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欧洲出现了大航海运动,掀起了“地理大发现”。到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到达了非洲最南端—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开始了对美洲的探索和殖民;1497年,葡萄牙派遣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了印度;1522年,麦哲伦的船队实现了全球航行。

随着大航海运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地理信息被标记在了世界地图之上。在新航路开辟之前,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只有欧洲、北非和亚洲,而亚洲地区的内陆的确信息严重匮乏,海岸线也严重失真。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托勒密世界地图、热那亚世界地图等。我们将这些地图和新航路开辟后的地图进行对比,就能够了解欧洲人是如何一步步了解世界的。

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的世界地图变迁)(1)

托勒密世界地图

1502年,葡萄牙制作了一幅最新的世界地图,这幅地图被阿尔贝托·坎迪诺偷偷带到了意大利,因而该地图就被取名为了坎迪诺平面球形图。这幅地图能够看到新航路开辟早期的世界。

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的世界地图变迁)(2)

坎迪诺平面球形图

从地图上来看,葡萄牙人已经将非洲沿岸探索清楚,整个非洲沿岸轮廓线已经和现实相差无几。我们结合下历史,大约在1487年,迪亚士就到达了非洲最南端;1497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了印度。在这个过程中,葡萄牙不断在非洲沿岸建立据点,进行殖民扩张。葡萄牙的船队到达哪里,殖民扩张也就到达哪里,地图也同时更新在哪里。

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的世界地图变迁)(3)

坎迪诺平面球形图的非洲部分

但是,该地图的东亚地区则非常失真了,基本上只对中世界地图的继承。图上的中南半岛、中国等海岸线和现实完全不符,而日本列岛、印尼群岛、菲律宾群岛等都没有在地图中出现。可见,当时的葡萄牙船队尚未到达马六甲以东的地区。

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的世界地图变迁)(4)

坎迪诺平面球形图的亚洲地图

再来看美洲地区。当时的美洲地区只有最东边的几个角落,分别是北美地区的一些半岛和东印度群岛,这些就是哥伦布多次航行美洲所带来的地理知识。在南美洲,葡萄牙最新的地理发现被画在地图上。1500年,葡萄牙派遣卡布拉尔向东方航行,没想到他在几内亚湾遭遇了风暴,结果将船队吹到了巴西一带。后来巴西就成为了葡萄牙的殖民地。

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的世界地图变迁)(5)

坎迪诺平面球形图的美洲部分

此后,卡布拉尔重振旗鼓再次向东方进发,然而再次遭遇风暴,他本人在风暴中丧生。船队中的一只小船被幸运地吹到了非洲东南的一个岛上,就这样,葡萄牙又发现了马达加斯加岛。该地图的非洲东南有一个岛屿,但是轮廓非常失真,可见这是最初发现岛屿带来的模糊认识。

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的世界地图变迁)(6)

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岛

1507年,德国绘图师马丁·瓦尔德泽米勒绘制出了一幅世界地图,该地图已经开始有了西半球、西半球的概念,该地图将亚欧非大部分地区视为西半球,而将东亚、美洲视为西半球。毕竟,当时很多人认为美洲距离亚洲不远。和坎迪诺平面球形图相比,该地图的范围更大一些,也更准确一些,例如出现了日本的位置,不过他们认为日本更靠近美洲一些。

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的世界地图变迁)(7)

瓦尔德泽米勒也是首次使用美洲标记新大陆的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一直认为自己到达的是印度。1499年,意大利的航海家亚美利哥到南美洲进行了考察,他确认这里是一块新大陆,不是印度。后来新《宇宙学》一书将新大陆标记为亚美利哥洲,后来又改为“亚美利加”,当时的中文翻译为“亚墨利加”,我们在《坤舆万国全图》上也可以看到两北亚墨利加。

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的世界地图变迁)(8)

1513年,土耳其的地理学家、海军上将皮瑞雷斯绘制了一幅大西洋的航海地图。从地图可以看到,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已经非常清晰和精确,但是北美洲的海岸线还是非常失真。该地图也继承了中世纪“南方大陆”的理念,在地图最南端画了一个超级大陆,并且和南美洲相连接。当时许多欧洲人也认为南美洲南部没有什么海峡。

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的世界地图变迁)(9)

皮瑞雷斯绘制的大西洋地图

改变出现于麦哲伦环球航行之后,自从麦哲伦航海后,欧洲人终于确认了美洲是一块单独的大陆。随后,美洲两岸的轮廓开始出现在地图上。1531年,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幅相对完整的世界地图。该地图同样将地球分为了东西两个半球,一边是亚欧非三洲,另外一边是南美洲和北美洲。可以看出,南北美洲的轮廓非常失真,可见当时对美洲的了解还未能深入。

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的世界地图变迁)(10)

16世纪中期,欧洲人继续在全世界进行探索,其中葡萄牙穿越马六甲海峡,到达了中国沿海,还占据了澳门,将之作为远东地区的贸易据点。西班牙则从美洲进入太平洋,在菲律宾建立殖民地,进行“大帆船”贸易。而当时的明朝正被海盗、倭寇困扰,海禁被严格执行。在东方的探险,使得欧洲人对东方海岸线的熟悉得到了飞越。

1546年,意大利地理学家贾科莫·盖斯托迪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这幅地图的精确程度已经让人惊叹。图中的南美洲轮廓已经和今天所画相差无几,中美洲一带也清晰可见。当然,那个时代,殖民地尚未在北美大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直到英法崛起才实现),因而北美的轮廓依然是模糊的。

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的世界地图变迁)(11)

贾科莫世界地图

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的世界地图变迁)(12)

贾科莫地图的中南美洲地区

在东方部分,中南半岛以及南洋群岛、菲律宾群岛的轮廓线也已经画了出来,而且已经非常逼真了。不过,对中国海岸线的描绘还是非常抽象,基本停留在古老的中世纪的水平。的确,当时欧洲才刚刚航行到远东,对中国的熟悉程度肯定是不够的。

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的世界地图变迁)(13)

贾科莫地图的亚洲地区

该地图也画出了“南方大陆”,其位置在南美洲的南部,和南美洲仅仅只隔着一个麦哲伦海峡。在德雷克出现之前,欧洲人并不知道南美洲南部还有一大片海域。

1569年,墨卡托的一张世界地图大大推动世界地图的绘制,该地图采用投影法绘制,将经线和纬线全部拉直,使得地图上的坐标系非常准确。但是问题却是南极地区变得特别大,而赤道地区的面积会被压缩,导致地图各大洲的大小比例严重失衡。例如,图中的北美洲似乎是南美洲的好几倍大,欧洲似乎和非洲差不多。

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的世界地图变迁)(14)

墨卡托世界地图

从地图范围来看,该地图比科莫·盖斯托迪的世界地图要进步太多。例如东亚地区的轮廓线已经基本清晰,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台湾岛也出现在了地图上。而亚洲的北部,绘制了几条向北流入北冰洋的河流。而西伯利亚最远东地区就只能凭靠想象来画,毕竟航海家、探险家还从未到达过这里。

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的世界地图变迁)(15)

墨卡托世界地图的远东部分

在北美洲方面,北美洲东岸的轮廓开始清晰起来,尤其是五大湖出海口的海岸线画得十分逼真,可见欧洲人开始深入探索北美大陆了。

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的世界地图变迁)(16)

墨卡托地图的美洲地区

在美洲的北部,有一个很大的岛屿,被标记为“格陵兰”。格陵兰岛直到19世纪才被英国明确发现,但是欧洲早期的地图基本都有格陵兰的标记,这是为何?大约在982年,一位被称为“红发埃里克”的挪威海盗从冰岛出发,经过了该岛的南部,发现这里有一些水草地。他回家后,就对朋友说自己发现了一块绿色的大陆,于是后来的欧洲人都在寻找这块绿色的大陆,也就是格陵兰岛。

在地图的南北极,墨卡托根据想象绘制了南方大陆和北方大陆。如果我们拿后来的《坤舆万国全图》来看就会发现,图上的“北方大陆”和“南方大陆”的轮廓基本是一致的,可见利玛窦在绘制世界地图的时候参考了墨卡托的世界地图,这也证明了墨卡托的地图影响非常大。

1570年,荷兰人绘制了《世界天体剧场地图》,被认为是第一部真正的现代地图册,标志着荷兰制图黄金时代的开始。该地图舍弃了墨卡托投影法,将经线弯曲为弧线,是的南北陆地的比例得到一定的纠正。目前位置,现在大多数地图都使用该地图的制图方法。该地图出现后,立即传播开来,被翻译为多种地图。

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的世界地图变迁)(17)

世界天体剧场地图

从1570年开始,地图的进步速度似乎变慢了。的确,经过将近100年的大航海运动,地球上容易被探索的地区基本都探索现在只剩下南北两极以及北美洲、亚洲的内陆被探索,而探索这些地区的难度就相当大了。我们拿着1602年《坤舆万国全图》和《墨卡托世界地图》进行对比,就会发现两者的大陆轮廓基本没有变化。

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的世界地图变迁)(18)

世界天体剧场地图的东方部分

《坤舆万国全图》虽然是利玛窦绘制,但是这张地区对世界乃至中国都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该地图为了迎合中国人“天下之中”的观念,将美洲放在地图右边,使得中国处于中间位置,这是现在大多数东亚国家使用的地图模式。其次,利玛窦在中国见到了很多中国古地图,将其地理知识补充在了东亚大陆地区。我们仔细看《坤舆万国全图》就知道,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地名都是外语音译而来,唯独东亚一带是中国古地图的名字。

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的世界地图变迁)(19)

坤舆万国全图(上色版)

此后的几十年,世界版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俄罗斯的崛起,俄罗斯自从16世纪灭西伯利亚汗国之后,就不断向远东挺进,到明朝末年已经推进到了太平洋沿岸,此后又不断向西伯利亚北部、东部探索。而英国和法国不断争夺北美大陆,发现了哈德孙湾等地区,使得北美的东岸轮廓进一步变得清晰起来。在南方,荷兰、英国的航海家先后发现了澳大利亚(南方大陆)。

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的世界地图变迁)(20)

康熙早期的中文版世界地图《坤舆全图》

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的世界地图变迁)(21)

澳大利亚的轮廓已经出现

在一幅1690年出版的世界地图可以看到,过去设想的“北方大陆”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轮廓相对完整的西伯利亚、北美大陆,由于航海家尚未探索北美西北,因而这一带的轮廓还是处于想象状态的。在南方,澳大利亚的轮廓已经出现。有意思的是,当时的人们认为南方大陆已经探索成功,因而过去那个占据南极位置的“南方大陆”不见了,直到南极大陆被发现后才重新出现。

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的世界地图变迁)(22)

1655年的世界地图

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的世界地图变迁)(23)

18世纪早期的世界地图

在这次地理大发现中,中国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康熙时期,康熙帝组织人员,进口最先进的测绘仪器,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对全国进行了精确的测绘,从此改变了中国传统地图“抽象”的状态。此后乾隆又完成了西域地区的测绘,最终制作出了世界先进水平的《皇朝大一统图》,该地图首次将库页岛、珠峰、雅鲁藏布江、三江源等重要的信息表现在地图中,也算是重要的地理发现了。该地区完善了东亚内陆的知识,使得此后出现的世界地图也更加精确了。

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的世界地图变迁)(24)

皇舆全览图

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的世界地图变迁)(25)

,