仪被复刻出来以后,当时历史教科书的排版组织就决定,将王振铎先生的地动仪加入到教科书中去。

一开始所有的一切都是十分好的,甚至王振铎先生也感到十分高兴。但是渐渐地地动仪的失误不断,也就让这一事件变得更加严峻了起来。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20)

其实王振铎先生的地动仪都是用理论基础建设的,并没有经过正式的实验,甚至在建设以后,王振铎先生都没对其进行测试。

这也导致了地动仪其实存在很多不足,而这些不足让这地动仪不得不有了很多的瑕疵。其中最大的一点,就是根本没有监测地震的能力。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21)

通过刚刚的介绍,我们已经知道地动仪的原理是直立杠杆原理。而直立杠杆原理其实就是依靠物体的不稳定平衡进行的。

但是直立杠杆原理对于这物体的不稳定平衡可是十分不灵敏的,像大型物体在旁边的倾倒,就有可能出现让直立杠杆不稳定倾倒。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22)

于是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如果是近处当然没有问题,即使是一栋房子都有可能倒下,更何况是龙珠呢?

但是如果是这样就失去了意义,地动仪必须要能够在很远,甚至距离当地好几个省区都能监测到才行。

但是如果是距离那么远,地震的波动其实就已经很小了,即使是地动仪真的吐出来了龙珠,也不能清楚,到底龙珠是因为地震的原因导致掉落的,还是因为别的因素的影响导致龙珠掉落。所以最后也只能是保持这样的一个疑问了。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23)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这个龙珠很难掉下来。一次在访问日本的时候,工作人员进行了地震模拟。

但是当时的这个龙珠根本毫无反应,没有任何掉下来的反应。最后还是工作人员用木棍敲了一下才最后让龙珠掉了下来。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24)

这主要也是因为这地动仪的一个结构问题导致的。正如地震学专家所说的那样,即使是在房梁上吊一块肉,也比这地动仪要来得好。

毕竟房梁上吊块肉,也是属于一种天然验震结构。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25)

新地动仪出现,老地动仪移除教材

当时因为王振铎先生的地动仪出现这样严重的失误,导致一时间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有无数的人对于中国地动仪表示不信任。

更是认为,张衡就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这个人。但是当冯锐出现以后,这一说法才有了一些转机。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26)

其实地震分为横波和纵波,能够被干扰的,一般而言就是地震的纵波。这一种波动就像是物体突然倒下一样,所以当某个物体倒下以后,也会出现同样的纵波。

但是横波却很少能够有地面上的物体直接模拟出来。所以如果是监测横波的话,还是有一定的希望的。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27)

于是冯锐就在王振铎先生的地动仪的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他将散落在四周的蟾蜍进行重新的固定,将这些蟾蜍固定在樽体上。

然后在利用陇西波动进行反复测试,确认龙珠不会受到其它纵波干扰以后,这才让这一地动仪重新面世。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28)

这一次的地动仪也就真正具有了监测地震的功能。因为自己的成功,让冯锐知道,其实之前王振铎先生制作的那个地动仪其实有巨大的错误。

为了不影响下一代的知识接受,他决定将地动仪从教材中移除。于是冯锐开始对教科书的编辑人员进行劝阻,要他们将地动仪从里面删除,让学生们学到正确的知识,这才是教科书应该做的。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29)

在冯锐锲而不舍的坚持下,教科书的编辑人员也对地动仪进行了一番考证,的确如同冯锐所说的那样,地动仪的缺陷还是巨大的。

如果是要尽心教育的话,还是要让孩子们接受到正确的教育才行。所以他们才在2017年,将王振铎先生的地动仪给移除出了新的教材。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30)

科学没有尽头,物体的复原并非完美

其实像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历史上并不在少数,因为时间太过久远,所以很多的东西都没有办法进行复原。只能是依靠记载中的物体的外壳进行仿真打造。

但是毕竟我们也不是当时的人,根本不知道要如何制作,所以制作出来的东西有了瑕疵。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31)

不仅仅是这地动仪,还有像之前王振铎先生模仿制作的司南也是一样。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32)

王振铎先生根据历史资料也制作了一个司南,但是这司南和地动仪也是一个道理,虽然说是按照书上所说的去制作了。但是古人留下来的仅仅只有一个外表,内部的结构根本不懂。

于是王振铎先生就按照书中记载的数据,对司南进行复原。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33)

但是这样复原的东西毕竟不是本人制作的,还是有很大的缺陷的,最后这个司南也成为一个无法指向的司南。

所以面对这一问题,上海交大的教授也是这样所说。认为这个司南也应该被移除出教科书才是,不能用这样的错误制作,来混淆中国人新一代的视线。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34)

但是实际上科学的复原,终究还不是本人制作,今日虽然冯锐制作的地动仪比王振铎先生的地动仪要更加接近历史中的记载。

但是依旧有可能有更加接近的复刻还没有出现,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能看到更加接近张衡的地动仪的复刻成果出现,甚至某一天,我们能够将地动仪彻底复刻出来。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35)

结语

对于历史的复刻也许是无极限的,但是对于历史的较真,是必须的。地动仪在现在也许已经失去了应有的作用,被网络所取代。

但是对它的研究,不是为了让我们对地震进行监测,而是为了让我们还原出历史,让世人知道,在中国的古代,还有这样的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发明了早世界千年的地动仪。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36)

我们也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真的能够找到地动仪的实物,或者是它的设计图,然后将真实的地动仪给研究出来。然后将逝去的那一段历史,彻底展示出来。

地动仪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地动仪为何被移出教材)(37)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